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大学生性与生殖健康教育教程
48454700000003

第3章 绪论(1)

2009年在安徽,某中学初二学生小强(化名),一天下午趁大人不在的时候,将邻居家一个年仅10岁的女孩带进屋里。在强行脱去女孩裤子的时候引起女孩激烈的反抗和大声哭喊。小强怕事情败露,将女孩活活掐死。破案后,他很无辜地对警察说,我只想搞清楚女生下面到底长什么样,又不想杀她。原来,在学校上生理卫生课时,老师跳过了“男、女性生殖器官”的相关内容。对此,老师理直气壮,这怎讲开不了口的。

在四川,一个大一的女生在宿舍产下一个男婴。同宿舍的女生怕事情暴露,用手纸堵住婴儿的嘴,并连夜将孩子丢弃。后来事情水落石出,原来这位女生在中学时与同班一个男生恋爱,高考分别考上了不同的大学。为了庆祝高考成功,两人发生了性关系。她说不知道这样会有娃娃,也不清楚肚子怎么越来越大,还以为是学校伙食好长胖了呢。

2009年春节刚过,某大学一名女大学生因和男友分手而被在另一所高校就读的男友刺死。一直以来,由于恋爱情感等问题所引发的大学生自杀和性犯罪行为层出不穷。有调查资料显示,75%以上的大学生自杀是由于失恋后的情感受挫造成的。

武汉某高校女大学生因为对性知识的无知,被外籍男友感染艾滋病病毒。现在青少年受到各种因素所致的性伤害的恶性事件举不胜举,这些惨痛事实告诫我们,青少年性与生殖健康教育工作刻不容缓。全社会尤其是学校和家长要首先肩负起普及性与生殖健康知识的责任和使命。

性与生殖健康教育作为大学生人格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之一,关系到大学生的人格发展,一个性知识匮乏、性心理不健全的人其人格是不健全的,而人格的缺陷是制约人才发展的重大障碍。当前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中国,如前面的案例所述,人们尤其是大学生受西方腐朽没落的“性自由”“性解放”思潮的影响,部分大学生性观念出现迷茫和混乱,部分同学在无知中跟着感觉走,一些幼稚而不负责任的性行为,直接威胁大学生身心健康,已经成为高校不和谐、不稳定的根源所在。因此,我国各地高校迫切需要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开展适合本地区大学生特点的性与生殖健康教育活动,以改变大学生存在的性愚昧和性无知,减少性困惑,增强大学生性心理的调适能力、性的责任感及性的防范意识,引导大学生走出人生最困惑、最危险的年代,最大限度地降低由“性”问题所致的种种恶性事件。在社会理解和支持的大环境下,教育工作者要加强探索和实践,以严肃、认真、慎重的态度开展好大学生性与生殖健康教育活动。早日总结出一套符合本地区、本民族大学生的性与生殖健康教育体系。为大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为校园的和谐稳定,为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做出贡献。

第一节性与生殖健康教育概述

一、国内外性与生殖健康教育的历史与现状

“食、色,性也”自古我们的祖先就注意到性与生殖健康知识的重要性,但限于时代和传统文化的束缚和影响,性与生殖健康教育开始真正受到重视还是在20世纪后期。性与生殖健康教育是指通过对人们进行系统的关于性生理、性心理、性卫生以及性价值、性道德教育,以达到使受教育者具有科学的性知识、正确的性观念以及高尚的性道德和健康的性行为之目的,帮助受教育者科学地认识自己、了解异性,确立正确的性角色责任意识和行为规范,具有健康的性心理及性价值观,成为身心健康、人格健全的男性和女性。

性与生殖健康教育在不同国家、不同时期有所不同,有所侧重。这既与社会制度、社会需求、道德观念有关,也有一个逐步认识、逐步科学化的过程。性与生殖健康教育既是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了解国内外性与生殖健康教育的历史和发展,对于促进我国现代性与生殖健康教育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国外性与生殖健康教育的发展

在19世纪之前,各种文明和民族都没有形成严格独立的性学,人们对性问题的探讨多停留在价值观的哲学和伦理学,而性医学科学的发展则仅仅局限于生殖医学范畴。

19世纪后期,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青少年的性与生殖健康教育。美国是最早提倡性教育的国家之一。19世纪80年代以前,美国社会的性教育处于自流状态,当时的美国人在谈论性问题时,也是躲躲闪闪,战战兢兢。美国社会年轻人的性道德观念随着工业革命带来的经济发展发生了很大变化,性行为出现放纵现象。家长开始关注子女的性行为方式,19世纪后期,欧美开始出现有关性教育的论著。1892年,爱伦·沃特出版了美国第一部性教育书《真理的教导》。1897年他又出版了另一本性教育书《青年女子须知》。美国妇产科医生W.H.马斯特斯(W.H.Masters)和他的妻子——心理学家V.E.约翰逊(V.E.Johnson)对性反应最早进行系统研究。德国医学家布洛赫(I.Bloch)(1840~1922年)于1906年首先提出“性学”这一概念,后来又主编了《性学手册》,但是将性教育引入学校教育课程则是20世纪初期的事。美国的C.A.摩洛医生提出,性行为轻率、混乱会使人感染多种性病。在他的积极活动下,促使美国于1905年成立了美国卫生与道德防疫协会,宗旨是以卫生、道德和行政措施来制止性病流行。摩洛还帮助一些学校开设卫生课,强调以宗教信仰的道德规范来约束性行为,目的是防止性病流行。1914年,美国国家教育协会呼吁重视性卫生教育的重要价值,要求在公立学校讲授性卫生知识。但是这些早期的努力都未能实现在学校开展系统的性教育。1957年,瑞典率先在公立学校设置性教育课。从20世纪60年代起,欧美国家普遍开始重视学校性教育。欧美国家在20世纪早期提倡的性教育都非常明确地把性的伦理教育放在突出的重要地位,密切结合宗教的性道德观念,旨在教育青少年接受性约束,不要有婚前性行为。宗教教义也告诫成年人忠诚于婚姻,不要有婚外性行为。但随着60年代掀起的性自由浪潮,使社会的性道德观念变得极为淡薄,以致在性问题上的是非界限消失。在性自由思潮的直接影响下,性教育课程的内容也发生了重要变化,在某种程度上,它和“性解放”“性自由”的思潮密切配合。到了20世纪70年代,性教育几乎成了“性解放”和“性自由”思潮的一部分。有的国家在讲授性生理课时,着重讲解性器官和性交过程,指导使用安全套,强调性是青少年应该得到自由满足的天性,谁也不应阻止青少年去追求性满足。有些国家则完全取消了性伦理教育,甚至连“性道德”一词也不再提及。亚洲的日本,原来以“纯洁教育”为名的偏重道德教育的学校性教育,到70年代也改名为偏重性知识的“性教育”。正如早就对这种变化感到忧心忡忡的西方有识之士所预料的那样,60年代以后的性教育已经成为唆使青少年过早进行性交的教育,并因此造成了严重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和终身幸福的消极后果。

瑞典的性教育态度是全世界最开明的,也是最早倡导以人格教育为中心的性教育国家。1956年,瑞典将性教育定为义务教育,对7岁以上的学生开展强制性以避孕技术为基础的性教育。但在开展这种教育不久的1960~1965年,15~19岁少女婚外怀孕率激增了60%。许多少女怀孕后独自堕胎导致死亡。1970年后,瑞典青少年酗酒、吸毒、性犯罪问题突出,性病泛滥。于是1977年,瑞典政府改变了相关政策,不再强调不偏不倚地传授有关生殖知识,而是进行性的综合性教育,强调爱情关系的情感和伦理方面内容,其中伦理教育占很重要的地位。在日本,性教育经历了纯洁教育、性教育、性指导3个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文部省发布“实施纯洁教育”的通告,强调保持身心纯洁,维持道德秩序的重要性;但在20世纪60年代后,在“性解放”思潮的冲击下,“纯洁教育”受到挑战,开始以传授性科学知识为主的人性教育阶段。而后又因“性”导致的严重社会问题和疾病的困扰,开始进入性指导阶段。英国规定学校进行性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学生的道德教育,不搞同性恋,降低艾滋病的发病率。国外的性教育形式多样,不同国家对如何在特定人群中开展或以何种方式实施性与生殖健康教育仍存在很大的争议,但世界各国的经验均表明“知”比“无知”更有益。

(二)国内性与生殖健康教育的历史与进展

性教育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我国历史上并不缺乏性教育。早在先秦西汉时期。有关性学著作就已经开始在社会上出现。从古代一系列的性学著作中可以看出,中国古代人的性生活是健康和谐的,构成了早期的性文明,但同时也存在大量封建和有害的性教育。到了明代,禁欲主义和性神秘思潮涌起,至清代延续数百年,使性禁锢处于支配地位,其遗风影响至今。

20世纪20年代,时任北京大学的哲学教授张竞生先生曾经宣传和倡导过性教育。鲁迅先生也是中国现代性教育的优秀先驱者,他于1909年从日本留学回国,应聘担任杭州两级师范学堂的生理教员时,就首先打破了性生理的禁区,把性知识勇敢地带进了课堂。

我国性教育真正发展是在新中国成立后。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总理十分重视青少年的性教育,曾为此征求过吴阶平、叶恭绍等学者的意见,并在1963年夏向北京高等院校应届毕业生发表的讲话中阐述了对青少年进行性教育的重要性。周恩来总理对我国的性教育影响很大,正是在他的倡导下,我国的性教育才逐渐开展起来。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我国才真正打破性教育的禁区。在改革开放后的20世纪80年代,中国著名医学家吴阶平教授撰文系统地阐明了性教育的重要意义,强调指出性道德教育在性教育中的突出地位,他在《开展青春期性知识和性道德的教育刻不容缓》一文中明确提出:“青春期教育对人一生的成就有极重要的影响,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不仅是关系到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长,而且是关系到国家前途、民族兴衰的重大课题。”吴阶平教授还重视全社会的性与生殖健康教育,为在中国普遍开展性与生殖健康教育做出了多方面的贡献。1982年,由吴阶平教授主持编译的《性医学》一书出版,标志着现代医学和性医学作为一个专门的学术领域在我国建立,有力地促进了性学禁区的打破和性教育的开展。1988年国家教育委员会和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颁发了《关于在中学开展青春期性教育的通知》,开始了我国青春期性教育的新纪元。同年中国人民大学开始开办性科学讲习班,把性教育引入校园,1989年华南师大把《性科学及性教育》列入教学计划,作为选修课。1992年5月《中国性学》杂志出版,更进一步促进了性学的研究和发展。1993年初国家教委制定了《大学生健康教育基本要求》提出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试点开设必修课,1996年我国第一个性与生殖健康辅修专业在首都师范大学诞生。1999年宁夏大学率先在全区高校开设大学生性与生殖健康教育选修课,至今已有1万多名大学生受到系统性与生殖健康教育,课程内容得到大学生普遍欢迎及社会认可,取得了一定的教育和社会效果。但除此之外目前我区高校大学生性与生殖健康教育的实际开展情况还不尽如人意,各校开展的性与生殖健康教育深浅不同,没有一个科学的完善的教育模式及教育体系,在师资数量和质量上都明显低于国内发达地区水平。2001年12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第十三条增加了加强性教育的内容:“学校应当在学生中,以符合受教育者特征的适当方式,有计划地开展生理卫生教育、青春期教育或者性健康教育。”这是性教育首次以国家法律的形式存在。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中提到“性健康教育”五个字,是立法的一小步,但对于我国几千年性禁锢的社会来说不能不说是性文明的一种很大意义上的进步。有人提出我国有必要将性教育纳入国家发展战略,或者将性教育上升为长期的基本国策,应当建立《性教育促进法》。

(三)两种不同性质的性教育

30年前发生于美国和欧洲的“性解放”抛弃了传统道德对性的约束,引发了一系列严重的卫生和社会问题。当性病、艾滋病、未婚和婚外怀孕,以及由此引起心理障碍和人际关系冲突等许多直接或间接相关的问题变得越来越棘手时,人们却无法对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性教育途径达成共识。性教育是应该重新肯定传统的一夫一妻贞洁价值观还是应该迎合性行为活跃的新一代的现状?世界上几乎没有一个国家或社会能够不受性解放风波的影响。即使像中国这样仍然保持一定道德观念的国家,在性解放浪潮中要维持传统的道德观念也仍然是一大难题。这两种不同的性教育具有本质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