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博物馆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集
47250200000041

第41章 博物馆讲解员的发展之路-何宏

在我国博物馆的业务部门中,宣教部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而作为宣教工作核心内容的讲解工作多年来始终受到博物馆观众的欢迎和赞誉。那么,从事这一职业的博物馆讲解员应走怎样的发展之路?这是一个很值得探讨的问题。

笔者在此略述己见,以期引起更多同仁对此问题的关注。

回顾中国博物馆事业发展一百年的历史,中国博物馆事业的奠基人张謇先生,在1905年创办南通博物苑之初,就提出了博物馆应对前来参观的观众提供讲解咨询服务的观点。

他在《上南皮相国请京师建设帝室博览馆议》中写到,博物馆应“遴派视察员、招待员,用为纠监导观之助,必须通东西洋语言文字二三员,以便外宾来观,有可咨询”。但是,他的美好设想在当时并不具备实现的条件。二十世纪30年代,是中国博物馆事业发展的第一个高峰,据统计1936年中国博物馆已达77座,①但在当时并没有设置专职讲解人员,每当有重要宾客到博物馆参观时,则由博物馆馆长或专家陪同讲解。

直到1949年7月7日,新中国最早开放的东北博物馆成立讲解组,出现了新中国第一批专职讲解人员。②到1955年,全国50所博物馆普遍建立了群众工作部。50、60年代讲解员们出色的工作,得到了当时党和国家领导人及文博界同行的肯定和好评。他们不仅创造了“阵地讲解”、“流动展览讲解”、“因人施讲”等成功经验,并且撰写有关博物馆讲解的论文,以饱满的热情认真学习钻研业务,他们的辛勤工作受到广大群众的热烈欢迎。③十年动乱期间,博物馆群众教育工作同当时的文博事业一样停滞不前。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随着文博事业的恢复发展,群众教育工作再次得到重视。许多博物馆在做好阵地讲解的同时,积极开拓新的宣传教育形式,有的博物馆成立讲解小分队,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有的利用影视手段制作有关录像片、专题片、资料片,从而极大地发挥了博物馆的教育功能和社会效益。然而由于当时历史条件的限制和博物馆事业发展存在的实际困难,博物馆讲解员一直承担着讲解员、保管员、卫生员“三员一体”的角色,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讲解事业的发展。1986年,文化部文物局在天津召开全国首届博物馆群众教育工作座谈会,会议《纪要》中明确指出“讲解、保管、卫生三员一体,不利于群众教育工作的开展和群众教育队伍素质的提高”,并要求省级以上博物馆尽快改变“三员一体”的局面,配备专职的群众教育工作者。《纪要》规定“群众教育工作应享受业务干部待遇”,号召“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天津会议可称为是我国博物馆群众教育工作的一座里程碑,开辟了群教工作迅速发展的新局面。以陕西省为例,省级博物馆迅速将讲解员从“三员一体”中解放出来,全面改变过去用临时工做讲解员的做法,并选拔大专毕业生从事讲解工作,这些做法使得当时的群教队伍人员稳定,工作热情高涨,事业得以较快的发展起来。天津会议之后,许多省份举办讲解比赛,评选优秀讲解员,鼓励讲解员多写文章、走业务研究之路。同时,国家文物局、中国博物馆学会又分别举办了四次全国范围内的讲解比赛。一部分脱颖而出的优秀讲解员逐渐成为各个地区、单位宣教领域的领军人物和中间力量,他们有的相继走上博物馆的领导岗位,有人成为部门的管理者,有的编写论著,有的荣获国家、省级的劳动模范、青年突击手等荣誉。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博物馆讲解员中已经有研究馆员职称的有6人,副研究馆员职称的50余名。④这些成绩的取得,既有各级领导专家的重视、支持与政策上的倾斜,也有讲解员们坚持不懈的努力和钻研。一些博物馆宣教人员在做好本馆内阵地宣传的同时,走出部门、走出馆门,积极参与到博物馆其他业务领域,努力成为一专多能的人才。他们走向院校机关、企业社区,以宣讲、演展、专题讲座、流动展览等多种形式开展宣教工作,丰富多彩的形式受到各地群众和业内人士的肯定和赞扬。但是,透过已取得的成绩,不可否认的事实是各地博物馆宣教队伍的整体水平高低不一。并且与博物馆其他业务部门相比,也有着较大的差距。行业地位偏低和大量的时间精力花费在繁忙、平淡的日常接待讲解工作的现状,使部分讲解员对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出路产生困惑疑问,这一问题也逐渐引起了业内同仁的重视和探讨。

对博物馆观众进行调查分析,了解他们对博物馆的各种需求,更好地为其服务是当代博物馆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以秦俑博物馆为例,近年来每年均进行不少于二次的观众调查。我们通过口头调查、直接观察、座谈会等直接调查的形式和发放观众调查表、设立观众留言簿等间接调查的形式,了解到宣教工作是观众参观博物馆非常需要的内容,而人工讲解又是其中最受欢迎的一种形式。它充分说明了讲解员这一职业在当代中国博物馆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它所具有的多种优势是其他讲解形式难以取代的。

建立一支高素质的队伍,不仅是宣教工作内容不断丰富的需要,而且是讲解员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和保障。时代的发展需要博物馆把真正热爱宣教工作、勇于奉献、敬业务实、综合素质好或有发展潜质的人才选拔到讲解岗位上来。宣教部应在长期工作实践中根据本馆的实际情况,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人员业务素质、综合素质培养计划,并在讲解岗位中引入竞争机制。比如敦煌博物院、延安革命纪念馆等地的讲解员等级制和末位淘汰制,就在实际工作中产生了很好的作用。引入讲解员竞争机制和建立晋级制度,将会是讲解员既有压力又有动力的努力方向,既利于宣教工作的需要和人才的良性递进循环,更利于讲解员未来发展之路的拓宽。笔者认为,讲解员队伍的构成年龄、知识、层次应和博物馆观众的多层次相吻合,形成初级、中级、高级讲解员结构。⑤初级讲解员是最基层的讲解员。他们的特点是年轻、热情,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和较强的施讲愿望,这个层次是浅层次一般化的讲解,能够满足多数观众了解最基本历史知识、博物馆常识的要求。但这一层次不能做深层次的剖析,不敢做引导式、诱发式、讨论式讲解。中级讲解员能够做较深层次的讲解,他们已具有一定的知识积累,在向观众讲解过程中能够提出自己的看法、思想,他们能够独立写讲解稿,能够写普及性文章,开始从事博物馆工作的研究,他们已经承担起老师的责任,使学生获得学校知识之外的有益补充。高级讲解员是学者、专家型的,他们可作深层次的讲解,可作学术专题讲座,已具有较高的专业理论和专业基础知识,他们能够真正体现博物馆的整体水平。这个层次的讲解员数量最少,需要通过自身的钻研和实践的磨炼,他们完全以自身的学识修养、知识风度征服观众,赢得观众的崇敬。然而中国博物馆讲解员目前普遍存在年轻化的问题。这其中既有人们意识上的偏差,也有观念上的问题,许多人并没有把讲解工作当作真正传播知识的层次看待。1997年在全国文物系统讲解比赛中,专家们就提出要培养“专家型讲解员”。2000年全国文物局长会议上,文化部孙家正部长指出“所有的讲解员都要经过认真的选拔和严格的培训”,同时他还称赞国外博物馆的“白发讲解员”有知识,是专家。⑥是否所有的讲解员都能够成为专家、学者型是另一个问题,但在观念上要形成,要往这一方向努力,这就要求讲解员在实际工作的同时,通过自学,有条件的应该通过进修,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

而作为宣教管理者,其思想境界、业务水平也要高屋建瓴、长期规划,才能引导着讲解员走向成功之路。首先,宣教管理者要有高度的敬业精神和责任心,这样才能带动部门人员在积极向上、追求知识的氛围中工作;其次,宣教管理者要有较高的业务水平,业务水平的高低是做好宣教工作的前提,仅有一份热情与执着而没有能力,是无法实现目的的。凡是要求讲解员做到的,管理人员应走在前列,这样才更有说服力;再次,宣教管理者思想上的前瞻性、计划性,可以在部门工作的大方向、人员的培训和培养上发挥重要的作用。作为管理者,应及时了解博物馆工作的新变化、新要求,在宣教工作中适时调整工作的内容与方法,锻炼提高讲解员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多多关注讲解员的业务成长与思想变化,通过长期日常工作中的观察与了解,结合部门工作实际情况,寻找到既利于宣教工作持续发展,又适合讲解员个人特点的培养方向。

宣教工作不断创新,将会对宣教的持续发展和培养讲解员的一专多能提供有利条件。宣教工作的创新,既有思想观念、讲解方式上的创新,又有工作领域的拓展与创新。时代要求博物馆“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宣教工作者就应改变传统思维,拓宽视野,借鉴吸收一切有利于开展博物馆教育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只有采纳其他行业的有效经验,加强同行之间的沟通、交流,勤于思考、勇于实践,才能找寻到工作的突破点。在加强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新形式下,还应多借用高科技的手段增加博物馆对青少年的吸引力,努力发挥博物馆文物的教育功能和特殊魅力。同时,在提倡以人文为本、共创和谐的社会氛围下,深受观众欢迎的讲解员讲解也应走创新之路。社会在前进,人类的情感需要愈显珍贵。因此,讲解员讲解中和观众之间的互动情感交流将具有极大优势。讲解员可根据不同层次观众的不同要求,采用启发式、诱导式、讨论式等多种形式进行讲解,积极发挥观众的主动性、创造性,在平等和谐与信任的氛围中,引导观众表达参观感悟、思考问题、提出问题,给观众留下深刻、美好的印象,使其在心理上得到最大程度的满足。同样在互动交流中,讲解员了解了观众的需求,看到了他们的收获,自我心理上将产生成就感,并给自己带来新的启迪,这也将有利于讲解员补己不足,开阔思路。多年以来,博物馆内的阵地讲解和宣传教育一直是博物馆宣教工作的主要内容,这种形式始终受到博物馆观众的喜爱,今后它还将继续发挥其应有的教育作用。但是随着人类社会和博物馆事业的快速发展,在做好阵地讲解之外,博物馆宣教工作应该从闭守阵地走向主动拓展工作领域。

作为讲解员在掌握博物馆基础陈列内容、具备一定的讲解水平之后,一定要注意更新知识,更新宣教工作理念,要有紧迫感,不能坐等机会的降临,这样才会和时代同步,适应博物馆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讲解员在日常工作中应积极参与到学术研究、专题展览、电化教育、对外文化交流与巡展、宣传策划、知识讲座、咨询答疑、学校辅导教学、德育教育、刊物编辑与发行、社区文化的发展、“博物馆之友”活动等丰富多彩的内容之中。通过一系列实际工作的开展,不仅拓宽了宣教工作的领域,使讲解员走上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培养之路,也必将为讲解员的未来发展作好内部准备。当讲解员通过积极主动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在工作中展示出自身能力、才华,以自己的努力和成绩获得其他同仁对宣教工作的理解、支持和肯定时,我们有理由相信讲解员的未来之路将会越走越宽。

当然,宣教工作的全方位拓展离不开博物馆高层管理者的重视和大力支持。领导的高度重视应体现在对宣教工作的政策倾斜上,必须落实在学习培训、评定职称、考察交流、提高待遇、人员的合理流动等具体的事情上,特别是根据本馆实际情况和讲解员的个性特点,适时、适度形成人员的有序流动与合理配置,这样才能使广大讲解员以满腔的热情、高度的敬业精神无私奉献在宣教岗位上,这也将会为讲解员的未来发展之路做好外在准备,使广大讲解员无后顾之忧。

内因决定外因,机遇总是青睐有准备的人。愿所有的同行用耕耘换取收获,用努力和才干寻找到发展之路和成功之路。

注释:

①王宏钧:《中国博物馆学基础》,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出版。

②国家文物局:《博物馆群众教育工作》,文物出版社,1993年出版。

③马青云、贾志强、杨维中:《讲解艺术论》,西北大学出版社,1994年出版。

④李金光:《博物馆社教工作新思考》,《中国博物馆通讯》,2004年第5期。

⑤何宏:《试论博物馆讲解员的构成》,《文博宣教工作论丛》,三秦出版社,1996年10月出版。

⑥田静:《博物馆工作研究》,陕西人民出版社,2004年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