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词解人生:成语中的生命智慧
48408800000026

第26章 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1)

反复无常不是明智之举——朝三暮四

成语诠释

【来源】(战国)庄周《庄子·齐物论》。

【解释】原指使用骗术欺骗人。后比喻经常变卦,反复无常。

【成语掌故】

战国时期,宋国有个老人家,虽然家境贫寒,但因为十分喜欢而养了一大群猕猴,人称“狙(即猴子)公”。他专门喂养猕猴以供赏玩观察。相处的时间长了,这种富有灵性的灵长动物能从狙公的表情、话音和行为举止中领会他的意图,狙公从猕猴的一举一动也能看出它们的喜怒哀乐。

狙公养的猕猴太多,每天要消耗许多的瓜、菜和粮食,加上猕猴非常贪吃,时间一长,他便有些力不从心。有一天,狙公发觉家里的存粮难以维持到新粮入库的时候,才意识到有必要限制猕猴的食量。

猕猴就像一群顽童,如果不提供良好的待遇,想让它们安分守己是办不到的。它们会经常闹一些恶作剧。为了不让它们肆意捣乱,狙公只好想办法去安抚它们。

一天,狙公指着院中高大茂密的栎树对猕猴们说:“从明天开始,给你们吃橡栗,每天早上吃三粒,晚上吃四粒,这样行吗?”猕猴只弄懂了狙公前面说的一个“三”,一个个立起身子,对着狙公叫喊发怒,它们嫌狙公给的橡栗太少。

狙公见猕猴不肯驯服,就换了一个说法,说:“好吧,那就早晨给你们吃四颗栗子,晚上吃三颗,这样总行了吧?”猕猴们只弄懂了狙公前面的“四”,觉得量比刚才说的多,便高兴地点头答应了,还纷纷趴在地上给主人磕头表示感谢。事实上,橡栗的数量并没有变,只是把前后的顺序调换了一下而已,结果脑筋转不过弯的猕猴便上当了。

词解人生

俗话说“人心不足蛇吞象”,但真正可以做到知足的又有几人?我们希望自己可以兼具天使的面孔和魔鬼的身材,希望自己可以兼具理智的头脑和浪漫的情怀,希望自己可以才色兼收……我们总是希望自己的人生是完美无缺的,但那毕竟只是一个梦,所以,我们不得不做出抉择。面对选择,有些人总是让人感觉手足无措,他们一时想要这样,一时又想要那样,总是觉得自己的选择太差,总是觉得一定还有更好的,所以,他们改了一次又一次,像小孩子的脸一样,变了又变,永远没有一个最终的结果。他们的决定时时变化,所以,他们的人生便因反复无常而浪费了太多的光阴。

“狼真的来了”的时候,已经没人相信你——出尔反尔成语诠释

【来源】(战国)孟轲《孟子·梁惠王下》。

【解释】尔:你;反:通“返”,回。你怎样做,就会得到怎样的后果。现形容人的言行反复无常,前后自相矛盾。

【成语掌故】

战国时,诸侯争霸,战争不断,再加上天灾人祸,老百姓苦不堪言。邹国和鲁国都是当时的小国,国力相差无几。有一年,两国交战,邹穆公以为这次的战争必定是一场苦战,双方很难分出胜负。

不料,战争刚开始不久,邹国就损失惨重,士兵们四处逃散,完全不顾自己将军的死活,邹国很快便被鲁国打败了。邹穆公十分气恼,认为邹国的老百姓不支持自己,就去向孟子请教如何处罚这些百姓。

邹穆公说:“此次与鲁国交战,本来实力都差不多,而且邹国还有获胜的可能,即使是败,也不应该败得如此之快。在这次战争中,我的将领死了三十三个,士兵们却安然无恙,他们看到自己国家的将领被杀,却坐视不救,实在可恶!如果杀掉这些士兵,他们人又太多,杀也杀不完,而且杀了他们的话,谁来保卫邹国;要是不杀,这些士兵又太可恨了。您说,该怎么办才好呢?”

孟子听完后,说道:“饥荒年头,您的百姓是怎样过的啊?也许大王不记得吧。年迈体弱的饿死在荒山沟里,壮年人逃往四方的,都快上千人了,然而您的粮仓里粮食满满的,库房里财物足足的,不但不开仓赈济灾民,您的那些官吏还依然过着花天酒地、淫秽腐臭的生活,这不是在残害老百姓吗?遭殃的老百姓至少也有好几千吧?您抱怨老百姓见死不救,那么您的官吏们救过他们吗?官员们没有一个向您报告,这就是对上怠慢国君,对下残害百姓啊。曾子说过:‘戒之戒之!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您怎样对待别人,别人也就怎样回报您。老百姓这样回报您,您又能责怪谁呢?如果国君关心老百姓,老百姓自然会拥护国君,自然会心甘情愿地为国君出力,甚至不惜牺牲他们的生命。”邹穆公听了孟子的话,翻然醒悟,从此开始施行仁政。

词解人生

可靠,是一种踏实的感觉,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可以给别人留下可靠的印象,也都希望自己在别人的心目中是一个值得信赖的人。中华民族自古就有“守信义、重诺言”的传统美德,守信观念源远流长。“一言九鼎”“君子一言,驷马难追”便是这种观念的朴素表达。偏偏就有那么一些人,他们是毫无可信度可言的,他们一时说要功成名就,一时说要归隐田园,这样的人没有人会愿意与之共处。得不到别人的信任,做任何事情都会大打折扣,想要成功也就会难上加难。信誉便是道德的“通行证”,充分利用它的优势,拒绝出尔反尔。

当你还没落魄时,就该知道没有几个真朋友——门可罗雀成语诠释

【来源】(西汉)司马迁《史记·汲郑列传论》。

【解释】罗:设网捕捉;雀:雀鸟。大门之前可以张起网来捕麻雀。形容失势时,门庭冷落,宾客稀少。

【成语掌故】

汉武帝时期,有两位非常正直的大臣,他们是汲黯和郑庄。汲黯,字长孺,濮阳人,景帝时曾任“太子洗马”,武帝时曾做过“东海太守”,后来又任“主爵都尉”。他为人耿直,办事公道,地方官员便将他一级一级地推荐到上面。

汉武帝初年,匈奴常常来袭,于是汉武帝决定调集重兵打击匈奴。许多大臣明知当时汉朝的国力还不足以与匈奴对抗,但又不敢明言。这时,汲黯说出了自己的想法,他说:“臣曾听说高祖率三十万大军被匈奴围困于平城,连樊哙都难以突围。现在,陛下勇略不如高祖,将军不如樊哙,这一仗万万不能打啊!”汉武帝听了他的话,心里很不是滋味,便逐渐开始冷落他。

郑庄,陈人,景帝时曾经担任“太子舍人”,武帝时担任“大农令”。他一旦遇到有识之士,便会向汉武帝推荐。后来,郑庄的一个下属贪污,他因此被牵连撤职。

他们两人都曾位列九卿,声名显赫,权势高,威望重,上他们家拜访的人络绎不绝,出出进进,十分热闹,谁都以能与他们结交为荣。但到后来,他们丢了官,失去了权势,就再也没人去拜访他们了。

司马迁曾为他们两人合写了一篇传记,在传记中他发出了这样的感慨:“像汲黯、郑庄这样的贤人,在朝为官时宾客很多,一旦失势,竟然没有一个人来探望,门外冷落得可以设网捕鸟了,真是太可悲了!”

词解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