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做人为官治事养心
48007100000025

第25章 治事之“道”(10)

在《曾文正公全集·日记·同治元年四月十三日》里,曾国藩提出了“为政之道的八术”:“细思为政之道,得人治事,二者并重。得人不外四事,曰广收、慎用、勤教、严绳;治事不外四端,曰经分、纶合、详思、约守。操斯八术以往,其无所失矣。”

1.得人

对于发现、造就人才的方法,曾国藩概括为八个字:“得人不外四事,曰广收、慎用、勤教、严绳。”

“广收”,就是广泛访求、网罗人才。也就是他常说的“凡有一长一技者,断不敢轻视”,“衡人者,但求一长而取,不可因微瑕而弃有用之材”,“衡才不拘一格”,“求才不遗余力”,反对以出身、资历衡量人。只问人才,不问背景、出身,不存地域、系派、偏见。

“慎用”,就是分辨良莠、知人善任。用人要谨慎,“不轻进人”、“不妄亲人”。

“勤教”,就是勤于教育、善于磨砺。人才,特别是经办军国大事的人才都是千磨百砺锤炼出来的。曾国藩认为,人才并非天生的,必须告辛勤的培养,才可以用,要想得到得心应手的人才,就要学会亲自动手,培养训练。

“严绳”,就是严加督责、清慎诚戒。区别不同对象,不同对待,或者以勉励为主,或者多加防范,使下属都能“循循于规矩之中”。

这个“广收、慎用、勤教、严绳”,实际上就是曾国藩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

赵菊春先生在《曾国藩用人之道》一文中这样解释:一是广揽,通过各种途径挖掘各方面人才。正因为有了识才之能,同时求才若渴,曾氏才能做到广揽人才,他的两江总督府被誉为大清的人才宝库。由此可见曾国藩在用人上的成就。

二是慎用,合适的人要用在合适的岗位上。很多人会广揽人才,但能用好人才的却不多。曾国藩虽然广揽人才,但在人才的使用上却非常谨慎。他善于从细节上判断一个人的品性德行,从而对人才形成全面的判断。

三是勤教,就是经常培训、教育。曾国藩很善于通过书信、面谈及饭前闲谈对部属进行培训、教育。书信好理解,曾国藩家书扬扬洒洒几百万字,无所不谈。面谈相当于今天的绩效面谈,总结成绩,指出不足,探讨改进方法,促进部属成长。这些培训方法让曾国藩帐下很多人受益匪浅,这在100多年前相当难得。利用吃饭的时间进行培训、教育就是曾氏的专利了。李鸿章在晚年经常与人忆及恩师的饭前教育,可见他是受益匪浅的。

四是严绳,就是通过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来管理和督促部属。制度不健全,好人干坏事;制度完善了,坏人也做好事。100多年前的曾国藩就明白了这个道理,并进行了丰富的实践,可叹今人还在这个问题上认识不清。

赵菊春先生认为,“曾氏用人之道的现代运用”主要是六条:第一,用人德为先。有德有才谁都喜欢,应优先提拔;有德无才应培训使用;有才无德要限制使用,有时要坚决弃用;无德无才者则要坚决弃用。

无才者经过培训、磨炼可以变为有用之才;但培训对无德者是基本没有作用的,并且无德者对于企业的破坏有时是很严重的,防不胜防。

第二,善于挖掘人才,注重非正规渠道人才。大部分企业在招聘及提拔人才时很注重学历与专业,这无可厚非。但我们环顾四望,无论营销、市场还是研发、生产等领域的专才,真正学本专业的可能不到一半,非正规渠道的专才不在少数。

所以,注重非正规渠道人才是当前企业在用人时应关注的一个问题。将某一专业的技术、手段移植到另外一个专业时往往能产生出其不意的效果,这正是非正规渠道人才的优势所在。

第三,注重人才的多极发展通道。单极发展通道容易造成提拔无望者消极抱怨甚至频繁跳槽,对企业破坏很大。变单极通道为多极通道,让提拔无望者可以在专业领域获取同等待遇或职业成就感,这对企业和个人来说是“双赢”的,而且还为企业做好了人才储备。

第四,对部属或团队成员多奖励,少责备。作为企业管理者,特别是中高层管理者,要多发现部属的长处并及时加以激励,这样效果会比一味求全责备要好得多。

第五,企业高管不能包办业务层面的操作。现在很多企业高管往往是某一专业的专才,但很容易以专家自居,自觉不自觉地包办相关业务层面的操作。长此以往,既压制了不同意见,又抑制了部属的成长。另外高管陷于具体业务层面后精力分散了,本应该重点思考的战略层面反而缺失了。

第六,重视在岗培训,用人也是培训人。在现代企业,完全的脱产学习或培训是不多的,更多的是在岗培训。另外,领导者对部属边用边培训是让部属成长的一个有效手段。结合身边工作、身边案例进行培训,更易于激发学员学习和思考的热情,从而使其掌握本专业的精髓,这比单纯书本学习的效果要好得多。

2.治事

“治事不外四端,日经分、纶合、详思、约守。”这是曾国藩总结的一套处理政事的方法。

王峰先生所著《曾国藩为官50年》这样解析:所谓经分就是条分缕析。当需要同时面对许多事情时,要做到有条不紊,分清主次轻重,分清难易缓急。即使处理一件事情,只要抓住主要的、紧急的一个方面,其他方面就会迎刃而解。运用条分缕析的办事方法,可以使人从容不迫且高效率地处理事情。

所谓纶合就是相互关联。在处理一件事情前,一定要三思而后行,根据事情的前因后果和相互影响做好计划再行动。

所谓详思就是详细思考。深思熟虑后再行动。如果对所做的事情缺乏周详的思虑,事情很难办好,甚至出现功亏一篑或满盘皆输的结局。

所谓约守就是遵守已经确立的传统和原则。办事要讲原则,如果没有原则,就失去了办事的尺度,同时也失去了检验的标准。在官场上采取和稀泥和踩西瓜皮的办事方式不仅于事无补,反而会把事情办得一团糟。

赵玉平先生的解读稍微不同,也更为简洁:

“经分”:指的是把一天分成若干段。一个干部每天不可能只做一件事情,一定是每天几个事情同时进行,这就需要把一天分成若干段。

“纶合”:指的是一个干部很多要事大事不可能一天之内做完,需要每天前进一点,把若干天的片段联合起来才算完成,“详思”:是把事情的方方面面考虑周全,尽量做到简单清晰,普通事务简化成1、2、3三个步骤,一般决策确定上中下三套方案。

“约守”:是说一个干部做事情,只要抓住最重要的几个环节就可以了,其他的都可以授权下属去做。自己只做最重要的、下属做不了的事情,比如任免调整干部、协调部门关系、争取外部资源、掌控前进方向等。

在笔者看来,赵玉平先生的解读也许距离我们干部特别是基层干部更近。

笔者以为,约是简约,而非束约。“经分”是日程分段,“纶合”是次第联合;“详思”是谋划周全,“约守”是掌握关键。

简单地说,分段治事就是把事情的情况分为不同部分,根据特定部分的特定属性采取特定方法,不同部分适用不同方法,不可相互混淆。这类似于因地制宜,因时制宜,但分段治事更加普遍。

三、分析治事

2007年7月9日,李嘉诚在汕头大学毕业典礼的演讲《活出你的故事》里面说:“好谋而成、分段治事、不疾而速、无为而治。”

“好谋而成”,语出《论语·述而》:“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大意是遇事应谨慎对待,做事要分析、考虑,谋划充分才能成功。

“分段治事”,在这里强调的是要尊重事情的基本规律,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要做什么,要有系统设计、系统规划。

“不疾而速”,语出唐代著名道士诗人吴筠的《仙游二十四首》,原文是“不疾而自速,万天俄已周”。此处意思是做事不能一味求快,而是要在周密谋划的基础上果断出击,一旦行动就要雷厉风行,绝不拖泥带水。

“无为而治”语出《论语?卫灵公》:“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原指古代道家的政治主张,无所作为就能把天下治理好。现指不要干涉过多,让人们都能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李嘉诚先生的意思是让制度管理员工,管理者不要人为地干涉过多。

李嘉诚先生一直被认为是华人商界的一个传奇。李嘉诚所代表的不仅是华人首富的精进地位、积极进取的商业精神、获得成功与保持成功的平衡哲学,更是他比华人首富地位更有魅力的传奇。

2008年11月21日,李嘉诚在接受《全球商业》和《商业周刊》采访时解释以上几句话说:以上四句话是环环相扣、互为因果的。“好谋而成”是凡事深思熟虑,谋定而后动。“分段治事”是洞悉事物的条理,按部就班地进行。“不疾而速”,你靠着老早有这个很多资料,很多困难你老早已经知道,就是你没做这个事之前,你老早想到假如碰到这个问题的时候。你怎么办?由于已有充足的准备,故能胸有成竹,当机会来临时自能迅速把握,一击即中。如果你没有主意,怎么样“不疾而速”?“无为而治”则要有好的制度、好的管治系统来管理。我们现在大概有25万个员工,分布在55个国家,而我们员工大部分在西方国家,如果你没有良好制度,你没有足够时间去管理。兼具以上四种因素,成功的蓝图自然展现。

“不疾而速”,实际上就是谋定后动,防患于未然。在事情还没有发生之前,就要对事情的走向作出预测。对于每一种可能发生的情况,都要在事前想好应对策略,一旦事前突然发生,在情势紧急之下也能够从容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