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做人为官治事养心
48007100000044

第44章 附录:《韩非子》管理故事的启示(3)

第一,齐桓公没有去救邢国,邢国虽然抵抗了晋国的侵略,但国力大衰,过了几年后,就被卫国消灭了。邢国被灭时,齐桓公去世才九年。史实表明,鲍叔的确不是个相才,若是管仲还在,事情就不会这样发展了。

第二,鲍叔本意是想,等到两败俱伤,齐国就可以一箭双雕,既救援了邢国,又狠狠打击了晋国。

第三,弱小国家不要一心想依仗大国,否则就有灭国的危险。

17.子胥出走

子胥出走,边候得之。子胥曰:“上索我者,以我有美珠也。今我已亡之矣。我且曰:‘子取吞之。’”候因释之。(《韩非子·说林上》)

伍子胥出逃,防守边关的官吏抓住了他。伍子胥说:“君主搜捕我,是因为我有颗美丽的宝珠。现在我已经把它弄丢了。我且会说:‘是你把它吞到腹中去了。’官吏于是放走了伍子胥。

启示:

第一,伍子胥确实聪明,急中生智,一句话就吓住了守卫边关的官吏。

第二,吏员哪有不怕领导剖腹取珠的。但这个官吏知道,楚国君主是会为了一颗宝珠剖开别人腹部的。

第三,守卫边关的官吏没有细想,国君会为了一颗宝珠在全国通缉一个人?

18.周公胜殷

周公旦已胜殷,将攻商盖。辛公甲曰:“大难攻,小易服。不如服众小以劫大。”乃攻九夷,而商盖服矣。(《韩非子·说林上》)

周公旦已经战胜了商纣王,将要去攻打商盖这个地方。辛公甲说:“大国难以攻打,小国容易征服。不如先征服众多小国来威慑大国。”于是就攻打东方各个小部族,而商盖也就归附了。

启示:

第一,团结大多数来孤立一小撮。

第二,农村包围城市。

第三,刨树先搜根。根基一动,大树必倒。

19.严遂恶君

严遂不善周君,患之。冯沮曰:“严遂相,而韩傀贵于君。不如行贼于韩傀,则君必以为严氏也。”(《韩非子·说林上》)

严遂和周国的君主关系不好,周君很担心。冯沮说:“严遂想当相国,而韩傀却受到韩君的器重。君主不如行刺韩傀,那么韩君必然会以为是严氏干的。”

启示:

“嫁祸于人”的手法历史上屡见,而且也屡屡得手。原因就在于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度太少了。

20.宋人献玉

宋之鄙人得璞玉而献之子罕,子罕不受。鄙人曰:“此宝也,宜为君子器,不宜为细人用。”子罕曰:“尔以玉为宝,我以不受子玉为宝。”(《韩非子·喻老》)

宋国有个乡下人得到一块玉璞,想把它进献给子罕,子罕不接受。乡下人说:“这是宝玉,应该作为您的器物,不应被小人使用。”子罕说:“你把玉看成宝,我把不接受你的玉看成宝。”

启示:

第一,子罕把没有欲望当做欲望,不把难得的财物看得贵重。

第二,子罕大智慧。

21.文侯借道

魏文侯借道于赵而攻中山,赵肃侯将不许。赵刻曰:“君过矣。魏攻中山而弗能取,则魏必罢。罢,则魏轻,魏轻,则赵重。魏拔中山,必不能越赵而有中山也。是用兵者魏也,而得地者赵也。君必许之。许之而大欢,彼将知君利之也,必将辍行。君不如借之道,示以不得已也。”(《韩非子·说林上》)

魏文侯向赵国借道攻打中山国,赵烈侯准备不答应。赵刻说:“君主错了。魏国攻打中山国而不能夺取,那么魏国必然就会疲惫。魏国疲惫就会被轻视;魏国被轻视,赵国就显得重要。魏国攻占中山国,但不能越过赵国去统治中山国。因此用兵的是魏国,而实际得到土地的是赵国。君主必须答应他们。但答应的时候如果太高兴,他们就会知道你从他的进攻中可以得利,他必将停止行动。君主不如借给他道路,又做出迫不得已的样子。”

启示:

第一,“顺水推舟”。

第二,只要自己可以得了人情、面子,可以分得好处,顺水人情只管送。果然,魏文侯三十八年(公元前408年),魏文侯派乐羊为大将越过赵国而攻打中山国,两年后灭中山,乐羊以功封灵寿。

士民类

1.陈轸贵魏

陈轸贵于魏王。惠子曰:“必善事左右。夫杨,横树之即生,倒树之即生,折而树之又生。然使十人树之而一人拔之,则毋生杨。至以十人之众,树易生之物而不胜一人者,何也?树之难而去之易也。子虽工自树于王,而欲去子者众,子必危矣。”(《韩非子·说林上》)

陈轸受到魏惠王的器重。惠施对他说:“您一定要好好对待君主的左右侍从。杨树横着栽能活,倒过来栽也能活,折断来栽也能活。但是如果十个人栽而一个人拔,那么就没有活的杨树了。靠十个人的力量栽种十分容易,存活树木却不能胜过一个人,原因是什么呢?是因为栽种它困难而除去它容易。先生虽然善于在君主那里树立自己,但如果想要除去您的人很多,那么先生就危险了。”

启示:

第一,阎王好过小鬼难缠。

第二,“十个人说抵不上一个人撺。”意思是,十个人帮你说好话抵不上一个人说你的坏话。尽管你是一个非常非常好的人,人人都相信你,但只要有一个人揭露出你所谓的隐私,于是乎人人都会怀疑你了,不相信你了。

第三,人心险恶。

2.杨布击狗

杨朱之弟杨布,衣素衣而出。天雨,解素衣,衣缁衣而反。其狗不知,迎而吠之。杨布怒,将击之。杨朱曰:“子毋击矣,子亦犹是。曩者使女狗来白而往,黑而来,子岂能毋怪哉?”(《韩非子·说林下》)

杨朱的弟弟杨布,有一天穿了件白色衣服出门去。天上下雨,他把白色衣服脱下,穿着一套黑色的衣服回家。他家的狗认不出杨布,迎上去汪汪地大叫。杨布非常恼火,拿了根棍子就要去打狗。杨朱看见了,说:“你不要打狗了,你自己也会是这个样子的。假如你的狗出去时是白的,回来的时候变成黑的了,难道你能够不感到奇怪吗?”

启示:

第一,杨布:看待事物不能只局限于表面而要透过表面看清事物的实质。若自己变了,就不能怪别人对自己另眼相看。别人另眼看自己,首先要从自己身上找原因,不要像杨布那样一身衣服变了,反而怪狗不认识他。

第二,杨朱:当朋友误解自己的时候,不要脑子发热,动怒发火;而应该设身处地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要学会换位思考。

第三,狗:以短浅的目光看到事物的表面而看不到事物的本质,最后吃亏的终究是自己。

3.桓赫雕鼻

韩非子曰:“桓赫曰:‘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目小可大,大不可小也。’举事亦然:为其后可复者也,则事寡败矣。”(《韩非子·说林下》)

韩非子借用战国时著名的雕刻家桓赫的话说:“雕刻的原则是:鼻子不如先雕得大一些,眼睛不如先雕得小一些。因为鼻子雕得大了,可以修改得小一些,雕得小了就不能再改大了;眼睛雕刻得小了,可以修改得大一些,雕得大了就不能再改小了。”

韩非子由此而得到启发:“做事情也是这样:一件事情做了以后还能再弥补,这样做事就很少失败了。”

启示:

第一,处事之道,势不可尽。

第二,做事情时,要考虑自己的能力所及,做到量力而行,量体裁衣。

第三,在处理问题时,不要超过一定的限度。要留下一点回旋的余地,掌握“留下一点空白”的技巧。

第四,凡事留有余地,是生活的智慧。留有余地,才能做到进退从容、屈伸自如。无论做什么事情,无论有什么称心如意的事,无论事业多么顺利,都不要忘乎所以、得意忘形、自以为是,而足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凡事都要给自己留有余地,不要把什么事情都做过了头,如果一旦遇到意外之事,这样我们才会有后路可退。否则我们只能处于被动的地位,使自己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那么这就等于我们把自己的后路堵死了,使自己无路可退。

第五,与人相处,凡事不可做绝,要记得给彼此留有余地,以后不管在什么场合见面,都不会难堪,不会尴尬。

第六,批评人而留有余地,便是给人留下改过自新的机会;表扬人而留有余地,便是给人留下继续前进的动力。

第七,即使是与最亲密的人相处,有时也要留下一点余地。亲密无间,不分彼此,容易模糊个性,丧失自我。没了个性,少了自我,交往相处也就失去了原本的意义。余地是润滑剂,是台阶,是缓冲器,更是推进器。“距离产生美”,便是这个道理。

4.成子走燕

鸱夷子皮事田成子,田成子去齐,走而之燕,鸱夷子皮负传而从。至望邑,子皮曰:“子独不闻涸泽之蛇乎?涸泽,蛇将徙。有小蛇谓大蛇曰:‘子行而我随之,人以为蛇之行者耳,必有杀子。不如相衔负我以行,人以我为神君也。’乃相衔负以越公道。人皆避之,曰:‘神君也。’今子美而我恶。以子为我上客,千乘之君也;以子为我使者,万乘之卿也。子不如为我舍人。”田成子因负传而随之。至逆旅,逆旅之君待之甚敬,因献酒肉。(《韩非子·说林上》)

鸱夷子皮侍奉田成子。田成子离开齐国逃往燕国,鸱夷子皮背着出入关口时需交验的符信跟在后面。来到望邑时,子皮对田成子说:“先生难道没有听说过干湖之蛇的故事么?湖水干涸了,蛇准备迁移。一条小蛇对大蛇说:‘你在前面走而我跟着你,人们就会把我们当做是一般过路的蛇,那就必然会有人杀你。我们不如互相衔着而你背着我走,人们就会把我当成神灵了。’于是大蛇和小蛇互相衔着并且大蛇背着小蛇爬上大路。人们都避开它们,说:‘这是神灵啊。’现在先生长得俊美而我生得丑陋。以先生作为我主人,人们会认为你只是一个千乘之君;以先生作为我的下人,人们就会认为我是个万乘之君。先生不如做我的侍从。”田成子因而背负着符信跟着鸱夷子皮,来到一家旅馆,旅馆主人招待他们很是恭敬,还献上酒肉款待他们。

启示:

第一,物反常即为妖。反常的事物令人理解不了,就会把这反常视为“神灵”,这就是古今中外人们的愚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