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创立的墨家学派骁勇善战,气节刚烈。而在司马迁笔下,墨子不仅是个勇敢的侠客,而且具有兼济苍生却从不邀功的品德。他反对强者对弱者的进攻,提出“非攻”思想,并身体力行地阻止战争。
墨子是一个讲侠义的人,而且这个学派本身,也都有行狭仗义的作风。既然是讲侠义的,那就必然反对以大欺小,必然反对以众凌寡。所以墨子对他那个时代的一种现象,看在眼里痛在心里。什么现象呢?
强劫弱,众暴寡,诈欺愚,贵傲贱。
强大的强迫弱小的,人多的欺负人少的,奸诈的欺负忠厚的,地位高贵的欺负地位低贱的,这是当时普遍存在的现象。墨子对这样的现象既痛心疾首,又深恶痛绝。所以墨子提出了一个理想,让天下之人皆相爱,结果是什么呢?
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敖贱,诈不欺愚。
让天下的人都能够相爱,强的不欺负弱的,众的不欺负寡的,富的不侮辱贫的,贵的不傲视贱的,奸诈的不欺骗忠厚的,这是他的一种理想。
为了反抗强者对弱者的进攻,墨子发明了守城术。在《墨子》这本书里,从39篇《备城门》一直到49篇《杂守》,总共11篇,都在谈兵。而且有意思的是什么呢?他不谈攻,只谈守,为什么不谈攻呢?很简单,他要非攻。既然有强大的来攻弱小的,那我就帮助弱小的来守。所以司马迁说他“善守御”,这11篇谈的几乎完全是防守的技术。如果和《孙子兵法》参照来看,我们会发现很有意思的现象。《孙子兵法》从哲学与政治的角度来讲战争,而墨子是从纯技术的角度来讲战争。《孙子兵法》特别注重战略,而墨子却往往只留意于战术。
墨子只讲守,他的防守在当时之所以特别有效,主要是两点:第一,他的工具先进,设计科学。他是一个非常高明的设计师,相当于那个时候兵工厂的总工程师。第二,他所提倡的“死不旋踵”的勇敢精神。
实际上,帮助弱者防御是一方面,而对于强者的进攻,进行理论上的批判,是墨子所进行的一项最有价值、最有意义的工作。所以墨子的基本思想里面,非攻是一个很突出的思想。在墨子的著作里,有一篇文章题目就叫《非攻》。我们来看一看什么叫非攻呢?就是反对进攻,反对攻打别的国家。而且这个“非”除了反对的意思之外,还有什么意思呢?进攻别人国家是不对的,有这个意思。他是怎么论证的呢?
他论证很有意思。他不是先从一个很大的主题入手,他从小事小非入手。他先问了一个问题,今天假如有这么一个人,跑到别人家的园圃里面去了,偷了别人家的桃子和李子,结果怎么样呢?如果别人都听到了这个事情,就一定会非议他,认为他做的是错的。而且执政的人抓住他,还要惩罚他,因为他这个行为是“亏人自利”,损害别人而对自己有利。这是第一层。
第二层,墨子接着论述,如果你去把别人家,把他家的小狗、小猪、小鸡偷来了,这种行为的不道德,又比到别人家去偷桃子、李子更重了。为什么?很简单。一头猪也好,一只鸡也好,一条狗也好,总比一两斤桃子、李子要值钱啊。所以这种不义比起偷桃子、偷李子要严重,所以他的罪行也就更重。墨子再往下面推论。跑到人家家里面去,把马和牛偷来了,这种行为的罪行也就更重了,他要受到的惩罚,也就更加严重。
最后,假如杀了一个无辜的人,剥下了他的衣服,取走了他身上佩戴的戈剑,这种行为的不义,又比跑到人家偷马和牛,更为严重。为什么呢?
亏人愈多,不仁兹甚,罪益厚。
因为你对别人的损害越多,你的不仁就越重,你的罪行也就越重。我们来看看,墨子这一段论述非常有意思。实际上,他讲了两个问题,第一个,讲定性的问题;第二个,讲定量的问题。
从偷人家桃子、李子,到偷人家的小猪、小狗、小鸡,到偷人的马和牛,到杀了人、剥去人家的衣服、偷走别人的宝剑,这些行为从定性的角度来说,都是不仁不义。但是我们会发现,墨子在做定性的时候,很明显,这四个层次里面有量的区别。先是桃子、李子,然后是小鸡、小狗、小猪,再下面是马和牛,再下面是杀人,这是定量分析。每一层次比上一个层次,罪行更大。
下面墨子有一个结论,面对着前面我讲的这几点,无论是定性还是定量,当今天下的君子都承认:第一,这是不仁不义的行为;第二,不仁不义的程度越重,应该受到的惩罚也就越重。有了这个前提之后,墨子下面就开始讲他的结论了。我们来看一看,今天这个社会上普遍存在的最大的不仁不义,就是攻打别人的国家。面对着这么一个最为不义的攻打别人国家的行为,天下的君子却偏偏集体失语了,大家不知道它是错的了,甚至还跟在后面去赞赏它,说这个行为是好的。墨子反问,这样的士大夫,难道可以说他们懂得义和不义的区别吗?
我们说,墨子《非攻》这一篇写得非常好,是墨子的名篇。我们的中学课本为什么选这一篇?因为这一篇无论从说理上讲,还是从价值角度讲,都特别有意义。墨子的文章和先秦其他诸子相比,有一个特点,就是墨子的逻辑性。墨子的缺点在于他没有文采,但是他仍然能有强大的说服力,为什么?因为他有严密的逻辑性。
墨子从生活小事入手,用说理的方法,逐步推断论证了“非攻”思想的合理性。和其他学派相比,墨家不满足于纸上谈兵,更讲究行动,一旦战争风起云涌,墨家人总是挺身而出,以自己的大智大勇,阻止强国对弱国的侵略。
墨子本人,包括他的学派,不仅仅满足于说法论道,他们往往要身体力行。《墨子》里面,有一篇文章叫《公输》,在这篇文章里,墨子成功地阻止了一场战争。
公输班我们前面提到过,是墨子时代的一个有名的木匠,我们后来把他称之为木工始祖。他为楚国造一个云梯,是攻城墙用的爬城墙用的梯子。公输盘整天加班加点造云梯,一场战争很快就要爆发。墨子此时在哪里呢?墨子在齐国,他听说了这件事情以后,从齐国出发,走了十天十夜到了楚国的首都郢都,见到了公输班。
我们看看墨子的这样一种精神,后来孟子讲:
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
他为了解救天下的苦难,磨秃了自己的头顶,走肿了自己的脚后跟,只要对天下有利,他就做。我们看他听说楚国要进攻宋国,他在齐国,齐国在山东,楚国的首都郢都在哪里?在湖北江陵,从山东走到湖北。那可不像今天能坐火车、坐飞机,他走了十天十夜。十天十夜以后到了郢都,他首先见到了公输班。公输班一见他,就觉得这个墨先生很有意思,从齐国那么大老远地跑来了。他说,你这么远跑来了,有什么指教啊?墨子说,在北方,有一个人侮辱了我,我希望借你的力量来杀掉他。公输班很生气,你把我看成什么人了?把我看成杀手,看成黑社会了。墨子一看公输班不高兴,不说话了,墨子说,你帮我杀人是有报酬的,我送你十两黄金。公输班觉得自己受到更大的侮辱了,我刚才生气不说话,你以为我嫌没有报酬吗?我告诉你:
吾义固不杀人。
我做人是有原则的,我是不杀人的。到这个时候,公输班说出了一个字,哪一个字呢?“义”。实际上,墨子前面所讲的这些话都是假的,就是要套出公输班的这一个字,你不是讲义吗?那好,墨子站起来了,向公输班拱拱手,行了一个大礼。你既然讲义,我现在跟你说一说。我听说你造云梯,要用这个云梯帮助楚国进攻宋国,我请问你,宋何罪之有?为什么宋国要受到你的讨伐呢?墨子下面一连串的反击非常有利,他说:
(楚国)有馀于地,而不足于民。
楚国的土地有余,老百姓很少。现在,你让很少的老百姓去打仗,去争夺你们本来已经很多的土地。结果,你们本来很少的人民会越来越少,你本来很多余的土地就越来越多,你这样的做法并不聪明。而且,宋国并没有罪过,你去征伐它,可谓不仁。楚国这样做不仁又不智,可是你不劝阻楚王,你不可为忠。我让你杀一个人,你说这是不义,可是你造云梯要杀很多人,你却不知道这是不义的,你简直不懂逻辑。
这几句话像滔滔江水连贯而下,一下子把公输班给折服了。公输班哑口无言。墨子说,既然已经无话可说了,你为什么还不停止呢?公输班说没有办法,我已经答应楚王了。显然光说服了公输班还不行,还有楚王。所以墨子就说,那好,请你把我引见去见一见楚王吧。
墨子见了楚王以后,他说,今天,有这么一个人,他自己有很漂亮的马车,可是他不愿意坐,他看中了他邻居那个破破烂烂的马车,老是想着把它偷来。他自己有一身很漂亮的丝绸衣服,可是他不愿意穿,他老是看中邻居家那个粗麻布的衣服,老是想把它偷来。他自己的家里面有很好吃的东西,有粮有肉,可是他的邻居家在吃糟糠,他老是想把邻居家的糟糠偷来。请问,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啊?这个问题问得简单,所以楚王毫不犹豫地回答,这个人可能有偷窃的毛病。
楚王忘了一点,墨子给你这么简单的题目,背后肯定是有一个陷阱的。果然,墨子就等楚王讲这句话,他说,我现在告诉你,把楚国和宋国相比,不就是我刚才讲的那个人和他的邻居相比吗?楚国土地那么广阔,有五千多里,宋国的土地只有五百里。这就相当于你有漂亮的马车,而对方只有破车。楚国的领土上,生长着众多的动物和植物,而宋国有什么呢?楚国有长江、汉水,长江、汉水里有鱼鳖鼋鼍,而宋国有什么呢?也不过就是一两只小野鸡、小野兔。这不就相当于你有肉吃,而宋国只有糠糟吗?楚国的土地上有那么多高大的树木,而宋国只有一些短小的树木。这不就相当于你有锦绣的衣服,而宋国只有粗短布的衣服吗?你现在要进攻宋国,你和我刚才讲的那个人有什么区别呢?你说他有窃疾,那么你不是也有窃疾吗?楚王一听没话说了,你讲的太有道理了。但是楚王一方面说,你讲的太好了。一方面,他话题一转,公输班给我造了云梯了,我一定要进攻宋国,摆出一副无赖之状。
墨子发现讲道理不行,必须要在战场上打败他。墨子说,既然你认为有公输班,就可以打败宋国,请你把公输班叫来,我现在给你演练一下。公输班来了,墨子解下腰带,把腰带一围当做一个城池,然后拿来小木片,作为各种各样的器械。公输班九次摆出了各种攻城的进攻方式,而墨子九次用他的方法,把公输班的进攻打败了。最后,公输班用来进攻的机械全部用光了,墨子的百宝廊里,守城的机械还多得很。这一演练,楚王就知道了,你真要攻打宋国,只要有我墨子在,你就打不下宋国。
到了这个时候,公输班也有一点不服气。公输班说,我弄出那么多攻城的器械,到最后,你守城的器械都把我给挡住了。他说,虽然在演练的时候,我打不过你,不过我知道用什么办法,可以来对抗你。墨子一听就知道了,我知道你用什么样的办法来对付我。这两个人就心照不宣。楚王傻乎乎的,问你两个讲的是什么意思啊?墨子告诉楚王,公输班的意思不是很简单吗?把我杀了,不就行了吗?可是墨子说,你别忘了,我墨子没那么傻,在我来之前,我已经预防到了你们这一手。我已经派我的大弟子禽滑厘带着三百人,在宋国的都城上,拿着我给他们制造的守城器械,等待着楚国的进攻。楚王到这个时候,终于认输了,你太厉害了,我不再攻打宋国了。这是墨子最成功的一次阻止了强大的楚国对弱小的宋国的进攻,这也是中国战争史上的一个佳话。
讲到这个地方,我们可以回头再来看一看司马迁在《游侠列传》中,说游侠的几句话:
其行虽不轨于正义,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厄困。
不爱惜自己,去帮别人排忧解难,我们看这个就是墨子的形象。他从齐国出发,行了十日十夜,受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罪啊?这不就是“不爱其躯”吗?他为了什么呢?不就是为了宋国排忧解难吗?而他在做这个事情的时候,有没有对宋国去宣扬呢?没有。事情做完了以后,不夸耀自己的才能,不向别人表白自己的功劳。
在墨子看来,天下之所以出现这样的“强劫弱,众暴寡,诈欺愚,贵傲贱”的情况,是因为大家都自爱而不相爱。所以,为了从根本上改变这种情况,仅仅是简单地反对进攻还不行,他认为当务之急,是要给楚王这样的人上一堂道德教育课。这堂道德课的主题是什么呢?我们下一讲再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