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农村城镇化的发展现状及问题
一、广西农村城镇化的现状
广西地处祖国南部边疆,是全国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自治区,境内居住着壮、瑶、苗、侗、仫佬、毛南、回、京、彝、水、仡佬等11个少数民族,共有融水、三江、金秀、龙胜、恭城、富川、隆林、巴马、都安、罗城、环江、大化等12个民族自治县,是一个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省区,农村城镇化水平低。2003年,广西共设14个地级市:设109个县(市、区),其中7个县级市,57个县,12个民族自治县,33个市辖区;基层设748个镇,576个乡,61个民族乡。这些市、镇对广西的发展虽然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但从总体上来说,对整个广西的带动作用仍显不足。
新中国成立以来,广西的城镇化率一直低于全国水平,20世纪90年代以来,广西经济发展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城镇化进程加快。1990年广西城镇化率为15.10%,2000年城镇化率已增长到28.15%,到2003年城镇化率则达到29.06%,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11.47个百分点,到2006年,广西城镇化率增至33.4%,但仍低于全国43.9%的平均水平。
1990年以前,广西没有超过百万人口的大城市,2000年南宁市的市辖区人口达到180万人,城市人口为138万人。2003年南宁的城市人口达到145.77万人,柳州市的城市人口达到95.89万人,接近100万。在2003年度中国城市发展报告中,在全国660个建制市中,广西只有南宁和桂林两个城市综合实力进入前50名,其中南宁排在第30名,桂林排在第48名。虽然广西城镇化进程加快,城镇人口规模结构得到改善,但广西的城镇化总体水平还是太低,与全国40.53%的平均水平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
据资料统计,到2001年末广西总人口为4788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1820.32万人,占总人口的38.23%;乡村人口3438万人,占总人口的71.8%;城镇人口1350万人,占总人口的28.2%。由于历史、自然、文化等方面的原因,广西的经济发展是落后的、不平衡的,从整体的经济情况来说,全广西都属于欠发达地区。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城镇化发展水平,它不仅远远落后于条件近似的东部省区,也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并且区内汉族聚居地区的桂东南与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桂西北之间的城镇化发展水平差距也较大。据有关资料显示,广西桂东南部地区城镇化进程较快,非农业人口占的比重也较大;而少数民族相对集中的桂西北民族自治县城镇化是滞后的,它们有二、三十万甚至六十万以上人口,但非农业人口却是两、三万最多不超过六万,建制镇的数量占所在县的比例也是相当小。
也就是说,目前广西的城镇化是不够的,而且是不平衡的。广西欠发达地区的城镇化不解决,它势必会严重影响到这些地区产业协调发展,影响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从而使农村人多地少的矛盾更加日益突出,使广大农民不能分享工业化、城镇化所带来的文明。广西欠发达地区农民的收入增长迟缓,城乡差距进一步扩大,从而影响全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并最终严重影响我国共同富裕、全面建设小康目标的实现。
二、广西农村城镇化建设的特点
按照城市市辖区非农业人口统计,2002年,广西区内100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有1个,即为南宁,非农业人口为103.17万人,占广西非农业人口的11.94%。50万人~100万人口的大城市有2个,分别为柳州(83.05万)和桂林(53.49万),两市非农业人口总数136.54万人,占广西非农业人口的15.80%。20万人~50万人口的中等城市有4个,分别是梧州(26.19万)、北海(24.06万)、贵港(22.48万)、玉林(20.24万),非农业人口总数为92.97万人,占广西非农业人口的10.76%。20万人口以下的小城市有14个,分别为岑溪、防城港、东兴、钦州、桂平、北流、百色、贺州、河池、宜州、来宾、合山、凭祥、崇左,非农业人口总数为157.42万人,占广西非农业人口的18.22%。广西城市总数为21个,从不同规模组别的城市占广西非农业总人口的比重来看,任何一个组别的城市都不足以成为广西城市人口的主体。因此,广西的城镇化是一种多元化的发展进程,呈现如下特点:
(一)农村城镇化进程总体上发展速度缓慢
改革开放后,广西的人口和经济发展处于平缓发展时期,城镇化水平也处于持续发展阶段。其中,1980年广西城镇化率为11.0%,1985年为12.1%,1990年为13.3%,1995年为16.6%,2000年为23.5%,2003年为29.06%,2004年为33.5%,2005年为33%,2006年为33.4%,同期全国城镇化率为19.4%,23.7%,26.4%,29.1%,36.2%,40.53%,41.8%,42.99%,43.9%。
改革开放后的广西城镇化率在稳步提升,从1980~2006年的26年间城镇化率提高了22.4个百分点,提升率为164.18%。按照城镇化的“S”规律,广西的城镇化处于由城镇化初级阶段向城镇化中级阶段过渡的快速发展阶段。但是,相对于全国平均水平而言,广西城镇化的总体水平仍然很低。
广西城镇化水平严重滞后于全国平均水平,2003年仅为29.06%,比全国平均水平40.53%低11.47个百分点,位于全国倒数第3位,2004年广西城镇化水平为33.5%。同时,广西城镇化发展极不均衡,除柳州市、北海市相对较高达到34.68%、29.86%外,其余地区均在26%以下,其中南宁市、桂林市、防城港市三个地区都在26%以下,其他地区仅为16%以下。另外,广西城镇结构体系中存在一个明显的断层。除地、州、市所在地城镇化水平较高,在40%~100%外,其他县、市均集中在10%~50%这一低水平区域,10%以下的县竟还有10个,1%以下的至今还存在。
(二)大城市经济发展水平较低
按照以上分析,广西现有的50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仅有3个。这些大城市所凸现出来的一个共同特征就是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以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南宁与其他省会城市作横向比较。
无论是在反映城市人口集聚的总人口上,还是在反映工业化水平的工业总产值上,广西南宁都要远低于其他城市。大城市经济的落后严重影响了产业的集聚和人口的集聚,影响了城市接受经济辐射的能力和对城市周边地区的经济辐射和带动作用。
(三)城镇化产业结构多样
城镇化与第三产业的发展也有着密切的关系,第三产业落后必然影响城镇化进程。工业化是城镇化的第一动力,其功能主要是完成“量上的扩张”,而第三产业的发展不仅有利于城镇化在“量上的继续扩张”,而且更为重要的是能促进城镇化在“质方面的进步”。一般认为,城镇化率与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的合理比值应当在1.2~1.8范围之间。2004年全区生产总值达到3320.10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11.38亿元,增长5.4%;第二产业增加值1288.26亿元,增长17.1%;第三产业增加值1220.46亿元,增长10.6%。广西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仅为36.8%,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城镇化率与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的比值为0.91,低于合理比值的下限,表明广西第三产业发展严重滞后,是导致城镇化落后的重要原因。
从非农产业就业比重与城镇化关系看,2002年广西城镇化率为28.6%,非农产业就业人口比重已高达42.17%左右,这说明广西至少有近42.17%的非农业产业就业人口。初步估算,2002年农村劳动力(包括一、二、三产业)的供给为2189万,其中有1557万人从事农业生产。广西耕地面积为2631.4千公顷,根据区情并参考农业部门的有关测算,广西人均耕地约0.5公顷。按此计算,2002年广西种植业(狭义农业)所需劳动力约为526万人。此外,扣除常年在区外务工人数250~300万人,农村剩余劳动力大概在800万人左右。即广西农业经过结构调整、集约化和产业化发展,将只需大约526万人乡村劳动力资源(全国大约只需要1亿人乡村劳动力资源),现有乡村劳动力资源大约近51.38%都需要转移出来,这将给广西城镇化提供持续不竭的动力。
由于各城镇要素禀赋的差异性,在国内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日益完善和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广西城镇将形成各具特色、多样化的产业结构。一些城镇的产业以矿业为主、加工业为主,或者以商贸旅游业为主;一些城镇成为政治、文化教育中心;还有一些是综合性的区域中心。城镇产业结构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
经过长期的发展,广西城镇化发展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1)城镇结构的多样化。城镇的形成和发展取决于自身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及其自然资源配置条件。全区有在人类社会发展中形成的具有数百年历史的城市,如南宁、桂林等;有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进程中形成的新兴城市,如防城港、贺州、凭祥、崇左、来宾等;还有已经具备了较强的经济实力和发展基础,也有虽然没有达到城市规模,但已具备了相当规模的小城镇,如宾阳等。(2)城镇特征的多样化。在全区的城镇中,有以南丹为代表的工业资源型的小城镇;有以阳溯、兴安镇为代表的旅游资源型的小城镇;还有黎塘为代表的特色农作物产业型小城镇。
(四)城镇集中分布在东部、南部区域,空间布局多样
2002年,广西设市21个。其中,桂东经济区土地面积占广西的18.25%,设市7个,占广西城市总数的33.3%。桂南经济区土地面积占广西的12.74%,设市7个,占广西城市总数的33.3%。这两个区域的城市总数合计14个,占广西城市总数的66.6%。这种城镇化的地区布局与当地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是相适应的,同时也反映出广西城镇化的发展进程具有集中发展的特点。桂东经济区和桂南经济区是广西城市集聚发展的重要区域。另外,以南宁、北海为两极,沿南昆铁路和南北高速公路,集港口、铁路、高等级公路为一体的大交通城市群已初步形成。在这250公里的地段,除首府南宁市外,还有北海、钦州、防城港三个地级市及一批县城和重要港口。此外,一个以玉林市为中心的乡镇企业组成的城镇群;以桂林为龙头的大旅游城镇群,以柳州为基地的工业城镇群正在形成,城镇网络经济圈的作用日趋明显。
广西城镇空间布局星罗棋布,城镇体系的空间布局基本展开。2002年,广西人口密度为206人/平方公里,城镇密度为3.38座/100平方公里,明显高于全国133.8人/平方公里和0.2座/100平方公里的平均水平。(广西面积23.67万多平方公里,到2005年底,我区共有设市城市21个,其中地级市14个、县级市7个,建制镇679个(不包括县城镇))。
从区域布局看,广西城镇体系在空间上已初步形成五个城镇区域:一是以南宁、北海、钦州、防城港城市为中心的桂南沿海城镇群;二是以柳州为核心和来宾地域的桂中城镇群;三是以桂林为核心的桂北城镇群;四是以梧州、玉林、贵港、贺州城市带为中心的桂东城镇群;五是以百色、河池、崇左等城市为中心的桂西城镇群。
三、广西农村城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正确认识城镇化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制定未来城镇化发展规划的重要前提。由于我国城市(镇)化统计指标不太统一,造成了目前我国城市(镇)化数据很不统一且各指标数据之间相差甚大的情况。为避免在城镇化问题认识上的误区,有必要明确城镇化的真正含义和目前国家确定的计算城镇化率所选用的指标。一般说来,城镇化是指人口和非农产业向城市聚集,农业人口比重逐步下降、工业和服务业人口比重逐渐上升的过程,由此带来人们由农村的生产、交换和生活方式向集约化、规模化、市场化和社会化的城市生活方式的转变,其本质是一种经济社会结构的变动。目前,我国城镇化的指标是以一个地区城镇人口占该地区总人口数的比重来表示。另外,非农业人口比重是指一地区非农业人口占该地区的总人口数的比重,将该指标和城镇化指标对比可反映出一地区城镇化的潜在动力。根据以上的考虑,我们对广西城镇化发展的现状和问题做如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