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地图走近最初的自己
47957500000007

第7章 宠坏

行为主义告诉我们,行为是后天习得的,并且认为一个习得行为如果得以持续,一定是在被它的结果所强化。

“这些娃子以前不是这样子的,都是被那些自驾游的给惯坏了。”吃中饭的时候,驻守在119道班的吕班长如是说。

“上回就有几个开车过来玩的,他们看到当地的孩子就给他们每人发了二十块钱,有的则是给孩子们发本子和铅笔,所以现在这些孩子只要看到陌生人经过就会上前要东西。”

听到这里不禁让我觉得有些悲伤,在我的概念里藏地孩子的形象应该是淳朴中带着野性,天真里带着率直,他们生活在离天最近的地方,他们行走在蓝天与旷野之间,他们应该如同雏鹰一般,可以自由地飞翔,应该像马驹一样,可以自由地狂奔。然而我们所遇到的事实却并非如此。

从相克宗前往理塘的那天,我们被当地的小孩子追了好几次。那些孩子看到我们,就会从大老远赶过来。于是我和兰兰一发现就猛蹬脚踏逃跑。阿诺被追了三回,两次加速甩掉了,一次停车冲他们吼了几声才使他们散开。新加入的队友老李被小孩追上了,只好给他们分了糖,分完糖又要水,水不给又要钱。

到芒康那天走在前面的骑友发回消息说有的小孩子会拿铁钩钩东西。于是从芒康去竹卡那天,我们在出县城前买了一包糖,三个人都分了一点,以防路上被纠缠。路过如美村的时候,我被一群孩子堵截,因为路面不平,孩子们在后面拖着车,于是前轮仰起,我翻倒在地上,弄得浑身是泥。见我摔倒了,这些孩子这才松了手。愤愤中,我冲他们吼了几句“是不是想找死”,这些孩子才散开。

骑行在路上,远远地就有小孩子向我们赶来,并跟着车子跑,有的直接要东西,有的上前推车,推车的结果是一手推,一手扯驮包的拉链。在翻越觉巴山的路上,我们遇到一个广东仔,骑行的过程中遇到了上前推车的小孩,结果是包里的药品全被要走了。一次兰兰因为没有停车给东西,结果小孩随即蹲下捡起一块石头,幸好被一旁年龄稍长的大孩子给按住了。

我向来都喜欢小孩子,可是走在川藏的路上,我却怕了。不单是我,是我们,看到小孩子就跑,这是我不曾想到过的。去塔公草原玩的那天,路过塔公寺的时候一对父子从我们边上走过,小孩伸手向我们要钱,小孩的父亲对于其讨要的行为并不作出任何制止,这也是我无法想象的。

更多的时候,我们像逃命一样从小孩子面前飞驰而过,以这样的方式甩掉这些孩子,让我回想起来觉得很是悲伤。

通过与孩子们的正面接触,我看到的不是野性,而是野蛮,体会到的不是淳朴,而是邋遢。这着实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他们原本都是一些天真的孩子,游牧于草原之上,他们本有着自己的生活方式,与牛为伴,与羊为伍,而这原本就是一道美丽的风景。我们这些匆匆于川藏线上的过客,让川藏线上平添了一些热闹,装点了一些所谓的风景,事实上却也扰乱了那里的安宁。

许多时候我们也懂得溺爱的结果可能会适得其反,我们只知道引导自己的孩子往好的方向发展,却不知不觉中误导了别人的孩子。

我们以为我们给这些孩子分发一些日用品,是出于一种慈爱之心,是出于一种人文关怀,然而事实上,我们却在引导他们向一条歧途上发展。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如此,同样有许多孩子是让人觉得可疼可爱,一句句清脆的“扎西德勒”,一次次挥手,一张张稚气的笑脸,让我们明白什么是淳朴,什么是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