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快乐校园精品读物丛书:与哲人一起思考哲学
47698600000030

第30章 共产主义引路人马克思

马克思(公元1818年—公元1883年),犹太裔德国人,伟大的哲学家、政治家、经济学家、革命理论家,无产阶级的精神领袖。主要著作有《资本论》、《共产党宣言》等。

马克思一生四次被反动政府驱逐,最后在英国伦敦定居并去世。他在伦敦最初十年间,度过了一生中生活最艰难的时期。然而马克思没有被苦难所压倒,几乎每天大英博物馆刚开门,马克思就准时到达这里,如饥似渴地进行学习和研究,直至晚上博物馆闭馆。

马克思积累了非常渊博的知识,他的知识领域包括哲学、经济学、法学、宗教学、逻辑学、美学、政治学、文学、数学、自然科学等。他能阅读欧洲许多国家的文字,能用德、法、英三种文字写作。勤奋使马克思获取渊博的知识,而渊博的知识又是马克思治学的基础。

启迪人生的经历

马克思戒烟

马克思有一段时间吸烟很厉害,经常烟不离口,边工作边吸烟。他曾对人说:“《资本论》的稿酬甚至不够付我吸的雪茄烟钱。”

他吸烟就像干别的事情一样,又快又猛。由于经济条件不宽裕,他总是挑比较便宜的雪茄来吸。他吸烟的时候还有个习惯,常将一半烟放在嘴里咀嚼,说这样可以提高烟的作用。

1881年至1883年,马克思的夫人燕妮和长女的相继去世,使他的精神遭受了两次致命地打击,长年累月的过度疲劳和吸烟,使他的身体垮掉了。

他身患多种疾病,如气管炎、肺气肿、胸膜炎、胃病和肝病,医生禁止他再吸烟。

戒烟,对嗜烟成癖的马克思来说太难了,但是为了身体和工作,他还是毅然下决心戒烟。在那一段时间里,他的确没有吸过一次烟,连他自己也不大相信,他居然能成功地戒掉了烟。

马克思的一生是战斗的一生,为了战胜病魔,早日恢复健康,他终于克制住了自己,告别了烟斗和雪茄。

马克思与燕妮的爱情

1836年晚夏,在波恩大学攻读法律的一年级学生马克思,回特利尔向自己热恋的姑娘燕妮求婚,燕妮就和18岁的马克思约定了终身。按照当时的习俗来说,这是前所未有的。

贵族出生、年华似锦的燕妮,被公认为是特利尔最美丽的姑娘和“舞会皇后”,许多英俊贵族青年为之倾倒,求婚者不乏其人,毫无疑问,可以缔结一门荣华富贵的婚姻。但是她却蔑视封建社会和资产阶级社会的一切传统观念,瞒着父母把自己许配给一个市民阶级的子弟,她完全不能预计和马克思共同生活的前途如何。马克思认为暂时还不能在身为枢密顾问官的燕妮的父亲面前正式向燕妮求婚。因此,起初他只能向自己的父亲吐露秘密。他相信,他父亲会在燕妮的双亲面前为一次成功的求亲做好各种准备。

1836年10月,马克思从离家不远的波恩大学转赴离家很远的柏林大学读书,这意味着他们之间要忠诚等待一段漫长的时间。他曾向他父亲坦率吐露说,由于远离摩塞尔河谷,远离他的“无限美好的燕妮”,他已“陷入了真正不平静之中”。困扰他的绝不是什么猜忌心,因为他对燕妮的爱情从未有过丝毫怀疑,只是由于想到不得不和她在漫长的岁月里长期分离,使他感到心情沉重。

马克思与燕妮于是,18岁的马克思就执笔写诗,用诗抒发自己的感情和心声。马克思的诗大多是歌颂燕妮和倾吐自己对她的思慕;但其中也有不少是表白自己的思想志愿和渴望有所作为的心情。

1841年4月,马克思提前获得了哲学博士学位。年轻的哲学博士刚到特利尔,就赶忙去他最心爱人的家,把博士论文亲手送到燕妮的父亲的手里。燕妮和马克思在多年分离之后,本来打算立即结婚的。但光有一篇博士论文并不能作为维持生计的基础,因而他和燕妮不得不打消结婚的念头,继续互相等待。从1842年4月开始,马克思开始为《莱茵报》撰稿,1842年10月,《莱茵报》的股东们委任马克思为编辑,1843年3月,马克思被迫退出《莱茵报》编辑部。接着又与阿尔诺德·卢格磋商了关于共同从事著作出版的计划。此后他才到克罗茨纳赫(燕妮在她父亲于1842年3月去世后就和母亲迁居这个地方),与燕妮举行了婚礼,那是1843年的6月19日。

从他们私自约定终身到结合,燕妮等待了漫长的7个年头。在这7年中,她除了与马克思有过少数的几次相聚之外,就只能从远处用自己的思念和书信陪伴他了。婚礼举行后,马克思和燕妮随即动身作了一次短途的新婚旅行。

1843年10月底,马克思和燕妮一起来到巴黎,同比他们早两个月来到这里的卢格筹办并出版《德法年鉴》杂志。至此,他俩拉开了充满困苦和自我牺牲的生活序幕。

马克思和燕妮共生了四女二子,由于困窘,只有三个女儿长大成人。在这种境况下,贵族出身的燕妮还是深深地爱着马克思,她除了尽母亲和主妇的责任,还担负起了许多其他工作。燕妮是马克思不可缺少的秘书,马克思的几乎所有手稿——其中大部分是很难辨认的——在送到印刷厂或出版社去以前,总得由她誊写清楚。

马克思不是那种轻易在口头上流露心情的人,但当燕妮因母亲垂危离开了他几个月时,他便在给她的信中写道:“深挚的热情由于它的对象的亲近会表现为日常的习惯,而在别离的魔术般的影响下会壮大起来并重新具有它固有的力量。我的爱情就是如此……我对你的爱情,只要你远离我身边,就会显出它的本来面目,像巨人一样的面目。在这爱情上集中了我的所有精力和全部感情……我如能把你那温柔而纯洁的心紧贴在自己的心上,我就会默默无言,不作一声。我不能以唇吻你,只得求助于文字,以文字来传达亲吻……”

马克思与燕妮的黄昏之恋更加强烈。1880年,燕妮可能患了肝癌,她以惊人的克制力,忍受着极大的疼痛。在这胆战心惊的岁月,马克思照料妻子,为了让她快活些,马克思于1881年7、8月间,陪着她到法国去看了大女儿和几个外孙。1881年秋天,由于焦急和失眠,体力消耗过度,马克思也病了。他患的是肺炎,有生命危险,但他仍然忘不了燕妮。

1881年12月2日,燕妮长眠不醒了。这是马克思从未经受过的最大打击。燕妮逝世那天,恩格斯说:“摩尔(马克思的别名)也死了。”在以后的几个月里,他接受医生的劝告,到气候温和的地方去休养。可是不论到哪儿都忘不了燕妮,止不住悲痛。他写信给朋友说:“顺便提一句,你知道,很少有人比我更反对伤感的了。但是如果不承认我时刻在怀念我的妻子——她同我的一生中最美好的一切是分不开的——那就是我在骗人。”

1883年1月11日,传来了大女儿突然去世的噩耗,马克思的病情加重了。1883年3月14日中午,马克思与世长辞了,他被安葬在海格特公墓燕妮的坟墓旁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