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做人为官治事养心
48007100000041

第41章 夷射骂门(2)

《清稗类钞》里有个“部吏索贿于福文襄”的故事,说的是乾隆宠臣福康安,史书上说他“荷父庇荫,威行海内,上亦推心待之,毫无肘掣”。但这样一名权倾一时、八面威风的权臣却受部吏“肘掣”,在“军费报销”一事上吃了瘪:文襄王福(康)安平西藏还,以奏销属部吏,吏索万金,福怒曰:“汝敢索我贿耶?”吏曰:“非敢索贿,为中堂计耳。中堂大功告成,圣衷悦豫,奏章速上,立邀谕旨。部书才十数人,帐牍云几辱。非二年不办,彼时交部核议,则事未可知矣,诚不如速上。欲速上,必多佣写人,多佣写人,需款必甚钜,职是之故,惟中堂图之。”福立予万金,越旬日,奏闻依议。

福康安打了胜仗回来,到户部奏销军费,部吏竟向他索要好处费一万两银子,福康安大怒:“你敢向我索贿?”部吏说:“我哪敢向大人索贿呢?其实我是为您着想。您现在打了胜仗,皇上很高兴,报销的奏章递上去,很快就会得到批准。但户部的会计才十几人,而您的账簿有好几麻袋,等我们全部核对好数目,恐怕要两年,到时候皇上的热情已过。会不会爽快批准就难说了,不如赶快做好。但要赶快就需多请人手,要多请人手就需多花销,所以我才向福大人伸手要钱嘛。”福康安只好给了部吏一万两银子,不到半个月,户部便将账目核好,按报上来的开支给予报销。

户部文书的实际权力,不过是一些事务性的工作,包括核算、抄写,至于能不能拨付,他说了不算。这是明权力。但是,福康安忌讳的不是这个明权力而是其他权力:办事的速度、办事的质量以及造祸的权力。这就是暗权力。

就说故事中的“刖足”的看门人。

张程先生在《泛权力》一书中这样说封建时代的看门人:“门政表面看是个看大门的用人,但公文的往来、人员的接待送行,都先经过他的手。一个好的门政需要清楚来往公文的轻重缓急,迅速判断进出客人的身份地位和权力大小,同时还要观察衙门口的情形,收集百姓对衙门口布告的反馈。他的记忆力超群,记住几个月甚至几年间访客和公文的信息,记住老爷的日程和性情,记住与衙门有关的权力网络。在实际运作中,门政扼守着他背后这座衙门的权力‘瓶颈’,衙门里面的权力进进出出、发挥作用,都需要他的配合。所以,门政的实际权力可能比这座衙门的二把手都要大。来办事的人,避免不了与门政打交道,有时候摆平了门政就不需要再去衙门里活动了。门政往往上下其手自肥,聚敛了巨大的财富。”

夷射侮辱、得罪了这样一个拥有巨大暗权力的看门人,岂能无祸?

四、深谋与远虑

从这个故事看,夷射对于任何事情的看法只局限在眼前的这一小块,缺乏远见。我们由此也怀疑夷射能不能在复杂的官场上应付自如。比如,他回去后跟齐王说过这事,“刚才出去没想到跟看门人斗了几句嘴”,最后的结局可能会是另外一种。

《诗》云:“惴惴小心,如临于谷。”此句和如履薄冰的含义有些相近,都是告诫人们做事要谨慎。

北宋皇柘中学士张拟撰《棋经十三篇》,其“合战篇”讲到,下棋“随手而下者,无谋之人也。不思而应者,取败之道也。”棋盘、官场都是一个道理,都要见微知著、深谋远虑,而不能“随手而下,不思而应”。

《智囊全集·捷智部·灵变卷》中记载了一个明朝开国元勋徐达的故事:上尝召徐中山王饮,迨夜,强之醉。醉甚,命内侍送旧内宿焉。旧内,上为吴王时所居也。中夜,王酒醒,问宿何地,内侍曰:“旧内也。”即起,趋丹陛下,北面再拜,三叩头乃出。上闻之,大说。

明太祖有一次召徐达饮酒,饮至夜晚还不停灌徐达酒。徐达大醉,太祖命内侍送徐达到旧内休息。旧内是太祖为吴王时所住的宫殿,半夜徐达酒醒,问奴仆此为何处?奴仆答:“旧内。”徐达立即起身,跪在台阶上朝北拜,三叩首后才离去。太祖听说这件事后,非常高兴。

冯梦龙因此评沦说:“中山三叩头,而主信益坚。仓促间乃有许大主张,非特恪谨而已。”意思是,徐达三叩首,坚定了太祖对他的信任。在极短的时间内做出对日后影响甚大的决定,岂止是行事谨慎啊。

还有一个郭子仪的故事:

史载郭子仪“天下以其身为安危者殆三十年,功盖天下而主不疑,位极人臣而众不嫉,穷奢极欲而人不非之。”提拔的部下幕府中,有六十多人,后来皆为将相。年八十五而终,八子七婿皆贵显于当代。

《新唐书·卢杞传》:“初,尚父郭子仪病甚,百官造省,不屏姬侍。及杞至,则屏之,隐几而待。家人怪问其故。子仪曰:‘彼外陋内险,左右见必笑,使后得权,吾族无类矣!’”

郭子仪晚年退休家居,忘情声色。那时候,后来在唐史《奸臣传》上出现的宰相卢杞还未成名。有一天卢杞来拜访他,他马上命令所有女眷、歌伎,一律退到屏风后面去。他单独和卢杞谈了很久,等到客人走了,家眷们问他:“你平日接见客人,都不避讳我们在场,为什么今天接见一个书生却这样的慎重?”郭子仪说:“卢杞这个人很有才干,但心胸狭窄,睚眦必报。长相又不好看,半边脸是青的,好像庙里的鬼怪。你们女人们最爱笑,如果看见卢杞的半边蓝脸,一定要笑,他就会记恨在心,一旦得志,你们和我的儿孙,就没有一个活得成了!”不久卢杞果然做了宰相,凡是过去有人看不起他,得罪过他的,一律不能免掉杀身抄家的冤报。只有对郭子仪的全家,即使稍稍有些不合法的事情,他还是曲予保全,认为郭令公非常重视他,大有知遇感恩之意。(此据南怀瑾《老子他说》)

二月河先生《康熙大帝》第二部“玉宇呈祥”第十五回,高士奇因为对对联,无意之中骂了明珠和御史余国柱。几天后,高士奇向康熙举荐徐球壬,说是自己的亲戚。康熙问是哪里的亲戚:高士奇不慌不忙说道,“是我未过门儿的贱内娘家七服堂弟的表侄儿。”康熙不禁纵声大笑,点着高士奇道:“你这奴才越来越大胆放肆,在这机枢重地也敢耍贫嘴儿——你的‘贱内’是哪家闺秀?说出来朕替你主婚!”

听康熙问到芳兰,高士奇脸一红,忙笑道:“万岁爷肯为奴才主婚,实在是奴才祖宗世世积德修来的福分。只这女子不是名门闺秀,却是丰台的一花匠的女儿。托祖宗福。奴才得近天颜,他们全家欢喜承恩,又因老佛爷万寿,内子亲为选了一件礼物敬献……”

众人除了明珠,谁也没想到高士奇会选中一个花匠的女儿做正室妻房,事出意外,都有点诧异。康熙不禁点头赞叹:“朕读《后汉书》每阅《宁弘传》常常叹息世风日下。‘富易妻,责易友’,今日竟成家常便饭!你这‘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朕心甚是嘉许!”熊赐履听着康熙的话,不禁也拈须微笑。

明珠靴靿里原本装着御史余国柱弹劾高士奇敲诈店主房价,宿奸民妇,强娶有夫之妇芳兰的奏事折子,想瞅机会无人时递给康熙,听康熙这样说,知道无望,不禁暗叹:“此人才华,他人不能及……”却听康熙笑道:“什么礼物?进上来朕看。”

高士奇早听说胡家在顺天府投衙告状,一直担心御史们告刁状儿,有了康熙这句话,心里石头顿时落地。

五、不幸与有幸

《孔子家语·致思第八》里也有一个与受过“刖足”刑犯相联系的故事,主人公是孔子的弟子季羔:季羔为卫之士师,刖人之足。俄而,卫有蒯聩之乱。季羔逃之,走郭门。刖者守门焉,谓季羔曰:“彼有缺。”季羔曰:“君子不逾。”又曰:“彼有窦。”季羔曰:“君子不隧。”又曰:“于此有窒。”季羔乃人焉。既而追者罢,季羔将去,谓刖者曰:“我不能亏主之法而亲刖子之足矣,今吾在难,此正子之报怨之时,而逃我者三,何故哉?”刖者曰:“断足,固我之罪,无可奈何。曩者,君治臣以法,令先人后臣,欲臣之免也,臣知之。狱决罪定,临当论刑,君愀然不乐,见君颜色,臣又知之。君岂私臣哉?天生君子,其道固然。此臣之所以悦君也。”孔子闻之,曰:“善哉!为吏,其用法一也,思仁恕则树德,加严暴则树怨。公以行之,其子羔乎!”

季羔在卫国掌管司法,判过一个犯人斩脚之刑。不久卫国蒯聩作乱,季羔逃走,到了城门,正好是那个被斩脚的人守门,他对季羔说:“那边城墙有个缺口,你逃吧。”季羔说:“君子不翻墙。”他说:“那里有个地道。”季羔说:“君子不钻。”守门人又说:“这里有个密室。”季羔才进去。追捕的人走后,季羔要离开,对守门人说:“我当初不能违背王法,所以才砍了你的脚,现在我落难了,正是你报仇的好机会,而你却三次救我,这是为什么呢?”守门人说:“我被判断足之刑,是自己罪有应得,不能归罪任何人。以前你是用法令治理大家,先刑罚别人,然后才是我,本意是想免我的罪,我知道。你在判我刑时,也是经过再三考虑、斟酌,希望从轻处罚,这事我能够看出来的。在宣判我的时候,你脸上流露出来的忧郁表情,令我非常感动。我心里明白,你不是处于私心判我的罪,这就是我保护你、尊敬你的原因。”

两则故事,季羔与夷射所遇到的也都是“刖足”的看门人。然而季羔受到追杀,危难之时,得到守门人相救。夷射陪着君王喝酒,得意之时,被看门人加害。两种处事方法,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

“季羔之幸”与“夷射之不幸”,今天读来,仍觉发人深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