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大学·中庸
48405000000015

第15章 中庸(8)

“那么,让我逐件说给大王听吧。”师旷侃侃而谈,“各级官吏通过行送贿赂来买官鬻爵博取名利,利用公家权力圈钱谋利,而老百姓承受着沉重的生存苦难,走投无路,国君却对此不闻不问,这是第一种,叫昏庸。忠臣得不到重用,任用的人奸邪不忠,无能之徒高居要位,小丑支使、压制着贤德的人,君王却对此不知不晓,这是第二种,叫昏聩。奸佞贰臣玩弄两面派手段,瞒上欺下,却享受着尊荣,正直的言辞被压制,贤人遭受诬陷,被排挤,无处容身,君主却对此不觉不察,这是第三种,叫昏墨。国家积弱贫穷,经济积累空虚,虚假的数字自欺欺人,百姓负担沉重,面临着困苦破产的悲惨境地,然而君上却好大喜功,醉心于谄谀之词而不醒悟,这是第四种,叫昏暗。良知被出卖,原则被践踏,是非被混淆,法令被私用,执法者贪赃枉法,正义无处伸张,邪恶得不到惩治,老百姓无法安居,君王却对此不明不白,这是第五种,叫昏昧。国家陷入这样的境地,没有不颠覆的。相比之下,我的这点小不幸算得了什么,不至于危及国家的安全啊。”

【原文】

故至诚无息。不息则久,久则征①。征则悠远。悠远,则博厚。博厚,则高明。博厚,所以载物也。高明,所以覆物也。悠久,所以成物也。博厚,配地。高明,配天。悠久,无疆②。如此者,不见③而章④,不动而变,无为而成。

【注】

①征:产生效果。②疆:边界。③见(xiàn):显现。④章:彰显。

【译】

所以极致的真诚没有片刻止息。不止息就能长久,长久就能产生效果。产生效果就能影响深远。影响深远,就能广博宽厚。广博宽厚,就能高明光大。广博宽厚,是用来承载万物的。高明光大,是用来覆盖万物的。悠远长久,是用来成就他人、万物和社会的。广博宽厚可以和大地相配合,高明光大可以和上天相配合,悠长久远,没有穷尽。按照这样,不待表现就能彰显,不待行动就会有变化,不待有作为就能成功。

【解】

以天地作比,说明至诚的作用。子思认为诚不仅是人类世界的基础,同时也是外在物质形成的基础。反映了古人朴素的世界观,其中包含着人与自然的相互观摩和渗透,不能简单地以是非对错评判。

司马迁受命著《史记》

司马迁,字子长,夏阳(今陕西省韩城市)人。10岁诵读古文,20岁遍游各地名山大川。初仕郎中,后官至太史令。为李陵辩冤,受腐刑。发愤著成《史记》。

司马谈任太史,向唐都学习天文历法方面的知识,向杨何学习《易》理知识,向黄子学习自然科学知识……任职时间约在建元、元封期间。其子司马迁当时任郎中。

这年,天子赴泰山封禅,他则留滞不得随行,感到耻辱,忧愤而死。正巧儿子司马迁返回述职,拜见父亲于黄河、洛水之间。他握着司马迁的手流着眼泪说:“我的祖先任周朝的太史官。祖祖辈辈都显赫于世,闻名于虞舜、夏禹时期,亲自掌管天官的职责。后世渐渐衰落,传承到现在,难道就断送在我的手里吗?你如果再任太史,就要继承我们祖先的事业。当今天子封禅泰山,我却不得参与,这是命运所致啊!这是命啊!我死之后,你必定为太史。任太史之后,你千万不要忘记我想写而没有来得及完成的论著呀。况且,孝道,就是由侍奉亲人开始,努力侍奉君主以成就事业为中道,最终得以立身,显名后世,从而告慰父母,这是最大的孝行呀。天下人之所以都称颂周公,是因为他能够光大文王、武王的功德,弘扬《周南》、《召南》所建立的淳厚风俗,致达太王、王季的愿望,缅怀追远以至于公刘,尊崇后稷。而从幽王、厉王之后,王道渐失,礼乐废衰,孔子修订重振,删订《诗》《书》,编纂《春秋》,至今为天下人奉行的准则。自鲁哀公十四年所记获麟事到现在400多年了。在这400年间诸侯相互争战兼并,历史记载几近散失殆尽。现在汉朝建立,国家统一,君主英明,忠臣义士协力辅佐,我作为太史官而不著书记载,废弃天下的珍贵史料文稿,内心十分不安,你当深为顾念不忘啊!”

司马迁俯首在父亲的怀中哭着说:“儿子我虽然不是很聪明杰出,请您详述祖先的功烈德泽,我当谨记在心不敢致令缺失。”司马谈死后三年,司马迁任太史令,他查阅了大量史料,摘引了珍藏在皇宫中各种秘籍所记载的史实,开始着手写作《史记》,上溯自陶唐,下至于鲁哀公十四年为止。从而为中国历史留下了一部辉煌巨著,被鲁迅先生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原文】

天地之道,可一言而尽也。其为物不贰,则其生物不测。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今夫天,斯昭昭①之多,及其无穷也,日月星辰系焉,万物覆焉。今夫地,一撮土之多,及其广厚载华岳而不重,振河海而不泄,万物载焉。今夫山,一卷②石之多,及其广大,草木生之,禽兽居之,宝藏兴焉。今夫水,一勺之多,及其不测,鼋鼍、蛟龙、鱼鳖生焉,货财殖焉。《诗》云:“维天之命,于穆不已。”③盖曰天之所以为天也。“于乎不显④,文王之德之纯。”盖曰文王之所以为文也。纯亦不已。

【注】

①昭昭:一小点光明。②卷(quán):如拳头般大小。③出自《诗经·周颂·维天之命》:为祭祀周文王的诗。穆,深远的样子。④不显:“不”当作“丕”,大的意思。

【译】

天地的道理,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它自己纯一没有掺杂,生发的万物却难以测度。天地的运行之道,广博,深厚,高大,光明,悠远,长久。就天来说,把一小点光明累积起来,达到无穷多,就可以挂上日月星辰,还可以覆盖万物。就地来说,把一小撮土累积起来,达到广博宽厚,就可以承载华山而不觉得重,可以容纳河海而不让它们泄流,可以承载万物。就山来说,把一小块石头累积起来,达到庞大,可以让草木生长,让禽兽居住,可以储存许多宝藏。就水来说,把一小勺水累积起来,达到深不可测,可以让鼋鼍、蛟龙、鱼鳖生存,可以让货物得以增加。《诗经·周颂·维天之命》说:“天道的运行,深远而无穷尽。”这大概是说天之所以称之为天的道理。“啊!多么光明宏大!文王的德行纯正。”这大概是说文王之所以称之为文的道理,他的纯粹是无穷尽的。

【解】

以天地万物来说明诚的作用,子思认为天地万物之所以运行不息,是由于万物本于诚而没有一丝杂念。由于这种诚的力量从不停止,所以不断地整合万物,使万物由小变大,由局部到整体,最终变成无所不包的世界。

张浚论帝王学

张浚,字德远,南宋汉州绵竹(今四川省绵竹县)人。4岁时父母亡故,沦为孤儿。但他行直视端,无诳言,识者知为大器。后入太学,中进士第。靖康初,为太常簿。高宗即位,除枢密院编修官。靖康之变后,朝廷被迫南迁,局势混乱不堪,这时,发生了一件恶性事件,后军统制韩世忠的部下逼迫朝廷谏臣坠水而死,张浚坚决奏请将手握军权、立有大功的韩世忠查办,结果罢免了韩世忠观察使的职务。史书说:从此“上下始知有国法在”。擢殿中侍御史。拜右相,兼枢密使。

建炎三年,护卫亲军发生兵变,形势严峻,恰巧韩世忠率军队抵达常熟。张浚说:“世忠来,大事可定。”急以书信相招。韩世忠到来,相对感动而流泪。韩世忠说:“世忠愿与张浚以身家性命担当。”于是,张浚召集韩世忠、张俊手下将士,厉声问道:“今日之举,孰顺孰逆?”一致回答说:“贼逆我顺。”张浚说:“叛贼悬示重赏,要我的脑袋。如果我今天的行为违背天意人心,你们觉得我该杀,现在就可杀了我去领赏;否则,就跟着我去杀贼,任何人胆敢退缩,就以军法从事,严惩不贷。”众皆感愤,愿服从节制,建功杀贼。于是,张浚命令韩世忠率军赴阙救驾,平息了亲军叛乱。

孝宗即位,召见张浚。当时,张浚任职建康府,兼行宫留守,节制建康、镇江府、江州、池州、江阴军军马。皇上说:“很早就听说你的名字,现在,朝廷所能依靠的只有你呀。”礼请张浚入座,咨询国家要务。张浚从容回答说:“帝王之学,以心为本,一心合天,还有什么事情办不成呢?所谓‘天’,就是指天下的公理、人心。必须兢兢业业,克服私心杂念,坚持修养品德,保持清醒,躬行公正,使赏罚举措,没有失当之处,那么,天下人心就会自动归顺,诚心拥戴,敌人也会从内心诚服。”孝宗悚然警醒说:“朕当谨记不忘。”

【原文】

大哉圣人之道!洋洋乎,发育万物,峻①极于天。优优②大哉,礼仪三百,威仪三千。待其人而后行。故曰:“苟不至德,至道不凝焉。”故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温故而知新,敦厚以崇礼。是故居上不骄,为下不倍③。国有道,其言足以兴;国无道,其默足以容。《诗》曰:“既明且哲,以保其身。”④其此之谓与?

【注】

①峻:高。②优优:充足有余。③倍:通“背”,背叛。④出自《诗经·大雅·烝民》:周宣王命仲山甫在齐筑城,尹吉甫作了这首诗相送。

【译】

伟大啊!圣人之道!洋洋溢溢,发育生长万物,高达于天。从容繁备啊!礼仪的规则有三百多种,威仪的细目有三千多种。道必须等到圣人出现后才能实行。所以说:“如果不是至高的德行,至高的道是无法体现的。”所以君子尊崇德行,以询问和学习为途径,追求广博宏大,同时又详察精细微妙,领悟极高明的境界,又践行中庸平常的道理。温习旧有的知识,又有新的收获,敦厚朴实而又崇尚礼节。所以,君子在上位不会骄傲,处下位不会做悖乱的事。国家政治清明,他的言论足以让自己地位上升。国家政治黑暗,他的沉默足以让自己可以容身。《诗经·大雅·这烝民》说:“既明理又有智慧,如此可以保全自身。”大概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吧?

【解】

这里先赞叹了先王的礼仪,接着指出君子应如何学习求道。“致广大而尽精微”讲道德学问的广博精细,“极高明而道中庸”讲德行学问虽然极其高明但日常生活举止仍是平常人之所当行,并无其他有意为之的高调或怪异作为。

顾雍为官清正

顾雍,字元叹,三国时吴郡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年少时,曾向蔡伯喈学习弹琴和书法。“专一清静,敏而易教”,经州郡举荐,20岁时就被任命为合肥县令,治绩卓著。孙权被委任为会稽太守时,未赴任,以顾雍为郡丞,代行太守职责,处理政治、经济、军事等要务,任事期间,郡内大治,边界安定,百姓乐业。孙权自立为吴王,顾雍升迁为大理奉常、领尚书令,封阳遂乡侯。

吕壹、秦博为中书,掌管各地官府及州郡报送来的文书,位高权重。因此,他们利用手中的权力渐渐妄为起来,作威作福,从中渔利。他们利用手中所掌握的机密文书,举报罪犯,纠察奸佞,以至于肆意罗织罪名,使那些耿介忠直之人也被牵连,并且深究牵附,生造隐私,诬陷、诋毁大臣,陷害无辜。以至于丞相顾雍也被他们诬陷,其他大臣更是受到严厉责罚。后来,吕壹罪行被揭发而败露,关押在廷尉狱。由顾雍亲自审理断决此案,吕壹以罪犯的身份被带到审判席上,顾雍态度平和,以事实为依据对他进行审问。审理结束时,顾雍又问吕壹:“你的心里难道觉得没有什么想法要说的吗?”吕壹只是叩头,无话可说。当时尚书郎怀叙当庭厉声辱骂吕壹。顾雍责备他说:“官有正法,何至于此!”

【原文】

子曰:“愚而好自用,贱而好自专,生乎今之世,反古之道。如此者,灾①及其身者也。”非天子,不议礼,不制度②,不考文。今天下,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虽有其位,苟无其德,不敢作礼乐焉。虽有其德,苟无其位,亦不敢作礼乐焉。子曰:“吾说夏礼,杞③不足征④也;吾学殷礼,有宋存焉;吾学周礼,今用之。吾从周。”

【注】

①灾:灾祸。②度:计算器具的长短或单位。③杞(qǐ):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河南省杞县一带。④征:证明。

【译】

孔子说:“愚笨而喜欢自己拿主意,卑贱而喜欢坚持自己的作风,活在今天的社会,而想恢复古代的制度。像这样的人,灾祸一定会降临到他的身上。”不是天子就不要议论礼制、不要制定器具的等级度量、不要考订文字规范。现今的天下,车子行走同样的轨道,书写形态相同的文字,行为依照同样的人际伦理。即使拥有天子的地位,如果没有相应的德行,就不敢制礼作乐。即使拥有圣人的德行,如果没有天子的地位,也不敢制礼作乐。孔子说:“我讨论夏朝的礼制,杞国的文献不足以来验证;我学习殷朝的礼制,还有宋国的资料可以参考;我学习周朝的礼制,今天的百姓也还在用它,我遵从周朝的礼制。”

【解】

儒家主张内圣外王,即先有圣人之德然后有天子之位,继而礼乐制度自天子出,具有一定的理想主义色彩。如天子具有圣人之德固然好,然历史的真实却并不完全是这样,将其作为个人修身的参考无可非议,若推广到政治上不可不慎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