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识时务者为俊杰。”自古雄才大略之人皆能顺应时势而成大事,永远走在时代的前面。兵法说,战法应该“与时迁移,随物变化”,这也就是“造势”的奥妙所在。其实,掌握时机永远是强者的智慧体现。人的一生中,最根本的无外乎两件事:一件是做人,一件是做事。的确,做人之难,难于从躁动的情绪和欲望中稳定心态;成事之难,难于从纷乱的矛盾和利益的交织中理出头绪。而最能促进自己、发展自己和成就自己的人生之道便是:低调做人,高调做事。
做人要低调,处世要智慧,何必老是去跟别人针锋相对,更不要跟自己过不去。那有什么良方妙法可以化解人际交往中的锋芒呢?“大智若愚,低调做人”就不失为人处世的良策,它能让你随时随地反躬自省,检视个性盲点。
其实,愚是一种“道”,是为人处世的规律和法则,它是一种大智慧。聪明的人有很多,他们出类拔萃,在年轻的时候就已经崭露头角,很遗憾的是,在他们人生的后面很长一段时间却丝毫没有建树。不仅如此,我们经常还会听到这些人过得很是不如人意的消息。到底是什么导致了这种结果?原因可能会有很多,但是其中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想必是他们不懂得低调做人的处事原则。他们或许是智商很高的人,然而他们的情商却让人不敢恭维。
因为他们过于聪明,所以他们比一般的人有更多选择。他们可以毫不费力地得到很多东西,这些东西让我们这些普通人艳羡不已。但后来他们都并没有因为选择多而获得成就,原因就在于选择一多,“陷阱”也越多。他们从一个陷阱跳到了另一个陷阱,始终在陷阱不能自拔。以为他们过于聪明,所以他们无论如何表现都是相当的优秀,甚至被人当作星星和月亮来追捧着。在这种没有人敢跟他们说一句重话的环境下,他们开始学会了命令别人做这个,做那个。他们往往看不惯那些有缺陷的东西,一看到不顺他们眼的东西就一定要说出来,他们忘记了人应该有的根本修养。
因为他们过于聪明,所以他们往往会找很多理由来证明这种聪明,好像要向世人表示自己的聪明不时会来的。然而他们没有考虑到,在这种证明的过程中,自己已经失去了本心,已经失去了一颗平常心。他们本想通过证明而获得盛名,但同时也因为盛名,使他们内心无法平静,无法再前进一步。
因为他们过于聪明,所以他们很难和别人融合到一起。他们很少去赞赏别人,在他们的意识中,向来都是别人应该夸自己,根本没有自己夸别人的历史。同时他们的聪明像是明亮的眼睛,明亮的让所有有私心的人都觉得无处躲闪。然而,试问一句,在这个世界上谁没有私心?
因为他们过于聪明,他们也失去了很多,包括他们的自由,他们平静的心态,他们对待生活的态度,他们对朋友的胸怀,等等。由于他们过于聪明,所以他们学不会洒脱。学会洒脱和平静,是那些根本就没有想到自己会洒脱和有平静的人做的事情。我们应该推崇愚道,这是一种大智若愚、大道无形的学问,也的确是社会上最实用的生活哲学。
愚道有丰富的内涵,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愚道是一种包容的法则,它能够包容很多一般人无法包容的东西。他不是很刚脆的学问,而是十分柔韧的气质。它不是哗众取宠的学问,而是一种“静若处子”的心态。其实在我国古代社会就一直存在这样的规则,只不过没有人愿意说破罢了,最多也就向郑板桥那样,轻描淡写地写上“难得糊涂”几个字。
愚道是一门教人为善、引人和谐的学问。现今的社会太浮躁了,物欲横流,人们追求财富的步骤越来越急促。愚道当然不是完全反对这种社会现象,而是觉得人们应该有所求但也有所不求。愚道推崇在追求财富的同时,要进行反思,要把人们本应该放在学习上的心都推拉回原来的位置。
愚道是一种克敌制胜的学问。它的精髓就在于能化敌为友、深谋远虑、以静制动、以柔克刚……所以称之为克敌制胜的法宝,让人领略到中华传统的博大精深。
愚道还是一门生活的艺术。人要和生活达成和谐,才能得到完美的幸福。愚道中有很多和生活达成和谐的法则,不但包括你和亲朋好友达成和谐,还包括你和仇人达成和谐,甚至还包括和自己达成和谐。在和谐中人们都能得到幸福。
愚道不是笨人的哲学,恰恰相反,最应该了解愚道的人绝对是聪明人。越是聪明绝顶的人越应该了解愚道。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聪明人会逐渐收敛自己身上的一些光芒,学会潜心修行,学会去做一些未来的工作。不再为此浮躁,因为浮躁对他们来说有百害而无一利;他们不再招摇,因为招摇往往给自己招来仇恨;他们不再唱高调,因为愚道可以证明谦虚绝对要比唱高调好。
愚道还要求人们学会着眼长远,学会掌握自己的生存之本,学会与他人和谐相处,但又不被他人所左右而失去自我;学会去用积极的人生观来影响别人,同时也自觉抵制别人的负面影响;学会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而不要整天劳碌奔波,忙碌不休,到最后发现自己竟然什么都没有得到。
真正的智慧总是与谦虚相连,真正的哲人必然像大海一样宽厚。浅薄的嫉恨和无知的轻蔑都是真正不尊重劳动、不尊重勤劳的表现。人们常说:“播下行为的种子,你就会收割习惯;播下习惯的种子,你就会收割性格;播下性格的种子,你就会收割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