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大学生性与生殖健康教育教程
48454700000042

第42章 性文化和性道德(2)

二、性贞节

(一)中国封建社会大力提倡的女性贞操观

中国社会自宋明以来,对女性的贞操非常重视。从孟子的“男女授受不亲”“三从四德”到程颐的“饿死事小,失节事大”。针对女性制定了一系列规范,其核心内容为视贞操“重于生命”。贞操一般是指女性在婚前不失身,即婚前不与任何男性发生性行为,婚后则表现为妻子对丈夫“从一而终”的操守。汉代对女子贞节大力表彰,为她们树碑立传;唐代《女论语》对妇女行为提出了系统的规章;宋代理学家更鼓吹“存天理、灭人欲”;明清以后,不仅颂扬寡妇守节,而且不断出现以身殉夫的残酷事例。因此,从一座座贞节牌坊到缠足陋习,将“贞操”二字深深嵌入中华民族集体无意识的深层结构中,诠释了封建时代贞节观对女性的束缚和压制。是否贞洁不仅决定女性婚姻是否幸福,而且决定了她们的命运,以致有的妇女因男子碰了一下她的手臂她便将手臂砍掉;元代一女子患乳疮,为避男人见其身体,宁死不医。传统的贞操观扼杀了人的天性,剥夺了女性的性权益,是几千年来套在妇女身上的精神枷锁,导致女性的性压抑非常严重。

(二)生理性贞节观

生理性贞节观是相对于心理性贞节观而言的。生理性贞节观或肉体贞节观指人们对女性未经性交肉体的重视程度。按传统的性伦理贞操观,女性只要在婚前同异性发生了性交关系,即为生理性失贞。中国几千年的性文化只强调妇女的贞洁,是典型的男尊女卑和对妇女歧视压迫的表现。社会主义性道德认为,性贞节可以在两性进行肉体结合之前增加性伦理的约束力,对维护两性之间的正常关系、防止性关系混乱和性行为失调是有必要的,但前提必须是男女双方共同遵守,尤其是男性应先遵守,因为男性是性行为的主动者。

(三)心理性贞节观

新的贞节观是旧的贞操观破裂瓦解后形成的多元化思想理论体系,是在男女平等、一夫一妻制的基础上,提倡夫妻间相互忠贞、共守贞操、洁身自好;婚前保持童贞,婚后互敬互爱。传统贞操观的糟粕是对妇女施行性控制、性压迫的封建意识,其积极因素则是对爱情的忠贞,对家庭、子女负有强烈的责任感,不断巩固深化双方爱情,实现“白头偕老”的美好传统。在批判封建意识的外壳时,将合理的内核,一并摒弃是十分错误和有害的。去掉其封建的外壳,汲取其合理的内核,并注入新的内容,也不必过分追究是否具备生理性贞节,而重视心理贞节,这是贞操观的更新和发展,是性文化的进步,将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组成要素,成为抵制西方性自由思潮侵袭的有力武器。在性爱、婚姻、家庭等问题上,新的贞操观不再是专对女性施行性约束的“紧箍咒”,而是男女双方共同遵守的性道德准则,在情感、思维、文化、伦理的不断融入和美的鉴赏中缔造婚姻和建立家庭。重视生理和心理贞节,抵制不健康的性自由思潮的侵袭,婚外性行为、第三者插足以及嫖娼等丑恶现象将会减少和杜绝,性病的蔓延也会得到有效遏制。

中国台湾省的性教育学对失贞的孩子提出“二度贞操”的概念。部分年少轻狂、激情难挨、爱情失意或者遭到意外性侵犯的女性,往往会为自己的“失贞”懊恼或痛心。虽然她们失去了所谓的贞操,但是她们没有失去爱的能力,她们更懂得了珍借以及怎样去爱。在第一次并不懂爱的情况下失贞,并不影响其追求内心的纯洁和高尚,她完全可以拥有“二度贞操”。

(四)大学生的贞节观

我国当代大学生的贞节观较之过去已有了很大的改变,与其他社会群体的贞节观也有很大的不同之处。当代大学生彻底冲破了传统观念的束缚,并逾越了男女生理上的某些差异,将男女真正平等放在贞节这古老而新鲜的问题上加以公平地讨论。这有助于对贞节正确、客观的认识,有助于爱情观和婚姻观的正确发展。当然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仍然认为贞节只是女性所特有的,对男人谈贞节是荒谬可笑的。大学生对于心理上的贞节有了更深刻、全面的认识,他们拨开了贞节的神秘面纱,敏锐地深入人的精神实质来讨论贞节问题。大学生的贞节观并非完美无缺,但充满了活力和新鲜,包含了丰富的思维,贞节观折射着青年一代对社会、伦理、文化的认同、思考与批判。在当今经济、文化、伦理、道德和教育的影响下,大学生对贞节、爱情、婚姻的看法应该说是健康积极的,而且具有真诚自然的特点。

1.高度重视生理贞节 持这种观点的女大学生认为应该珍视自己的贞操,自重自爱。她们中绝大多数人反对婚前性行为,认为童贞只能在婚后献给所爱的人,并期望家庭稳定幸福,夫妻白头偕老。但当涉及“如果恋人曾与别人发生过性行为,你怎么看时”,有相当一部分人表示可以忍受,还有一些女生认为应根据情况区别对待,只有少部分表示绝对不能容忍。男生均非常重视女友的生理贞节,但对于特殊情况的失贞还是可以接受的。这类男生大多反对婚前性行为,认为青年人应学会克制自己的感情,爱情和婚姻更多的是男女双方的一种责任,这类大学生有着较为传统的观念,他们是青年群体中较为稳定的一部分。

2.生理贞节与心理贞节并重 与第一类人相比,他们更强调对所爱的人在心灵上的忠贞,觉得爱情不仅是一种责任,更是一份特殊的感觉和冲动。仅仅为了坚守十分贞洁而刻板的“循规蹈矩”是没有意义的,甚至会造成终生的遗憾。他们对婚前性行为不置可否但认为应该“非常谨慎”,真正在乎的是对方是否真的值得自己去那么做。这种观点的持有者中男女均有,他们是比较谨慎,很重感情的一群,他们不会坚定不移地苦守一份贞节,也不轻易为冲动所左右。

3.强调心理上的贞节 大学生中持有此观点者占有一定的比例,他们认为,对于正常的生理冲动不应过分压抑,否则容易引发生理和心理上的某些问题。这就犹如对待洪水猛兽,不能硬挡而要正确疏导。对于婚前性行为,他们觉得是可以理解的,不能武断加以否定。这些大学生大多外向而浪漫,他们更重视爱情的过程,所谓“不求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他们认为爱情本身的真诚和纯洁才是最重要的。如果一个女生在生理上是纯净的,但是她感情不专一、喜新厌旧、朝三暮四,或者说她的感情带有明显的目的性,那么又何言贞节呢?或者一个男生,人前是坐怀不乱,背地里却偷看一些淫秽书刊、影碟,发表低级下流的言论,能说他贞节吗?这类大学生主张遵守正确的社会伦理道德,提倡正常的男女关系,他们的情感空间中存在着一些更活跃和不甚稳定的因子。

4.不容忽视的性放纵和性随意 大学生中存在着极少数的极端生理贞节观者和放纵主义者,是属于病态型的。一些大学生在性问题上的开放心态无疑给大学生本身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危险,因为追求“性自由”和“性解放”的大学生们往往性知识贫乏而片面,是“性健康”的无知者。未婚先孕、未婚流产及未婚产子等都将给大学生尤其是女大学生们的身心带来巨大伤害,更为可怕的是性病与艾滋病的巨大危险。我们提倡的贞操观是要求两性关系中的严肃性和忠贞,反对婚前性行为和各种性越轨行为,同时要求保持性的纯洁、爱情的忠贞,反对性放纵和性随意。

三、性道德

人类的性行为受到社会的严格管理和控制,这种控制主要是通过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来实现。其中性的道德规范应用更为广泛。性道德是指调节人类性行为的道德规范,是社会道德渗透在两性关系方面的行为规范和准则。人们根据这些规范判断性行为的对与错、善与恶,对性行为作出道德判断和道德评价。性道德具有控制和调节的功能,一方面是指性道德对人们的婚姻行为和性行为具有非强制性的控制作用;另一方面则表示性道德时时在调整和指导着人们的性行为,调节人们生理功能与社会文明之间的矛盾,是人们性行为的标准,也是衡量人类两性关系文化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性道德关系到社会文明,是社会道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性道德是一种社会形态,它和其他社会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态一样,有着各自的特点,发挥各自的作用。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不同历史阶段、不同的家族和社会文化氛围,性道德是不同的。人与动物的区别就在于人有羞耻心和自尊心,而这是性道德的核心。人们的性行为必须遵守性道德,否则要受到法律制裁和道德谴责。人类的性关系是婚姻家庭关系的一个重要内容,因此性道德也是婚姻家庭道德的十分重要组成部分。性道德是一种特殊的规范,首先它所制约的对象比较特殊,制约着人们的两性关系,是指导性生活的行为准则,而两性生活是人类社会生活中最具有感情色彩、最隐蔽、最动人心弦的一部分。其次性道德的制约作用十分敏感,一旦有人越轨,很快就会引起舆论哗然,人们就会议论、谴责,连亲友都感到有失脸面。在舆论的压力下,个人也易于产生良心上的责备,同时性道德规范与法律法规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违反性道德就有可能进一步走上性违法犯罪的道路。

(一)性道德的特点

1.社会性和多样性性道德具有广泛而深刻的社会性。从纵向来看,性道德贯穿于人类社会的始终,是与社会共存的。从横向来看,性道德涉及社会的每一个成员,到了生长发育期,都要受到性道德的约束,对个人、家庭和社会的影响都很大。性道德随社会制度和性文化的不同而各有差异,也随着各国法制的健全和公众的道德舆论而发生变化。不同的社会、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宗教、不同的社会阶层对性道德有不同的道德评判。性道德的内容也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而有所不同,它由一定的社会经济关系所决定。社会制度与政治制度不同,性道德规范也就不同。杂乱性交在原始社会并不存在性道德问题,赤身裸体在古希腊、古罗马时期也不会被认为是不道德的。封建社会的男子纳妾,并不违反性道德,在中国封建社会中,妻子如不生育,由于当时的性道德的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丈夫可以因此而堂堂正正地休妻另娶,或纳妾。当代西方某些国家,仍允许有合法的、公开的妓院存在,显然,在那里嫖娼与卖淫自然是他们的性道德所容许的了。因此,性道德有其社会性,不能离开人们所在的社会,抽象笼统地谈性道德的内容。不过,性道德又总是适应着社会的需要和社会的习俗(包括某些民族的特有习俗),并且是有利于社会的文明与进步的。否则,必然会被修改或废弃,使之进一步完善,推进社会文明。性道德作为制约和调节人们性活动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的规范,主要涉及两个方面:一是在两性之间的性关系上的道德问题,二是性行为与社会的关系上的道德规则。

2.稳定性和继承性性道德具有相当大的稳定性:整个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来说都具有稳定性特点,即使经济基础改变以后,原来的上层建筑还将稳定地保留一定时期。性道德规范比其他上层建筑变化的速度更慢,有着更大的稳定性。因为改变旧的观念,需要人们的思想文化、社会风尚和心理结构有一个变化的过程,这个过程是比较缓慢的。这也是新中国成立以后,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封建的道德观念仍然在有形无形地对人们发生影响的原因所在。同时性道德也具有明显的继承性,因为人类社会、历史和文化总是不断发展的,我们要正确对待历史形成的性道德,批判其糟粕,扬弃其不合理的部分,继承其合理成分,从而使性道德日臻完美。

3.一致性和双重性人类大多数民族、文化把性交行为限制在婚姻关系内,这就是性道德的一致性。这种道德准则直接源于性的目标是生殖这种观念。性道德的双重性表现在两个方面,即性道德有双重标准和单一标准之分。在不少国家的传统文化中,对男性和女性的性道德要求不一,此所谓双重标准。而单一标准则是男女平等,性道德准则对男女的要求是一样的。两性间的性关系主要是在恋爱、结婚与性行为上。千百年来,在两性性关系上妇女长期受到压迫和不平等的待遇,因此应特别强调尊重妇女。总的来说,社会主义性道德要求两性平等、婚姻自由、互相尊重、互相爱护,并自尊、自爱。自尊自爱是一个人有无性道德修养的重要标志。

(二)性道德的内涵

内涵包括平等、严肃、相爱和科学。平等是指在性活动中男女双方享有同等的权利,必须尽同样的义务,男女平等,双方自愿,反对包办婚姻和买卖婚姻。严肃是指性交行为不仅是生物行为,而且是一种社会行为,它必然涉及对方,可能导致生育,因此双方都负有社会责任。社会普遍接受的性交行为是在婚姻关系中进行的,婚前性行为由于担心社会的谴责或良心审判,担心怀孕或堕胎等一系列因素,当事人会有较重的心理负担。相爱是倡导性行为必须建立在互相爱慕、彼此坦诚的基础之上,没有爱情的性行为与动物的性行为没有什么区别。科学是指性交行为必须符合科学所提示的规律。一个没有良好性观念、性道德败坏的人,不可能拥有真正的爱情和幸福的婚姻和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