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你攀登书山的“小橘灯”——凿壁偷光
成语诠释
【来源】《西京杂记》卷二。
【解释】西汉匡衡凿穿墙壁引邻舍之烛光读书。指勤奋学习。
【成语掌故】
西汉时候,东海郡出了一个大学者,叫匡衡。他读了很多书,学识非常渊博。但他的成功并不是因为他是个天才,而是因为他的执着与勤奋。
他出身于一个贫苦农民家庭,自幼就很想读书,可是因为家里穷,所以没钱上学。后来,他跟一个亲戚学认字,才有了看书的能力。但是当时的书价都很高,家里根本买不起,那些家中有书的富人们又不肯轻易地把书借给别人。于是,匡衡就在农忙的时节,给有钱的人家打短工,不要工钱,只求人家借书给他看,那些有钱人自然是乐意之至。这样,匡衡便有了许多的书可以读。
但是,新的问题出现了,他一天到晚在地里干活,只有中午歇晌的时候,才有工夫看一点书,所以一卷书常常要十天半月才能够读完。匡衡很着急,心里想:白天种庄稼,没有时间看书,我可以多利用一些晚上的时间来看书。可是匡衡家里很穷,点不起煤油灯,怎么办呢?
有一天晚上,匡衡躺在床上背白天读过的书。背着背着,突然看到东边的墙壁上透过来一丝亮光。他站起身,走到墙壁边一看,原来从壁缝里透过来的是邻居家的烛光。于是,匡衡想了一个办法:他拿了一把小刀,在墙壁上挖了一个小洞,在邻居家掌灯的时候,烛光从小洞中透过来,他就凑着透进来的灯光,读起书来。书得来不易,烛光也得来不易,因此匡衡非常珍惜难得的读书机会,他以惊人的毅力博览群书,终于成为一名知识渊博的学者。
词解人生
任何外在条件都无法阻挡我们追求知识的脚步,匡衡便是最好的例证。他勇于战胜艰苦的条件,勤奋读书的精神,为我们树立了刻苦学习的榜样。匡衡为了获得学习的机会,甘愿给有书的人家打工,而他“偷”光的行为,更是令人感叹。不只是匡衡,历史上一切有成就、有作为的人,无不具有刻苦的精神,而一个人只要下定决心,不言放弃,总会获得成功。
贫穷的出身,不是我们自己可以选择的,但如何继续自己的人生,选择权却在我们自己手中。贫穷使我们受到了许多的限制,但正如匡衡克服读书的重重困难一样,我们也可以用其他的一些方式来实现心中的理想。太阳和月亮都可以给人以光明,同样的冰心笔下简易的“小橘灯”也一样可以照亮求知之路。
停止懒惰,勤奋带来成功——闻鸡起舞
成语诠释
【来源】《晋书·祖逖传》。
【解释】闻:听到;舞:舞剑。听到鸡叫声,就起来舞剑。比喻有志向的人及时奋起。
【成语掌故】
西晋时期,统治阶级极其腐败,北方匈奴趁机入侵,消灭了晋军主力,攻陷了晋都洛阳,俘虏了晋愍帝。匈奴对晋愍帝百般羞辱,叫晋愍帝身穿奴才的服装,宴会时为匈奴贵族端茶倒酒,打猎时命令他充当猎犬,在马队前奔跑,追捕猎物。晋愍帝受尽了匈奴的奚落与侮辱,最后还是被匈奴杀了。西晋皇帝的命运尚且如此,普通百姓的痛苦就可想而知了!
祖逖,字士稚,小时候不爱读书,青年以后,意识到自己知识的贫乏,于是决定发奋读书。他与好友刘琨都对国家的现状深感忧虑。两人感情深厚,加上有共同的理想,经常是话到投机之时,便同床而卧,同被而眠。
一天,两人睡得正香,一阵鸡叫声把祖逖惊醒了,他把刘琨叫醒,对他说:“别人都认为半夜听见鸡叫不吉利,我偏不这样想,咱们干脆以后听见鸡叫就起床练剑如何?”刘琨欣然同意,于是他们每天鸡叫后,在皎洁的月光下,起床练剑,直到皓月西沉、东方发白才收剑回屋。春去冬来,从不间断。工夫不负有心人,经过长期的刻苦学习和训练,他们终于成为能文能武的全才,既能写得一手好文章,又能带兵打仗。祖逖被封为镇西将军,刘琨做了征北中郎将,兼管并、冀、幽三州的军事,两人都实现了报效国家的愿望。
词解人生
富兰克林说:“勤奋是好运之母。”正是勤奋与坚持不懈,使平凡的祖逖和刘琨成为威名远扬的将军。
每个人都渴望成功,都希望好运降临到自己身上。事实上,成功的大门永远为勤奋者敞开着,幸运女神也总是垂青于坚持不懈的人。不要抱怨机会总是与自己擦肩而过,在机会来临之前,先问一下自己:我足够勤奋吗?
每个人的身体里都隐藏着一个叫做“懒惰”的虫子,当我们想要去做一些事情的时候,它总是会跳出来,与我们身体里的“勤奋”斗争,唯有能将“懒惰”打败的人,才能获得成功。有时候,牺牲一点安逸的享受,代之以奋发向上的拼搏,人生便会多一分积极与动力,成功的曙光便会照耀到你的身上。
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卧薪尝胆
成语诠释
【来源】(西汉)司马迁《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解释】卧,睡;薪:柴草;胆;苦胆。睡在柴草上,品尝苦胆。形容人刻苦自励,发愤图强。
【成语掌故】
春秋时期,各国纷争不断。公元前496年,吴国征讨越国,吴王阖闾亲率大军前去征战,双方在今浙江嘉兴一带展开决战。越兵背水一战,以死相拼,结果大败吴军。吴王阖闾也被毒箭射死,临死之前,他吩咐立太子夫差为王,并叮嘱夫差一定要为父报仇。夫差励精图治,经过三年的努力,吴国逐渐强大起来。
公元前494年,吴王夫差为报越国杀父之仇,亲率大军进攻越国。越王勾践率军迎战,在夫椒对阵。结果,吴军大败越军,越王勾践带着五千残兵败将逃到会稽山上,被夫差团团包围。勾践无奈,只好派大臣文种带着大量的礼物向吴军求和。
文种来到吴军阵中,跪在夫差面前说:“我奉亡国之君的命令冒昧地向您转达勾践的心愿,勾践情愿当您的臣子,他的妻子当您的仆人,服侍大王。”夫差没有同意。勾践和他的臣子们又想了个办法,他们把绝色美女西施送给了夫差,夫差这才同意勾践的请求。
勾践在吴国给夫差当了三年的仆人,才得以回到越国。回到越国,勾践一心致力于复国大业。为了使自己不忘耻辱,他决心在打败吴国前不睡床铺,只睡柴草,并在睡处悬挂一个猪的苦胆,每天在就寝前都要先尝尝这苦胆的滋味。他不断激励自己振作精神,这就是卧薪尝胆的由来。
同时,勾践放下国王的架子,谦虚对待百姓,热情地接待四方宾客。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招募了大量有才能、有德行的人才。就这样,经过十年的耐心等待和发奋努力,勾践终于打败了吴国,并成为春秋时期的最后一位霸主。
词解人生
“当你跌落谷底时,别灰心,至少接下来你每跨出的每一步都是向上的。”当处于人生的低谷时,你每一步的选择都是至关重要的。有的人奋起直追,以一种大无畏的勇气与命运抗争;有的人从此放弃,沮丧颓废。挫折只是一场“雷阵雨”,昂起头闯过去,便会有最美的彩虹出现,这样的人生即使有无数次的低谷,最终还是会走向成功。
如果我们能像越王勾践一样,将失败作为一种激励,将屈辱变为一种动力,那么“十年生聚,十年教训”便不会那么痛苦与难熬,战胜它,迎接我们的将是胜利。
取其精神,弃其方法——悬梁刺股
成语诠释
【来源】(西汉)刘向《战国策·秦策一》和(东汉)班固《汉书》。
【解释】股:大腿。将头发悬在梁上,用锥子刺大腿,以防止打瞌睡。形容读书学习发愤刻苦。
【成语掌故】
战国时期,有一个人名叫苏秦,字季子,是当时有名的政治家。他年轻时,曾与张仪一起师从鬼谷子学习兵法。学成之后,他到各国去游说,希望各国的君主可以采纳他的政治主张,但却始终一无所获。最后,他的钱全部都花光了,只能回家。
回家后,家人对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邻居们也都在暗地里嘲笑他,这对他的刺激很大。所以,他下定决心,发奋读书。从此,他闭门不出,埋头苦读,常常读书到深夜,有时疲倦得直打盹,想睡觉,他就用冷水冲醒自己。但是,到后来冷水也没有什么用了,于是他想出了另一个方法,准备一把锥子,一打瞌睡,就用锥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这样,猛然间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再坚持读书。
几年的苦读之后,他掌握了丰富的知识,于是他再次去游说,后终于成为一位声望颇高的大纵横家。
东汉时期,也有一个像苏秦一样勤学苦读的人,他叫孙敬,字文宝,是当时著名的政治家。开始由于知识浅薄得不到重用,于是,他下决心认真钻研,经常关起门,独自一人如饥似渴地读书。每天从早到晚读书,常常是废寝忘食。读书时间长,疲倦得直打瞌睡。他想了很多办法来刺激自己,但是到后来都失去了功效。
他怕影响自己读书,就想出了一个特别的办法。他找来一根绳子,一头牢牢地绑在房梁上,一头则绑住自己的头发。当他读书疲劳时打盹了,头一低,绳子就会牵住头发,这样就会把头皮扯痛了,自己马上清醒,再继续读书学习。工夫不负有心人,孙敬后来终于成为一个大学问家。
词解人生
拉美特利说过:“大海越是布满暗礁,越是以险恶出名,我越觉得通过重重危难去寻求不朽是一件赏心乐事。”在逆境中,只有懦夫才会一蹶不振,视此为人生的终结。纵观历史,凡是在大苦大难中取得成就的人物,都是真正的强者。求知也是如此,不经历风雨,怎么会见到美丽的彩虹?没有百转千回的“山重水复疑无路”,又何来豁然开朗的“柳暗花明又一村”?要想获得大幅度的提升,便要经历“华山天险一条路”,要有百折不回的韧劲,闻鸡起舞的苦干,悬梁刺股的志气和奋发,这样就一定能够“破壁”,一定能够“走通”,一定能够华山登顶、一览众山。但应注意的是,悬梁刺股需要的是一种精神,而并非是自残的实际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