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大学论·学习创新论
48452100000013

第13章 学无止境创新无限(2)

非正式知识是指经过一段时间自然积累起来的某一领域或职业的知识,这类知识很少得到明确的传授,经常无法言传。此外,有时正是这种非正式的性质使这类知识很难得到总结。以股票市场为例,知道这个市场是如何运作的,并且知道谁是主要的投资者就是一种非正式知识。一般而言,懂得如何找到一份工作,如何向上级展示一个新观点,如何集中资源完成工作以及一个领域如何根据权力结构进行组织,这些都说明了一个领域的非正式知识对于创造力的重要性。正式知识都有明确的对错之分(例如能量守恒定律),而非正式知识则没有。对非正式知识的评价主要取决于其具体内容,例如,某种非正式知识对于一个官僚主义、相对稳定的大公司而言很适用,但对于一些不太正式新成立的小公司而言,这些知识未必行得通。为了取得最大的成功,必须同时具备正式知识和用以适应不同环境的各种非正式知识。

海耶斯主持了一项针对作曲家、画家和诗人的研究,结果发现一部杰作诞生前往往需要10年之久的知识积累。这项研究考察了17~20世纪间,众多不同艺术领域的创作者。

知识是如何培养创造力的呢?

第一,知识帮助一个人在特定领域创作出新颖作品,无知容易导致重复劳动,做无用功。在本科生课程中,很少有学生能就一个论题提出真正创新的观点。某些观点对于学生来说是创新性的,因为他们读过的论文数量有限,但是对于整个学科来说则不尽然,因为这一观点很可能早已有人提出了。一般而言,研究生和有经验的学生,对本学科的了解比一般本科生多,他们也更容易提出创新的观点,但他们的很多观点也并非都是新的。第二,知识培养创造力,帮助一个人成为逆向思考(行为)者。金融市场上成功的投资者就经常这样做:如果知道目前大众的普遍想法,你就可以逆潮流而动,做出与众不同之举,而这正是创新性行为的基本原则。

第三,知识有助于产生高质量的作品,它在创造力的形成中至关重要,知识可以帮助人们将最初的创意变成一个发展完善的产品。

第四,以惯例形式存在的知识,可以使人们将脑力资源集中在创新性观点而非基础知识上。例如,一个科学家已经了解了实验设计的基础知识,他就有更多的时间去思考更重要的问题,而一般的学生可能还必须掌握如何将实验中的各个变量都纳入一个合适的设计中,同样,其他所有学科都如此。市场营销的专家懂得广告设计的基本原理,所以在设计某个具体广告时,他就可以主要从创新性方面思考,而初学者则必须首先掌握广告设计的基础知识。与此类似,一个经验丰富的医生,知道如何辨识和解读一些基本的症状,因此他就不用浪费时间在第一步(搞清楚这些症状是什么)上,而是可以直接考虑这些复合症状的病因。

第五,知识可以帮助人们注意到一些偶然事件,并使之成为创新的一个重要来源。史密斯森研究院的第一任院长约瑟夫·亨利曾经说过:“重大发现的萌芽经常出现在我们周围,但是它们只青睐有准备的头脑。”

知识作为学科中思考的基础,没有任何东西可以取代。20世纪60年代,很多教育工作者得到了惨痛的教训。当时教育界流行一种风潮,教育孩子如何思考,一时间,“新数学”“新物理”“新化学”和“新生物”等新兴课程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但是这些风行一时的课程最后变得臭名昭著,彻底失败。它们试图牺牲内容知识的传授,一味地教孩子思考,这是根本行不通的,如果你知之甚少,脑袋空空,就不可能很好地思考。好的课程,应该在学科知识的学习和如何更好地思考之间找到平衡。

阿伦·纽维和赫伯特·西蒙最早通过对象棋手的实验,发现了内容知识对于高层次思考的重要价值。他们给象棋大师和初学者展示棋盘上各种棋子的不同组合模式,并要求他们记住。显然没人能够只看一次就记住所有棋子的位置,所以每个实验对象有多次尝试的机会。该实验的主要发现是清晰而显著的,如果要求实验对象记忆的棋局模式是选自真实对局中的,那么专家的表现就远远胜于初学者。但是,如果向他们展示的是在棋盘上随机、无序摆放棋子的组合模式——在任何对局中都未出现过的模式,甚至是现实对局中根本不可能出现的模式。在记忆这种棋盘模式的时候,专家就没什么优势了。

这个经典的实验说明专家与初学者的主要区别就在于他们知识的多少。毕竟,不管是记现实对局中的棋子位置,还是记随机摆放的棋子位置,其思维过程是一样的。但专家的优势在于他们的记忆中已经储存了真实对局中的数千种棋局模式,所以当他们看到一些敏感的或者熟悉的棋局模式时,就会利用他们的相关知识来帮助记忆。

纽维和西蒙的发现已经被概念性地复制到很多领域。这一系列研究的主要观点就是知识宝库有利于创造力的表现。值得一提的是,重要的不仅是知识的绝对数量,而且知识必须按照一种可用的形式存储。有很多故事都讲到,有人试图通过背诵用母语词汇翻译成外语词汇的小字典来学习外语,结果这些人甚至不会用所学的外语说出一个完整无误的句子。毕竟,了解一些知识是一回事,而学会如何运用这些知识又是另一回事。

事实既可以存储为相互孤立的知识单元,也可以存储为一个广泛联系的网络。不少理论家都提出,创造力取决于维系记忆中不同事件间联系的结构和类型。例如,麦德尼克认为知识的存储有很多种形式,其中最极端的是垂直(陡峭)型和水平(平缓)型两种。垂直联系型的人,在高度相关的事实之间建立了很强的联系,但是很难超越这些联系。比如,“狗”这个词通常与“猫”紧密相连,对于一个垂直联系型的人来说,提到“狗”,他们很快就会想到“猫”,但是除此以外就很难想到其他相关的词汇或事物。与此相反,水平联系型的人,在不同知识单元之间建立的联系相对比较薄弱。水平型的存储结构可以储存丰富的信息,并且更有助于创新。比如,“狗”仍然与“猫”相连,但是这种联系相对比较薄弱,而且“狗”同样可以联系到很多其他概念或词汇,如“伏天”。

西蒙也认为不同知识单元之间联想信息的类型非常重要。对于“分析型”知识库而言,不同元素间的联系多是基于习惯性的搭配用法或者记忆项之间一些共有的属性。如“猫”和“老鼠”之间有很强的联系,因为它们经常一起出现,而且语义相关,前者捕捉后者。而对“直觉型”知识库而言,相比习惯性或认知的联系,其他的一些行为和情绪方面的联系也同样重要,他认为,这种知识单元之间的广泛联系,有助于增强创造力。

第三节唤醒创造潜能需要学习

好奇心是创新的智慧之源。每个学生都具有创新的潜能。只要善于发挥自己的探索精神,就能科学地开发自己的创新潜能。改变行为先要改变观念,创新学习先要打破常规。没有积极进取的思考和探索,就没有好学生的智能开发。

压力下的学习是被动的学习,习惯下的学习是不自觉的学习。只有在思考中学习,学生才能在学习中钻研,在学习中发现。

唤醒创造潜能需要学习

对基础知识不了解,就没有创造的前提和立足点;对某些前沿知识和成果不了解,创造就没有目标,就无从谈到创造,弄不好是别人早已解决的问题,还傻乎乎在那儿吭哧吭哧白费力气,那就太尴尬了。唤醒创造潜能必须遵循的原则如下。其一,博览群书。只有行万里路,读万卷书,才能拥有足够的知识积累。任何创新都建立在前人基础之上,知识是创新的基础,从发现问题到对创造性思维的思想进行检验,都是要在丰富知识的指导下开展的。其二,对比借鉴。对事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并借鉴其他优秀成果,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其三,创新创造。充分开发大脑深处的想象力、创造力,发动脑能,有时需要想象、幻想甚至狂想。其四,脑能综合想象。将原有的观念、构思、计划等,重新排列、组合为一个新的混合体,它吸收、采用了现有的经验、教育和观察等作为基本素材,没有创造新的元素。这是大部分发明家、专利所有者较为普遍的行为模式。

其五,脑能创造想象。让有限知识与无限智慧,进入更高一层的融合状态,激活我们潜在的才智和能力,让我们获得预感或灵感,爆发出惊人的创造力。创造性思维运用越多,人的创造能力也就越强。这就是有的发明家为什么能连环发明,如爱迪生、中松义郎等;有的人佳作连篇,如贝多芬、歌德等人。

求学中的青年学子要提高创造力,就必须克服一些来自自我的和社会的种种不利因素和障碍。一是克服怯懦、信心不足、兴趣狭窄、性格软弱等严重影响创造性思维深度和广度的不健康心理。

二是克服守旧、中庸等传统观念的束缚。创造性思维是全新的过程,不突破就无法产生新知,无法靠近真理。

三是克服客观环境带来的阻力。例如平均主义、门户之争、本位主义等。

四是克服阻碍创造性思维的惯性思维。习惯的思路、方式、方法、视野、角度等往往带来思想僵化,久而久之让创造力迟钝,甚至扼杀创造性思维。

左右开弓,实行创新思维方略

左右脑并用,充分发挥创造性思维,能有效提升学习的效率。

按人类大脑的认知规律,学习可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对原有知识的吸收与理解阶段,二是对原有知识的深化、发展、创造阶段。一个人学习效果如何,能否成才,第二阶段学习是十分关键的。

启发和追踪

启发是指书本知识对人脑智力的直接激荡,学习中要以书本知识为工具,不但要学习知识,而且要从中获得创造性启示。追踪是对书本知识所提供信息的疑难点和闪光点进行捕捉。这种捕捉是一个追踪探索的思考过程,采用这种方法往往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时捷足先登。

综合和统摄

创造性的思维综合不是把各项知识简单加以堆砌,而是在分析的基础上,找出它们的本质属性加以归类整理,从中发现规律性的东西。综合,既要求在宏观上具有高瞻远瞩的能力,又要求在微观上具有入木三分的洞察力。从个别中发现一般,从部分中发现整体。

统摄,是在综合基础上的提高,它应用高度的思维抽象能力对书本知识加以全面的概括,而这种概括又是有主有次、以某项知识为中心而展开的。现代社会,知识剧增,要提高驾驭信息的能力,由繁至简、以少胜多,就必须有高屋建瓴的统摄本领。

辐射和多维

辐射指的是对书本知识的扩散。创造力越强,扩散的范围越广,成功的可能性也就越大。扩散思维的特点是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多结构的,它可以促进学习者向更广、更深、更新的方向开拓。多维不仅要求学习时视野要开阔,而且要求从某点知识想到面,从面到体,点面体并存,多路并进,形成一个完整互补的呈立体式的思维结构。

反常和转移

反常是对书本知识的逆向思维。要疑人所不疑,想人所未想,创人所难创。它要求对熟悉的持陌生态度,对陌生的持熟悉态度;在不能中寻找可能,想一想书本上的结论是从何而来的,能否反过来,反过来后又如何,以反常的形式把书本上的知识向前推进。转移是对书本知识的改变和转换,把它移植到其他方面去,包括转化、适应、改变、重新组合等内容。即对已经掌握的书本知识,变换一个角度去认识;或是从知识链中抽取一环镶嵌到另一组知识序列中,以寻找新的联系;或是加以调整,重新排列组合,看看有什么变化。

当然,创新性学习往往是多种形式兼而有之的,要因人因事而异,哪种方法最有效就采用哪一种。

打破常规,改变学习的观念、行为

在现代学习中,学生需要对学习的观念、行为与方法等进行改造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新型学习。

行为改造

改造就是从大脑观念开始,进行改革与创造,改造或改良传统的学习模式,提出以人为本的思想、观念,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传统与新型的关系是辩证的继承关系。读书学习与历史一样不能割裂开来,它们有着继承性、延续性。学校的课堂上不灌不行,满堂灌也不行,全堂不活不行,全堂活也不行,这里有个恰到好处的辩证关系。

变被动为主动。从消极接受到主动发挥,这是根本性的学习转变,一变定终身。

变配角为主角。学生从一个从属地位上升为主导地位,这个主导的意思不是代替老师的教学地位,而是在学习中扮演更积极的主要角色。观念改造国际一体化、全球化、地球村时代的到来,中国面临着更多的机遇和挑战,教育也有与国际接轨的问题。但每个国家的国情不同,国力不等,人口、素质、经济、环境等不同,不能一味照搬国外经验,也不能一味故步自封。

学习正进行一场深刻的革命,即脑能科学革命。

脑能科学革命,刷新了科学教育的历史,让大脑开发与潜能发挥出来,国际最新科技教育成果与中国优秀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为我们所用。

方法改造

如果后进学生感到学不如人,这其中一定有原因,其他外因或许没有办法改变,但内因是可以改造的。所以民间有人说事在人为。只要内在的因素激活了,就一定能获得根本性转机,因此对自己要有充分的信心!学习的内因很大一部分反映在学习、读书的方法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