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民的生活很平淡,但是平淡的生活并不能抹去萦绕在平民百姓心头的种种梦想。
在各种五花八门的梦想和憧憬,尤其是几欲泛滥的金钱与财富梦想中,一些卓尔不群的身影,带着他们同样卓尔不凡的梦想,在我们眼前频频闪现。他们有思想、有抱负、有特长、有才华,他们不甘沉沦于平庸的生活,而是怀揣着对艺术的执著追求,踏上了义无反顾的追梦之路。在对平民阶层的调查过程中,我发现了这样一个群体,并且常常为之感动。
满怀着敬意,我将他们称为“艺术追梦者”。
社会的繁荣,离不开文化艺术的繁荣。一个失去了文化艺术支撑的社会,将无法实现真正持久的繁荣。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不仅在经济领域实现了巨大的繁荣,同样在文化艺术领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这些进步,固然少不了文化艺术精英的贡献,但更离不开广大艺术追梦者的捧场和努力。
了解中国平民的生存状况,当然不能忽略这些艺术理想的追求者。也许他们的艺术道路走得相当艰难,也许他们的梦想还十分遥远,也许他们的追梦之旅还十分漫长,也许他们心目中的艺术圣堂永远在彼岸,但是,他们追求艺术梦想的过程,就已经足够精彩他们的一生。
让我们来倾听这些艺术追梦者的叙述吧,在他们的身上,你会发现一个闪耀着光芒的人格特征:坚持。他们是不懈的追求者,他们相信梦想就在自己的手中。为了实现自己的艺术理想,他们从没有放弃过一刻的努力。
自信是他们最大的财富。
一
我出生在浙江兰溪的乡下,家庭主要成员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他们一心指望着我长大能考上大学,出息成才。可遗憾的是,从小我读书就偏科十分厉害,虽然我的数学很优秀,可语文成绩却一塌糊涂。记得小学五年级的一次期末考试,我语文只得了48分,而数学却拿到了98分。
我曾经非常刻苦地学习功课,但是语文成绩上去了,英语成绩就下来了;好不容易把英语给补上去了,数学又再度下滑……就这样,我的总体成绩没有随着刻苦的程度得到提升,而是毫无规律地徘徊着。
高中期间,我的语文成绩提高很快,我曾经瞒着大家,悄悄地参加过“雨花奖”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等很多征文活动,几乎每次都是获奖而归。但我的偏科状况却一直没能得到改善。
我看了很多关于学习方法的书籍,期望能找到突破口,但是最后却发现,以我的状态,是很难适应考试制度的。我觉得,高校应该扩大特招,让那些偏才学生也能得到深造。我把自己的体会写成了一篇题为《扩大特招》的小论文,试着投给了当时颇有影响的《好同学》杂志,编辑收到我的文章后,还以为我是学校的老师呢,很快就编发了我的文章。
高三那年,别人都在加紧复习高考,我却做出了放弃参加高考的决定。虽然上大学是我梦寐以求的,但我很有自知之明,以我这种严重偏科的学习状况,是根本不可能考上理想的大学的。况且我认为,高考不应该成为上大学的唯一途径,我觉得自己就是一个偏才,希望能够绕开高考,找到其他途径来圆自己的大学梦。
当时《中国青年报》上刚好刊登了一篇报道,说复旦大学“向偏才少年招手”,欲特收韩寒、满舟等入学。于是我也想碰碰运气,就把自己的“大作”和资料寄到了几个大学。2002年4月,我收到了复旦大学招生办的回信,信上说:“你对许多问题已经有了相当深度的思考与独立见解,不愧为同龄人中的佼佼者。”虽然由于国家有关招生政策的限制,最后我没能如愿踏进复旦的校园,但这封充满鼓励的信,我一直珍藏着。
自荐失败后,我决定通过自考的方式圆自己的大学梦。2002年9月,我来到杭州,就读于浙江三联专修学院。
二
到了杭州之后,生活是异常艰难的。一切都得自己照顾自己,这对从来不关心生活细节的我来说,就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
我在杭州文化商城附近租了一间面积只有六七个平方的小屋,竹榻床是用凳子架起来的,书桌也是朋友送给我的。在这个零乱而又简陋的屋子里,唯一值钱的就是一台电脑。
我家条件差,为了供我读书,每年都要花费几万元,所以我独自在杭州生活,尽量把能省的每一分钱都省下来。我的午餐和晚餐都是在附近的小店解决的,大部分时间吃的是两三元一碗的面条,有时候实在吃腻了,就换换口味,吃份四五块钱的饭菜。至于早餐嘛,基本上是泡碗藕粉,喝点牛奶。
到杭州的第三年,有一天下午,我的肚子突然很痛,不久就全身发抖,全身无力,我咬着牙撑到了医院,医生一检查,说我得了急性阑尾炎,已经很严重了,得马上手术。
我怕这病以后会复发,就同意手术。交了钱后,我来到住院部外科病房住下。当天晚上8点多,医生通知我手术要开始了。来到手术室门口的时候,我才发现外面下着很大的雨,我的心里忽然充满了孤独和寒意。
也不知过了多久,手术结束了,一个男医生让我自己移到担架上,我就小心地往担架上挪,男医生说:“你恢复得真快。”其实他哪里知道,我这是没办法,硬撑的啊。他们把我抬到病房后,我又自己小心地从担架上爬到了床上。
我得在床上躺6个小时不可以翻身,所以我就只能不睡觉了。其实我都已经两天一夜基本上没有睡觉和吃东西了,加上刚刚动完手术,身体已经非常虚弱,可是身边却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更别指望得到什么照顾了(有个同学陪我过年,但是他早就睡觉了),那种感觉,真是说不出的凄凉和痛苦。
直到第二天晚上,极度疲乏的我终于好好地睡上了一觉。第三天起来,谢天谢地,感觉自己的体力基本上恢复正常了,虽然动一下伤口还是会疼的,但我的心情却开始一点点好转起来。我起了床,穿上了自己的衣服,洗了把脸,然后躺回床上看了会电视。其实我眼睛盯着电视机,脑子里根本没有看进去。我在心里盘算,像这么躺着,事情越拉越多不说,每天又得增加好多费用,看来我得尽快出院了。次日,我打起精神走出病房去和医生说,我基本上恢复了,想出院了。医生说最好再住几天,巩固巩固。我说没问题的,可以出院了。医生见我一点没有商量的余地,就说那配点消炎药吧。我说我家里还有消炎药的,不用配了。
经过了这次疾病的磨练,我觉得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慢慢地变强了。
三
过去一直生活在农村,社会接触面十分狭窄,来到杭州之后,我才惊喜地发现在这座省城大都市里,竟有那么多学习知识的好地方:书店、图书馆、书刊市场……我觉得自己到杭州来求学,这一步实在是走得太对了。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接触到了网络,视野因此变得更加开阔了。在“天涯”、“拔芽”等论坛上,我结识了很多才华横溢的青少年写手。一次,我读到了一位80后写手小金的文章,深深地被对方的作品所打动,当即提笔给小金写了信。很快,他就回了信,而且还十分信任地把所有的作品手稿都寄给我阅读。
在小金的身上,我看到了自己理想中的人生,惺惺相惜之感油然而生。我们年龄相仿、志趣相投,但却生活在完全不同的环境和状态下。我自从来到杭州就开始了讨生活,而小金却一直在学府深造。于是,我就产生了这样的念头:帮助像小金这样有实力的年轻写手出版作品,希望他们能跳过平庸生活,坚守知识分子的精神,潜心从事学习和研究。
然而,策划图书谈何容易,像我这样一没经验二没背景的人,更是不知道该从哪里入手。2004年1月,当我第一次在网上贴出征稿启事后,很长一段时间几乎没什么人搭理我,即使有人跟帖,多半也是怀着不信任的态度。那次征稿整整持续了半年,有些投了稿件的作者见书一直没有出来,就在网上公开骂我是“骗子”,有些人还要收回文稿版权。有段时间我真的想放弃了,可转念一想,要是我真的放弃了,那不就真的成了别人说的“骗子”了?为了坚守做人的信誉,我咬牙挺了下来,直到那年6月,第一套丛书《新概念·文学青春书系》总算完稿。我捧着书稿兴冲冲地找到了本地的一家出版社,结果编辑连看都不看就说:“我们这里不收自由来稿的。”后来我又跑到书店,大海捞针般地找到了几家出过这类书的本地出版社,可最后还是无功而返。
我只好回到网络,在网上找了很多外地出版社的联系方式,抱着一线希望把书稿一次次投过去。经历了无数次的等待和失望后,曙光终于乍现,2004年11月,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了这套丛书。
第一套丛书的问世虽然历尽了坎坷,但是收获了经验,也增强了信心。在我的精心策划下,越来越多的80后写手的作品开始面世。2005年4月,我完成了丛书《锦瑟年华》的选编工作,经过多方洽谈,最后由北京出版社于今年1月出版。丛书《锦瑟年华》一共三本,分别是《锦瑟年华》清陨卷(男版小说),《锦瑟年华》华筝卷(青春散文),《锦瑟年华》瑶琴卷(女版小说)。另外几套丛书也已完成选编工作,正在商谈和出版中。
在朋友的鼎力支持下,2004年底我创办了“小作家联盟”网站,建站一年多时间,便在80后写手中拥有了极高的人气。最重要的是,有了这样一个平台,我就不用再像以前那样到处去发帖征稿了,现在选稿编稿轻松多了。
四
2005年10月,我终于完成了全部的自考课程,于今年1月拿到了大专文凭,实现了不通过高考读大学的梦想。
我开始更多地思考自己的未来。我的理想是搞研究,我要研究创造力、研究学习方法、研究偏态心理学……我想研究的东西太多了。但是目前,我必须先学会生存。如果说,我编书的初衷,是为了帮助有才华的同龄人浮出水面,那么如今,我考虑得更多的是如何让市场接受我策划的图书。
2005年11月,我依托“小作家联盟”网站,策划了“中国十大小作家排行榜”的评选活动,搜狐读书、中安读书、荆楚文化、北国网等纷纷转载,《华西都市报》、《山西商报》、《新周刊》、《文学报》等多家报刊也进行大篇幅转载和报道,由此引发了一场关于“十大小作家”的热烈讨论。期间可谓是风波不断:郭XX的落选,引起了郭迷们的责难;名不见经传的小金排名第一,更是遭致很多非议,但是小“作家联盟”网站的人气却因此飙升。很多人都问我,这个排行榜究竟是按什么标准排的?我可以负责地告诉大家,我们是综合了人品、文品、才华、文学性、艺术性、思想性、创造性、变化性、个性化、情感化、技巧化、想象力和潜力等多种因素评选出来的,如果说我有偏爱的话,那也必定是偏爱在这些方面都比较突出的写手。
如今,我的生活很单纯,除了管理网站、选编书稿、联系出版、策划活动,一有空闲我就会去图书馆看书。在去年暑假里,我就阅读了卢梭的《爱弥儿·论教育》、帕斯卡尔的《思想录》、荣格的《未发现的自我》等几十部国外的专著。虽然我的物质生活仍不富裕,但我的精神世界是富足的。我喜欢这种生活,我才二十多岁,人生道路还很漫长,我计划用青年这段时间来完成自己的生计问题和知识积累的过程。等到步入中年,生活稳定了,知识积累的功底也扎实了,我就要开始自己的理想生活,专心致志地做研究了。(口述人/陈永辉,男,25岁,图书策划人,浙江兰溪人。采访时间:2006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