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的赣南围屋,平面为方形,四角构筑有朝外凸出一米左右的炮楼(碉堡),外墙厚在O.8至1.5米之间。围屋立面高二至四层,四角炮楼又高出一层。外墙上一般不设窗,仅在顶层墙上设有一排排枪眼,有的还有炮孔。屋顶形式以硬山为主。围内必设有一至两口水井。围屋平面主要有“口”字和“国”字形两种形式,前者即除四周围屋外,围内别无房屋。围屋设有祖堂厅屋,小的厅堂是采用普通的一明两暗式建筑。“国”字形围屋的祖堂采用三堂两横中轴线对称式,大者面积近万平方米。建筑材料以砖石为主,墙体大多采用俗称为“金包银”的砌法,即三分之一厚的外皮墙体用砖或石砌,三分之二厚的内墙体用土坯或夯土垒筑。围屋与闽粤围楼最大的区别是:赣南围屋的防御功能更为完善,不但围屋四角均建有炮楼,有的还建在墙段之中,其功用显然是为了便于警戒和打击已进入墙根的敌人。门是整个围屋的安危所在,故一般在板门之后设有一道闸门,有的围屋在闸门之后还设有一道便门,而板门之前再设有一道“门插”(栅栏门),为防火攻,门顶赣南围屋是集家、祠、堡于一体的防御性民居,围内不仅设有水井和专门积屯粮草的房间,甚至连“土地庙”也搬进围内,以备敌人即使长久围困时,也不误初一、十五的祈祷平安活动,只要将围门一关,几乎就是一个独立王国。围屋不管围内营建多少间房屋,必求整齐统一,街巷分明,以确保围内交通、通风采光的便利。另外还需保证围内有适当的室外空间,满足晾晒浆洗等农家生活,每座围屋都很注意留出一块阳光地带来,俗称“禾坪”。祖堂是围屋的圣殿,位于中轴线上,是人们举行重要礼仪活动的公共场地。住在围屋的人们最爱聚集之处还是围门厅,因祖堂太庄重,光线也黯淡,而门厅则不仅光线好、通风好,还是进出围门的哨口,因此,它成了人们日常感情交流的主要场所。门厅两边设有长凳或树桩、石块等以备坐,几乎任何时候走访围屋,尤其夏天,这里都会有人,若遇生人他们便会“笑问客从何处来”。房屋的空间利用上,底层基本为厨房和客厅,多为“前厨后厅”方式,楼上一般为卧室和贮藏间。从外观立面上看,围屋四角炮楼高于四周围屋楼房,围屋楼房又高于围屋中心的建筑,为了取得更多的空间利用,围屋楼房常在二三层的内檐下设有环行通廊,俗称“外走马”。
赣南围屋的细部艺术,主要表现在围内,尤其是“国”字形围的厅堂建筑中。因厅堂的好差或档次的高低,往往代表着一围或一姓一房的脸面或地位。因此,祖堂或厅堂中的梁架垫木、门窗额枋、柱联柱础、天花铺地等,都会尽其资财之所及、毕其工艺之所能,精益求精地进行装饰。如祠堂大门门面,一般为仿木构牌楼线脚装饰或雕刻,额书堂号或其他标榜门第出处的文字。厅堂内均铺砖,天井阶沿皆用巨条石打制。祖堂或正厅一般单层,梁架制作精美,厅堂天花上绘有民俗彩画,高级的还有藻井。朝厅堂开设的门,绦环板上均雕刻人物故事或花卉祥兽,风格接近徽雕;天井两例的厢房,则用六或八扇隔扇门。厅堂内用柱不多,有木质和石质之分,石质的往往四面题刻对联,柱础都有雕饰,且形式多样。此外,围内用卵石拼铺的室外铺地花样,以及悬挑的走马楼也颇有些艺术特色。
三十七、凤凰古城民居
湖南湘西凤凰古城,因其西南方有山如凤形而得名。先秦时期属楚国黔中之地;秦统一中国后,属黔中郡;汉时为武陵郡地;唐代时先隶属麻阳县,后属渭阳县;清康熙年间凤凰成为了政冶和军事的边疆重镇。自古这里就住着土家族和苗族的先民,这两个民族进入凤凰境域后,生息繁衍,开辟鸿蒙,将近有3000年的历史。
凤凰古城就座落在沱江河畔,碧绿的江水从古老的城墙下蜿蜒而过,翠绿的南华山倒映江心。江中渔舟游船数点,河畔上的吊脚楼轻烟袅袅,河岸码头边常见有浣纱姑娘在戏水打闹,笑声朗朗。凤凰古城依山傍水,清康熙五十四年(公元1715年)始建石城,红色砂岩砌成的城墙伫立在岸边,城墙设有四门,东“升恒”、南“静澜”、西“阜城”、北“壁辉”,城楼均建于清朝年间。现锈迹斑斑的铁门,还能看出当年威武的模样。出北门是过去的码头,城门呈拱形,两扇系以铁皮包裹,用圆头大铁钉密钉。城门上的城楼依然完好,楼高11米,用青砖砌筑,歇山屋顶,飞檐翘角,造型雄伟。城楼对外一面还开有枪眼两层,每层4个。北城门外宽阔的间面上横着一条窄窄的木桥,以石为墩,两人对面走过都要侧身而行,据说这是当年出城的惟一通道。
北门城楼与东门城楼之间城墙相连,高近6米,采用本地红砂条石筑砌,坚固异常,现在依然保存完好的一段约有500多米。前临清澈的沱江,既有军事防御作用,又有城市防洪功能,形成古城一道坚固的屏障,虽几经战火,仍巍峨耸立于沱江河岸。
朝阳宫位于古城北西侧的西门坡,原名陈家词堂,建筑有大门、正殴、戏台、左右包厢、厨房、厕所等14间房屋,构成了,典型的南方四合院。入大门,从戏台下穿过,即为一宽敞的四合院天井,全用方形青石板铺成,整齐有序。正面正殿是三开间木结构,殿基用精雕细凿的红砂条石浆砌,高出天井坪1.2米。明间前铺设有9级紫红砂石扇彤石阶;内檐开圆形月拱大门,拱门四周镂冰纹花格。两边次间正面均为花格通风木窗,前有木雕栅栏走廊,这是过去乡绅阔佬看戏之地。戏台背靠大门牌楼,与正殿相对,离地2.1米。台上正中题曰“观古鉴今”,台前两侧悬挂对联一幅“数尺地方可家可国可天下:千秋人物有贤有愚有神仙”,玄妙而义真切。台后正中彩绘福禄寿三星画,上面藻彩绘戏剧人物9幅,均是一幅一典。台顶为重檐青瓦屋向,飞檐翘角,古雅端庄。朝阳宫是湘西古建筑的精华。整座院落雅梁画栋,红柱碧瓦,特别是栅栏和花窗,工艺精细,造型别致。
大成殿位于古城登瀛街,县二中的校园内,走在文星街,便能见到大殿翼角反翘的屋檐。人成殿建于清康熙四十九年(公元1710年),原是文庙的正殿,建筑中规中矩,典型的宫殿式建筑。基台以红砂石砌筑,大门为八合雕花门扇,两边次第有扇形花窗,大殿前4根檐柱上的金龙浮雕、狮身也还精美,抬头能见到藻井中的彩绘。殿内是孔圣先师的画像。
沈从文故居建于清同治五年(公元1866年),位于中营街10号,是沈从文先生曾任清朝贵州提督的祖父--沈宏富于清同治五年(公元1866年)购买旧民宅拆除后兴建的,为典型的南方四合院建筑。有天井、正房、厢房、前室等10余间,房屋系穿斗式木结构建筑。四合院占地约200平方米,分前后两进,中有方块红石铺成的天井,两边是厢房,大小共1l间。马头墙上装饰有鳌头,故居小巧别致,门窗镂花,古色古香,清静典雅。整座建筑具有浓郁的湘西明清建筑特色。沈从文在此度过了他的童年和少年,1985年按原貌重加修葺,并辟为沈从文故居展览馆,陈列着沈从文先生的照片及墨宝等。
熊希龄于清同治九年(公元1870年)出生于凤凰。其故居在古城北文星街的一个小巷内,是一座由堂屋、卧室、厢房组成的古式四合院平房建筑。四合院面积不大,有正屋1栋3间,配有厨房和伴读书房。出堂屋正门有一小天井,厢房数间环之。门、窗、墙大部分为木结构,其上或雕花或绘图案,造型大方。故居古色古香,陈列有熊氏一家用过的桌椅家具、古式文具、熊希龄的文稿手迹和各个时期的影照等实物。陈氏老宅是凤凰城近代四合院中保留最完好的一栋,位于老菜街50号,离北门不远。此宅原为清代二品大员府邸,始建于清乾隆八十五年。修建者为陈开甲,在北京供职,为乾降二品文官,在正厅挂有此公的画像。后为国民党少将团长陈斗南及其子孙私宅(现主人为其孙)。房屋为纯木结构,古典严谨。四周有8米高的风火院墙围护,院墙下砌有1米多高的红砂条岩石,整齐有序。房屋整体为长方形,前后两栋相连,中有天井,构成四合院。下有回廊,上为“跑马廊”,回廊右侧有木栏扶手梯上楼。宅院的雕花门窗甚为精美考究,屋内装修工艺精细,建筑特色有:防潮的古钱式通气孔、采光的半腰花格天窗、防水的厕所通道“一脚
干”等。
杨家祠堂座落在县城东北部的古城墙边,由太子少保果勇侯镇竿总兵杨芳捐资修建于清道光十六年(公元1836年),现在是凤凰书画院。祠堂由大门、戏台、过亭、廊房、正厅、厢房组成,是典型的四合院建筑,占地770平方米。戏台为单檐歇山顶,穿斗式结构,高16米,面阔7米,进深8米;檐下如玉斗栱,台柱雕龙刻凤。正殿为抬梁式建筑,山墙为猫背拱,分为一明二暗三间。两边配有厢房。杨家祠堂设计精巧,做工精细。窗户、门、檐饰件均镂空雕花,整体建筑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很高的建筑艺术价值。
田家祠堂位于沱江北岸的老营哨街,始建于清道光十七年(公元1837年),为时任钦差大臣、贵州提督的凤凰籍苗族人田兴恕率族人捐资兴建。民国初,湘西镇守使、国民党中将田应诏(田兴恕之孙)又斥巨资最后修建完工。建筑有大门、正殿、戏台多间屋宇,并且有天井、天池、回廓,还设有“五福”、“六顺”两门。祠堂大门前有6级用红砂石条砌成的扇形台阶。台阶前面有一块较宽的空坪,大门建筑三间,中间大门呈八字形,两边次间均为青砖砌就而成。祠堂正殿系抬梁式与穿斗式结合构架,硬山顶,高、深、面阔都是20米,殿柱基石均为石鼓,猫拱背山墙,正殿门前砌青石台阶。祠堂戏台为六角飞檐古建筑,歇山顶,饰如意斗栱,左右有次间,是演职员演出间歇休息的场所。
三十八、曲阜孔府
孔府位于曲阜东华门大街,因孔子嫡孙受宋仁宗赐封“衍圣公”,这个封号世代承袭,直到民国止,共延续了31代,历时近千年,所以孔府又称衍圣公府,它是我国历史上存在时间最长的一座封建贵族官衙宅居合一之府第。孔府始建于宋宝元元年(公元1038年)。明洪武十年(公元1377年),太祖朱元璋诏令衍圣公设置官司署,特命在阙里故宅以东重建府第,以后孔府经多次扩建重修,成为前堂后寝的庞大建筑群。1994年孔府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孔府大门面临东华门大街,西行30米就到孔庙东面的毓粹门。孔府红边黑漆的大门上高悬蓝底金字的“圣府”匾额,传说是出自大奸臣严嵩手笔,当年为了攀附孔家的威望,严嵩还把孙女儿嫁给第64代衍圣公。孔府大门两旁的柱子上有一幅对联“与国咸休,安富尊荣公府第;同天并老,文章道德圣人家”,其上联的“富”字宝盖头没有“、”,表示富贵无头;下联的“章”字之“早”则是“十”字过头,使“日”成了“田”。表示文章通天。对联外表歌颂得体、对仗妥帖,而书法用笔又暗藏玄机,由此可见汉字的功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