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艾滋病的治疗
对艾滋病治疗的难度很大,因为第一,艾滋病病毒通过逆转录为去氧核糖核酸并插入体细胞的去氧核糖核酸中,除非这些细胞死亡,否则这些细胞永远存在于人体内,随时可大量繁殖而引起各种临床症状。因此,按目前的治疗手段,不可能杀灭艾滋病病毒,只能减少艾滋病病毒的繁殖,适当缓解病情。第二,艾滋病病毒本身变异较多,不同地区,不同病人或同一病人不同时期血中分离的病毒结构均有不同,在某些序列上有变异的核苷酸,其差异可达3%~10%。由于变异导致本来对药物敏感的病毒产生耐药,所以到目前为止尚无发现根治艾滋病的特效药,也没有保护免疫系统免遭艾滋病病毒攻击的药物。因此,目前临床对艾滋病患者采取的综合性治疗,只能达到缓解症状,延长生存期的目的。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一般支持疗法:包括身心休养和营养供应。
(2)控制社会性感染和治疗恶性肿瘤。
(3)抗艾滋病病毒的药物的应用(叠氮胸苷)。
(4)免疫支持疗法:干扰素、白细胞介素的应用。
(5)中医中药的应用:也不能根治,但可以减轻患者的症状延长存活期。
7.如何对待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
许多人对AIDS/HIV缺乏正确的认识,因而对HIV感染者和AIDS患者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的危害产生心理上恐惧。把他们视为“瘟神”唯恐避之不及,从而使AIDS患者受到不应该有的心理伤害。HIV感染者和AIDS患者是病人不是罪人,不应该采取歧视的态度,而应该积极地关心他们,鼓励他们正确对待自己,正确对待疾病,树立与疾病斗争的信心,只有这样才会对有效预防AIDS具有积极意义。
8.对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歧视
由于对艾滋病认识上的误区,一些人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艾滋病病人采取冷漠、疏远、排斥和歧视的态度。歧视现象是怎样产生的:感染艾滋病,通常被视为是个人的不负责任行为(如注射吸毒、卖淫嫖娼、男性间的性行为等)的结果。因此,人们常将艾滋病和“变态”联系起来,认为感染者是在接受“上帝的惩罚”“对性乱的报应”“吸毒者得艾滋病是罪有应得”等;艾滋病危及生命,人们极其害怕被它感染;许多宗教信仰、道德观念使人们相信:感染艾滋病是道德的过错;“艾滋病可耻”这一观念长期在社会上传播。结合一些不正确的评论,使许多人坚信HIV是恐怖和魔鬼的化身,由此加重对艾滋病的耻辱感和歧视。导致歧视态度和行为的另一原因是,公众缺乏对HIV和艾滋病相关知识了解。因无知而导致恐惧,因恐惧而导致排斥,以为这样可保障自己远离艾滋病,是造成许多歧视现象的根源。第三类原因来自艾滋病流行早期。一些错误的传言、渲染,加上一些媒体不负责任的新闻炒作,如将艾滋病谐音为“爱死病”,或称其为“超级癌症”“白色瘟疫”等,片面扩大艾滋病的严重后果,引发人们的恐惧心理。第四类原因来自多社会因素产生的综合效应。
对HIV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的歧视表现:(1)对已明确诊断的感染者和患者,实施无必要的强制性审查、检查和检测;(2)未经知情同意和伦理学程序,将他们作为药物试验对象;(3)限制感染者或患者外出旅行和移民;(4)拒绝感染者、患者人境;(5)开除其公职,剥夺其工作、就业权利;6)剥夺艾滋病儿童受教育的权利;(7)对在校艾滋病相关儿童实施差别待遇;(8)家庭内部的暴力行为,包括使用歧视性语言和行为;(9)在公众场合,对艾滋病感染者、患者及他们的家属、子女使用歧视性的语言和行为;(10)在各种出版物上,论述艾滋病相关问题时,使用带明显侮辱性的文字;(11)违反国家有关为HlV感染者、艾滋病病人保密的规定,随意向无关人员泄露他们的姓名、住址和其他个人信息;(12)无理限制感染者和患者摆设摊点,出售生产资料和日常生活用品;(13)无正当理由,拒绝向他们出售生产资料和生活用品;(14)无正当理由,拒绝向他们提供商业、交通和其他生活、娱乐服务;(15)随意泄露他们的个人隐私,例如,将他们罹患艾滋病的原因(无论是真实的、想象的甚至编造的)作为茶余饭后的闲谈话题、逸事、小道消息,向他人传播;(16)对同性恋个人或人群进行围攻,使用侮辱性语言,或实施人身攻击;(17)将妇女无端指责为艾滋病和性传播性疾病的传播者;(18)剥夺艾滋病病人、感染者的选举权、被选举权,或阻挠他们行使其他公民权利;(19)限制艾滋病感染者、患者的合法聚会活动。
歧视不但对有效防控艾滋病不利,可能会产生比较严重的后果,如:(1)使感染者过度焦虑和紧张,丧失自尊心和感到悲观失望;(2)使人处于孤立状态,会使个人去做伤害他人的事;(3)使流行转入地下,预防和治疗工作难以开展;(4)导致人们害怕了解是否被感染、不愿意公开自己的血清状况,妨碍了预防措施的采取和寻求治疗;(5)导致人们担心被怀疑,不愿意改变自己的不安全的性行为;(6)导致艾滋病感染者和患者及家庭的人权常常遭到侵犯;(7)导致许多国家的政治家和决策者否认存在艾滋病问题,否认应采取紧急应对措施。
9.HIV/AIDS有哪些权利、义务与责任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及其家属不受歧视,他们享有公民依法享有的权利和社会福利。不能剥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工作、学习、享有医疗保健和参加社会活动的权利,也不能剥夺其子女入托、上学、就业的权利。
艾滋病病人应暂缓结婚。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如申请结婚,双方应接受医学咨询。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应对社会承担义务和责任,认真听医务人员的医学指导,服从疾病控制部门管理。到医疗机构就诊时,应主动向医务人员说明自身的感染情况。
10.怎样做好“自我防护”
历史上许多传染病都是既不可治愈(或有效治疗),又不可预防,令人非常恐惧和恐慌,谈病色变。如鼠疫、霍乱、天花、白喉、肺结核、狂犬病等,但是,随着医学的发展,有些能够有效治疗,有些虽然不能有效治疗,但可以预防。艾滋病与以上传染病都不同,前面已经说过艾滋病病毒是逆转录的病毒,它侵入人体后将自身的氧核糖核酸转录为去氧核糖核酸,然后整合进淋巴细胞的染色体内。因此一旦侵犯人体,治疗起来非常困难。我们相信人类终究能够治疗艾滋病。另一方面,艾滋病病毒的变异性极强,这给我们制备预防它的疫苗,造成很大的困难。我们也相信,人类终究能够制备预防艾滋病病毒感染的疫苗。但这也是将来,不是现在。既然如此,难道就没有可能预防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方法吗?不。
艾滋病目前不可治愈,没有有效疗法,疫苗尚待开发,但可以用其他方法预防,这个办法就是“自我防护”。自我防护是目前预防艾滋病的最有效的措施,它适合于每一个人,尤其是青壮年。其要点包括:
(1)了解艾滋病的由来和危害,熟悉它的传染方式和预防措施。
(2)遵守性道德,自尊自爱,严禁一切性淫乱。
(3)防止与他人公用可能被血液污染的用具。如牙刷、剃须刀、注射针头等。
(4)注意性卫生和性安全,健康夫妻互相忠实,杜绝婚外恋。夫妻间性行为最好也使用避孕套,以确保性安全。
(5)当配偶一方血清抗体阳性时,双方都要定期做有关检查,实行医疗监督。采取性安全的预防措施,最好终身禁欲。
(6)当自己一旦感染上AIDS时,不悲观,勇于与疾病做斗争,切实遵守有关预防AIDS的规定,严防传给他人。
(7)当别人患AIDS时,不歧视、不排斥,尽量给予同情和温暖,但交往中注意自我保护。
(8)涉外人员,使用过进口血液制品的人,与外国人通婚或与外国人有过性关系的人的预防措施,则在做好自我防护的基础上,还需要定期检查(如果对方HIV阳性,则必须3~6个月复查1次)。
因此,在目前尚没有研制出预防AIDS的有效疫苗前,我们每个人必须注意“自我防护”。另外,据研究艾滋病病毒对物理、化学消毒灭菌剂的抵抗力远比乙肝病毒低,所以用于杀灭乙肝病毒的方法和消毒剂均可用于杀灭AIDS病毒。(最有效而便宜的是漂白粉,其他消毒剂还有0.3%过氧化氢、50%酒精、0.5%来苏儿,此外120℃高温灭菌15分钟也可杀死AIDS病毒。
中国的艾滋病防治重点应放在危险人群的保护上,而不能局限在艾滋病患者或感染者。重点是:加强卫生宣传教育,提高人口素质,普及卫生常识,大力开展预防工作。WHO总干事布伦特兰博士访华演说时讲:“HIV/AIDS需要我们大力重视,多数国家的教训是类似的,利用大众媒介教育广大人群是一项非常重要的预防措施……青少年的性卫生和生殖卫生培训尤为重要”。制定我国预防和控制性病、艾滋病的规划及行动计划,强化立法管理及制定配套政策,如1991年我国卫生部颁布了《性病防治管理办法》,1998年卫生部又组织编写《全国艾滋病性病防治工作规范》,这对我国性病艾滋病的防治工作产生了积极深远的影响。最近公布的《1998~2010年中国预防和控制艾滋病长期规划》中明确规定我国艾滋病防治工作的总目标及近期与远期防治工作目标是:建立政府领导,多部门合作和全社会参与的艾滋病、性病预防和控制体系。在全社会普及艾滋病、性病防治知识,控制艾滋病的流行与传播。规划指出到2002年必须阻断艾滋病经采供血途径的传播,遏制艾滋病病毒在吸毒人群中迅速蔓延的势头,力争把性病的年发病增长幅度控制在15%以内,到2010年实现性病年发病率稳中有降,把我国艾滋病病毒感染人数控制在150万人以内。同时并制定颁发了《关于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的管理意见》,《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原则》,《预防艾滋病宣传知识要点》等规划和政策性文件,形成了预防为主,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艾滋病防治策略。在上述政策的正确指导下,也在各级疾病控制部门和全社会(尤其是社会组织的参与)的共同努力下,2002~2010年我国艾滋病防控目标已基本实现。
为切实维护广大人民群众和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国务院于2012年1月下发了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十二五”行动计划。行动计划提出了今后5年的目标:减少艾滋病新发感染,降低艾滋病病死率,减少对受艾滋病影响人群的歧视,提高感染者和病人生存质量。到2015年年底,重点地区和重点人群艾滋病疫情快速上升的势头得到基本遏制,艾滋病新发感染数比2010年减少25%,艾滋病病死率下降30%,存活的感染者和病人数控制在120万左右。行动计划还制定了工作原则:坚持政府组织领导、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共同参与;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依法防治、科学防治;坚持突出重点、分类指导、扩大覆盖、提高质量。提出了7项防控措施:扩大宣传教育覆盖面,营造良好社会氛围;扩大综合干预覆盖面,提高干预工作质量;加强血液安全管理,预防医源性传播;扩大监测检测覆盖面,最大限度发现感染者;扩大治疗覆盖面,提高治疗水平和可及性;加强对感染者和病人的服务和管理,全面落实关怀措施;实施分类指导,全面推进艾滋病防治工作。明确了五方面保障措施:加强组织领导,完善防治工作机制;加强机构和能力建设,建立长效工作机制;保障经费投入,整合防治资源;充分发挥社会力量的作用,开展艾滋病综合防治;加大科研力度,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行动计划还对政府层面对艾滋病防控工作的督导和评估进行了要求。我们有信心,也有理由相信随着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十二五”行动计划各项措施的逐步落实,我国社会多部门参与艾滋病防控工作的机制将得到巩固,将最大限度调动全社会(尤其是社会组织)参与艾滋病防治工作的积极性,在全社会的努力下一定会在遏制与防治艾滋病方面取得举世瞩目的成绩。
思考题:
1.男性、女性性器官的卫生保健内容是什么?
2.性功能障碍的常见类型有哪些?
3.性传播疾病的概念是什么?性传播疾病主要传播途径有哪些?性传播疾病的预防方法有哪些?
4.常见性病的种类有哪些?各自的临床特点是什么?
5.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有哪些?哪些途径不传播艾滋病?
6.写出10种与艾滋病传播密切相关的高危险行为?
7.简述对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歧视有哪些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