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做人为官治事养心
48007100000012

第12章 为官的“大节”与“大体”(2)

勤奋是人生第一要义,勤政是居官第一要务。从一个人的勤奋程度,便可以预知他能成多大的事。

恪尽职守,勤于政事,历来为各朝各代的统治者所提倡,也为儒家思想所肯定,同时也受到百姓的称赞。

干部勤政不仅是个人发展的需要,更关系到一个地区、一个部门、一个单位、一个企业的发展。一个领导干部,经常思考什么、关注什么,决定了其成就的大小、业绩的高低,也影响着一个地区、一个部门、一个单位发展的快慢和好坏。

2.功

功就是工作的成绩、成果,功勋与事业。

功业与人的进退荣辱密切相关,而且也最能显示人的价值所在。

苏轼《上两制书》中说:“古之圣贤建功立业,兴利捍患,至于百工小事之事皆有可观。”

建立功业,必须敢于走新路、出新招、办新事,不能前怕狼、后怕虎,也不能在别人后面死跟,不敢“超车”。这就要求各级干部勇于创新。

创新起源于拉丁语,它原意有三层含义,第一,更新;第二,改变;第三,创造新的东西。实际上,创新就是对传统的否定。

创新是工作能否取得进步的关键。缺乏创新,最多只能把一件事做对,而不能把一件事做好。但是,创新不等于蛮干,不等于一味追求标新立异而不考虑效果。在这个问题上,必须做到创新与务实的高度统一。

3.恕

恕就是以仁爱之心待人和凡事都要设身处地为人着想,承认、尊重彼此间的个性差异,求大同,存小异,宽以待人。

恕,意味着宽容和谅解,不计前嫌,容纳非议,严于律己,宽于待人,此乃君子之风。从现代意义上看,宽容多指个人美德,即指胸怀宽阔,有气量,能容人容物,不斤斤计较,它体现了一个人的素质、修养,也体现了一个人的生存智慧。

宽容为历代思想家所提倡,《论语》中有“宽则得众”,《尚书·君陈》中有“有容,德乃大”,宋代晁说之《晁氏容语》里则说“惟有德者能以宽服人”。《易经》有“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之说,前者说的是进取精神,后者讲的就是宽容精神。

宽则得众。有了海纳百川的宽阔胸怀和气度,就能“容天下难容之事”,就能于人与己“无所不容”。宽容之“恕”,不仅利于个人身心健康,境界提升,也可以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使之达到合理融洽的境地。

南北朝桓范的《世要论》曾提出过“七恕”:“臣有辞拙而意工,言逆而事顺,可不恕之以直乎?臣有朴骏而辞讷,外疏而内敏,可不恕之以质乎?臣有犯难以为上,离谤以为国,可不恕之以忠乎?臣有守正以逆众意,执法而违私欲,可不恕之以公乎?臣有屈己以求合,不祸世以取名,可不恕之以直乎?臣有从仄陋而进显言,由卑贱而陈国事,可不恕之以难乎?臣有孤特而执节,介立而见毁,可不恕之以劲乎?”

有的干部拙于言辞,不善于“推销”自己,但工作方法对路,常常有创意;他们提的意见听起来不大顺耳,但对工作的开展却很有好处。对于这样的干部,不应当宽容和谅解为本质耿直吗?

有的干部比较木讷,表面上也看不出有什么突出的地方,但他们却具有朴实、聪敏、勤奋、能干的内在美。对于这样的干部,不应当宽容和谅解为本质淳朴吗?

有的干部喜欢冒险,知难而进,不喜欢循规蹈矩、四平八稳地做事情,并且为了顾全大局,可以忍受一切毁谤。对于这样的干部,不应当宽容和谅解为本质忠贞吗?

有的干部紧守正道,一时不被群众理解,遭到众人的反对;他们严守纪律,严格执法,不徇私情,甘于奉献。对于这样的干部,不应当宽容和谅解为本质公正吗?

有的干部不愿违背原则去迎合他人,哪怕因此得罪人;也不搞所谓的“形象工程”去沽名钓誉,以免为后世留下祸根。对于这样的干部,不应当宽容和谅解为本质正直吗?

有的干部没啥资历,级别也不高,但却能从有利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角度出发,向领导提出很好的意见和建议。对于这样的干部,不应当宽容和谅解为难能可贵吗?

有的干部坚持操守,特立独行,性格上不太合群,容易引来非议和毁谤。对于这样的干部,不应当宽容和谅解为富有主见吗?

在今天看来,“七恕”对主政者仍有借鉴意义。

4.和

和就是要讲团结。

团结产生力量。一个集体或团队齐心协力,是成功的基本。任何形式的窝里斗,搞内耗,扔砖头,打横炮,最终结果只能是断送自己,延误发展。步调一致才能得胜利。

“和”,既有与官员之“和”,也有与群众之“和”。

关于与官员之“和”,2009年9月20日,总参原兵种部政委田永清少将在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第十期正司局级领导干部培训班上的报告中提出过:新官上任“三不搞”。

这里所说的“新官”,指三种情况:第一,原来不是领导干部当了领导干部;第二,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当领导干部;第三,从低一个层次到高一个层次当领导干部。

“三不搞”:

第一,不搞“新官上任三把火”。不是说不作为、不做事,而是说首先要搞好调查研宛、摸清情况、摸清底数,然后再确定烧不烧火,烧哪几把火,怎么烧火。

第二,不搞“一朝天子一朝臣”。到一个地方就搞个小圈子,弄“十几个人、七八条枪”,看起来好像很有权威,实际上往往没有好结果。

第三,不搞“一个将军一个令”。做工作要有连续性,不要把自己的政绩建立在否定前人工作的基础上,不要搞“一个班子一张图,一个班子一条路,一个班子一行树”。

关于与群众之“和”,我们也要记住一句话:“为官要亲切。”亲切的意思是“热情而关心”。亲切不是姿态,而是“真爱”。干部跟群众之间的关系,过去讲是“鱼水关系”,现在有的人是“蛙水关系”,这不好。“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孟子》)凡事都是以心换心,你时刻把群众的喜乐哀愁、温饱冷暖挂在心上,自然会得到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5.慎

慎是“慎我”,就是慎于持己,谨慎自我。

慎字,即有所畏之意。有所畏惧,办事就会认真不苟,就会深思熟虑,就会谦虚谨慎。自古贤智者多谨慎,多成功;鲁莽者多冲动,多失败。

“慎我”,包括慎独、慎欲、慎微和慎终四个方面。

慎独。对于其含义,《辞海》的解释是“在独处无人注意时,自己的行为也要谨慎不苟”,《辞源》的解释是“在独处时能谨慎不苟”。简单地说,“慎独”,就是指人在独自活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凭着高度自觉,按照一定的道德规范行动,而不做任何有违道德信念、做人原则之事。这是进行个人道德修养的重要方法,也是评定一个人道德水准的关键性环节。《中庸》说:“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大学》则强调:“君子必慎其独也。”慎独,既不因时代的变迁而褪色,也不因政权的更替而消失,因为它已成为人类道德修养的一种高尚境界。

慎欲。意为对自我欲望应采取谨慎的态度。讲慎欲,也并非是要除欲、无欲,而是强调慎过分之欲、不正之欲。魏徵在《谏太宗十思疏》中劝谏唐太宗的第一条就是“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慎欲,一要“慎权欲”,对权不钻营;二要“慎钱欲”,对钱不贪婪;三要“慎色欲”,对色不放纵;四要“慎名欲”,对名不奢求。慎欲之根本就是两个字“知足”。所以,对权力、对钱财、对名声、对爱好都要“思知足以自戒”。

慎微。也就是要谨慎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细枝末节,以防造成大的错误或损失。微,顾名思义就是细小。小节、小事之类都是微。汉代的王符说:“圣人常慎其微也。”(《潜夫论·慎微第十三》)《明太祖宝训·卷四》中云:“不虑于微,始贻大患;不防于小,终累大德。”慎微就是要防微杜渐,坚持做到“莫以恶小而为之”,警惕“小节”的潜移默化的腐蚀作用,从生活中一点一滴的“小节”人手,严于律己,避免由“小节”而演化成的大问题。“谨小者大,慎微者著。”所谓“蝼蚁之穴溃千丈之堤”、“突隙之烟焚百尺之室”等,都是说小和微不可忽视,也正是告诫人们应当谨小慎微。

慎终。就是说要谨慎地对待结果。老子说:“慎终如始,则无败事。”《资治通鉴》说:“慎终如始,则善矣。”做事情如果总能够像一开始那样谨慎,就不会失败。慎始不慎终,到头一场空;一日得失看黄昏,一生成败看晚节。元代思想家张养浩说:“初焉则锐,中焉则缓,末焉则废。”意思是有些人刚开始时锐意进取,干上一段时间就松劲,到最后便干脆不思庶政,一推了之。基于此,他叹道:“为政者不难于始,而难于克终也。”所以,对于领导干部来讲,慎终的意义更加深远。

6.量

量就是海纳百川,宽宏大量,无所不容。局量太小,不足以任天下之大事。领导干部要具备宽阔的眼界,开阔的胸襟,宏阔的气量,能够自我调节,有“忍一步海阔天空”的技巧。

要有气量,宠辱不惊。当荣辱降临时,要能泰然处之,冷静理智,“能容毁誉风中过,坐看烟云笔底穿”,战胜自我,完善自我,超越自我,把荣辱当成鞭策,当成起点,化为动力。

要有肚量,宽容忍让。宽容和忍让是一种非凡的气度和高贵的品质,是一个人有涵养的重要表现。“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常怀宽容之心,会具有一种无形的感召力和凝聚力,人的胸怀能容得下多少人,就能够赢得多少人。对别人的释怀,也是对自己的善待。宽容了别人,也就等于宽容了自己。

要有雅量,从善如流。雅量,即宽宏大量,气度非凡,率真忠厚。是否具备从善如流的雅量,既反映了领导干部的品格,又反映了领导干部的风度。

《菜根谭》里有一句话:“量大福也大,机深祸也深。”值得仔细揣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