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大学·中庸
48405000000010

第10章 中庸(3)

后来经涿州太守徐明荐举,朝廷又起用王尊,让他出任益州刺史。据说,先前任命琅邪人王阳为益州刺史,王阳巡行州内区域来到邛郏的九折坂,看到如此险恶的地势环境时,感叹说:“奉先人遗体,奈何乘此险?”于是返车而归,以病辞。现在王尊作为刺史,来到这个陡山坡,他问随行的官吏说:“这里不正是当年王阳所畏惧的路途吗?”随从的官吏说:“正是这里。”王尊挥鞭驱驰,说:“王阳是孝子,王尊则为忠臣。”

王尊升任东郡太守时,黄河暴涨,淹没大堤,情况十分危急。附近居住的人们惊恐万状,争相奔逃。

王尊急往察看,远远已听得河水咆哮如雷鸣,惊浪奔涌。及至近旁,但见一片汪洋,水势湍急,波浪如山,向堤撼来,堤身为之震颤。平时金堤高出水面数丈,如今不过数尺。众人无不心寒胆战。

原来东郡地近黄河,当年汉武帝车驾亲临,始行治理,筑堤固防,附近一带大堤名为金堤,意为坚固如金。此堤关系黄河流域百姓的安全,若有毁坏,不但东郡成为泽国,且下游吴楚诸郡都将遭灾。

为了安定民心,王尊亲自率领官吏百姓,抢险护堤,将个人安危置之度外,丝毫不惧,宁愿用自己的身体填堵大堤,誓与金堤共存亡。

王尊到了晚上也不回官府,就在大堤上搭起帐篷露宿,指挥群众救险,始终不肯离开半步。水势愈涨愈高,离堤面不过三尺,沿堤土石被水冲击,渐渐剥落,众人各自奔走逃生,只有一位主簿守在王尊身旁,而王尊凝立不动。

……

不久,洪水渐渐退去,官吏百姓陆续回来,王尊便指挥人们将堤身受损之处进行加固抢修。过了一两天,河水稍退,金堤得以保全。

“白马三老”朱英等人把这件事上奏朝廷,朝廷派人核实后,颁下诏书,说:“东郡河水暴涨,淹没大堤,百姓恐慌,争相奔逃。太守王尊身挡洪流,不避危殆,面临生命危险而不退后,终于稳定了百姓,众人同心加固堤防,致使河水不能为害。特此对这件事进行嘉奖。王尊升为中二千石,另外再赠送黄金二十斤。”

【原文】

子曰:“素①隐行怪,后世有述焉,吾弗为之矣。君子遵道而行,半涂而废,吾弗能已矣。君子依乎中庸,遁世不见知而不悔,唯圣者能之。”

【注】

①素:探寻,追求。

【译】

孔子说:“追求隐僻的道理做出怪异的行为,虽然后世会传述这些事,我也不做。君子遵道而行,半路而停止,我不能做这样的事。君子依循中庸之道而为人处世,隐居避世不被人知道也不后悔,只有圣人能做到。”

【解】

古人有“三不朽”之说:一曰德,指因树立了高尚的道德榜样而被后人纪念,所以不朽;二曰功,指因建立了不世功勋而不朽;三曰言,指因写出了传世著作而不朽。“三不朽”体现了古人典型的社会价值观,但孔子指出,遵循中庸之道即使不被后世知道,也要去做,这可谓一种完全抛去外在功利的修身之道。孔子尊崇尧、舜、禹、周公、文王,认为他们不仅能修好自身,更能影响一家、一国,乃至天下,但孔子首先赞同的是真诚而专注的修身行道。

范滂舍身就义

范滂,字孟博,东汉汝南征羌(今河南省郾城县)人。少厉清节,为州里所服。举孝廉,光禄四行。当时冀州饥荒,盗贼群起,以范滂为清诏使,范滂登车揽辔,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巡行到冀州境内,太守与郡令自知赃污,闻风即解印绶逃去。范滂后因反对宦官专权,罹党锢之祸,被捕下狱,死于狱中。

范滂升任光禄勋主事。当时,陈蕃为光禄勋。范滂因公务去见陈蕃,陈蕃踞傲不礼,范滂愤而扔掉公文,弃官离去。郭林宗听说这件事以后,责备陈蕃说:“像范滂这样的人,怎么能用一般的礼仪规格对待呢?现在他弃官而去,成就了他不向权贵屈就的清名,我们自己反而落下不尊重仁人志士的不光彩的骂名,这哪里值得啊?”

建宁二年,朝廷大规模诛杀党人,诏令各地立即逮捕范滂等人。督邮吴导抱着诏书,把自己关闭在驿馆内伏床哭泣。范滂听到后说:“必定是因为我啊。”当即决定到监狱投案。县令郭揖十分震惊,解下印绶,拉着范滂共同逃亡。他说:“天下很大,你何必要去受害呢?”范滂说:“我以此而死,那么灾祸就将平息,怎么敢连累你犯罪,又让老母亲跟着流离失所呢?”范滂的母亲来与儿子诀别。范滂禀告母亲说:“仲博孝敬,能够承担敬养您的责任,我就去黄泉陪伴龙舒君,活着的和亡故的各得其所。只是愿您割断不忍之恩,不要过度悲伤。”母亲说:“你如今能够与李膺、杜密齐名,死有何恨!既然拥有了美好的名声,又想求得长寿,哪里能够同时兼得呢?”范滂跪着接受母亲的教诲,再拜后向母亲辞行。范滂又对自己的儿子说:“我想让你做坏事,但是坏事一定不能做;我想让你做好事,因为我从来就没有做过坏事。”过路的人听到后,无不流下同情的眼泪。

【原文】

君子之道,费①而隐②。夫妇之愚,可以与知焉,及其至③也,虽圣人亦有所不知焉。夫妇之不肖,可以能行焉,及其至也,虽圣人亦有所不能焉。天地之大也,人犹有所憾④。故君子语大,天下莫能载焉,语小,天下莫能破焉。诗云:“鸢飞戾天;鱼跃于渊。”⑤言其上下察也。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及其至也,察乎天地。

【注】

①费:应用广泛。②隐:精微奥妙。③至:极致。④憾:遗憾,不满足。⑤出自《诗经·大雅·旱麓》:全诗歌颂周文王祭祖得福,知道培养人才。鸢(yuān),老鹰。戾(lì),至,到达。

【译】

君子遵行的中庸之道,既广泛又精微。一般夫妇即使愚钝,也可以知道一些,但要达到极致处,即使圣人也还有不知道的。一般夫妇即使不才,也可以做到一些,但要达到极致处,即使圣人也还有做不到的。天地虽然广大,人还是有不满足的地方。所以君子谈到大时,天下没有什么东西能承载它;谈到小时,天下没有什么东西能穿透它。《诗经·大雅·旱麓》说:“老鹰飞翔在天空,鱼群跳跃在水中。”这是说中庸之道上达于天,下至于渊。君子奉行中庸之道,从普通夫妇之间开始,推广到极致处,则显现于天上地下。

【解】

此段是子思对于中庸广博深厚的阐述,意在说明中庸是“大而无外,小而无内”的一个整体,蕴含在万物之中,无穷无尽。其近,山野夫妇也能践行;其远,生而知之的圣人也不能完全承载;其大,天地也不能盖过它;其小,没有什么再能将它剖开。上达于苍天,下至于深渊,无所不在。

刘庭式义不弃妻

刘庭式,字得之,宋代齐州(今山东省济南市)人,举进士,通判密州,后监太平观,老于庐山。为人忠厚质朴,诚实守信。

刘庭式未考中进士之时,家人商议为他订娶同乡农家女为妻,双方家庭已经同意婚约,只是还未送纳聘礼。后来,刘庭式科试进士及第。不幸的是,在这期间,姑娘因为罹患疾病而致失明。女方家世代躬耕,十分贫苦,现在自感门第不相配,不敢再提婚约,免受冷遇。这时,有人劝说刘庭式另娶他人之女。刘庭式说:“我当初在心里已经同意了,现在怎能因为她失明就违背自己原来的心意呢。”最终两人结为连理。婚后夫妻感情真挚,家庭和睦。生育几个子女后,妻子不幸病故。刘庭式内心伤痛,不愿续娶。当时,刘庭式任密州通判,苏轼为太守。苏轼对他说:“哀生于爱,爱生于色。现在你的爱于何处产生,哀痛又以什么为寄托呢?”刘庭式说:“我只是知道失去了爱妻。如果因为美色而滥情示爱,因为相爱而心怀伤感,那么人老色衰,爱就失去依据而消失,哀伤之情也就淡忘无迹。由此说来,那些忸怩卖俏、秋波暗送、轻佻风流、倚市相招的女子都可以娶为妻室吗?”苏东坡对他的为人十分敬重,于是据此为他写了一篇文章专门给予称颂。

【原文】

子曰:“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诗》云①:‘伐柯伐柯,其则不远。’执柯以伐柯,睨②而视之,犹以为远。故君子以人治人,改而止。忠恕违道不远。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君子之道四,丘未能一焉:所求乎子,以事父,未能也;所求乎臣,以事君,未能也;所求乎弟,以事兄,未能也;所求乎朋友,先施之,未能也。庸德之行,庸言之谨;有所不足,不敢不勉;有余,不敢尽。言顾行,行顾言。君子胡不訸訸③尔。”

【注】

①出自《诗经·豳风·伐柯》:原是歌咏婚姻应该符合礼仪的诗。娶妻要经过媒妁,犹如伐柯必须参考手中的柯柄,有所取法。②睨(nì):斜视。③訸訸(zào):笃实忠厚的样子。

【译】

孔子说:“道不远离人生。人追求道时如果远离人生,就不是道了。《诗经·豳风·伐柯》说:‘砍个斧柄,砍个斧柄,它的样式就在不远处。’拿着斧柄去砍伐做斧柄的木材,斜着眼睛看,还觉得远。所以君子以自身作为榜样来治理别人,直到他改正为止。忠恕之道离中庸之道不远了。不愿加在自己身上的事,也不要加在别人身上。君子之道有四个方面,我一个也没能做到:所要求儿子的孝,我侍奉父母时没完全做到;所要求臣子的忠,我效忠君主时没完全做到;所要求弟弟的恭,我对待兄长时也未能完全做到;所要求朋友的付出,我对朋友还是没有完全做到。于平常的行为道德要去践行,平常的言语要谨慎;德行有所不足,不敢不努力去做;言语还有多余,不敢不全部说完。言语要照顾到行为,行为要配得上言语。君子怎么会不笃实呢?”

【解】

人之道,不外乎师长、父子、夫妇、长幼、朋友等关系,所以说道并不远离人。日常中的待人接物、聊天办事都是道,这和近代科学所谓的知识、真理有很大的不同。中国古人心目中的“知”和人之间存在着更紧密的联系,包括所谓的“格物”也是如此。

李燮无改先父之志

李燮(134—186),字德公,东汉汉中南郑(今陕西省汉中市)人。灵帝时,拜安平相,复为议郎,迁河南尹。

李燮是谏臣李固的儿子。当初,李固罢官,自知不能免于灾祸,将三个儿子送回家乡。当时李燮才13岁。李燮的姐姐文姬,贤惠有智,默然独悲,说:“李氏将面临灭门的祸患了!自太公以来,积德累仁,为什么却会如此呢?”然后她秘密地与二位哥哥谋划先将李燮隐藏起来,就说送李燮回京师,人们都信以为真。很快灾难发生,李固遇害,朝廷下达命令,让州郡逮捕李固的三个儿子。文姬就求告父亲李固的学生王成,说:“君执义先公,有古人之节。今委君以六尺之孤,李氏存灭,其在君矣。”王成被她的义节感动,于是带着李燮乘船顺着长江东去,在徐州隐姓埋名。李燮改名换姓做酒店的伙计,王成则在街上摆摊以算卦为生。两人平时互不相认,只在暗中往来,相互照应。

十多年后,梁冀被诛除,于是大赦天下,李燮才得以回到家乡,为父兄服孝。

姐弟相见,悲感天地。姐姐训诫李燮说:“先公正直,为汉忠臣,而遇朝廷倾乱,梁冀肆虐,令吾宗祀血食将绝。今弟幸而得济,岂非天邪!宜杜绝众人,勿妄往来,慎无一言加于梁氏。加梁氏则连主上,祸重至矣。唯引咎而已。”李燮认真听从姐姐的教诲,谨言慎行。王成终老后,李燮以礼埋葬,感念旧恩,四季设位祭祀。

李燮在灵帝时,升任河南府尹。当时已经形成了以行送贿赂买官的风气,诏书又命令征用三亿钱,用以修建西园。李燮上疏陈言劝谏,辞议深切,于是皇帝下令停止修建。在此之前,颍川郡的甄邵阿附梁冀,当上了邺县县令。他的一位朋友因为得罪了梁冀,走投无路之际投奔甄邵。甄邵表面上装着答应帮助他,但是暗中却派人告诉梁冀,朋友从而遭到杀害。甄邵卖友求荣,得到晋升,任为太守。这时,偏偏他的母亲病故。为了当官,甄邵就把母亲埋在马厩之内,直到任命的文书下达,他去上任以后才正式发丧。后来,甄邵去洛阳的路上被李燮碰到。李燮命令军兵把甄邵的车轿推翻到沟里,鞭棰齐下,一顿乱打,最后在他的脊梁上贴上布条说:“卖友升官,贪官埋母”。然后,把甄邵的恶行全部上报朝廷,朝廷免去甄邵的官职,判处终身监禁,使这种势利小人得到了应有的惩罚。

【原文】

君子素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难,行乎患难。君子无入而不自得焉。在上位,不陵②下;在下位,不援③上;正己而不求于人则无怨。上不怨天,下不尤人。故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徼④幸。子曰:“射有似乎君子。失诸正鹄⑤,反求诸其身。”

【注】

①素:处于。②陵:欺压,压迫。③援:攀援,巴结。④徼(jiǎo):同“侥”,求。⑤正鹄(gǔ):古人射箭时所支的箭靶叫“侯”,侯上所缝的兽皮叫“鹄”,鹄中所画的中心叫“正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