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你的理想在哪(名师解惑丛书)
46391000000003

第3章 人生需要各种理想(1)

人生为什么需要理想

理想,是人类生存和生活中的一个重大问题。一个人如果有了崇高的理想,就有了一个明确的努力方向,就能向着伟大的目标而不停地前进。共产主义理想是人类历史上最科学、最进步、最美好的理想,是共产主义人生观的灵魂,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使亿万人民自觉地树立起共产主义理想,向着共产主义的远大目标前进,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理想是有思维能力的社会的人所特有的一种精神现象,它与动物有本质的区别。法国著名作家雨果曾经说过:“人有了物质才能生存,人有了理想才谈得上生活。你要了解生存与生活的不同。动物生存,而人则生活。”人们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在为自己一定的理想而奋斗。有个别人否认理想存在的价值,认为理想是空洞的、虚无的东西,只有眼前的实际利益才是实实在在的东西,有的人甚至说什么:“理想,理想,有利就想,前途,前途,有钱就图。”这表面看来似乎是否定理想,实际上正说明了他们理想的狭隘性和庸俗性。

中华民族是一直被认为是一个富有理想的民族。在我国古代,人们所说的“立志”就含有确立理想的意思。做人总要有志,“志不立,如无舵之舟,无衔之马。”没有崇高理想的人,也就没有明确的奋斗目标,其生命也就没有什么价值。在我国历史上,多少仁人志士面对反动统治者的昏庸腐败以及民不聊生的现实,把救国救民作为自己美好的社会理想,并为之艰苦奋斗,不惜献出自己的一切,我国历史上的许多民族英雄,当外敌入侵,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危在旦夕之时,他们的理想就是用鲜血和生命把敌人赶走,让自己的民族生存和发展下去。英烈们那可歌可泣的壮举,将流芳百世,永垂青史。

崇高的理想,是一种先进的社会意识和科学的信仰,在无产阶级革命和建设事业中,在人类进步事业中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这种作用充分表明了崇高理想是推动人们改造客观世界、推动社会进步的强大的精神力量。

首先,人的精神支柱是崇高的理想。我们知道,人的生活大体分为两个方面,一是以生产为基础的物质生活,一是以社会政治思想、伦理道德以及教育、科学、文化为主要内容的,这就决定了人生理想的多样性和层次性。从结构上来说,理想包括个人理想、集体理想和人类理想三个层次,从性质方面来说,理想又分为崇高理想与庸俗理想、科学理想与非科学理想等几类,从内容上讲,理想则分为社会理想、道德理想和职业理想等诸种类型。

道德理想,通常指的是人们所向往的理想人格,是人们在道德修养上所希望和要求达到的目标,它常常又被人们视为做人的道德楷模。一定的道德理想总是符合一定社会、一定阶级道德原则的高尚而完美的道德典范。

道德理想有两方面含义。其一,它是一定社会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的概括或者结合形成的为人们往和追求的高尚而完美的道德典范。其二,道德理想往往体现在一定社会,一定阶级的理想人物身上,体现在这种理想人物的高尚而完美的道德品质之中,因而人们又把它看作理想人格,视为做人的道德楷模。

马克思主义认为,道德理想具有历史性和阶级性两大特点。所谓道德理想的历史性,指的就是它在一定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的基础上产生并随着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的变化而不断发展变化。道德理想的阶级性,指的是它从属于一定的阶级;集中体现着一定阶级的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道德理想总要通过对他人或社会的关系才能形成和表现出来,在阶级对抗的社会里,主要通过阶级关系尤其是通过阶级斗争表现出来。马克思、恩格斯说得好:诸如勇敢、自尊、自豪感和独立感这样一些道德品质乃是革命无产阶级的特征,而这种理想人格正是现实阶级斗争的产物。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中道德理想有着很明显的历史性和阶级性。在原始社会中,人们的道德理想就是勇敢,因为原始人的生活和生存主要靠勇敢,否则,在那种生产力极端低下的社会条件下,人们就有被各种自然灾害或猛兽吞没的危险。到了奴隶社会,由于出现了奴隶和奴隶主之间的阶级对立,奴隶主居于统治地位,而广大奴隶则处于被统治、受压迫的地位,在这种社会条件下,勇敢只有用于保护奴隶主阶级利益时才被视为美德,而在平时条件下,奴隶只有对奴隶主的绝对服从,否则就要受到奴隶主的惩罚。在封建社会中,愚忠愚孝是理想的人格,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在封建帮会团体中,讲江湖义气,为朋友两肋插刀等被认为是美德。到了资本主义社会,资产阶级则把善于投机钻营,善于榨取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狂热地追求个人享受等作为理想人格。总之,一切剥削阶级的道德理想实质上都是从维护本阶级的利益出发的,它们最多只能在口头上要求人们的道德理想不要给别人造成直接的危害,但这都是虚伪的、表面的东西。

人类历史上最高尚最进步的道德理想是共产主义道德理想,它是无产阶级的理想人格,是共产主义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的概括和结晶。共产主义的道德理想是在无产阶级革命实践中培养和形成的,它反映了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愿望、要求,对推动社会进步和促进人们道德品质的提高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共产主义道德理想的本质特征是以人类历史上最科学、最进步、最美好的共产主义社会理想为最终目标,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无产阶级的革命导师马克思和恩格斯早就提出过“为人类服务”的理想人格,列宁和斯大林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进一步丰富了共产主义道德理想的内容,要求广大无产阶级战士不仅要有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的坚强信念,而且还要用自己的劳动去为社会、为人类创造日益丰富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毛泽东同志对共产主义道德理想的内容作了更深刻、更具体、更全面的论述。他指出,无产阶级的理想人格应当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大公无私,积极努力,克己奉公,埋头苦干”;“实事求是,远见卓识”;“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一不怕苦,二不怕死”;“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十分廉洁,不用私人,多做工作,少取报酬”等等。与此同时,毛泽东同志还先后号召全体共产党员和广大人民群众要向张思德、白求恩、鲁迅、雷锋等先进人物学习,把他们看作是共产主义道德理想的优秀典范,是共产党人和革命人民道德修养的楷模。

从无产阶级利益中引申出来共产主义道德理想,但是共产主义道德理想并没有离开人类道德文明的大道,而是在通过对历史上各种进步的道德理想的批判继承的基础上形成的。共产主义的道德理想同人类历史上一切旧的道德理想之间存在着本质的区别。

首先共产主义道德理想是在无产阶级革命的实践基础上产生并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不断丰富和发展起来的,因此它反映了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和要求,具有坚实而雄厚的群众基础,成为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心中最崇高的憧憬和希望。而一切剥削阶级的道德理想,都是建立在与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对立的基础上的,它代表了剥削阶级的利益和要求,终究不能成为人民群众所追求的道德理想。

第二,在唯物辩证法和唯物史观的理论基础之上建立了共产主义道德理想,共产主义道德理想是符合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找到了实现自己道德理想和造就理想人格的社会条件,因而具有坚实的科学基础。而一切剥削阶级的道德理想都是建立在唯心史观和形而上学思想基础之上的,它脱离具体的历史条件,违背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依靠抽象的逻辑推理或宗教迷信的宣传手段来人为地设立某种理想境界或理想人格。

第三,劳动人民的道德理想,虽然反映了劳动人民的利益和要求,然而由于它没有建立在科学的世界观和历史观基础之上,而且它本身又具有历史的和阶级的局限性,因此,这种道德理想最终不能不成为幻想。共产主义道德理想则完全克服了上述缺陷。

总之,剥削阶级所提倡的一切道德,归根到底都是为了从精神上奴役人民,是维护剥削阶级利益和统治的思想工具。只有共产主义的道德理想才真正体现了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从而成为人类历史上最科学、最高尚的道德理想。努力发扬共产主义道德理想,对于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道德水平,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及其向共产主义社会过渡,都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青少年学生所具有的理想类型及理想发展水平

从对中学生的调查中可以看出,各类学校,各年级男女生的理想总趋势基本一致,但还有差异。可以归纳为五种类型。

第一类:认识肤浅、模糊、不明确的目标。他们对理想提问的回答是:“对未来没有什么想法,只想自由自在地过日子”;“我以后要成为什么样的人,现在还不太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