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技术革命的到来,整个世界正面临新的挑战,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提高,全面而深刻地影响着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也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信息量剧增,先进快捷的传播方式,使地球日益变斜,这就要求我们把握时代的脉搏,做到思想、知识与时代同步,要求我们学会如何学习,如何创新,因为迅速三变化是知识的基本性质,这就要求我们用全球的章观念去看待问题,引导学生,成为新世纪的弄潮儿。因此,在知识经济社会体系中,学会如何创新型地学习远比掌握有限的知识更为重要。
第一节创造性学习才能催化成功
创新犹如新鲜的血液,赋予人活力,促使文明不断地进步,几乎每一个科学家的身上都凝聚着创新力,他们的故事告诉我们,要不断创新,敢于质疑一切,正是这种创造性学习引导他们一步步地攀登科学的高峰。
美国数学家、哈佛大学教授维纳小时候解题从来不满足于一种解法。维纳3岁时就开始学习数学,7岁时开始深入地研究数学问题。高中时,他碰上了一个平庸的数学老师。有一天,这位老师在发试卷时,先发自认为是好学生的试卷,然后发中等的,最后才发自认为是成绩最差的学生试卷。发到最后一个,他声色俱厉地喊道:“维纳!你为什么错了这么多?”
原来是维纳用自己创造的“直接法”来解题,和书本上的方法不一样,就为这件事,数学老师批评了他好长一段时间。
“老师,我这么做其实有理由的!”维纳不服气地说,面对老师的指责,他理直气壮地走上讲台,将自己创造的解题方法写在黑板上分析,同学们都认为他的解题方法也对,那位老师也没有办法,只好让他下去。
在以后的数学研究中,维纳始终坚持对每道题多想一些解法,正是坚持了创造性学习,才使得维纳日后成为了著名的数学家。
儿童时代的创造性是自发、幼稚的,自发幼稚的创造性是不会长久的。事实上,一般人的创造性如电光石火,瞬息即逝。而科学家一旦被激起好奇心理,它所点燃的思维火焰,不到问题彻底解决是不会熄灭的。因此,要想学有成就,仅有创造性还不够,而要不断地追随创造性学习,点燃思维的火焰,把学习引向深邃。
创造性的学习方法。
探源索隐
学习中,从事物的联系中思考。追索偶然发现的起因,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探源索隐,追寻前人发现与发明定律、定理和公式的思路。从寻找事物的各种原因中,探索创新思维方式,激发自己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善于比较不谋求唯一正确答案,要“逼迫”自己通过不同的思路实现同一目标。
从比较中,发现新问题、新情况,发现老问题的不同解决办法,发现已知情况的新变化,使自己的创造欲在执著的追求中受到激发。
立体思考
要研究认识对象的一切方面、一切联系和“中介”。纵串横联,立体思考,从事物方方面面的联系上,去发现问题和发现与问题相关的各种关系,从而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
思考决定命运,力量源自批判。我们都得背负着根深蒂固的文化包袱。
因此,我们更需要强调我们的思考力,还有促成改变的构想。人是会思考之芦苇,因其草木,所以孱弱,而唯有思考,令其强大。
一念天堂,一念地狱,思考决定了人生的高度。学会思考,沉淀思想,相信你会找到属于这个世界的答案。生当恰如其分,情义、名利如此;死则达观平静,生命不过进入下一个时段。
生命不可选择长度,但可选择宽度;凡人不能选择容貌,但可展现笑容……自由原来在你自己手中,未来更是由自己的掌握。
所谓心态,就是寻常、自在的思考方式,它不仅能引导决策,也能代表人建构自身世界的秩序。而其中一个优先要务,就是在改变思考上运用创意;例如,克服二元对立的思考习惯。对富有想象力的对策来说,这种习惯是十分常见的障碍。人生最大的意义是系于能否让生命安顿于情上。生活简单,才能称心而行、言说无碍。
如何积极思考,如何系统思考,如何创造性思考?思考力、创造力究竟是什么?野心、知识、执著心、乐观、理性的思考还有对美的感受是培养创造力的六大条件。
形成批判性思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往往是要持续一生的。
成功学里有许多观念,是比较适用,振奋人心的。积极思考的观念就是非常有代表性的。可以抽出这个观念,加以总结整理,深入挖掘,可以用它来指引创业、生活里的许多方面,相信都能取得不俗的成绩。
积极思考的三个步骤是。
试,真正地试
生活本来就是一系列的尝试,没有谁能够允诺成功,没有什么事事先就能得到保证。本来这就是一个不断尝试、试验的过程,在试验中摸索经验,总结教训,选择正确的道路,就能达到成功。要敢于拿出行动,迈出第一步。不要只是在口头上说,泛泛地想,而是要拿出行动来,冲出原来封闭、停滞的状态。先要走出第二步,然后通过不断地试,逐步深化行动。要勇于冲破自己的惰性,冲破疲劳、厌倦的层面,不断地开掘自己的潜力,达到自己理想的状态。在外部,要努力拿出行动,不断深化,不断达到新的境界,不断突破;在内部,要冲破自己对自己的犹疑、限制,突破自己的弱点,突破自己的疲乏和厌倦,自己为自己加油,强力发动自己的力量,深入开掘自己的潜力。内部和外部相辅相成,既推动了自己的事情,又开发了自己的潜能。这样,不但改变了外界,做成了事情,也改变了自己,体会到自我激发、深入行动的乐趣,使自己的精神状态更加昂扬,在发挥潜力的情况下更加的肯定自己,对自己有信心。
想,真正地想
一是对于自己的目标,不能只停留在肤浅的层面上,人云亦云。要勇敢的探索,深入地思考,使自己的思考步步推进,层层深入,也就是说,要时常记得积极地思考,用自己的思维、自己的判断,来寻求别人未曾达到的深入认识,来作为自己进一步推进行动的资料。真正的思考总是很难的,自己想出一个想法,难于接受别人的十个想法。但如果自己习惯了做创造性的思考、批判性的思考,那么也许会得到简单接受别人想法的人,想都不曾想过的智慧、洞察力、判断力,以这样的成果来帮助支持自己的行动,那么自己的行动就将会如虎添翼,有了智慧的行动,就像有了罗盘的航船,结合着行动的冲劲和动力,将会取得一个个的胜利。
思考本身也是一种行动,思想也是一种实践。“行之明觉精察处是知,知之真切笃实处是行”,如果思想足够的真切周密,足够的深入,将能像钥匙一样解开行动中的难题,将能像电梯一样把行动提到更高的地步,关键就在于头脑思索的功夫。
真正地想,就是把思索的功夫做深做透,充分开动脑筋,有一句话叫“想破了脑壳”,非常的形象,就要把思维的潜力充分地调动起来,把一个个问题当成一次次机会,破解开一个个的难题,层层深入进去。有时候前进的路不在别处,就在自己的心里。虽然在心里,却不能发挥出来。因为只有用思维的钻机深度地钻探,才能开掘出宝贵的想法、思路。思路有时候就是真正的路,比真正的路还要真切深远,因为行动总是顺着思路前进,生活的道路在思路中展开。
二是想象是行动、生活的开路先锋,对于生活的期许必须要先设想出来,在心中有了具体的形象,有了精神的构架,并把自己的设想、想象赋予独特的色彩,独特的感觉,使之丰满鲜活,呼之欲出,这样能够在无形中影响潜意识,使潜意识相信这些设想、想象,是真实的东西,如果潜意识感受到这些想象、设想,并且完全接受和相信,那么潜意识的自动服务机制,就会在深层意识里帮助完成这些设想,帮助达到这些目标。这是激发欲望和自我暗示的过程。这里不仅是要树立清晰具体的目标,而且还要使之形象化、真实化,使之栩栩如生,非常逼真。这样使你的目标加上了色彩、温度、感觉,使理智的目标和感性、感情相结合,就会有助于达到目标。这就是西尔的重要原理:在心中设想和想象的东西,就能通过积极的心态来达到。既要有积极的心态来行动和实践,也要使设想和想象生动有力,使潜意识能够完全接受、相信,进而激发潜意识的能量,使之推动和帮助行动达到成功。如果我们在心中创造了积极光辉的心像,那么在无形中,现实就会慢慢接近心像的图景,直至能够达到心像的整个设想。
信,真正地信
一是首先相信自己,相信自己是最优秀的,“你认为你行,你就行”。这不是泛泛地说说而已,在平常没有阻力的时候,说说很容易;只有到了困难重重,步履维艰的时候,才能真切地试验这句话是不是能够做到。在遇到困难的时候,找不到前进的方法,在这个时候,有没有信心,效果会很不相同。只有在这个时候,真正地相信自己,那才是对自己有信心。凭借这种信心,可以在没有思路中找出思路,在困境中向前突破。如果这个时候,丧失了自己的信心,自己也不再相信自己,那么也就没有精神支持自己向前突破,那么即使有潜能也没有机会发挥,未来的发展也就成为幻影。“信心是永恒的特效药,它赋予思想以力量和生命”,信心是种神奇的东西,凭借着信心,诞生了许多奇迹,而且在信心的指引下,还有许多奇迹能够创造。信心是一种深远、本能的精神力量,顾名思义,信心调动的方法就是你要彻彻底底地相信,相信自己,相信潜能,相信自己背后无限的力量,相信了这些,就打开了能量的阀门,就打开了希望的天空,于是一切就有了新的可能,有了新的超越。
二是相信自己的心像,自己的设想,能够通过积极的心态达到实现,这也与相信自己密不可分。在相信自己的情况下,发挥出了潜能,同样也相信自己对未来的期许设想,必将会实现,相信各个方面的情况都会向好的方面发展,你的设想,你的信心,就会引领着你,积极冲创,你相信那个会实现,那个就一定会实现,最终使心中的图景变成了现实。
第二节知识是创意的翅膀
一位才华横溢、极富创造力的科学家应邀到一个城市的一所大学做一个理论物理学方面的讲座。他最近刚获得哈佛大学的博士学位,在这一领域早已声名远扬,但那所大学的教师对他却不太熟悉。当天他乘坐的是一架专用的6人座螺旋桨飞机,这种飞机必须使用踏板才能飞翔。飞行过程中遇到了暴风雨,整个旅程比在波涛汹涌的巨浪中颠簸还要可怕。经过一番折腾,那位教授的胃开始“翻江倒海”,眼看离讲座开始只剩1个小时了,于是他先叫了一辆出租车,向那所大学驶去。
就在出租车上,这位物理学家突然冒出一个绝妙的想法,不愧为创造力惊人的天才!他拿出这次讲座一半的出场费——250美元,对开车的出租车司机说:“你看,我的讲稿整理得井井有条,你只要煞有介事地上台照着讲稿读一遍,这250美元就归你了。万一碰到什么意外或麻烦,也不用怕,我就在后排坐着。”司机只是高中毕业,但是经不住金钱的诱惑,就答应了他。
很快他们就到了举办讲座的那所大学,并且确定由那位出租车司机来做讲座。由于根本没人见过这位物理学家的庐山真面目,大家也都不知道主讲人被调包了,结果讲座出乎意料地成功,赢得了经久不息的热烈掌声。最后,一位研究生站起来提了一个问题,其实这是个很基础的问题,但问题是那个司机对此一无所知,完全是一头雾水。他想了几秒钟后,急中生智地回答道:“嗯,这个问题太简单了,就连我的司机都能回答,”他指着正不知如何是好的教授说:“你看,他就坐在后排,下面我们就让他来讲讲。”
这个故事显然是杜撰的,但是它说明了我们心目中最关键的创造力要素到底是什么。要想变得有创造力,你必须掌握一定的知识,但并不需要数量惊人的知识,你需要掌握的知识取决于你要如何发挥创造力。故事中的出租车司机也许对理论物理一无所知,他也不可能在这个领域内有所创新,但是他仍可以在日常生活中体现他的创造力。可见创造力并非局限于大学精英或是小众。
我们所说的知识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正式知识,另一种是非正式知识,它们对创造力都很重要,但却截然不同。
正式知识是指从书本、讲座及其他直接的教学途径中学到的,关于某一学科领域或职业的知识,包括事实、原理、审美观、对某一问题的看法,还包括技术性知识和一般范式等。比如,牛顿定律属于物理学领域的正式知识,供求规律则属于经济学的正式知识,而《失乐园》的故事情节则可算做是英国文学领域的正式知识。在股票市场,知识则表现为针对某一特定公司或行业的可获得信息。知识(不管正式或非正式)与上一章讨论的智力并不相同,因为知识是智力形成的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