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这一生几十年中,能在关键岗位上为人民工作,机会难得、时间有限。中青年干部年轻、责任大,施展才华的空间也大。将来的路如何走,人生的历史怎么写,能否对得起百姓对我们寄予的期望,能否对得起党和人民给我们的干事舞台,能否对得起自己赶上的中华民族复兴时代,很值得深刻的思考。
——2008年1月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组织部部长李源潮,在与第23期中央党校一年制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学员座谈时的重要讲话。
静中细思,古今亿百年无有穷期,人生其间数十寒暑,仅须臾耳,当思一搏。大地数万里,不可纪极,人于其中寝处游息,昼仅一室,夜仅一塌耳,当思珍惜。古人书籍,近人著述,浩如烟海,人生目光之所能及者,不过九牛一毛耳,当思多览。事变万端,美名百途,人生才力之所能及者,不过太仓之粒耳,当思奋争。
——曾国藩
一、“官”、“干部”和“领导”
1.“官”
官,会意字,甲骨文字形,从“宀”(mian)。以“冖”覆众,则有治众之意。
《说文》:“官,吏事君也。”
由此来看,“官”字的基本字义有两个:第一,在政府担任职务的人。第二,属于国家、政府或公家的。
按照我们这些人的理解,“官”,是经过(上级)任命,担任一定职务,具备一定等级,掌握一定公权,并“依法”享受一定优越的“待遇”的人。
中国人内心深处崇拜权力,对当官有独特的情感,为什么?
在农耕社会的长期影响下,儒家精英“经世济民”的道德政治理想,极其深刻地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读书人。在那个时代,是否做官以及官做得大小,是衡量一个人成就价值的主要标志。官做得越大,说明他的成就越大,他的人生价值就越高,他就越会受到人们的尊重。即便到了今天,官员的官本位意识和国民对做官的崇拜,也并没有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而淡化多少。
2.干部
干部,为外来谐音词。最先源于法国,法文为CADRE。意为框架、军官、高级管理人员等。后来作为军队官员、社会团体和企事业首脑等含义,逐步为许多国家所通用。“干部”一词,其概念的外延和内涵在各国并不一致,但大体是指在国家机关和公共团体中起骨干作用的人员。
中国使用的“干部”一词,则源于日本,其意指担任一定的领导工作或管理工作的人员。
1922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党章中,首次使用了“干部”一词。当时其狭义是指党的骨干和指挥人员;广义则指为党从事政治、文化、经济活动等方面的工作人员和军队排以上的军政人员。
新中国建立后,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继续沿用、强化和扩大了“干部”这一历史概念,在国家公职人员不断发展分化的过程中,干部的范围越来越广。在党和国家机关、军队、人民团体、科学、文化等部门和企事业单位中担任一定公职的人员都称为干部。
党章明确指出:“干部是党的事业的骨干,是人民的公仆”。这是对我国干部本质特征所作出的科学概括,也是区别于任何剥削阶级官吏的根本标志。
2007年7月3日,时任江西省委副书记王宪魁在2007泰豪论坛上发表主旨演讲时指出:“事业成败,关键在干。”王宪魁理解的这里的“干”有两层意思:一是指干部,二是干部带领群众干事业。“什么是干部?干部就是‘干好’自己分管的‘这部分’工作,干不好这部分工作,那不是干部,至少不是好干部。”
3.领导、领导者、领导干部
根据中国企业领导力和党政干部领导力训练专家唐渊先生在《领导新法》中的解释:名词的领导是指领导者;动词的领导则是指领导活动。
领导活动是指领导者在一定的环境下,为实现既定目标,对被领导者进行统御和指引的行为过程。两者结合,所谓领导,就是名词的领导进行动词的领导,换句话说,就是领导者进行领导活动,率领着一群人去达到目标。
根据《管理学基础》中的解释:领导是在一定的社会组织和群体内,为实现组织预定目标,领导者运用其法定权力和自身影响力影响被领导者的行为,并将其导向组织目标的过程。
所谓领导者,是指居于某一领导职位拥有一定领导职权承担一定领导责任实施一定领导职能的人。
领导干部。根据中共中央《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领导干部是指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的工作部门或者机关内设机构的领导成员,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的领导成员(不含正职)和内设机构的领导成员;县级以上地方各级党委、人大常委会、政府、政协、纪委、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及其工作部门或者机关内设机构的领导成员;上列工作部门的内设机构的领导成员。
二、“学而优则仕”
“学而优则仕”,出自《论语·子张》:“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我们望文生义,一般都理解成做官做得好就须不断学习,学习成绩优秀就出去做官。这其实是完全误解了。
“仕”,古同“事”,从事;做事。这个“仕”的本意是做事,当官的意思是后来延伸的。
“优”,《说文》:“优,饶也。”作“优裕”、“优渥”、“有富余”解。朱熹《论语集注》:“优,有余力也。”而不是作“优秀”解。
那么,到底应当如何理解《论语》中的这两句话呢?
“百度百科”的解释:这两句话的意思是:“事情做好了,可以总结经验,从中学习,取得进步;学习学好了,就可以把这些知识用应到日常做事中。孔子说过,“学而时习之”,出仕是“时习之”的途径之一,也就是把所学的、所修的东西应用到从政的实践之中,但是,修身学习是无止境的,从政可以更好地修身,也可以更好地推行仁道。正如孔子所说修身学习是无止境的,人的一生是学习的一生,希望大家在任何时问,任何地点,只要有机会就不要放弃学习。
朱熹《四书集注》:“仕而学”,是为了不断丰富做事所需要的知识;“学而仕”,是为了检验所学的知识是否合于做事,根本扯不到“做官”不“做官”的问题。朱熹的释读可是南宋以降千余年间历代朝廷认可的“标准版本”。
国学宗师钱穆先生《论语新解》:整句话的重点在前半部分,而不是“学而优则仕”的后半句话,子夏其意在告诫做官的子游做官有余力的时候要多读书多学习。
楼宇烈教授的解释:采用中华书局1936年版的《辞海》“优”字的第一条解释“饶也,有余也”,“仕”字的第四条解释“通事”,“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一句的本意应该是“做事有空闲时应该学习,学习有空闲时应该做事。”他还介绍说,现代日本语中的所用的“仕”就保留了“做事”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