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博物馆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集
47250200000044

第44章 关于博物馆未成年人素质教育工作的几点思考-张云(2)

未成年时期不但是一个人一生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是一个人生理、心理发育的高峰时期,这个时期有着很多不同于其他时期的鲜明特征,如骨骼柔软、容易变形;肌肉力量较小、容易感觉疲劳;想象力丰富、但注意力不够集中等等,这些都是我们应该了解的,以便在讲解中根据不同年龄合理地安排时间。另外,在引导学生讲解时,不要过于强调他们的站姿,可让他们选择自己感觉舒适的姿势,甚至可以在参观过程中有意地引导他们做一些模仿性的动作,以便使他们在轻松的氛围中参观。

2.针对未成年人的活动

国家文物局在《关于贯彻和落实全国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会议精神的意见》里明确指出:结合学校教育的特点和实际,利用文物藏品和场馆优势,组织开展丰富多彩,适合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的教育活动,使博物馆真正成为未成年人的“第二课堂”。据此,各博物馆都挖掘自身潜力举办了很多针对未成年人的活动,如普遍开展的“夏令营”、“知识问答”及“有奖征文”活动都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受到学生和家长的欢迎和学校的支持。但是,博物馆在开展活动时还存在组织不够得力、活动流于形式、活动内容雷同、没有特色等问题,甚至有些馆所在开展活动时只是为了应付检查,既没有统一组织、又没有专人负责,只是将孩子们拢到一起,还要收取家长的费用。这些都不符合“创造性地发挥文物藏品的实物性、生动性的教育功能,不断增强博物馆纪念馆等文物开放单位针对未成年观众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这一精神,博物馆开展的针对未成年人的活动,应既能体现博物馆馆藏,又能符合未成年人特点,这就需要博物馆宣教工作人员切实站在未成年人的立场上,从他们的角度出发创造性地开展活动。

第一,博物馆活动要体现馆藏文物特色

各个博物馆在针对未成年人开展活动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各馆馆藏文物及陈列内容的特点,找到陈列内容与学校教学内容的结合点,适时地、有针对性地开展活动。如西安碑林博物馆是一座以收藏、展示和研究古代碑石为主的专题性博物馆,该馆在利用馆藏文物开展针对未成年人的活动时,始终围绕“碑石”、“书法”这个主题,如已举办十届的“碑林杯少儿书画比赛”活动,既可以让孩子们在书法艺术的圣地展示才华,还能得到碑林书法家的现场指导,吸引了很多青少年朋友参加活动。假如这样的活动放在其他博物馆进行,似乎就少了点墨香的味道。再如该馆每逢节日和纪念日举办的“百米长卷”书写活动,也吸引了很多未成年书法爱好者,他们在这里挥毫书写,展示自我,为提高未成年人的审美情趣产生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其实,每个博物馆都能挖掘出各自馆藏文物特色,找出适合未成年人的活动,如遗址性博物馆可组织未成年人参观考古工地、参加考古活动;专题性博物馆可根据本馆陈列内容为未成年人设计一些可参与的活动,如耀州窑博物馆的模拟制陶就是很好的尝试。总之,我们博物馆教育工作者只要心系未成年人,切实从他们的需要出发,就会在馆藏文物里挖掘出适合未成年人参与的活动。

第二,博物馆活动应体现未成年人特点

我们无论策划什么样的活动,都要首先弄清这项活动是为谁而设计的,然后再考虑活动的形式。如前所述,未成年人本身存在着许多不同于其他年龄阶段的特点,他们求知欲强、爱提问题;思维敏捷、喜欢参与;活泼好动、喜欢游戏等等。所以我们在针对未成年人开展活动时,要充分考虑到他们身上的这些特点,让他们带着问题参加活动、带着好奇参加活动、甚至通过游戏参加活动,从而达到获取知识,提高素质的目的。

如西安碑林博物馆每年开展的“中华小记者采访日”活动,完全是开启孩子们智慧的活动,博物馆事先不给他们做任何提示,在讲解员带领他们参观后由孩子们自己对博物馆馆长进行采访,采访内容完全由小记者们自己设计,通过活动使我们深深感受到,孩子们的智慧不容忽视。他们提出的问题既有关于文物知识的,也有牵扯文物保护的,更有对博物馆未来建设的大胆设想,有些问题甚至是博物馆工作人员也还没有想到的。这样的活动已举办十多次,每次都会使我们这些成年人在孩子们身上得到启示。这种既有利于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又有益于博物馆事业的活动应更广泛地在博物馆开展,博物馆有义务为孩子们提供这个发现自我的“课堂”。

第三,博物馆活动应体现未成年人的创造性和参与性2006年暑期,西安碑林博物馆邀请日本画信协会事务局长岛田幸吉先生为未成年人举办了一期画信培训班,岛田老师的教学理念使我们很受启示。他在辅导孩子们做画时不是要求要按一定的规矩来画,而是发挥自己的想象自由地画,画出自己心里想的东西,而且提出:“不好没关系,不好才是最好的”口号,最后的结果是,所有孩子的作品没有一件是相同的,而且都得到了老师的赞扬,孩子们从中体会到了创作的快乐。

再如,西安碑林博物馆今年在协议学校选拔了一批小学生为该馆的“历史小天使”,开始在对他们培训时采用了对大学生的培训方式,先让他们跟着讲解员听,然后再让他们按着讲词去背,两周后进行考核,但结果是没有一个人能背下来,而且在考核过程中表现出极度的紧张。接下来一周我们改变了方法,让他们根据自己的理解自由地讲,结果是没有一个人讲不下来,而且都讲得非常生动。现在,这些“历史小天使”已能熟练地面对旅客讲解,而且深受欢迎。孩子们个个也都从讲解中感受到自身的价值和学习的快乐。所以说,在开展未成年人的活动时,孩子们的创造性不容忽视,创造会让他们感到快乐。

三、博物馆应设有未成年人活动的区域和设施

在我国的很多博物馆,已经非常重视未成年人这个群体,为他们提供了专门的活动区域和休息场所,如新建的首都博物馆,就专门辟有未成年人活动区,而且在装饰和布局上尽量符合未成年人的爱好;广州南越墓博物馆则以未成年人喜欢的游戏的形式,专门制作了与陈列内容相结合的网络游戏,使未成年人在娱乐中寻求知识。还有,耀州窑博物馆的模拟制陶区、秦俑博物馆的文物复制品触摸区等,这些都给孩子们来博物馆增添了很大的趣味性和参与性,是深受孩子们喜欢的一种尝试。但是,更多的博物馆,特别是一些老馆,本身馆区和展区就很小,大量的文物还无处可展,怎可能给未成年人让出一席之地。为未成年人提供专门的活动区域,这似乎是博物馆本身难以解决的问题,而需要得到社会各方的支持,特别是当地政府和财政的支持,既然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是全社会必须共同承担的重大任务,那么为什么社会各方不能共同形成合力,努力为未成年人创造良好的活动环境呢?所以在此呼吁政府的规划部门和博物馆的领导者,在今后的博物馆建设中应充分考虑到未成年人这个群体,多为他们的需要着想,每个博物馆都应设有专为未成年人活动的区域和设施。

加强未成年人素质教育工作,是历史赋予博物馆的一项光荣的使命。而这个重任又落在了博物馆宣教工作者的身上,所以从事这项工作的人员应不断提高自身的修养和素质,以适应工作的需要。就目前博物馆宣教人员的组成来看,可分为三个部分:管理人员、资深讲解员和聘用讲解员。

而这三部分人员,又大都毕业于历史、考古、外语专业,缺乏从事未成年人素质教育工作的系统培训,而在具体工作中,又会遇到很多所学专业之外的知识,这就要求我们不断充实自己,以适合未成年人素质教育工作的需要。

总之,未成年人素质教育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做好这项工作,单凭热情和经验是不够的,它要求从事这项工作的人员具备相应的理论和基础知识,了解未成年人的心理和生理特点,找到博物馆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切入点,并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承担起博物馆加强未成年人素质教育工作,并真正发挥博物馆在加强未成年人素质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