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日本中小学教育特色与借鉴
48181500000002

第2章 日本中小学教育的现状(2)

日本小学教育目标的基础性、发展性特点,有利于促进学校教育与社会变化的协调适应,有利于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好基础。这反映了在日本整个教育体系向终身教育体系发展过程中,学校教育管理由封闭的稳定型向开放的发展型管理模式转变的趋向。教育界已经提出要改变以往“学校内部经营管理论”的教育管理观念,树立与社会生活环境相协调、与终身学习体制相适应的“地域教育经营管理论”观念。1997年1月,日本文部省制订的“教育改革计划”提出,要改变学校封闭性,促进学校与社会的积极合作,促进社会优秀人才充实学校教育活动。这些指导意见必将推进学校教育管理更具开放性和社会性。

三、全员参与的管理组织

学校教育管理内容主要涉及对学生直接的教育活动,服务于教育活动的事务工作以及促进教师职业能力提高的研究进修等方面。为保证学校教育有效运行。如何构建民主合理的学校教育管理组织,是长期以来受人重视并得到深入探讨的重要课题。学校教育管理组织主要包括人员、结构、职责等因素,从现有情况看,日本小学实行以校长为核心的、全体教师参与并职责明确的校内管理组织体制。

日本小学遵循校务分担的管理组织原则,即全体教师不仅仅从事直接的教育活动,同时也相互协作,共同参与学校诸多与实现教育目标关联的管理事务及活动。众多教师往往集教学、指导、管理于一身,既具有直接教学、指导学生的个体性工作特点,也具有参与学校教育管理活动的合作性、群体性特点。校务分担有助于学校管理的民主化,对沟通教师人际关系、形成良好教师氛围具有推动作用。

学校内部存在着管理组织的层级,从发展趋向看,学校管理组织的职能化和层级化有所加强。学校层面的教育管理主要由校长及教头承担。校长在学校管理中具有最高的权限与责任,具有统括学校管理事务的职权,对学校根据自身特点开展自主的教育管理起着领导、指导的作用。校长对教育的管理主要通过对教师及其他管理人员的督促,带有间接性地进行。如对教师执行课程计划标准的监督,对教师工作业绩的考评,对教师的研修、奖励作出安排或提出建议等。教头作为校长的助手,协助校长开展学校管理,特别是学校教育的管理。教头对学校教育的具体工作进行协调、沟通,对教师的各种教育活动进行指导、提供帮助。

随着学校教育管理职能的分化和加强,按照有关职能设立主任的制度在法律上得以确认。1975年《学校教育法施行规则》部分修订时,将以前学校内部自行设立的部分主任职责赋予法律地位。各位主任的基本职责是在校长的领导下,组织指导教师进行有关教育活动及管理。各位主任均由教师兼任,具有教师资格,并不是专职的中层管理职位。主任的类别主要有:(1)教务主任。是学校必设的主任,主要承担教育课程的计划、实施、评价等事务。例如编排课程计划、制订作息表、教科书使用、教育方法运用、学籍管理等。教务主任的职能涉及学校全局性的中心工作,关联着各学科的教育,对全校教育活动起到至关重要的直接影响作用。(2)研究主任。除国立大学附属小学有设立研究主任的法律规定外,事实上一般小学也都设立这一职责。研究主任主要负责学校教育研究的计划、实施、指导、评价,包括制定研究计划,确定学校及各学科教育研究的课题,指导教师的教育研究,组织公开教育研究活动,收集研究资料等,有的还包括校内的教师研修工作。(3)学生指导主任。承担组织指导学生课外教育活动及学校学生指导的职责,涉及特别活动(学校例行活动、年级活动、儿童会活动、俱乐部活动)、生活指导、教育咨询、读书指导等,对丰富学生课外活动、促进学生身心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4)保健主任(也有称为保健主事)。承担着学生健康、安全等工作的管理职责,涉及保健教育、体育指导、安全教育、用餐指导、防灾指导、环境美化等。(5)学年主任,即年级主任。是法定设立的职责,担负着受校长委托对所在年级进行指导、协调的管理职责,在学校管理网络中起到承上启下、横向沟通的综合性协调功能,对年级教育目标的计划、实施、评价起着直接的组织作用,对年级内班级管理、教育活动起着指导作用,在年级教师群体中起着凝聚调节的作用,因而学年主任工作带有直接性、全面性、创造性的特点。(6)教科主任。主要是负责某一学科(国语、算术、社会、理科等各门学科)的教学指导、管理,如学科教学计划、目标的制定,学科教材资料的选择、运用,教学方法的研究等。

四、规范有序的管理过程

学校教育管理过程是在一定时空条件中,教育管理实际运行、开展的程序和状态,也是学校教育目标得以实现的过程。日本小学一般遵循PDS即plan(计划)——Do(实施)——See(评价)的教育管理过程。其中学校教育管理的运行计划是首要的全局性的起决定导向作用的因素,具体形式有多种。

(1)管理经营方针。管理经营方针即学校管理运营的策略、思路、方向,既包含学校管理的总目标,也包含为达到这一目标所应遵循的方针策略。前者有的学校称之为“学校像”。如仙台市太白小学确立的学校经营目标是建设充满创新、儿童主人、开放向上、生动活泼的学校。川内市平佐西小学确定的“学校像”是“环境整洁、风格优美的学校;勤勉自学、企求创新的学校;明朗活泼、充满生气的学校”。为达到这个目标,平佐西小学制订的具体经营方针主要是编制富有学校、地域特色的课程计划并付之实践,致力于适应个别差异的学习指导方法、促进基础学力的提高,重视体验学习,发展自主性、创造性、创设教育环境,培养学生奉献精神和同情谅解之心,密切学校、家庭、社区联系,促进相互信赖协作基础上的学校开放。

(2)阶段性努力重点。日本小学一般以学年为单位,根据学校特点确定工作的努力事项,提出重点改进或解决的工作内容和课题,如教育课程的改进、特色教育活动的开展、道德教育的改善、学生指导的优化、教育研究的推进、地域开放的扩大等等。

(3)各类专题计划。各类专题计划包括:学科教学计划、课外常规活动计划、年级管理及班级管理计划、教育研究计划、学校特色教育计划(例如国际理解教育、信息教育、复式教育、环境教育等)等。

教育管理的实施其重要的内容是教育课程的实施,日本小学的课程由学科、道德教育、特别活动三部分构成,几乎涵盖了学生在校的所有活动内容。教育课程按照周密的计划如周课时安排表、日课表等有序进行。各种常规活动在学年初就预先计划安排到月日,形成制度化。

教育管理的过程是一个动态多变的过程,计划、实施、评价诸环节往往交融一起,充分发挥信息沟通、议事决策、调整指导功能,对于高效通畅的管理运营是十分必要的。这主要通过制度化的例会形式得以保证,全体教师会议针对学校重大问题进行讨论、沟通,运营委员会对学校管理的重要事项进行决策、评价、协调,保健委员会、供餐委员会、学生指导委员会、学校特色教育推进委员会等各种专门委员会对各自职责进行定期研究,确保了学校各项教育管理工作高质量、规范化地运行。

日本初高中一贯制教育

二战后,日本为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中等教育进行了不断的调整和改革,采取各种措施大力普及中等教育。20世纪末,日本基本普及了高中教育。日本中等教育具有全社会重视,适应形势不断改革,大胆引进充分消化,走立足于本国国情的发展之路的传统。但是,面对社会形势的发展变化,整齐划一、封闭死板、过于注重学力的日本中等教育难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和个性发展的需要。为此,日本从20世纪70年代就提出了中等教育多样化的构想,并相继推出了设置综合学科、实行学分制等措施。这些措施都紧紧围绕实现中等教育多样化和灵活化而实施。1999年,日本推出了中等教育改革的新举措——实施初高中一贯制教育。日本初高中一贯制教育是在现行中等教育三三分段的基础上,所增设的一种没有高中入学考试及学力测验,通过简单的入学选拔,对入学者进行初中和高中连续性的6年一贯的教育形式。其目的在于实现中等教育的多样化,使具有不同能力和个性的学生选择多种学校成为可能。

日本自从1999年开始实行初高中一贯制教育以来,每年初高中一贯制教育的数量都在增加。而且文部科学省还专门列出初高中6年一贯制教育试点学校将其特别课程的目标、授课内容等详细内容以公文形式,供其他地区实行初高中一贯制教育的学校学习和参考。初高中6年一贯制教育从字面上可以理解为6年连续的、一贯的、有计划的教育,这也可以视为该教育制度的最大特色。与现行学校教育制度相比,初高中一贯制教育究竟有哪些可取之处?现对日本初高中一贯制学校的教育、教学特色进行以下概括。

一、适应社会变革的课程改革

日本政府为适应现代人类社会的信息化、数字化、软件化、国际化以及全球化,认为教育应定位于为适应未来社会生存必需的实际能力服务。进入新世纪,根据新的《学习指导要领》(教学大纲)在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学习时间”必修课,使“综合学习时间”成为与“各学科”、“道德”以及“特别活动”三大教学活动并列的第四大板块。设置“综合学习时间”的目的就是希望通过横向的、综合性的、实践性的学习,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全面成才。

新的《学习指导要领》从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的视角,让学生在各学科必修科目中的多个被选科目里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体现了尊重学生兴趣、给学生更多自由选择权的精神。在信息教育方面,教育课程审议会提出中小学生的“信息活用能力”,要以培养中小学生的“信息活用能力”作为信息教育的目的。教育界人士在设计教学大纲时,也努力使课程的教学内容更加实用化,结合实际让学生能学以致用,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学生适应社会实践的能力。

二、改善入学选拔制度

日本中等教育学校原则上采取按学区就近入学,从该校的初中部升至高中部则采取直升的方式。并立型初高中6年一贯制教育学校和合作型初高中6年一贯制学校的高中入学方式也不进行考试,通过面试、小论文、推荐等简单却能够真实评价学生综合素质的形式来确定学生升学名单。

在缓解升学压力的同时,也给予需要转学的学生以极大方便。在中等教育学校和并立型初高中6年一贯制教育学校就读的学生,根据自身学习的难易程度和进度,可以转学去其他初中或者高中继续就读。

三、教学内容丰富多样

“综合学习时间”在不同的学校有不同的类型,主要有“主题学习型”、“体验学习型”、“教育研究型”、“教育研究补充型”、“系统学习型”、“自主设计型”六种形式。学习内容涉及面广泛,包括生命与健康、人权问题、生产和劳动、创造文化与业余活动、和平与国际联盟、民族独立、个人生存与未来发展等社会以及国际性问题。

“综合学习时间”在不同的学习阶段有不同的侧重点,把重点放在学生生存能力的培养上。培养学生的生存能力——“自立、自律、爱心、强身”——被确定为日本21世纪的教育目标。为达到这一目标,正在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作用,实现两者的合作,扩大学生的生活体验、社会体验和自然体验的范围,营造宽松愉快的学习环境,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改革传统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文部科学省专门把初高中6年一贯制教育的特色教育活动制成了宣传小册子,主要内容是:

1.重视体验型学习

采用志愿者活动体验、社会体验、劳动体验、自然体验等教学方式,让学生在社会大课堂中学会学习,学会用知识指导实践,能够学以致用。

2.重视地区性学习

将地方的文化史、自然、产业作为活的教材,因地制宜,有效利用地方资源,培养学生的乡土自豪感和民族自豪感。

3.重视国际化的教育

积极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推进国际交流活动和国际理解教育的开展。

4.重视网络信息科学的教育

有效利用网络资源,培养学生信息捕捉能力,并进行信息道德的相关教育。

5.重视环境教育

充实自然体验活动,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与环境的人文关怀精神。

6.重视传统的传承

重视传统工艺及技术的传承,传统技能的传授及后继者的培养。

7.个别学习计划

个别指导为孩子制订详尽的教学计划。准确把握学生的学习状态,抓好基础基本的学习,稳扎稳打。

“自主学习”是通过学生的自发活动,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自身能力、发现学生的优势的学习过程。自主学习的活动目标是能够发掘真正的“需求”;发现自己的课题,并且做出判断加以解决;然后专心于自己的选题,凭借自身的力量实现自己的目标。教师的援助方针与视点在这里至关重要,让每一个学生能够领悟“自己的存在”;使之感受到自我活动的喜悦和满足;使之拥有自我活动的责任,自律和认真的态度;使之发现自己的选择判断的能力。

“课题学习”是以每一个学生的兴趣、爱好作为学习的基础,进行课题的选择,促进每个学生的独创性以发展个性的学习,目的是在持续地探求学生自己所选择的课题中培育综合性学力。“课题学习”的学习阶段不能机械地根据学年单位划分,也不能单纯地按照发展阶段加以把握。每一个学生的经验的质与量有所差别,因此课题探究的水准应当是不同的。在课题学习过程中,学生一方面可以重新认识自己,充实自己的生活,其二可以更广泛更深入地思考,以解决自己的课题,再就是学会如何与他人融洽相处。

“合作学习”是指以个体的自立为基础,同他人合作、拥有集体归属感和责任意识。在集体中人人发挥自己的力量,正是培育社会性的基础;而在同他人交流、充实其作为社会成员的社会性意识也将促进内发性学习的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