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做人为官治事养心
48007100000024

第24章 治事之“道”(9)

有八种考验方法:一是提出问题,看他知道得是否详尽清楚;二是详尽追问看他应变的能力;三是用间谍考察,看他是否忠诚;四是明知故问,看他有无隐瞒,借以考查他的品德;五是让他管理财物,看他是否廉洁;六是用女色试他,看他的操守如何;七是把危难的情况告诉他,看他是否勇敢;八是使他的酒,看他能否保持常态。这八种考验方法都用了,一个人的贤与不贤就能区别清楚了。

《六韬·文韬·上贤第九》特别提出:君主用人时,应当防止“六贼”、“七害”。

“夫六贼者:一曰,臣有大作宫室池榭,游观倡乐者,伤王之德。二曰,民有不事农桑,任气游侠,犯历法禁,不从吏教者,伤王之化。三曰,臣有结朋党,蔽贤智,障主明者,伤王之权。四曰,士有抗志高节,以为气势,外交诸侯,不重其主者,伤王之威。五曰,臣有轻爵位,贱有司,羞为上犯难者,伤功臣之劳。六曰,强宗侵夺,陵侮贫弱者,伤庶人之业。”

“七害者:一曰,无智略权谋,而以重赏尊爵之故,强勇轻战,侥幸于外,王者慎勿使为将。二曰,有名无实,出入异言,掩善扬恶,进退为巧,王者慎勿与谋。三曰,朴其身躬,恶其衣服,语无为以求名,言无欲以求利,此伪人也,王者慎勿近。四曰,奇其冠带,伟其衣服,博闻辨辞,虚论高议,以为容美,穷居静处,而诽时俗,此奸人也,王者慎勿宠。五曰,谗佞苟得,以求官爵,果敢轻死,以贪禄秩,不图大事,贪利而动,以高谈虚论,说于人主,王者慎勿使。六曰,为雕文刻楼,技巧华饰,而伤农事,王者必禁之。七曰,伪方异技,巫蛊左道,不祥之言,幻惑良民,王者必止之。”

所谓六种坏事:一是大臣大修宫室池榭,游观歌舞,败坏君主德政。二是人民不事农桑,意气用事,仿效游侠,违犯禁令,不服官吏教导,败坏君主教化。三是大臣营私结党,排挤贤智,蒙蔽君主,损害君主权威。四是士民自高自大,气焰嚣张,交通诸侯,不尊重君主,损害君主威严。五是大臣轻视爵位,藐视上级,不为君主冒险犯难,打击功臣的积极性。六是强宗大族争相掠夺,欺压贫弱,损害人民生计。

所谓七种坏人:一是没有智略权谋,为了获得重赏高官,强横恃勇,轻率处战,企求侥幸立功的,不能用为将帅。二是有名无实,当面一套,背后一套,掩人之善,扬人之恶,到处钻营取巧的,不能共谋大事。三是外表朴素,沽名钓誉,虚伪的人,不可亲近。四是奇装异服,空谈高论,诽谤时俗,奸诈的人,不可宠用。五是谗言掐媚,不择手段,贪图官爵、俸禄、利益,高谈阔论,取悦人主的,不要任用。六是本末倒置,从事雕文刻镂、技巧工艺而妨害农业生产的人,必须加以禁止。七是旁门左道、方术技艺,符咒妖言,迷惑大众的人,必须制止。

13.曾国藩:《冰鉴》

曾国藩是近代中国赫赫有名的大人物,是从清朝官吏到现代很多人都崇拜的主要偶像之一。青年时代的毛泽东就曾说过:“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可见曾国藩影响之大。

曾国藩对于人的相貌极为重视,但凡选吏择将,必先面试目测。《清史稿·曾国藩传》载:“国藩为人威重,美须髯,目三角有棱。每对客,注视移时不语,见者悚然,退则记其优劣,无或爽者。”李鸿章称为“知人之鉴,并世无伦”。石达开的评价是:“公虽不以善战名,而能识拔贤将,规画精严,无间可寻,大帅如此,实起事以来所未见也。”

也许正因为此,深谙权谋之术的蒋介石对曾国藩也是推崇备至,从他的下一代的言行中也可看到曾国藩对其影响的深远程度。《蒋氏王朝兴衰史》曾写到:“蒋介石不但精于风水堪舆,也有一套独特的相人之术。凡有重要人事安排,他必先召榜上有名者,观察其相貌气色,然后再做选用与否的决定。其相人之法得自曾国藩学说之处甚多。……蒋纬国在担任三军大学校长期间,《冰鉴》一书被指定为学生重要参考书籍。”

台湾著名学者南怀瑾先生在他的《论语别裁》一书中谈到:“有人说,清代中兴名臣曾国藩有十三套学问,流传下来的只有一套——《曾国藩家书》。其实流传下来的有两套,另一套是曾国藩看相的学问——《冰鉴》这一部书。”

《冰鉴》全文2269字,分神骨、刚柔、容貌、情态、须眉、声音、气色七篇,颇具实用价值。

曾国藩还有很通俗的“观人八法”,也称相术口诀:邪正看眼鼻,真假看嘴唇;功名看气概,富贵看精神;主意看指爪,风波看脚筋;若要看条理,全在语言中。

第六节 管理行为

所谓管理行为,也就是如何开展领导行动的问题。实际上也就是处理政事的方法问题。

一个人身处领导位置,责任重大、事务繁杂,如何来行动呢?

一、分类治事

在《曾文正公全集·日记·咸丰十年六月二十九日》里,曾国藩详细论述了“督抚之道”:本日思求人约有四类,求之之道,约有三端。治事约有四类,治之之道,约有三端。求人之四类,曰官也,绅也,绿营之民,招募之勇也。其求之之道三端,曰访察,曰教化,曰督责。采访如鸷鸟猛兽之求食,如商贾之求财;访之既得又辩其贤否,察其真伪。教者,诲人以善而导之以其所不能也;化者,率之以躬,而使其相从于不自知也。督责者,商鞅立木之法,孙子斩美人之意,所谓千金在前,猛虎在后也。治事之四类,曰兵事也,饷事也,吏事也,交际这事也。其治之之道三端,曰剖晰,曰简要,曰综核。剖晰者,如治骨角者之切,如治玉石者之琢。每一事来,先须剖成两片,由两片而剖成四片,由四片而剖成八片,愈剖愈悬绝,愈剖愈细密,如纪昌之视虱如轮,如庖丁之批隙导窾,总不使有一处之颟顸,一丝之含混。简要者,事虽千端万绪,而其要处不过一、二语可了。如人身虽大,而脉络针穴不过数处,万卷虽多,而提要钩元不过数句。凡御众之道,教下之法,易则易知,简则易从,稍繁难则人不信不从矣。综核者,如为学之道,既日知所亡,又须月无忘其所能。每日所治之事,至一月两月,又当综核一次。军事、吏事,则月有课,岁有考;饷事,则平日有流水之数,数月有总汇之。总以后胜于前者为进境。此二者,日日究心早作夜思,其于为督抚之道,思过半矣。

唐浩明先生《曾国藩·野焚》第五章第三节“幕府才盛”里是这样说的:曾国藩在打下安庆之后,为了在苏南开辟第二战场,决定派得意门生李鸿章募集淮勇5000人,并举荐李担任江苏巡抚,主政苏南。在送李鸿章去上海之前,李鸿章求教督抚之道,师生二人针对如何做好督抚,有一番对话。曾国藩对他的这个爱徒做了一个极为精彩的“岗前教育”,内容如日记。

日记思考也罢,岗前教育也罢,对于今天的我们来说,都应该是很有启发的。

比如,一篇名叫《“四类三端”——曾国藩的管理之道》的网络文章是这样解读的:这搞管理,一是管人,二是理事。管人,要管四类人,具体操作有三个思路。理事这块,也有四类事,思路也有三个。

“管人”这块的四类人,分别是你的同级,你的下级,其他部门的人,以及一线的生产人员。管理的方法有三种。一种叫访查人才、一种叫教育与引导、一种叫赏罚并举。访查人才要像老鹰扑食、房地产商敛财那样的饥渴。已到手的人才都要一一进行甄别,看是真才还是水货。所谓教育与引导就是要把好的东西传达至他人使他人学习掌握,并要注意从自身做起。赏罚并举的意思就简单了,两句话,干得好大大有赏,干得不好就要挨大棒棒。

“理事”指的是四类事:生产、后勤、人事以及沟通。实际操作的三个思路是:剖析、简要以及综合考核。“剖析”就是把问题分解,像切西瓜,又像搞雕刻。每逢一个难题出现,都要一个大问题分成两个中等问题,两个中等问题又分成四个小问题,四个小问题分成八个具体问题,要越分越到位,越分越具体,这样,使任何问题都不糊涂都不含混。所谓“简要”即是抓重点,问题分细了,就要开始把问题分出主次,抓主要矛盾。事情虽然复杂,关键点总是那么一两个。就像人,人身体虽然复杂,穴位总是那么可数的几处。又像一本厚书,文字虽多,真正点题的也就那么几句。所以说,管理部下、教育部下的时候,简要的话就容易理解,命令要是到位的话就容易执行,要是搞得复杂又烦琐,就会导致部下无法信服和执行。再就是“综合考核”,先打个读书的比方,读书每天都要注意不忘记当天所学的东西,每个月也要回顾下是否忘了已经掌握的东西。具体管事也是这个道理,一两个月就要对过程指标来一次检查。生产、人事都要做到月有月报,年有年表。后勤则是每天都要有流水账,各季度都要有汇总账。衡量这些指标是有目的的,那就是现在的数字总应比以前的数字好看,那才叫进步。曾国藩的这些话虽不多,但是至少涉及了今天我们管理中所讲的人才选拔、培养、激励以及业务管理中的问题点的细分、工作优先顺序的考虑以及PDCA的雏形。

二、分别治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