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孔子说:“世界万物,都是一样的得到天地之气以成形,禀天地之理以成性的。但物得到的气只是一部分,故愚钝;而人得到的气却是全部,故聪灵。所以,天地万物之中,只有人类是为最为尊贵的。这样看来,若以人的行为来讲,再没有大过孝的德行了。万物出于天,人伦始于父,因此在孝道之中,没有比敬重父亲更重要的了。敬重父亲,没有比在祭天的时候,将祖先配祀天帝享受祭礼更为重大的了。自古以来,只有周公做到了这一点。所以配天之礼,是他始创的。”
百孝图·谨侍兄疾【原文】
“昔者,周公郊祀后稷以配天,宗祀文王于明堂以配上帝。是以四海之内,各以其职来祭。夫圣人之德,又何以加于孝乎?”
【译文】
“周代,武王逝世,周公辅助成王,主理国家政治,制礼作乐。他创制了在郊外祭天的祭礼,把其始祖后稷配祀天帝。在明堂祭祀,又把父亲文王配祀天帝。周公这样追尊他的祖与父,无疑是倡导德教,而在四方作为示范。所以各地的诸侯,都能恪尽职守,前来协助他的祭祀。孝德感人如此之深,可见,圣人的德行,又有什么能超出孝道的呢?”
【原文】
“故亲生之膝下,以养父母日严。圣人因严以教敬,因亲以教爱。圣人之教,不肃而成,其政不严而治,其所因者,本也。”
百孝图·掘地寻仇
【译文】
“圣人教人孝道,是顺应自然的人性,而不是被勉强的。因为一个人的亲爱之心,是年幼时在父母膝下玩耍之时就萌生出来的,等到逐渐长大成人,就一天比一天懂得了对父母亲情的爱敬。这是人的本性,是良知良能的体现。圣人就是因为他对父母日益尊敬的心理,就教导人们孝敬的道理;因为他对父母亲情的心理,就教人爱亲的道理。本来爱敬出于自然,圣人不过启发人的良心,遵循人的本性教授敬和爱,也不是勉强为之的。所以圣人教导的,不必严厉地推行就可以成功。圣人对国家的管理,不必施以严厉粗暴的方式就很有效。他所凭借的就是人生来固有的本性。”
【原文】
“父子之道,天性也,君臣之义也。父母生之,续莫大焉!君亲临之,厚莫重焉!”
【译文】
“父亲与儿子之间的感情,是出于人类天生的本性,不是受强迫的。这里边还含着敬意,父如严君,这也体现了君主与臣属之间的义理关系。父母生下子女以传宗接代,没有比这个更为重要的了。父亲对子女,既像一个有威望的君主,又是一位慈爱的亲人,有双重感情在里面,所以没有比这样的感情更厚重的了。”
【原文】
“故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谓之悖德。不敬其亲,而敬他人者,谓之悖礼。以顺则逆,民无则焉!不在于善,而皆在于凶德,虽得之,君子不贵也!”
百孝图·践地避石【译文】
“所以爱敬之情当由爱敬自己的父母起始。假如有人不敬爱自己的父母,而却去爱敬别人,那就叫违背道德。不尊敬自己父母而去尊敬别人,那就叫违背礼法。爱亲敬亲,是顺道而行的善行;不爱不敬,就是逆道而行的凶德。不顺应人心天理地爱敬父母,偏要倒行逆施,人民如何能效法?不是在躬行爱敬的善道上努力,却凭借恶道施为,即使能得一时之志,也是被君子所不齿的,终将遗臭万年。”
【原文】
“君子则不然,言思可道,行思可乐,德义可尊,作事可法,容止可观,进退可度,以临其民,是以其民畏而爱之,则而象之。故能成其德教,而行其政令。”
【译文】
“有道德的君子,却不是那样做的,他的谈吐,必定考虑到要让别人称道;他的行为,必定考虑可以给别人带来快乐欣慰。他奉行的道德和义理,必定会令他人尊敬;他的行为举止,必定会使人们取法;他的容貌气度,必定端庄伟大无可挑剔;一进一退,都是合乎礼仪,可以作为楷模。君子这样来治理国家,统治百姓,百姓自然敬畏并爱戴他,学习效法他。所以君子能够很顺利地完成其德治教化,顺利地推行法规政令。”
【原文】
“《诗》云:‘淑人君子,其仪不忒。’”
【译文】
“《诗经·曹风·鸤鸠》中说:‘善良的正人君子,他的威仪礼节,一定是没有差错的,这样他才能够为人师表,而被老百姓所效法了。’”
【评析】
孝治,重在德行方面;而圣治,却在德威并重。德,是内在的美德;威,是外在的美德。内在的美德与外在的美德合起来,才算是爱敬的全德。圣人讲学一步进一步,内外兼修,爱敬并施,自然德教顺利完成,政令不严而治了。
赵娥——手刃父仇
赵娥,东汉酒泉郡禄福县(即肃州)人,父亲叫赵君安,丈夫叫庞子夏。庞子夏去世后,赵娥在禄福县抚养儿子庞淯。
百孝图·手刃父仇
赵娥的父亲赵君安被禄福县豪强李寿所杀,而赵娥的三个弟弟又相继死于瘟疫。李寿得知后,高兴地对众人说:“赵家强壮绝尽,只剩下女人了,我又怎么会怕她来复仇呢?”赵娥听此狂言,激发了长期以来的报仇之心,悲愤地发誓说:“我一定要亲手杀了李寿!”赵娥经常夜间磨刀,扼腕切齿,悲涕长叹,毫不在意别人嘲笑她是女流之辈。
李寿整天骑马带刀,防卫森严,行事飞扬跋扈,众人都躲着他走。终于有一天早晨,赵娥跟踪李寿到都亭前,跳下鹿车,抓住李寿的马头,大声斥骂。李寿一惊,企图调转马头逃跑。赵娥挥刀奋力朝李寿砍去,这时马因受到惊吓,将李寿摔在路边的泥沟里,赵娥找到李寿,又用力砍去,因用力过猛,刀砍到了树干被一分为二,李寿也受了伤。李寿拿着自己的刀大喊大叫,一跃而起。赵娥随即挺身奋起左手抵住他的额头,右手卡住他的喉咙,反复周旋,最终李寿气闭,倒在地上。赵娥就拔出李寿的刀,割下李寿的头,到官府自首。
当时的禄福长尹嘉,不忍心给赵娥定罪,就主动辞去官职,不受理此案。继续受理此案的官员也不愿意定她的罪,而且想私自放走她。赵娥却视死如归,坚决不做贪生怕死之人,颇有大义凛然之气。后来,朝廷大赦天下,赵娥终于名正言顺地回家了。
不顾自己的安危,一心为父报仇,报仇后又主动承担后果,赵娥的确是一位刚烈的女子。孝是不分男女老少的,在某种程度上,女子的孝心意念是更超乎常人想象的。虽然赵娥的这种过激行为国法不容,但却是情有可原的,所以受理此案的官员才都不愿意治她的罪。朝廷的大赦天下表现的是一种宽容,是为了给犯错的人一次机会,恩威并重是统治者治理国家的最佳手段。
孔礼——得母推财
百孝图·得母推财
孔礼,字德达,三国时涿郡容城人。当时正遭遇战乱,孔礼和母亲走散了,他由于找不到母亲心里非常着急。不久,同郡人马台帮助他找到了母亲。孔礼为了表达感激之情,把自己的全部家产都送给了马台。后来马台触犯了刑律,被判处死罪。孔礼利用自己的关系,私自帮助他逃出了监狱。但是,他们得到消息,知道自己横竖都难免一死,于是就索性一同回来自首,并向官府诉说原委。当时负责的官员很同情他们的遭遇,就向曹操报告了此事。曹操听说后,很宽容地赦免了他们的死罪,减刑处理。后来,孙礼的才能又被发掘,并做了官。
孔礼这种包庇和帮助别人越狱的做法,自然是没有可取之处的。马台犯了法理应受到惩罚,他的行为自然不会得到当政者的同情。真正感动曹操的是孔礼的那份孝心,他的孝心救了两个人的命,足可见孝道的威力之大。
孙棘——兄弟相代
孙棘,是南朝宋武帝大明年间人。当时,朝廷征召壮丁去防卫边疆。孙棘的弟弟孙萨应征去充军,没有按期到达。百孝图·兄弟相代根据当时的军法,他被判入狱。孙棘的妻子许氏,告诉丈夫说:“你是一家之主,怎么能眼睁睁看着弟弟受罪呢?姑姑临终时,要你照顾好弟弟。可是他现在还未娶妻成家,却进了监狱。你快想想办法啊。”于是,孙棘便来到郡里,表明愿意代替孙萨受刑。而孙萨从3岁起就和哥哥相依为命,也深受哥哥照顾,因此感恩之心使得他不愿意让哥哥为自己受苦,便说是自己犯法,受刑法是合情合理的。就这样,兄弟俩相持不下。太守张岱,怀疑他们两兄弟不是真心,便将孙棘和孙萨分别安置在不同的地方,分别审讯。结果两人的态度还是那么坚决,当审讯哥哥孙棘时,官吏说:“已经问好孙萨了,他同意你替他受刑。”孙棘听后,丝毫没有异样,甘愿替弟弟受罚。当问到弟弟孙萨时,弟弟也乐于自己受罚、不连累哥哥。官吏回报说:“准许他们请求的时候,他们都是一副同样的表情,他们都心甘情愿!”于是,太守张岱写表章禀告朝廷,皇上下诏说:“孙棘和孙萨是普通老百姓,但却有如此高尚的品行,所以应该宽大处理。”最后特别赦免了他们。
不通人情的统治者是冷酷的,如果面对这样的孝悌行为仍然不通人情,自然无法得到百姓的爱戴,一个国家如果没有了温情,自然也就没有了生机,所以明智的统治者都能把握恩威并重的分寸。
【章旨】这一章书讲述的是平时的孝行,其中有五项是应该效法的,有三项则不当效法,提出来劝勉学生。
百孝图·老翁示笋
【原文】
子曰:“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五者备矣,然后能事亲。”
【译文】
孔子说:“大凡有孝心的子女们,对父母亲的侍奉,第一,在日常家居的时候,要竭尽对父母的恭敬,食衣起居要多方面注意;第二,对父母,要在奉养的时候,保持和悦愉快的心情去服侍,笑容承欢,而不要使父母感到不安;第三,父母有病时,要带着忧虑的心情去照料,急请名医诊治,亲奉汤药,早晚服侍,父母的疾病一日不愈,即一日不能安心;第四,万一父母不幸病故,则要谨慎小心,满足父母所需,备办一切。还要竭尽悲哀之情料理后事;第五,对于父母去世以后的祭祀方向,尽其思慕之心,庄严肃静地祭奠。以上五项孝道,在履行的时候,必定要出于至诚。否则,徒具形式,则失去孝道的意义了。”
百孝图·枯野生芹
【原文】
“事亲者,居上不骄,为下不乱,在丑不争。居上而骄则亡,为下而乱则刑,在丑而争则兵。三者不除,虽日用三牲之养,犹为不孝也。”
【译文】
“孝敬父母,不但要有以上的五要,还要有以下的三忌:第一,就是身居高位的人,不要有骄傲自大蛮横之气;第二,身居下层的人,不要有悖乱不法的作为;第三,在鄙俗的群众当中要与人和平相处,而不要和他们争斗。身居高位却骄傲自大的人,必招致灭亡之灾。身居下层违法乱纪的人,必遭受严厉酷刑的惩罚。在鄙俗的群众中与人斗争,必然会受到凶险残杀的下场。这骄、乱、争三项逆理行为,每一桩都有危及自身、殃及父母的可能。父母常担心子女的安全,为儿女的,若不戒除以上的三项逆行,就是每天用牛、羊、猪三牲来奉养他的父母,也不能让父母安心,还是没有尽到孝的本质。可见孝敬父母,不在口腹之养,而在于让父母在精神上得到欣慰。”
【评析】
居致敬,养致乐,病致忧、丧致哀、祭致严五项,这是孔子指出顺的道理;居上骄、为下乱、在丑争,这是孔子指出逆的道理。由顺德上边去作,就是最完全的孝子。由逆道上边去行,自然会受到社会法律的制裁和得到不幸的结果。这个道理,很显然地分出两个途径,就是说:前一个途径,是光明正大的道路,可以行得通而畅达无阻的。后一个途径,是崎岖险径,绝崖穷途,万万走不得的。圣人教人力行孝道,免除刑罚,其用心之苦,至为深切了。
老莱子——戏彩娱亲
有关老莱子的生平众说纷纭。《史记》怀疑老莱子就是老子,但是历史上并无可考,所以他真正的名字没有人知道。传说老莱子是春秋时期的一位隐士,曾婉言谢绝了楚王的聘请。为躲避世乱,自耕于蒙山(在今山东)南麓。
百孝图·戏彩娱亲
老莱子生性非常孝顺,他把最可口的食物和最好的衣物、用品,都用来供养双亲。父母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他都关怀照顾得无微不至,体贴至极。父母在他的照料下,过着幸福安康的生活,家里一片祥和景象。人如果能在晚年安享天伦之乐,这样的人生是多么有价值、有意义,多么令人欣慰啊!
老莱子虽然已经年过七十,但是他在父母面前,从来都没有提到过一个“老”字。因为上有高堂,双亲比自己的岁数都要大得多。而为人子女的人,如果开口说老,闭口言老,那父母不就更觉得自己已经风烛残年、垂垂老矣了吗?更何况,许多人即使年事已高、儿孙成群,也总是把儿女永远当成小孩一样来看待。
不难想象,一个人年过古稀,他的父母少说也有90多岁了。对于大多数年近百龄的人来说,身体都会比较虚弱,而且行动不便,耳昏眼花。要跟他讲讲话,可能他已经没有办法听得很清楚了。由于腿脚不太灵活,纵使想要带他们到处去走走看看,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所以老人家的生活,往往都比较孤寂、单调。
善解亲意的老莱子很能体恤父母亲的心情。为了让父母能够快乐起来,他装出许多活泼可爱的样子,来逗双亲高兴,可以说是用心良苦。
在孝顺父母的方式上,老莱子别有一番与众不同。他有一次特别挑了一件五彩斑斓的衣服,颜色非常鲜艳。就在他父亲生日那天,他身着这件衣服,装成婴儿的样子,手持拨浪鼓,在父母面前又蹦又跳,一边嬉戏玩耍,一边迈动轻快诙谐的舞步,简直是一个童心未泯的老头儿,特别逗人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