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学校的厨房,总的印象是清洁、干净。所有的厨具、餐具都是不锈钢制品,餐具每天由高温洗碗机清洗消毒,菜板、菜刀等厨具的存放柜就是高温消毒器。黑木校长介绍,虽然日本人喜欢吃生鱼片等生鲜食品,但学校午餐只提供热食和熟食,特别是1996年日本发生O157(H7污染萝卜苗及牛肉而导致的集体食物中毒)中毒事件后,学校午餐中提供的蔬菜都经过加热处理。以保证食品卫生安全。黑木先生特别介绍,厨房内有一个专用冰箱,每天饭菜必须留一份样品在这里保存一周时间,以备发生食物中毒事件时的化验检查。平野女士介绍,连采购原料都只能去目黑区指定的10个专业商家,以保证安全卫生。
日本的营养午餐受到了家长的欢迎,孩子们也把吃学校午餐当成了一件乐事。一年级女生森枝彩香说:“学校的午餐很好吃,我每天都能吃得干干净净。”营养午餐及家庭饮食的科学配餐,也促进了儿童的健康成长。据日本的一项调查,日本8岁、10岁儿童的平均身高已经超过中国。
日本于1954年正式以法律形式《学校给食法》规定了各小学、初中及各级学校必须实行营养午餐制。自1946年以来,日本年年进行营养调查,50多年来坚持不断,积累了完整的资料。全国每5年进行一次人体的营养生理状况的调查,根据人体营养状况的变化修订一次营养需要量的标准。
应该说,日本的营养教育效果非常好。这可以从日本的人均预期寿命和儿童身体各项指标与其他国家的比较中体现出来。
1.日本的人均寿命高居世界首位
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日本女性的平均寿命高居OECD29国首位,并且连续20多年一直保持这个纪录。2002年,日本男性平均寿命78.32岁,女性平均寿命首次超过了85岁,达85.23岁,这在世界上是非常少见的。
2.日本的婴儿死亡率世界最低
据日本厚生省统计数据显示,2001年和2002年,日本的婴儿死亡率皆为3.1%,低于世界平均水平4%。这与日本加强对孕产妇的营养保健是分不开的。
3.战后日本儿童身体各项指标有了大幅提高
战后,日本推行学校营养午餐,导致学生身高有了大幅增高。
二战后,日本政府全面提高国民营养水平,60年后,日本已经成为世界上平均寿命最长的国家,同时,国民的各个健康指标也都居世界前列,日本政府的一些措施是值得我国借鉴的。
目前,我国少数地方已经开始实行中小学生在学校食堂包伙吃中午饭,但是全国绝大多数中小学生仍须自己解决中午饭。如果家里有老人或家长有时间,孩子能在家里吃上可口的饭菜,但更多的是,父母为了生计,给孩子一些钱,让孩子自己解决中午饭问题,这造成了一些孩子一到吃中午饭的时候,就到学校周围的一些小摊点上随便解决问题,长此以往,我国儿童的身体健康得不到保证,如何参与未来的竞争都将成为一个问题。确实,由于我国整体经济水平仍较低,导致我国能在教育方面的投入有限。但是,我们可以借鉴日本的做法,做好营养教育,集合各方力量办好学校营养午餐。
注重“母语文化”教育
母语,亦称第一语言,是一个人最早接触、学习、并掌握的一种或几种语言。
母语,是一个人自咿呀学语的孩童时代就浸染其中并在成长中受到其文化内核影响的语言。
日本人尊称母语课程为“国语”,自1900年“国语科”独立以来,日本国语教育不断发展、进步。纵观日本一百多年的母语教育历史,可以看到,日本的母语教育有着自己鲜明的特色。
一、以民族文化为核心,强调学生的民族认同感
日本国语教育学者认为,“言语的获得,就是认识的获得。”获得了某一民族的言语能力,就认识了该民族的历史和文化,同时也就培养了该民族特有的心理和性格。日本政府充分认识到国语与国家和民族的关系,把国语教育中培养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看作是国家现代化的教育基础,置于十分重要的地位。无论是小学、初中还是高中,都十分强调培养学生对国语的尊重,高度重视对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认同。
(一)国语教学大纲开宗明义地强调对祖国文化的传承和对国语的尊重
在日本,“加深对言语文化的爱好,丰富语感,培养尊重国语的态度”一直是其母语课程的重要目标。以1998年、1999年制定的国语教学大纲为例:小学国语教学的课程目标被定位为“在培养确切的表达与正确地理解国语的能力,提高学生沟通与交流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思考力、想象力和语言感觉,增强学生对国语的关心,养成尊重国语的态度”。(付宜红《小学语文学习指导纲要》)初中语文学习的总目标确定为:“培养正确地理解和恰当地使用国语的能力,加深对国语的认识,培养尊重国语的态度。”要求教师在制订学习指导计划时,必须考虑到“奠定学生对古典的古文和汉文的理解基础,加深对祖国文化和传统的关心”。在处理教材时,要求教师必须注意“加深对国语的认识,为培养尊重国语的态度服务”。(赵亚夫译《日本最新初中国语教学大纲》)高中语文学习的总目标是这样规定的:“培养准确地理解和恰当地表现国语的能力,使学生在提高交流能力的同时,扩展思考能力、涵养情感、锻炼语言感受,加深对语言文化的关心,培养尊重国语以及谋求提高国语能力的态度。”(赵亚夫译《日本高中最新国语学习指导要领》)总目标规定下的各科目标也将这些内容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上。如“国语综合”的目标为:“培养准确地理解和恰当地表达国语的能力,在提高交流能力的同时,扩展思考能力、涵养情感、锻炼语言感受,加深对语言文化的关心,培养尊重国语和自愿提高国语能力的态度。”“古典”科要求:“阅读经典作品,思考有关日本文化的特质和日本文化与中国文化的关系问题。”
总之,在日本,从小学到中学,从总目标到各科分目标都在反复强调“加深对语言文化的关心”和“尊重国语的态度”,表述的语言十分简约,文字几乎相同,体现了国语教育的民族性。
(二)国语教学中潜移默化地进行对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认同
日本国语教学对民族传统文化的认同突出表现在对古典和乡土文学作品的学习以及文字书写上。
古典是指古典作品,分古文和汉文,古文主要是日本江户时代以前(包括江户时代)的诗文,汉文主要是指中国的古典文学,也包括模仿中国的古典文学而写成的日本汉诗文。日本在国语课程中设置了较集中的古典文学选修课,精选了许多日本古典名著。通过对名著的系统赏析,给学生灌输传统的价值观、道德观,以期在每个学生的人格内部开花结果,并统一地培养其高尚的人格,发展其智力。除了古典作品,日本国语教学还十分重视乡土文学作品的学习,不但在国语教科书里选编进一些有代表性的乡土文学作品,一般还开设专门的选修课并编撰单列的乡土教材,譬如日语传奇故事、民间歌谣、社区文学、乡里的诗歌,甚至包括本地方言。这些乡土作品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有趣,富有启发和思考价值。比如初三年级语文教材里有一篇作文指导的范文:
《麻烦您了,请给我拿》,说日本有一个偏僻的乡村,人们买东西时都要客气地说一声:“麻烦您了,请给我拿。”而在大都市里却不这样。因为偏僻的地方交通不便,人们在小店买东西很不方便,所以有一种感激心理。这不仅是一句口头语,还是当地经济状况和文化传统的反映。
有关专家指出,乡土文学教育不仅是要继承一种绚丽和传统的文化,以及乡土的亲和感,而且要重新发现先辈的智慧、典范和价值。
保存一个国家和民族文化的最基本最持久的手段就是保存其语言文字,因为文字是文化的载体。而文字书写的重要性当然也是不容置疑的。日本是重视书写能力的培养的,从其第一部国语学习指导要领颁布以来就没有少过有关习字指导的内容,小学、初中称“书写”,包含在“国语”课中;高中叫“书道”,属于“艺术”课。小学、初中的国语学习指导要领在各学年的“言语事项”一栏中均列出有关对“书写”的指导,高中则在“艺术”科的指导要领中对“书道”进行具体说明。日语由汉字、平假名、片假名组成,书写课重视这三者的协调发展。新学习指导要领指出有关书写的指导:小学第三学年以上的各学年都要达到30个单位时间数,即三、四年级约占国语科总学时的八分之一,五、六年级约占六分之一的程度;初一则要求达到国语科总学时的十分之二的程度,初二、初三要求达到各学年的十分之一程度。
二、以语言教育为立场,重视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
“语言教育的立场”,是指国语教育的目的以语言教育为基本出发点,使学生能正确而有效地使用本民族语言,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从日本战后国语教育课程的改革历程大致来看,可以说重视语言教育立场是其不变的方针。从教育再建期的经验主义国语教育;到教育转变期的系统主义、能力主义国语教育;再到当代的综合主义国语教育,都是围绕语言教育立场展开的。
(一)教学大纲自始至终坚定“语言教育的立场”
“语言教育的立场”首先体现在学习指导要领中。二战后第一次《学习指导要领国语科编(草案)》规定了国语科的方向,开始建立语言教育的观念。1947年文部省宣布中小学教改方向,将国语确定为言语科,将国语教育的性质规定为语言教育,从此,“语言教育的立场”贯彻在此后半个世纪的国语教学中。1998年的日本教育课程审议会的汇总报告《日本教育课程标准的改善》在论述国语学科的“改善的基本方针”时再次强调:国语教育改善重点是“通过小学、初中和高中,培养重视语言教育的立场,提高对国语的关心和尊重;同时培养学生丰富的语言感觉和尊重对方的立场、思想进行语言交流的能力”。为此,“特别要改变偏重于详细读解文学性文章的指导方式”,在教材选择上“不要只偏重文学性文章”。初中阶段要“切实重视社会生活中必需的语言能力的培养和语言教育内容的改善”。“在阅读领域,重视培养学生根据目的和意图明确理解的能力和进一步读书的态度”。在指导古典作品时,“要将亲近古典作品作为重点”,“并且,可以不涉及文学史的内容”。新颁布的学习指导要领将“恰当地表达和准确地理解国语”、“丰富的言语感觉”、“思考能力和想象能力”、“尊重对方的立场和观点”、“交流能力”、“自己的观点”、“合乎逻辑地叙述”、“应变能力”、“爱好读书”、“关心尊重国语”等作为日本新时期言语教育立场的关键词。教学内容细分为“说与听”、“阅读”、“写作”和“语言事项”,再次将“说”放在首位,强调表达时的措辞用字、语调语气,重视语言的实际运用效果。
有一个值得关注的信息是,日本的国语界新近提出了关于五种“语言意识”的论题。例如,在听说教育中,强调必须确立起“对谁”、“抱什么目的”、“在什么场合”、“如何说(听)”,自己的话语是“如何传递”的意识。亦即必须具备五种意识:对手意识、目的意识、情境意识、方法意识、评价意识。为了培养这五种意识,就得使学生在实际的语言情境中得到锻炼。要让师生知道,国语教学之外的语言活动,课堂教学之外的语言活动,对于掌握实际社会生活中起作用的活生生的语言也是十分重要的。国语教学作为培养语言能力的核心学科,更要精心设计有助于培养这五种“语言意识”的言语活动。
(二)国语教材身体力行贯彻“语言教育的立场”
日本国语教材站在“语言教育的立场”,充分发挥言语教育的功能,以言语教育为中轴,从广阔的领域选择和编排课文,以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需要。
从选文的安排上看,为了突出强调“语言教育的立场”,日本国语教材中的听说训练、写作训练和语言知识教学都是独立成单元的,或者是在阅读单元中独立成课的。比如光村国语教材第一册中共计有四个阅读单元,每个单元除了一篇阅读课文,还编写了一些其他内容。有关课文中所包含的汉字和新词的学习,结合课文的说话练习和写话练习等,都是独立安排的,即便是课文的学习,也较多地采取言语实践活动的方式。
从选文的内容上看,日本国语教材也非常注意对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如三省堂株式会社版《中学校现代国语(新版)》中,设有“图书室”和“我们的图书馆”专栏,介绍进入图书馆怎样寻找自己希望阅读的图书和图书分类方法,通过哪些途径选择图书,怎样寻找资料等。总之,日本中小学国语教材充分考虑到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选择听说读写各领域中合适的题材,用以全面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集中体现了日本国语教学实用性的原则。
日本现代语文教育的目标是以语言教育为基本出发点,使学生能正确而有效地使用本民族语言,培养语文能力。这里的“语文能力”主要指在实际生活中正确运用语言的能力,但在培养语言运用能力的同时又极力强调了语言的获得与民族文化、精神的传承之间的天然而又密切的联系。
三、以国际理解为背景,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
日本在注重民族精神和民族特色的同时,也注意了“国际理解教育”和多元文化存在的现实。日本是比较早开展国际理解教育的国家之一。早在196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日本国内委员会就刊行了“国际理解教育基础”,标志着国际理解教育在日本的开展。1974年5月,文部省中央教育审议会在《关于教育、学术、文化的国际交流》的报告中进一步强调了开展国际理解教育的重要性。
与其他国家不同的是,日本不仅通过加强外语教学实施国际理解教育,而且在母语教育中也非常重视扩展学生的国际视野。这些在国语教学大纲、教材及教学中都有充分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