书城成功励志你的理想在哪(名师解惑丛书)
46391000000002

第2章 理想概述(2)

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的关系

一、人生的个人理想

在社会实践中,人们首先形成并直接影响日常生活的是个人理想。个人理想是指个人在物质生活、精神生活、道德情操和职业方面上的追求和向往。它是社会各个成员根据自己周围的客观条件和自己的主观条件所确立的理想。由于每个人所处的社会历史条件、工作生活环境以及个人经历、年龄、兴趣爱好不同,其奋斗目标也有层次的差异。在同一社会或同一种环境中,有的人可达到高层次的水平,有的人则只能处于低层次。个人理想包括道德理想、职业理想和生活理想。

道德理想是指人们对一定理想人格的向往和追求,是人们在道德修养上所希望达到的目标。道德理想通常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指一定的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的概括和结晶,另一方面:是指一定社会、一定阶级的理想人物所体现的道德上的完美典型。理想人格的完善是真善美的统一,真和善是美的基础。一个人如果不注重真和善的修养,一味追求外表的华丽,就不可能形成完美的人格。在现实生活中,只有把真善美的追求作为理想人格确立的价值取向,才能最终塑造出符合社会和时代需要的理想人格。共产主义道德理想是人类历史上最高尚、最进步的道德理想,它对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道德水平,建设以马列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人们对未来社会职业的向往和追求,以及人们在本职工作中对取得成就的希望是职业理想。职业理想是随着社会的分工而出现的,它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发展。人们依据社会的分工和个人的条件,来选择职业和专业,并希望在所从事的工作中取得成绩,这是为实现某种社会理想所需要的。如当教师的,希望做个教育家,愿桃李满天下。科学家希望有较多的发明创造,多为人民为社会造福。

生活理想是指人们对未来生活方式的向往和追求。如衣、食、住、行等物质生活需要和愿望,文化娱乐活动、兴趣爱好、友谊、婚姻家庭等精神生活的方向和追求。生活理想包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两方面,道德理想、职业理想和生活理想三者是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道德理想是人们选择生活理想和职业理想的指导,只有在道德理想的指导下,人们才不至于在本职工作中滋生和发展个人主义,在生活中追求低级趣味的东西。同时,生活理想和职业理想又制约着道德理想的实现程度,离开生活理想和职业理想,道德理想就是空洞的、抽象的。但是,这三种理想都离不开社会理想。

二、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的关系

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辩证统一的。其中社会理想起着主导作用。它既贯穿于其他理想之中,决定、支配着其他理想,又是个人理想的归宿和基础。

(一)社会理想决定和支配个人理想,个人理想服从社会理想。

首先,社会理想为个人理想的选择提供了方向。社会理想是理想的核心,是最根本的理想。在社会条件下,它追求的是整个民族、国家和人类的根本利益,它包含着每个社会成员所追求的利益,对个人生活的追求、职业的选择、道德的完善起着指导和支配作用。只有在社会理想指导下,个人才能确定其奋斗目标。

比如,只有具有远大社会理想的人,才能会选择具有高尚道德的人作为自己学习的榜样,才能选择社会最需要的和最艰苦的工作,并为此而做出较大贡献。如果社会成员仅仅从个人出发,不把职业理想和社会理想联系起来,那么,个人奋斗目标就会失去正确方向。

其次,社会理想制约个人理想。个人理想的实现,必须以社会理想的实现为前提。离开了社会理想的实现,个人理想的实现就没有保证。这就是说,社会理想的实现是理想实现的基础,只有社会理想得到实现,个人理想才能得到实现。比如在旧社会,劳动人民要求翻身取得解放,单靠个人努力根本实现不了,只有依靠大多数人团结起来,推翻旧制度,建立新社会,才能成为现实。在社会主义的今天,人们具有追求、享受高度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理想,但是如果离开了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离开了四化大业的成功,那么这种个人理想也只能成为空想。这就是说,个人如果脱离社会理想去追求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这不仅难以实现,而且会使生活黯然失色,正如车尔尼雪夫斯基说的:在人类活动的所有方面,只有那些和社会的要求保持联系的倾向,才能获得辉煌的发展。

(二)没有个人理想就没有社会理想,个人理想是社会理想的具体表现。

首先,个人是构成社会有机体的必要因素,社会和个人是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的。一方面,个人是一定社会的人,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另一方面,社会总是人的社会,人是社会的主体,每个社会都由它的全体成员所组成,否则,怎么能称得上人类社会呢?社会理想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凝聚力和开拓力,它的实现离不开全体社会成员的艰苦奋斗、共同努力。如果不能形成一股强大的合力,再美好的社会理想也是难以实现的。

其次,社会理想的具体表现是个人理想。个人理想从内容上看是各种各样的、有差别的,但它并不是自己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而是根据社会发展的要求,结合自己的工作岗位和实际条件所确立的切实的奋斗目标。马克思说:“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继承下来的条件下创造。”比如作为一个科技工作者有发明创造的理想,作为一个厂长有争当优秀企业家的理想等等,这些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是一致的,它不仅是合理的,而且是为实现社会理想所必需的。因为社会理想只有通过无数个人理想来体现,只能靠社会全体成员的具体实践来实现。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不仅允许人们有各种个人理想,而且为个人理想的实现开辟了广阔的道路,为人们的全面发展,充分发挥个人的才能提供了优越条件。中学生只有正确理解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的关系,才能更好地确立这两种人生理想。

(三)要学会正确处理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的关系。

在现实生活中,对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关系问题的认识有两类错误的观点。一类是把社会理想和个人理想绝对对立起来,认为只有社会理想,尤其是共产主义社会理想才是人们应遵循的,而把人们根据自己实际情况树立起来的小而低的奋斗目标贬为不是理想,甚至认为这种个人理想就是个人主义。因此,在理想教育中出现偏激,即只重视和强调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教育,把共产党人奋斗的崇高目标,作为对全体社会成员的普遍要求,对不同层次的个人一概强调树立共产主义理想。而对全体劳动者和爱国者的社会主义社会理想讲得过少,忽视、低估了近期理想和个人理想的作用。这样就造成了一种现象;似乎大学生只能有一种理想——共产主义理想,否则就是没有理想。另一种观点则是只重视或片面强调个人理想,忽视或否认社会理想。比如有些中学生把个人理想叫做“自己设计自己”“自己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自己想怎么干就怎么干”。当然,个人理想是自我设计的,但问题在于这个“自我设计”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否与社会理想相联系,是否反映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否符合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如果脱离集体,抛开现实,随心所欲地搞“自我设计”,那么这种“设计”也只能是有害的设计。正如马卡连柯所说:任何一种不为集体打算的行为,都是自杀的行为,它对社会有害,也就是对自己有害。因此,处理好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关系是十分重要的,只有把这种关系处理好,才能树立崇高的社会理想和科学的个人理想。

要正确处理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关系:首先是要求学生在树立个人理想时,要紧密联系社会理想,根据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事业发展的需要,按照时代和人民的要求以及自己的实际条件确立自己的奋斗目标。并在实践中不断充实和完善个人理想;另一方面,在保障社会理想实现的前提下,实现个人理想,做到社会理想和个人理想相统一。在处理社会理想和个人想的关系上,一定要有辩证的观点,在社会理想的指导下确立个人理想,努力实现个人理想,同时要把个人理想的实现作为实现社会理想的体现。当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发生矛盾时,要善于重新选择个人理想,使其自觉地服从社会理想的需要,并为社会理想的实现创造条件。

理想其实很平凡——向托尔斯泰和巴金学习

每个同学,都会有自己的理想和追求。有一年的“六一节”前,曾在电视上看到记者在幼儿园里作采访,那位漂亮的阿姨将手里的话筒伸向一张张甜甜的小嘴,问小朋友们长大了想干什么。有的说想当医生,有的说想当科学家,有的答想当空军,还有一位孩子说要做环球旅行。最后一位小男孩说了三个字:“扫垃圾”。

在多数人看来,最后那位小朋友的回答,可能称不上是理想。电视台安排将他的画面最后一个放出来,也可以看出这种理想至少是“低档”的。假如他的父母亲友看到了,恐怕要骂他“没出息”。

过后仔细想想,实在应该佩服那位想“扫垃圾”的小朋友。回忆人的一生中,曾经做过多少美妙的梦啊!然而到了两眼一闭之时,又有多少的梦想成了真?恐怕不到十分之一。什么原因呢?与理想过于高峻、远大有关。

每当我们谈到理想,就会想到古人云:“取法乎上,得乎其中;取法乎中,得乎其下。”这两句话的关键词其实只有前面一句,是说把目标定得远大一些,即使达不到,也可取得不错的成绩;如果理想太低,其结果反而会更低。然而,假如从另外一个角度去理解,这句话也隐含着这样的意思:目标的实现,总是要打折扣的。既然如此,我们为什么不干脆来点实际的呢?自己认为能达到什么标准,就定个什么标准,然后就朝着这个(能达到的)既定标准去努力,岂不更好?

在我们的传统教育中,我们从小就去谆谆教导孩子,要有远大理想,“志当存高远”嘛。有志气的孩子在家长和老师的眼里才是好孩子,有出息的孩子,招人喜欢的孩子。但孩子毕竟是孩子,他们正处于生理发育的时期,心理极其幼稚,从他们嘴里说出来的,大都有点鹦鹉学舌的味道。长大以后,随着时间、地点、环境、思想等诸多因素的变化,原先所定的目标,绝大多数成了镜中花、水中月。有些人因此而变得消沉自卑,得过且过。这种生命旅程中的夹生饭,给人的打击很大,某种程度上甚至是致命的。

目标定得高远一点,这肯定不是坏事。定个使劲跳才能够得着的目标,动力就大,压力就大,积极性就高,理应受到鼓励和鞭策。然而低目标就是容易实现的么?

托尔斯泰与巴金,世界文坛上的两位巨匠,他们俩的理想与追求是什么呢?说起来你也许不信:言行一致。为了这四个字的实现,托尔斯泰晚年以82岁的高龄,离家出走,无比执著地去追求自己的理想。虽然没有完成,但他有了一个令人尊敬的开始。巴金更是如此,他曾说,托尔斯泰一生没有达到的人生理想就是言行一致,这正好也是我的追求。我始终以托尔斯泰为榜样,虽然这太难了,但我还是要向他学习。

看看我们,有谁能说“言行一致”是个难事呢?又有谁肯把“言行一致”作为自己的目标和毕生的追求呢?

人格是理想的基础。人格高尚,理想低不到哪里去;人格低下,理想定得再高,一是说大话,二是达不到。理想其实很平凡。平凡的理想也得付出毕生的努力。我们何妨不向托尔斯泰和巴金学习,就做一个言行一致的追求者呢?

人的活动如果没有理想的鼓舞,就会变得空虚而渺小。

——车尔尼雪夫斯基

理想,能给天下不幸者以欢乐!

——高尔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