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胡雪岩
46773400000058

第58章 把握机遇,巧妙变通(3)

吴建说:“不了,我的布已经很安稳地捆在驴背上,要搬下来多么麻烦呀!”王竹把布全换成毛皮,还多了一笔钱,吴建依然有一驴背的布。他们来到一个生产药材的地方,王竹就对吴建说:“药材在我们家乡是更值钱的东西,你把布卖了,我把毛皮卖了,换成药材带回故乡一定能赚大钱的。”吴建说:“不了,我的布已经很安稳地在驴背上,何况已经走了那么长的路,卸下太麻烦了!”王竹把毛皮都换成药材,还赚了一笔钱,吴建依然有一驴背的麻布。

后来,他们来到一个盛产黄金的城市,那里到处是金矿,但是很欠缺药材和布,王竹卖了药材,换成黄金,又赚了一笔钱,吴建依然守着一驴背的布。最后,他们回到了故乡,吴建卖了麻布,只换得了很少的一点钱,而王竹把黄金卖了,成为当地最大的富翁。

从上述的故事中,我们能够看出“变通”的意义有多么重要。“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是古代的一句名言,它告诉我们规矩的重要性,可是若过于刻板,认为规矩只能立而不能改变,那就大错特错了。在现实中有很多人,都缺少那种改变的勇气和胆量。事实上,规则是掌握在我们自己手里的。尽管规则是约定俗成的,不过并非没有别的方法和方式,若是不懂得变通,只知一味地遵守规则,那么早晚会被现在的社会所淘汰。谈到改变,那些思想僵化、保守的人明显是无法应付的,事实也证明,只有那些积极乐观且较富创造性的人才能做到思路清晰、机动灵活地应对无法避免、持续发展的变化,而且这些变化也正好是实现目标所必需的。

古往今来,人们对勇往直前都赞誉有加,不过顺势而为、适时变通有时候也是一种最佳选择。不管身处顺境或是逆境,懂得随机应变巧计办事、遇事不妨另辟蹊径,到时候都能收到非常好的效果。

在现代社会,文摘类的杂志可以说是非常多了,但是在20世纪20年代的时候,人们根本就不知道文摘是什么。年轻的美国小伙华莱士突然萌生了一个想法:如今的文章这么多,但是人们往往只选择那些自己喜欢的或者有需要的来读,可是却没有太多的时间去寻找和选择,要是我把每天的文章都为他们选择好,他们肯定愿意看。有了想法就立即行动——华莱士找到堆积在书房里的旧杂志,从中选取最经典的文章摘录下来,接着再分门别类,于是一本风格独特的杂志样本就做好,他为其取名《读者文摘》,并把样书寄给了一个规模很大的出版商,他希望能够获得一份编辑的工作,或者出版商能答应投资创办这样一本杂志。

那个出版商很快就答复了他,但是他们是给华莱士泼冷水来的:“你说的那些愿望根本不可能实现。没有人会愿意看这样的杂志,这些文章都是报纸上已经有的,你再把他摘录过来,就好像没有人会吃别人嚼过的面包一样,谁肯啊?”过了一段时间,华莱士又尝试寄给其他的出版商,不过也都得到了类似的拒绝理由。就在华莱士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时,他新婚的妻子莱拉却在这关键时刻帮了他一把。莱拉说出了自己的看法,这是一个很好的创意,能给忙于生计的人们节省很多时间。就这样,莱拉就给他筹集了2000美元的资金。自此之后,这对夫妇的创业之路开始了。

在人生中,一次小小的变通有时候就能创造非凡的财富。《读者文摘》从创刊到今天已有80多年的历史了,现在,《读者文摘》已有15种文字、39个版本、每期发行2000多万册、年收入超过20亿美元的成绩。同时作为一个产业集团,在全球127个国家拥有《读者文摘》的杂志、书籍出版、行销和其他投资营运等事业。如此耀眼的成绩,是当时所有出版商都料想不到的。华莱士所以能够赢得成功,就是因为他敢于突破编辑出版行业的普遍思维,敢于创新,最终走出了一条新的发展之路。

事实上,人和动物的最大区别就在于人有高级的大脑,他们遇到问题能够灵活处理、善于变通,这个方法不行就再试用其他方法,到最后总能找到解决之道。不管是做人还是处事,都切记不可太死板。要想在人世活得轻松,务必学会因地制宜、适时变通,这就是人的“弹性”和成功之道!

在《古兰经》上,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人听说有位大师几十年来练就一身移山大法。于是,就找到这位大师,求他当众表演一下。大师在一座山的对面坐了片刻,就起身跑到山的另一面,然后告诉大家表演完毕。众人非常疑惑,大师却微笑着说:世界上根本就没有什么移山大法,唯一能够移动山的方法是——山不过来,我就过去。这世界上没有什么事是无法解决的,只有死板不善变通之人。现实中,人们思考问题、做事情要注意别被经验束缚了头脑,要懂得冲破习惯性思维的牢笼,做一个敢于变通、善于变通的人!

5.同行不妒,什么事都办得成

在生意场上,对于同行之间的竞争与妒忌排斥,胡雪岩说过这样两句话:“同行不妒,什么事都办得成。”“你做初一,我做十五;你吃肉来我喝汤。”如此可贵的商德成就了胡雪岩占据商海半壁江山的生意。

同行不妒,赢得更大的利润

在商场中,同行之间为了自己的利益而互相妒忌,好像也算人之常情。但是由妒忌到倾轧、竞争好像已经成了同行间的常事,人们常说的“同行是冤家”,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在残酷的竞争中,结果可能是一方获胜,另一方被迫称臣;抑或是两败俱伤,正所谓“鹬蚌相争”到最后只是被第三方“渔翁得利”;也有可能一时分不出胜负,双方保持现状,然后继续酝酿新一轮的竞争。

如此说来,到底在这种循环中究竟有没有既不触动对方利益,又有益于双方利益的变通之路可走呢?有!那就是同行不妒。用胡雪岩自己的说法就是“同行不妒,什么事都办得成。”

在那个战乱纷起的年代,胡雪岩看到在太平天国起义的形势下,各地纷纷招兵扩军、开办团练以守土自保,特别是江浙一带,可以说是直接受到太平天国的威胁,尤其是自上海失守后,人心惶惶,防务急需加强,最紧要的就是大办团练、扩充军队,有了兵就要有兵器,所以各地急需一大批洋枪洋炮。胡雪岩也目光敏锐地看到了这一点,于是他打算充分利算自己在官场的靠山,做这一笔军火生意。其实,精于经商的胡雪岩对买卖洋枪的事情几乎一窍不通,不过不怕不知道,胡雪岩懂得“变通”,他对古应春拱拱手道:“在这方面你是内行,不妨你来弄个‘说帖’,可好?”短短一言,就把这重担移到了古应春的肩上。

古应春也的确是有这方面的能力,他提笔构思,转眼就把“说帖”写好,并且妙笔生花,行文流畅、漂亮。胡雪岩虽然自己不会动笔,不过他还是很会看的,而且目光锐利。他马上就发现“说帖”写得好是好,就是过于正统了,把洋枪、洋炮的好处,写得极为详细,让人读起来有些吃力。没办法,为了使得这个“说帖”达到打动官府决策者的目的,胡雪岩建议古应春不妨采取“变通”的方法,就说英国人运到上海的洋枪数量很少,卖给官军之后,就没有太平军的份了,因此卖给这边一支,那边就少得一支,在这出入之间,还要以双倍计算。换言之,官军表面上看是花一支枪的钱,实际上等于买了两支枪。

但是,在决定买枪之后,古应春又问道:“除了洋枪,还有大炮,要不要劝浙江买?”这个问题却让向来果断的胡雪岩有点儿犹豫,并且最后毅然放弃了买火炮的打算。原因是这样的,浙江有个叫龚振麟的,曾经在嘉兴县做过县丞,道光末年就在浙江主持“炮局”,浙江炮局主要就是制造火炮的。在胡雪岩看来,若是他买进西洋炮,因为西洋炮威力强,质量好,那么势必会顶掉浙江炮局制造的土炮,当然也会侵犯到炮局的利益,最终一定会引起炮局的妒忌。到时候,他们为了保住自己的利益不受侵害,一定会动用自己数年间建立起来的影响,大力挑唆指责买洋枪洋炮的诸多弊端,从而反对浙江购买洋炮洋枪。要是那样的话,胡雪岩非但买不成洋炮,到时候恐怕连洋枪也买不成了。

就是基于上述的担忧和对人情世故的顾虑,胡雪岩最终决定舍洋炮而买洋枪,他的做法不但有效避免了对炮局利益的触及,而且又选择了一条与众不同的经营项目,另辟市场,也就不会招来同行们的反对。尽管是同行,却要做到与他们和平相处,这也许就是胡雪岩为了促成生意成功而寻求的外部环境。他取枪舍炮的举措,从表面上看是缩小了自己的市场,实则是为了自己开辟另一市场而做出的理性让步,在他即将进入的新市场上,他不但不会遭到同行的妒忌和反对,也没有恶性竞争,而且还会营造出良好的经营空间,从而收获巨大利润。

常言道“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这种现象在商场同行之间可以说很常见。为了自身的生存与发展的竞争往往造成“同行相妒”,却不明白聚沙成塔、集腋成裘的道理。曾有人说:“嫉妒别人,仇视异己,就等于把生命交给别人。”但是,一个人的才智和力量毕竟是极其微薄的,只有互相帮助互相抬举才能达到共赢,在商场上的同行之间也是这个道理。聪明的胡雪岩更是深知此理,因此他赢得常人所不可企及的成功!

胡雪岩的生意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源于同行同业的真心合作。胡雪岩深深懂得同行之间不仅有竞争还需合作,竞争会使同行之间相互排斥相互嫉妒,最终使得整个行业都面临瘫痪的局面,而合作,不仅能够加强整个行业的发展实力而且还能取得共赢,所以在很多时候,胡雪岩宁愿吃点眼前亏也要避免同行之间的相妒相忌。

同行不妒,才可得双赢

同行之间和平共处共同赢利,是生意成功的重要外部环境,胡雪岩更是深知这一点,所以他宁愿吃点亏也不抢同行的盘中餐,避免引发同行之间的排斥与嫉妒。

同行之间由于经营的内容都大体一样,所以这在一定程度上就意味着同行之间参与市场竞争却要分享利益,故此为了各自的利益同行之间相互排斥、妒忌甚至攻击,直至两败俱伤。胡雪岩恰是看到了这一点,所以他时时顾及同行的利益,既为同行的发展留了余地,也为自己开了财路,还免去了同行之间相妒所带来的恶果,保持各自稳定的经营,如此的一举三得想不共赢都难。

在生意场上,只有你好我好,大家才能好。同行之间彼此妒忌,为了自身的利益而把一起参与竞争的同行都当做敌人,那么他很快就会被这个行业所淘汰。

纵观古今,那些善于合作的商人,总能打开普通人难以打开的局面。在新加坡,有个地方叫“好客天国”。在这里,白天是免费停车场,停满了各种各样的车子。一到晚上,就成了小摊王国,这里摆满了各式各样的小吃摊,天南海北的风味小吃一应俱全。在这里,顾客随便坐在一家摊位上,吃了这家的食品,若是还想其他风味的,摊主立刻就会派人取来奉上,到结账时只要向这家结就可以了。顾客感到很方便,摊主之间也从未发生利益上的纠纷。这样,彼此合作,你好我好,大家都好。于是,有人积攒了钱就从这里起飞了。陈宗达就是其中一个出色的代表。他最开始的时候是在这里摆大排档,等到手头攒了些钱后就和一块摆摊的朋友合作开饭店。等到有了更多的积累后,他开始和更多的摆摊朋友合作,创办了一家食品公司。他个人手中的财富,也开始迅速膨胀,现在上下班都是由世界上最有名声的劳斯莱斯车专门接送。

事实上,那些在海外打拼的华侨,他们是非常讲求互助合作的。很久以前,海外华侨,很多都是流落他乡之人,举目无亲,只凭双手赚饭吃。所以,通常是结成乡帮、业帮,比如广东帮、上海帮、宁波帮、福建帮、山西帮、安徽帮,等等。凡是帮内之人,大家都会齐心协力维护共同利益,若是有什么好处,最先考虑的是帮内的朋友;若是有什么困难,帮内朋友同样会义不容辞地全力帮助。例如,现代的日本华侨,尽管帮会观念比过去淡薄了,但代之而起的经济互助组织“无尽”,还很兴旺。作为“无尽”的会员,每年需要分期缴纳一定的会费。不过等到需要用钱时,不管何人都可以担任发起人,召集会员筹集,年利息不超过12%。就算没有钱的人,同样能请老板代缴会费,参加“无尽”,而且可以当发起人向各会员借款——只要有人担保就可以。据他们的成员说,通过“无尽”每次都能调动上亿日元的资金,这样的举措对于那些借款创业、筹款做生意、借款救急还债,都极为有效。在当地,很多华侨就是凭借“无尽”的帮助而成为老板的。

反之,若是一个人光知道全心经营自己的事业,把身边的同行对手全都当做敌人来看待,那么他的利益也是不可能长久的。

当年声名颇响的香港漫画家黄玉郎,虽然才华横溢,可是他对竞争对手残酷无情,对身边的助手和旗下员工也不友好,以致在他炒股失手时,竞争对手和周围的人,或高价收购他的股权,或控告他账目作假,或控告他抄袭他人作品,或控告他妨碍他人着作出版。这样一来,不仅他的公司姓了别姓,豪宅和名车等也被政府没收,人也被送进监狱。他的同行们都说,这是他过于看重自身利益,丝毫不管他人的感受,不和他人合作所导致的。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看出,同行之间既要有良性的竞争,又要有友好的合作。要想使自己的事业取得成功,就必须克服“同行相妒”的短浅目光,把自己的目光放得长远一些,不要计较眼前的一时之利,和同行精诚合作,就能赢得最大的利益!

在自己的经营活动中,兼顾同行利益,鼓励同行之间参与合作竞争是胡雪岩在生意场上始终坚持的准则。因此,他不但赢得了同行的支持和好感,也为自己挣得了巨大的财富。

其实,生意场上的争斗莫过于利益,为了利益而彼此眼红相妒,却不知同行之间有的不单单是竞争还有合作。竞争是参与市场生存的必需,合作则是自我的壮大与发展。同行之间如若只目光短浅地看着眼前利益而彼此相妒攻击,那么只能两败俱伤。在生意场上,对待自己的同行,懂得适时放弃眼前的小利,从而克服同行之间相妒的现象,真诚参与同行合作,这样才能长久地获取最大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