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地图走近最初的自己
47957500000033

第33章 笔迹心灵博物馆

行走川藏的旅途中,我们走了24天,一共住了24家店,几乎每一家店的墙上都布满了涂鸦。在那条崎岖蜿蜒的川藏线上,在每一个里程碑前,在路边的每一根电线杆上,在人们可以碰触到的路牌、石块上,几乎都涂满了旅行者留下的故事。于是川藏的路仿佛是一道关于笔迹的长廊,而那一路上的旅店恰似一个个笔迹博物馆。我常常会伫立在那些用不同的字迹写满文字、涂满故事的墙前,品读那些零零碎碎的记录。因为在那些简简单单的文字里承载着许多大大小小的故事。

一面普普通通的墙,因为遇到了一群不普通的人,于是变成了一本厚重的书。那是一个集体的日记本,来自全国各地的旅行者,匆匆于川藏线上的流浪人,在那日记本上写下了自己的所感所想所悟。其中不乏一些对自我挑战成功后的赞许,也不乏一些有感而发的美丽诗篇,不乏一些痴情男女的爱情宣言,也不乏一些诙谐幽默者留下的笑谈。

许多旅店都会在墙前摆上几支笔,让住宿的客人自由地书写,墙上的文字已然成为旅店所特有的财富。我清楚地记得我在新沟、新都桥、海通沟、在巴塘、左贡、二郎山茶古道的石碑前写下的那些简单文字。

许多原本不认识的人,我们没有相遇过,也许也永远不会相遇,却遇到了同一面墙。而一面墙把原本互不相关的许多人联结在一起。人离开了,墙依旧在,这些字迹像是陈列在博物馆里的藏品。虽然也许在不久之后,当墙体剥落的时候,当店家重新粉刷的时候,那一笔一画将永远地被封存,再也找寻不到,但是那些定格在镜头里的美丽瞬间却可以长久地保留着。

起起伏伏的318国道,在日晒雨淋中每一天都是崭新的,我们涂留在一路上的那些笔迹经不起时间的冲刷,终将灰飞烟灭,然而正如花展上争艳的花丛,虽然不过是一现而谢,但盛开过就好,有过就行。

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斯基说过:“任何的心理活动形式都是源于外部的物质活动的内化;而一切外部活动形式都是由内部心理活动的外化结果。”于是人们所写的字正是脑的信息通过手的运笔的手脑并用的“外化”结果。笔迹心理学认为人的个性心理特征可以在无形中渗透到所写的字上。所谓字如其人,正是因为“字”是人的心理世界的外露图像信息,于是通过一个人所写的字可以客观地透视一个人的个性心理特征。

看着那些形态各异的字迹,仿佛可以看到一张张鲜活的面容。不同心理特质的人有着不同风格的笔迹,字里行间可以体现出一个人精神活动的类型。精力旺盛、脾气急躁如张飞的胆汁质代表;反应迅速、随意粗心如苏东坡的多血质代表;以及沉着冷静、慢慢悠悠的黏液质;敏锐持久、怯懦孤独的抑郁质。于是可以在一面墙上看到一个热闹的团队,言语间流露出了对于越岭翻山的不同感受,其中有踩着单车一骑绝尘冲锋陷阵的慷慨激昂,有若老牛拖车的举步维艰,还有骑不动了搭完车却又后悔不迭的骑友。这些组成了川藏线上一幅美丽的画卷。

在历史的长河里,我们都不过是昙花一现,曾经的刀光剑影已经黯淡,既往的鼓角铮鸣悄然远去。人们对于极限的一次次挑战,对于自我的一次次超越,今天的故事也将成为明天的过往,唯有文字可以记录那不朽的传说。

随着通信的日益发达,随着计算机与生活关系的日益紧密,我们已经渐渐地把笔搁得越来越远,人们已经不轻易动笔,于是笔迹就越发显得宝贵了。

穿行在笔迹的长廊,漫步在心灵的博物馆。读五彩斑斓的文字,听丰富多彩的故事,思考别样的人生,很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