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产业集群与西部农村城镇化
48444200000028

第28章 广西产业集群和农村城镇化的发展现状及问题(2)

(一)广西城镇化发展水平、规模结构和空间布局特征

改革开放以来,城镇化有了很大的发展,特别是1992年,邓小平南方讲话以后,更是得到了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的发展。总体来看,广西城镇化水平与全国的平均水平比较接近。但与其他发达地区,如苏南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与国外如世界45%的平均水平或经济水平相近国家的41.8%的平均水平相比差距就更大了。与经济发展的要求也有较大的差距,潜力还远远没有发挥出来。

1.从发展的水平来看

2002年广西城镇化水平为28.30%,与全国水平约10个百分点。

同时,广西城市分布不平衡,地区差异大。广西地级市主要集中分布在中、东部和沿海地区,而西部地区的百色、河池等地没有一座大、中型城市。广西城镇化地区发展不平衡表现在,2004年广西各城市的城镇化率为:南宁市26.48%、柳州市34.68%、桂林市22.72%、梧州19.70%、北海市29.86%、钦州市11.26%、玉林市11.97%,最大相差23.42个百分点。

总体上说,广西的城镇大部分属于中小型城镇,小城镇是不利于第三产业发展的,当城镇人口低于最低有效规模时,服务业由于达不到最小规模经济点,而无法得到必要的发展。我们可以看出广西各城镇的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与城镇化水平的关系,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产值大的地区城镇化水平相对高些,如南宁、北海市、柳州市属于第二产业与第二产业发展都较好的城市。广西城市发展不平衡,主要是由于经济发展和地理环境存在较大的地区差异,经济发展程度较高和地理环境较好的中、东部地区城镇化水平较高。

广西城镇化率已接近全国平均水平,但其非农业人口比重则明显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这反映广西城镇里非农居民比例很高,表明其城镇化的潜在要求很大,将有力地推动城镇化进程。

2.从规模结构和城镇体系来看

截至2005年底,广西共有769座城镇,其中14个地级市,34个市辖区,7个县级市,57个县,12个民族自治县,建制镇679个(不包括县城镇)。

但是,广西的城镇规模都太小,2004年广西除了南宁市辖区有非农业人口112.68万,柳州市辖区非农业人口85.92万,桂林市辖区非农业人口56.23万以外,其他的市镇非农业人口都在30万以下。而各城市人口中除了南宁市、钦州市和贵港市是百万人以上,柳州市、玉林市、贺州市、来宾市人口有90万人以上,其他的城市人口都在90万人以下。各城市非农业人口及城市人口。这样的“集中”,难以达到城镇化的要求。城镇化不是无条件的简单地让农民向城镇集中,工业向园区集中,农地向规模经营集中,而是要看什么样的“集中”,向哪里“集中”,以及“集中”是否有利于提高城市的经济效益、集聚效益和生态效益。经济学家研究表明城市人口至少要达到20人万以上,效益才明显。从镇看,起码的效益“门槛”是3~5万人。现在广西市镇的人口规模太小,有不少市的城市人口不到20万人,这样能“集中”到市镇上的人口加上外省市流动人口就不会多,从而达不到必要的规模。

可以看出:

(1)广西是以小城市(市区)为首位城市的城镇体系,城镇人口平均规模仅1万人左右,城镇人口规模过小,城镇数量相对过多。这是由于我国乡镇一级行政区划过小造成的。

(2)在首位城市实力不强的情况下,5~10万人的城镇数量和人口规模也显单薄,形成了城镇体系的一个结构“瓶颈”。因此,加强首位城市和5~10万人的城镇建设应该是广西今后城镇建设的主要方向。

虽然广西人口城镇化进程加快,但总体水平仍偏低,滞后于经济发展。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广西居住在市镇的人口为1263万人,其中城市人口633万人,占总人口14.1%,镇人口630万人,占总人口14%,人口城镇化率为28.1%。与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相比,市镇人口增加635万人,其中城市人口增加315万人,镇人口增加320万人。人口城镇化率提高了13.2个百分点,平均每年增加1.3个百分点,快于总人口年均增长(1.1%)速度,也高于全国同期人口城镇化率每年上升1个百分点的水平。1990年广西人口城镇化水平在全国排28位,仅高于云南、西藏两省区。经过10年的建设发展,到2000年,广西人口城镇化率与全国的差距,由1990年的11.4个百分点缩小到2000年的8个百分点;人口城镇化水平在全国排位由1990年的第28位上升到全国第22位。到2003年时,广西总人口为4857万人,市镇人口为1411万人,人口城镇化率为29.06%,虽然广西人口城镇化率上升速度较快,但与全国40.53%的平均水平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

3.从城镇布局来看

在广西23.67万平方公里的面积上,分布着751个大小不同规模的城镇,城镇密度为3.38个/100平方公里,比全国城镇密度0.2座/100平方公里高出17倍。

但是,从城镇之间的空间联系来看,广西城镇体系很零乱,还谈不上整体的城镇体系建设。首先,“北三县”与“南部六县”在行政区划上分离而且还缺乏必要的交通联系,彼此经济缺乏交流的基础。其次,各城镇之间缺乏必要的与之相适应的各级交通通道,城镇体系没有形成的条件,也看不出城镇体系的具体形成模式,这有可能影响城镇体系今后的发展方向。第三,本区过境交通十分发达,但是,这些过境交通线路并没有起到使本区内城镇相互联系起来的作用,此外,广西地区省道干线也不完善,也起不到城镇间交通通道的作用。

(二)农村非农化水平不高,第二、三产业发育不足

2003年,广西第二、三产业从业人员占比重的40.2%,全国为50.9%,北京为80.4%,上海为90.4%,广东为62.1%。2003年广西第二、三产业生产总值占总生产总值的76.2%,低于全国平均85.4%的比例。广西第二、三产业发育不足,是广西经济总量不足,综合实力相对较弱的重要原因。因此要加快广西农村第二、三产业的发展,迅速提高农村综合实力,进而推进农村城镇化,加速农业农村的现代化进程。

众所周知,一个地区的城镇化水平与其经济发展水平有着密切的关系。一般而言,人均GDP(经济发展水平)、工业化率(工业增加值在GDP中的比重)以及第三产业的比重等因素基本决定了一个地区城镇化发展的水平。据有关文献研究表明,当人均GDP达1 000美元时(1996年价),城镇化率将为35%,1998年廊坊市人均GDP为8393元,相当于1000美元,而城镇化率仅为30%,明显滞后于经济发展的水平。

再从城镇化与工业化、第三产业发展等之间的相互关系来看,根据统计分析认为,城镇化与工业化率正常的比值应在1.4~2.5之间,城镇化与第三产业比重的比值应在0.8~1.5之间。就广西的情况而言,广西工业发展孤军深入,忽视了其他方面的综合平衡发展,这是造成目前经济结构失调,产品相对过剩而广大农民缺乏购买力的一个重要原因。同时,广西的城镇化严重滞后,使第三产业难以在经济发展中起到它应该起到的支柱性作用。从理论上讲,城市化与第三产业有着密切的关系,第三产业落后必然影响城市化进程。而第三产业的大力发展也需要城市有一定的人口规模,因为第三产业需要一定的“门槛”人口(即最低服务人口)。

广西城镇化与产业结构的这种不协调的关系,根本原因是其产业结构自身的问题:工业化相对超前,第三产业严重滞后。工业化作为城镇化的第一动力,其功能主要是完成“量上的扩张”,而城市化在“质方面的进步”则主要靠第三产业的后续推力。不协调的产业结构导致的第三产业的落后,必然带来的是落后的城镇化水平。另外,广西行政区划变动过于频繁和零乱,以及不完善的城镇体系也是影响其城镇化发展的重要原因。

农村城镇化的目的是要逐渐缩小城乡差别,最终实现城乡居民的共同富裕。但是可以看出,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广西城乡间的收入差距不是在缩小,而是在日益扩大。1990年城镇居民的收入是农民纯收入的2.51倍,1995年扩大到3.33倍,虽然在2000年有所下降,为3.15倍,但是到2002年则增长了0.7个百分点,差距又扩大到3.85倍,到2003年,差距又扩大到3.96倍。这种城乡发展的不平衡,极大地影响了城乡系统的健康发展,从而影响了广西农村城镇化的进程。

(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于经济发展水平

基础设施建设是城市经济发展的客观环境,是衡量城镇化总体水平的重要指标。完善的基础设施是保障城镇生产、生活正常运转必不可少的条件,是衡量城镇水平的重要标志。广西小城镇发展在这方面表现出明显的不足。

可以看出,在城市设施建设各指标中,广西的各项指标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每万人拥有公共交通车辆在全国排在第25位,仅高于四川、内蒙古、山西、山东、海南、甘肃和宁夏;每万人拥有公共厕所更低,位于全国的倒数第三位,仅比海南和山东高;城市人口用水普及率也很低,位于第25位;其他的一些设施也都较低。广西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落后,导致城市中企业发展的外部经济效益不足,限制了城市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从而阻碍了城镇化的进程。

地区人均住宅建筑面积(km2)城市用水普及率(%)城市燃气普及率(%)每万人拥有公共交通车辆(标台)人均拥有道路面积(km2)人均公共绿地面积(km2)每万人拥有公共厕所(座)。

(四)城镇化进程中土地利用率低

广西是一个人多地少的山区省份,“八山一水一分田”是对广西土地状况的最好描述,土地资源中农用地占75.36%,高于全国平均水平7.08个百分点,建设用地为87.66万公顷,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3.69%,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城镇建成区人均占地为139.2平方米,高于全国建成区人均占地104.3平方米。因此,从土地使用量上来说,广西的人均城镇建设用地水平高于国内其他城镇,但是城镇化水平低,使得土地容纳能力低。据《中国统计年鉴》(1998年),广西建成区综合容积率为0.2986,在全国排列第17位,是全国水平的90.1%,人口密度平均为203人/平方千米,低于全国258人/平方千米的平均水平。容积率低,降低了土地的使用效率,因此,单位面积的土地产出率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003年广西单位建设用地产出率为3204万元/平方千米,全国的建设用地产出率为3756万元/平方千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4.70%。因此,加快城镇化进程的发展是提高广西土地利用效率、增加单位土地产出的有效方法。

从以上几方面可以看出,广西的农村城镇化水平较低,且没有摆脱城市与乡村发展相分离状态,没有实现中心城市的突破,大中城市的积聚效应与辐射效应还没有充分发挥。

总之,广西城镇化水平还很低,但已有了一定的基础(特别是人均GDP较高,即经济基础水平较高),并已具备城镇化加速发展的条件(主要是农村剩余劳动力丰富、农业产业化和乡镇企业兴旺发达、乡镇企业小区建设成绩斐然),而且城镇化又到了世界公认的30%~70%的快速发展阶段,因此,政府因势利导地加速城镇化进程,必将促进广西经济社会更加快速、健康和协调地发展。

广西产业集群的发展现状及问题

一、广西产业集群的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一大批中小企业崛起,广西各地尤其是工业基础较好的地区,先后形成了一批具有地方特色和竞争优势的产业集群。如南宁已形成食品、农产品加工等产业集群;柳州已形成冶金、机械、汽车制造等产业集群;桂林已形成旅游业、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等产业集群;桂西已形成有色金属,玉林已形成玉柴机器、福绵服装业等产业集群。

广西的锰业、制糖业、铝工业等也逐步走向集群化。锰业形成了以桂西南锰矿石原料及粗加工为主,以大锰锰业、新振锰业、三叠锰业为代表的一大批锰系深加工产业集群;依托便利的交通、充足的电力,形成了以“八一”等为代表的桂中锰系铁合金产业集群;以及在北部湾(广西)经济区即将崛起的超大型沿海钢铁冶金产业集群等。糖业形成了以贵糖股份和南宁糖业两个上市公司为核心,以制糖、造纸、酒精、纤维板、复合肥等为代表的多样化糖业产业集群。铝工业形成了以百色平果铝为代表的集矿山开采、氧化铝、电解铝生产于一体的特大型综合性铝工业基地,以配套的氟化盐厂、硫酸厂、碳素制品厂、铝型材厂为链条的铝产业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