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校长的能力素质
第一节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一、调查研究不是盲人摸象
调查研究是指在实践中人们有目的、有意识地通过对社会现象的了解、考察和分析、研究来阐释社会生活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一种认识活动,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具体运用。
调查,就是对客观实际进行观察、了解,发现、收集事实、数据,占有材料。印度古代有一则“盲人摸象”的寓言,说的是调查研究中以局部代替全体,按自己的主观意愿片面夸大,从而得出错误的结论。毛泽东曾说过:“我们的口号是:一、不做调查没有发言权;二、不做正确的调查同样没有发言权。”这句至理名言表明:只有客观、全面地反映事物本质的调查才是正确的调查。
调查研究和实事求是是密切相连的。毛泽东思想的核心就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用马克思主义之“矢”,射中国革命之“的”,做到“有的放矢”,实事求是,做了调查,也积累了众多素材,即使这些材料是真实的、全面的,但仍然只是表面现象的推理。要把握事物本质和事物之间的联系,就要对调查材料加以分析、研究。调查的过程,就是搜集“实事”的过程;分析研究的过程,就是“求是”的过程。
所谓研究,是指人们通过理论性思想对调查得来的感性材料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整理、分析,使之系统化、理论化,从现象中寻求本质,从经验中寻出理论,由感性的具体到理性的抽象,再进入理性的具体。正如马克思所说的:“研究必须充分地占有材料,分析它的各种发展形式,探寻这些形式的内在联系。只有这项工作完成以后,现实的运动才能适当地叙述出来。”
调查研究对校长的决策是十分重要的。只有“上知政策,下知民情,外知信息,远知趋势”才能做出有利于学校发展的决策。
二、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察古知今,鉴往知来
调查研究作为人类有目的地认识事物的实践活动,可以说,自从有了人类,就有了调查研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调查研究越来越得到广泛的运用,人们对调查研究本身的认识和研究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历史上调查研究的范例,闪烁着人类智慧的光芒。
我国最古老的研究战争的专著《孙子兵法》,十分强调对敌我双方的军事实力、经济实力、民心向背、天时地利等客观情况的调查研究,提出了“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名言,所以,调查研究是“兵法”的灵魂,如果没有调查研究,打敌情不明的遭遇战,则往往会损兵折将,丧失战争的主动权。先秦名著《吕氏春秋》中的《察今篇》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荆国准备突袭宋国,事先对行军必经的“河流水”作了调查研究,在可以渡水过河的岸边留下记号。可是,在发起进攻的当天,突降大雨,河水骤涨,而荆人未继续调查已变化的情况,仍按原来勘察的渡河地点前进,结果兵卒悉数淹死,进攻计划也随之落空。
我国古代爱国诗人屈原在创作《楚辞》的过程中进行的民间采风活动,就是对民歌的调查研究。李时珍和徐霞客走遍万水千山,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分别写出了医药名著《本草纲目》和反映各地风土人情的地理名篇《徐霞客游记》。
革命导师都十分重视调查研究。恩格斯深入工人区,广泛地同工人群众交流,还查阅了大量论述工人阶级状况的著作,写作长达二十二万字的调查报告——《英国工人阶级状况》,揭露了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进行残酷剥削的真相。马克思用四十年的时间,分析、比较和研究了英国调查委员会和各工厂视察员所收集和整理来的调查报告和经济资料,完成了他的不朽名著——《资本论》。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深入调查和批判继承人类优秀思想文化成果的基础上,还或合写或分别写出了《神圣家族》、《德意志意识形态》、《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哲学的贫困》、《雇佣劳动与资本》、《共产主义原理》等著作,深刻地探讨和论述了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劳动价值论、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等的基本原理。揭示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创立了共产主义理论。毛泽东指出:“马克思、恩格斯努力终生,作了许多调查研究工作,才写成了科学的共产主义”。
列宁是把马克思主义调查研究从理论到实践提到新的历史阶段的杰出代表,他对18世纪末俄国社会情况作了详尽的调查研究,写出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一文,还细致分析了俄国农村和城市的特点,为制定首先夺取城市,然后向农村扩展胜利成果等革命战略奠定了理论和事实的基础。列宁还对西欧各国进行了长期的文献研究和实地考察,写出了著名的《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级》,为缔造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作了充分的理论准备。
毛泽东是把马列主义从西方运用到东方的大实践家。他毕生重视调查研究。他说过:“认真调查研究,对具体问题作出具体分析,而不是抽象的主观主义的分析,这是马克思主义的灵魂。”他先后写成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农村调查》、《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寻乌调查》、《兴国调查》等著作,阐述了关于农民、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和根据地建设等问题,为中国革命找到了一条由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道路。他在几十年调查的基础上形成系统、独特的调查研究理论。他先后提出“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不敢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不做正确的调查同样没有发言权。”“如果你调查的几样都是一些次要的东西,把主要的东西都丢掉了,那末,仍旧是没有发言权”。使他的调查研究理论愈加完整、周密。
在改革开放轰轰烈烈进行着的当代中国,以邓小平为先锋的改革家们,基于对国内外环境的调查研究,推出了改革开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体制、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一系列惊世之举。一大批重视实践、致力于调查研究的优秀人物在改革大潮中如鱼得水,成就斐然。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单是在1985年~1987年这一短短时间内,就写下了有名的《沿海六行》,关注国计民生,发现改革中已取得的成绩和不断出现的许多问题。河北省无极县县委书记刘日,“下车伊始”便作出了开发荒滩、制止“村镇规划”、调查土地、建立“党团员服务组”、设立道德法庭、“高墙”内寻才等引人注目的决策,收效甚佳。他还亲自动手写作大量调查研究报告,寄投新华社。他的举措和报告受到中央高层的极度重视。全国人民对他的调查研究成果给予很高的赞誉。
近代以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调查研究迅速发展、完善,逐渐形成一套具有学科化特点的方法体系,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使调查研究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由于现代社会结构复杂,发展变化快,社会信息量大,调查研究广泛深入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如农业经济调查、技术开发调查、文化调查、教育调查、群体调查、舆论调查、政治思想调查等,不一而足;调查研究手段越来越科学化、现代化,先进的工具和技术,如录音、录像、空中探测、电子计算机等高精度信息手段,使人们能更广泛、更迅速、更准确地收集和整理种种资料,统计、测量、定量分析、模糊分析等大大增进了分析研究的精确性;直接为领导人服务的调查研究日益走向专门化,各种专门的调查研究机构纷纷涌现,如美国的兰德公司、日本的野村综合研究所、英国的伦敦战略研究所等。
现代化的调查研究为校长的领导活动提供了大量的有益信息,使校长如虎添翼。
第二节 成功校长的调查方法
一、会议调查法
会议调查法又可以分为开座谈会和利用其他各种会议两种方法。
(一)开座谈会
用于调查目的的座谈会叫调查会,一般由调查者主持会议,会议可以是自由问题式,也可以是讨论式或其他形式等。此法的优点是了解情况快,易于展开思路,便于实际交流、协商和统一认识,对于有经验的领导人而言,是简单易行、可操作性强的调查方法。毛泽东说:“开调查会,是最简单易行又忠实可靠的方法,我用这个方法得了很大益处,这是比什么大学还要高明的学校。”开座谈会需要注意:
1.有的放矢。一般要把调查内容事先准备好,可能的话应与被调查者提前打招呼。当然,有时开座谈会的目的是为了摸清情况和发现问题,就不一定要这么办。
2.与会者。参加调查会的人应是有经验的中、下级干部或群众,是各行业或各阶层的代表性人物,每次到会的人不必多,三五个七八个即够,如人数多可以分批进行。
3.会议主持人。要求有一定经验和水平,能始终掌握会议主题,尽可能让每一个到会者都有充分发表见解的机会。如主持人带倾向性而又过于显露,则易形成“走过场”。作为主持者的领导人最好坐在能听清每个与会者发言的适当位置。
4.人际关系。有些被调查者碍于人际关系使自己的态度打了折扣,人们的意见往往带有感情色彩,上级领导、学术权威和前辈长者则鲜遇正面反对意见,此时,精明的校长会敏锐地洞察问题所在。
5.利益得失。有些被调查者怕惹麻烦或损害个人的或集团利益而不愿谈某些内容;或因缺乏信心,怕因误谈有损自己形象。优秀的校长会因势利导,或鼓励他,或配合他体面地下台。
6.会议气氛。能言善辩者易左右会议气氛使会议“随大流”,滔滔不绝者往往占用太多的时间,有经验的校长会适时“打圆场”,调节会场气氛,使之轻松和谐。
7.会后。会中细听和记录与会者发言,不轻易当场表态或作结论性发言;会后认真总结,防止“人走茶凉”,此乃优秀校长的作风。
(二)会议种种,为我所用
这是利用别人召开的会议进行调查,优点是省时省力,利用别人的时间和劳动,却得到自己所需要的东西,缺点是不能系统地进行调查,只能利用一些机会,随意性大。
利用各种会议进行调查有多种具体方式:一是作为“观察员”旁听,最好能收集到会议文字材料;二是充分利用休息时间主动地向与会者询问一些问题;三是争取组织者同意,采取“会中有会”的“套会”方法组织专门的座谈会。三者兼收并用,效果更佳。
二、个案调查法
个案一词,源于医学和心理学,系指个别病例和案例,社会学借用了个案研究的方法技术,形成了社会学个案调查的方式。个案调查是对一个社区、单位、组织、家庭、个人或事件进行全面、深入了解的调查方法。
个案调查是根据共性寓于个性之中的哲学原理进行的“以一斑窥全豹”的调查方法,校长通过个案调查,可以对学校作出“诊断”,并利用学校条件改造学校。个案调查的程序:
(一)立案即确定调查研究的个别对象,立案有两种形式:一是应前来求助的个人或组织的要求被动立案;二是根据本部门、本单位理论研究或实际工作的需要主动立案。立案一般包括登记、编号、制作摘录卡片和归档等工作,即为每个案主建立单独的档案。
(二)访问案主即了解案主的个案本身的材料及背景材料。如了解一个家庭,要了解其人口、性别构成、受教育情况、家庭历史,还要调查它的周围环境等。
(三)收集有关资料有两个方法:从案主处或有关单位获得文献资料,如通信、日记、笔记、传记、演讲稿、书籍、论文、家谱及档案等,还有录音、照片等资料;另一种方法是“参与法”,即通过访谈、观察、填表等方法获得有关个案的行为、态度、意见、社会环境等内容。
(四)作出诊断即通过分析资料找出造成问题的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与方案。
个案调查把对象放到社会、文化背景中去加以观察,获得历史的、现实的、动态的、静态的验证资料,全面、系统、深入地把握对象的情况。因此个案调查有质的深刻性和社会实在性,它能使身体力行的校长发现社会的深层问题并借以为决策的依据。
三、普遍调查法
普遍调查是对一定时间内一定范围或区域内的所有调查对象一一进行调查。它一般用于那些相对稳定、一定时期内变化不大,但又需要掌握全面情况的社会现象,它适用于大范围的调查活动,其对象广泛、内容系统、结果可靠。它对校长了解全面情况,把握某一类现象的总体,以便作出基本的数量估计,是一件不可缺少的基础性工作。
普遍调查有资料全面、准确、精度高、误差小的优点,但是它也有明显的局限性:如时间、人力、物力消耗大;调查资料缺乏深度,只适用于宏观的调查了解;有严格的时间限制,容易造成很大的误差等。
为了克服普遍调查的局限性,校长要统一筹划,统一部署,规范统计指标;要求调查研究人员本着严肃认真的态度;校长亲自挂帅,使普遍调查有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四、典型调查法
这种方法是校长对一定的调查区域范围和调查对象进行全面分析与初步调查的基础上,选择能代表总体状况的典型样本,然后对它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作深入、系统的周密调查,推论出总体状况的结论,指导和推动整个面上的工作。过去所说的“蹲点调查”、“解剖麻雀”的调查就是这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