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联合国在温哥华召开了首次人类住区大会,正式提出“人类聚居”概念,并在内罗毕成立了“联合国人居中心”。1985年,由亨利·雷纳德博士发起了“创建适宜居住的城市国际会议”,其后该会议在美国和欧洲等地一年召开两次。今天,《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提出创造宜居宜业宜游城镇的要求,处于中部欠发达的江西,终于赶上了世界创建人类文明的前进步伐。
1.营造宜居环境
江西已经进入城市化加速期,加快城市化进程,提升城市化质量,创造宜居宜业宜游城镇,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重要内容。
宜居要求城镇必须将居住、生活、休憩、交通、管理、公共服务、文化等各种复杂的要素在时间和空间上结合起来。宜居,就是创造一种使生活其中的人感觉安全、舒适、方便的环境。具有充足的阳光、清洁的水和丰富的食品;具有清新的空气,优美的风景,协调的建筑;具有鸟语花香的环境,方便快捷的交通和通信;具有良好的居住条件和环境,有休闲、娱乐、锻炼的场所。宜业,不仅要使有就业意愿和能力的人获得工作岗位,还要让投资者、创业者获得和谐、宽松的发展空间。宜游,就是要提供方便、舒适、安全的行、住、游、娱、购、乐等服务,不仅使原住居民产生认同感、自豪感、归属感,同时对外地人产生吸引力,增强不同人群对城市的依恋感。同时,一个城市的宜居性应该是可持续的、不断发展的,能够保证居民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营造宜居环境,首先要明确城市发展定位,编制城市建设规划,合理布局功能分区,科学安排基础设施建设。要整合基础设施建设具体规划,避免盲目建设和重复建设。一个城市的宜居性应该是可持续的、不断发展的,能够保证居民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这就要求城镇规划应该具有一定的弹性,为未来预留发展空间。
创造城镇的安全环境,形成居民的安全预期,是营造宜居环境的重要任务。要建立健全预防与应急处理机制,要有应对自然灾害与人为灾害等突发公共事件的预案,并根据预案做好充分的物资与人员准备,不断提高有效控制危机的能力,使居住在这个城市的居民有较高的安全感。
以生态城市建设为突破口,将森林引入城市,将山水引入城市,充分发挥江西生态优势,通过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的有机融合与协调发展,将江西生态优势转变为宜居优势,创建健康、优美、和谐的人居环境。
链接:园林城市
园林城市是在中国特殊环境中提出的,它和我国传统的私家园林有着密切的联系。它的前身是钱学森先生提出的“山水城市”,有些类似于欧洲国家提出的“花园城市”。它们都强调城市景观的塑造,犹如绘画一样,用人为的审美情趣来建设城市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园林城市”凝聚着中国传统的审美情趣,而“花园城市”则印记着欧洲国度的风情。
城市的宜居性还体现在交通、通讯的便捷程度上。要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在大中城市实行“公交优先”,创设公交专用道。公交专用道,是一个城市文明的重要标志,是一个城市追求环境保护、减少空气污染的重要举措,是鼓励全体居民选择低碳生活方式的重要载体。要加大城市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数字城市”将为人们生产、生活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
宜居城市应该是具有个性和文化底蕴的城市。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历史文化传承、区域城镇布局等因素的影响,每个城市的具体情况千差万别,所以宜居城市建设没有固定模式。营造宜居环境,要注意适应现代人的个性追求,在城市定位、社区布局、建筑风格等方面突出城市特色。要特别注重保护城市的历史文化遗产,包括古建筑、古街巷和道路名称。要加强城市历史文化名人宣传,给城市增强人文氛围,增强城市精神凝聚力。
2.引导绿色消费
绿色,是一个美好的字眼;绿色,是春天的象征。将绿色引入我们的生活,是泛指保护生态环境的观念和行为。绿色消费正在引起社会的关注,正在成为人们的追求和时尚。
绿色消费是指消费者消费时选择未被污染的、或有助于人体健康的绿色产品,同时,在消费过程中要注重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以实现可持续消费。
1972年,罗马俱乐部提出“增长的极限”研究报告,指出人类必须重视自然资源的有限性与自身生产生活发展需求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1992年,巴西里约热内卢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制定的《21世纪议程》提出,我们要改变不可持续的消费模式。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使所有人都享有较高的生活质量,各国应当减少和消除不能持续的生产和消费方式。联合国环境署在1994年发表了《可持续消费的政策因素》报告,对可持续消费作了如下界定:提供服务以及相关的产品以满足人类的基本需求,提高生活质量,同时使自然资源与有毒材料的使用量最少,使服务或产品的生命周期中所产生的废物与污染物最小,从而不危及后代的需要。
链接:英国的《绿色消费者指南》
英国1987年出版的《绿色消费者指南》中,将绿色消费具体定义为避免使用下列商品的消费:
☆危害到消费者和他人健康的商品;
☆在生产、使用和丢弃时,造成大量资源消耗的商品;
☆因过度包装,超过商品本身价值或过短的生命周期而造成不必要消费的商品;
☆使用出自稀有动物或自然资源的商品;
☆含有对动物残酷或不必要的剥夺而生产的商品;
☆对其他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有不利影响的商品。
绿色消费就是可持续消费。中国消费者协会认为的绿色消费有三层含义:一是倡导消费者在消费时选择未被污染或有助于公众健康的绿色产品。二是在消费过程中注重对废弃物的处置。三是引导消费者转变消费观念,崇尚自然、追求健康,在追求生活舒适的同时注重环保、节约资源和能源实现可持续消费。
绿色消费是一种注重生命、健康、环保的消费方式。通过绿色消费,不仅能满足当代人的消费需求和安全健康,而且能满足后代人的消费需求和安全健康。绿色消费不仅同自身的健康和舒适联系在一起,同时也与保护区域生态环境和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联系在一起。
提倡绿色消费,参与绿色消费,不仅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对每个江西人参与鄱阳湖生态经济建设的具体要求。生产决定消费,同时,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绿色消费的发展,必将引领绿色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必将促进绿色产业的发展,必然会带动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鼓励绿色消费,最终会形成绿色消费与绿色生产良性互动,从而推动生产方式的革命性转变,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增添不竭的动力。
要加大绿色消费的宣传力度,让全社会都具有资源忧患意识和节俭意识,让每个消费者从希望自己的健康“不受环境污染”威胁的自我保护,上升到自己的消费“不要污染环境,不要浪费资源”的绿色消费认识高度。
要广泛开展绿色消费知识教育。从教育内容来讲,要普及绿色产品识别知识、资源回收知识、节电节水知识,要将职业消费、学习消费、娱乐消费和日常生活消费纳入教育内容。要让人们知道,绿色消费要求企业生产的产品不能受到污染而且产品本身也不会污染环境,销售的产品避免过度包装;要求设计建筑及施工时,要按照与生态平衡的原则,使人类能与环境和谐相处;要求饮食以健康为主,不能胡吃海喝,不能吃野生动物;要求城市交通实现公交优先,同时使用环保燃料;要求日常生活中尽量不用和少用一次性物品等等。从教育对象来讲,要从娃娃抓起,从学校普及到社会,每个人都是接受教育的对象,绿色教育是全民教育、终生教育。从教育渠道来讲应是立体教育,广播、电视、报纸、网络都是教育的载体,学校、机关、餐馆、商场都是教育的场所。只有当每个社会成员都具有绿色消费理念、绿色消费知识,绿色消费行为才有可能成为社会风气和时尚。
实现绿色消费,要从政策法规和制度上规范和引导人们的生产行为和消费行为。比如,通过制定和实施信贷、财政、税收等方面鼓励绿色产品发展的优惠政策,降低绿色产品的生产成本,既使生产绿色产品的企业增加利润扩大生产,也使绿色产品符合人们的购买能力和购买心理,从而扩大消费。比如,通过塑料购物袋收费制度,使消费者意识到由此会增加购物成本,就会自觉使用环保购物袋,从而减少废弃聚乙烯对环境的污染。又比如,通过实施废弃物循环利用法,要求消费者必须将废弃物按规定分类送到指定回收点,并对任意丢弃废弃物的行为予以处罚,从而养成消费者的绿色行为习惯。
绿色消费需要示范和引领。马克·佩恩在《小趋势》中说道:“在今天的大众社会,只要让1%的人真心作出与主流人群相反的选择,就足以形成一次能够改变世界的运动。”因此,公务员、知识分子、在校学生,应该率先行动起来,用自己的消费行为引领社会时尚,发挥绿色消费的示范效应。
3.完善社区功能
社区是一定地域内的人们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随着社会转型和城市化进入加速期,社会关系已经并将继续发生深刻的变化,大量“单位人”转为“社会人”,大量“农村人”转为“城市人”。同时,随着企业转换经营机制和政府职能转变,大量社会服务和社会管理职能从企业和政府剥离出来,社区的作用和地位因而日益突出。
大力推进城镇社区建设,不断完善社区功能,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加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是转变政府职能,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提高城市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
社区建设的目标,应在实行自我管理的前提下,以社区居委会为依托,以发展社区服务为抓手,以提高居民整体素质和生活质量为宗旨,不断强化社区的组织、协调作用,整合社区资源,鼓励居民参与,建设居民自治、管理有序、功能配套、治安良好、环境优美、居民和谐的新型社区。
人的一生,除了工作时间外,大部分时间都是在社区度过。根据人生需求理论,人们在满足生存需求之后,就对生存环境有了安全的需求,稳定、安全的社区环境,可以使居民对生活的社区产生认同感和归属感。这就要求完善社区功能应该将提高居民安全感放在首位。一是要在社区加大法制宣传的力度,使社区居民在知法、懂法的基础上,增强防范意识和安全意识;二是要在社区形成群防群治的机制,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提高治安防范水平;三是建立健全社区矛盾协调机制,引导居民以合理合法的形式表达自己的利益需求,妥善化解居民矛盾纠纷,形成安定团结的氛围。
为居民提供较为齐全和方便的服务,应是社区的重要功能。一般的衣食住行的需要都能在社区获得,就能使居民产生方便感。社区服务一般分为有偿和无偿(低偿)两类。社区服务中的有偿服务面向全体社区成员,或通过市场机制来提供,如日用百货、美容美发、家政服务等;或通过政府来提供,如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公共安全等。社区服务中的低偿和无偿服务,主要针对社区的弱势群体,如儿童、老人和残疾人等。
随着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不断深入,人们的生态、环保意识会不断提高,对自己生活小区的环境也会有更新更高的要求。要满足社区居民对生活环境更新更高的要求,增强人们对社区生活的舒适感,就要动员社区居民人人爱护自己的家园,养成卫生习惯,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不践踏花草;要积极开展社区绿化活动,种花种草,提高绿地面积;要努力获得社会各界支持,增加社区体育健身设施,宣传疾病防治知识,提高社区居民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要加强社区无障碍设施建设,为社区残疾人提供出行方便,提高社区文明程度。
完善社区功能,提高服务水平,要转变传统的行政管理理念。要明确社区居委会是群众自治组织,不是政府的办事机构,基层政府对居委会起指导与协调作用,不能对居委会份内的事务包办代替,要培养和提高居委会“自决、自办”的能力。
要进一步落实城市规划、建设等部门的职责,强化房地产开发商的社会责任。在新建小区、老城区连片开发改造时,将社区建设用房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检查、验收,同步投入使用,没有规划设计的,一律不得批准开工建设,没有与社区建设用房同步建设的,一律不予验收。
要大力发展社会中介组织。社会中介组织是社区服务不可或缺的生产者和安排者,大力发展社会中介组织是改变“政府包办”的必然要求,是形成服务多元化的组织基础。要培养社区志愿者服务队伍,利用这支队伍,就可为社区低收入家庭提供一些必要的低偿服务,为无收入者提供无偿服务,为儿童、老人和残疾人提供必要的其他帮助。
要鼓励居民广泛参与社区活动。目前,社区服务模式正处于政府推动型向社区内源型转变,这种转变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为了推动这种转变,必须提高居民参与意识,培养居民的社区责任心,鼓励居民做社区的主人,形成“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机制,从而实现社区建设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