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青少年强则国家强,青少年兴则国家兴”。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一项应由全社会共同承担的重大任务和系统工程。
作为以社会教育为自己重要功能的博物馆,理应在加强未成年人思想教育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怎样结合自身藏品、陈列乃至环境的特点,挖掘出适合未成年人特点的、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的教育活动,使他们接受到在书本上所无法学到的东西,从而提高素质,也应是博物馆教育工作中值得认真思考的课题。
博物馆的未成年人素质教育工作主要是通过组织学生参观和举办一些针对未成年人的活动来实施的。在进行这些活动的时候,我们要充分考虑到未成年人的心理、生理特点,充分考虑到未成年人的知识容量和审美情趣,并结合馆藏文物的特色,站在未成年人的立场上,开展一些具有各自特色的活动,使未成年人真正在博物馆这个第二课堂里受到教育。
一、博物馆应结合自身藏品举办针对未成年人的陈列
纵观我国的大部分博物馆,陈列内容基本上是几年一贯制、甚至是几十年一贯制的,而且大部分是通史陈列和专题陈列,陈列手法大都古板、陈旧,成人看起来都很费劲,更不用说未成年人。近年来,一些博物馆在陈列设计上有所突破,大胆使用声、光电等科技手段,而且在陈列形式上更多地发挥辅助展品和复制文物的作用,使陈列具有极强的吸引力。与此相比,很多老馆基本陈列因经费原因多年不能改变,一些临时陈列也只能因地制宜,更谈不上专门为未成年人举办陈列。如西安碑林博物馆几年前就有举办“汉字?书法?碑林”陈列的设想,这个陈列将对未成年人了解汉字演变、书法艺术起到很好的作用,因经费问题至今未能实现。
但据了解,很多地方的博物馆陈列都得到了政府及财政的支持,所以在社会效益上也都得到了相应的回报。因此说在未成年人教育这个问题上,一定要有长远的眼光,不能只看到眼前利益,觉得未成年人进博物馆免票,再为他们举办专门的陈列或展览又得花钱,这显然和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的精神相违背。所以在这一点上应引起各博物馆领导和工作人员的充分重视,每个对外开放的博物馆都应举办一些专门针对未成年人的陈列,使“文物这一凝聚着丰富历史文化内涵的文化载体真正转化为提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的食粮”。
二、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工作应体现未成年人的特点
根据我国博物馆的功能划分,对未成年人的素质教育工作主要体现在社会教育功能上,而具体承担部门就是各馆的宣教部(或社教部)。就目前情况看来,这项工作主要是通过组织未成年人来博物馆参观和举办一些针对未成年人的活动来实施的,我们在开展这项工作的时候,应充分考虑到未成年人这个群体的特点。
在人生的历程中,未成年阶段是一个人一生的重要阶段,这个时期是一个人心理、生理发育的高峰时期,同时也是一个人社会化过程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的成长将决定着一个人的一生,决定着一个人是否能够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人。作为承担着对未成年人进行素质教育工作的博物馆教育工作者,一定要充分了解未成年人的心理、生理特点及兴趣爱好和知识结构,多从他们的需要出发,尽量使他们在博物馆感受到与学校教育的不同,使他们能自觉自愿地接受博物馆教育。
1.针对未成年人的讲解
随着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的颁发,全国各级、各类博物馆每年都有大量的未成年人来馆参观,这就要求博物馆讲解员要摸索出一套针对未成年人的讲解方式,使未成年人通过参观博物馆,真正感受到祖国历史的悠久伟大,真正热爱自己的祖国,所以在讲解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讲解内容应符合未成年人的知识层次
来博物馆参观的未成年人包括小学一年级至高中的学生,他们的知识结构和层次差别很大,所以讲解员在为他们讲解时应首先了解他们的知识结构,最好先读读他们的课本,然后有的放矢地讲解。为此,各个博物馆都陆续编写了专门针对未成年人的讲解词,但在讲解时千万不能死搬硬套,而应在了解施讲对象的年龄、学龄的前提下针对他们的知识层次进行讲解,在讲解时将课本里的知识贯穿进去,这样便于使未成年人产生共鸣,从而加深对讲解内容的印象。
如果过多地超越了未成年人知识范围的讲解,会使他们云里雾里听不明白,更无法要求他们理解。所以说针对未成年人的讲解内容一定要与他们的知识层次相符合。
第二,讲解语言应接近未成年人的接受能力
讲解语言是传递讲解内容的直接表现方式,是一个合格讲解员的必修课,同样的讲解内容由不同的讲解员讲出,会产生截然不同的讲解效果。那么针对未成年人这个特殊的群体,在讲解时更要注意讲解语言的合理应用,充分考虑到他们的接受能力。
首先,对未成年人的讲解语言一定要有鲜明的科学性和逻辑性。在日常讲解中,我们的讲解语言随意性很强,针对观众的人数、兴趣时常调整讲解语言,交谈式、介绍式的讲解得以普遍应用,但对未成年人的讲解,我们应尽量避免过于随意的讲解语言,尽量使自己的讲解语言具有科学性和逻辑性。所谓科学性就是我们的讲解一定要将正确的观点和概念通过语言传递给未成年人。因为他们的年龄决定了他们的接受能力较强,但辨别能力较差,所以含混的、不健康的概念会给他们造成不良影响。如讲解宗教文物时应尽量从艺术的角度去讲,文物本身的艺术价值和古代人民的艺术创造,而不应带有封建迷信的色彩;逻辑性则要求讲解过程中要明确,判断要恰当,推理要合乎逻辑,尽量说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将正确的、健康的、向上的知识传递给未成年人。以至使这些未成年人在成为青年人、成年人时也会受益于在博物馆中所学到的知识。其次,针对未成年人的讲解语言应具有形象性和生动性。我们每个人都曾有过这样的感受,一个动人的故事,一场生动的演讲,甚至一个专题片的配音都会让我们终身难忘,这些,除故事或演讲本身内容的吸引力之外,更得益于语言的魅力。那么,博物馆讲解也是如此。死记硬背的、说教式的、灌输式的讲解语言很难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而形象生动的讲解语言则会使人在愉悦中获取知识。所以我们在针对未成年人的讲解时,一定要注意讲解语言的形象性和生动性,形象的比喻、适时的提问以及有意识的互动都会使未成年人加深对陈列内容的印象和理解,从而达到博物馆教育的目的。另外,针对未成年人的讲解语言应具有趣味性和和谐性。
在对未成年人讲解时,讲解语言应尽量通俗易懂,讲解过程中结合陈列内容穿插一些趣味性的故事或传说来引起他们的兴趣、调动他们的思维,另外,在讲解语言上要注意亲切、自然、和谐,避免课堂上的说教式的语言。可能时在讲解前先给学生提出一些问题,让他们带着问题去听,讲解过程中再适时地提问,这样可调动他们的主动性和参与性。
第三,讲解时间应照顾未成年人的生理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