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文景之治
46447300000059

第59章 重柔者吉

清静无为的政治思想原则在汉初典籍中有集中的体现。

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中可以看到所谓“至正者静,至静者圣”,“善为国者,太上无刑”,“重柔者吉,重刚者灭”,都反映了这样的政治思想。

黄老之学历来以淡漠消极著称,但是,我们从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老子》乙本卷前古佚书中反映黄老政治思想的内容中,仍然能够看到主张积极进取的观点。例如,《十六经·顺道》提出“卑约生柔”的原则,《称》也说“柔节先定,善予不争”,但是这里所说的“柔”,并不是绝对的保守,绝对的消极,而是所谓“以刚为柔者栝(活)”中说到的“以刚为柔”。这里所说的“不争”,也不是绝对的被动,绝对的无为,而是《十六经·顺道》所谓“常后而不失体”。先争者固然凶,但是正如《十六经·姓爭》所说,“不争亦毋(无)以成功”。因而,所谓“柔”,所谓“不争”,其实只是作为一种基本的策略而被利用,这就是所谓“柔身以寺(待)者时”,只要条件成熟,时机适合,就必须“争”,《十六经·观》的说法是明确的:“当天时,与之皆断,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在这样的政治理论中,也有明确强调“变”与“化”的积极意义,即主张变革的内容。

例如《经法·论》中说道:“不应动静之化,则事窘于内而举窘于外。”“应动静之化,则事得于内而得举得于外。”以为“人主”的思想言行必须“应动静之化”,才有可能内事顺利,外举成功。帝王管理天下,应当认识到,“四时有度,动静有立(位),而外内有处。”内政与外事的处理,必须合于“四时”“动静”诸种条件的变化。在这篇文字中,还说到帝王应当掌握的“六枋(柄)”:

六枋(柄):一曰“观”,二曰“论”,三曰“僮(动)”,四曰“转”,五曰“变”,六曰“化”。

“观”,则知死生之国;

“论”,则知存亡兴坏之所在;

“动”,则能破强兴弱;

“抟(转)”,则不失讳(韪)非之;

“变”,则伐死养生;

“化”,则能明德徐(除)害。

六枋(柄)备,则王矣。

“人主”如果掌握了“六枋(柄)”即从事政治管理的6项基本原则,则可以成功地治理天下。在所谓“六枋(柄)”之中,后4项,即“动”、“转”、“变”、“化”,显然都与调整和变革政治方式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