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计算机网络高校校园网管理与网上引导工作研究
48468500000012

第12章 校园信息化的建设与构成(5)

(5)复杂性和安全性。信息化和网络是始终联系在一起的,从一定意义上说网络已成为信息的载体。网络作为一个虚拟的世界,缺乏实际的管理和操控力,因此网络世界不一定就是一个安全的世界。特别是随着人们对网络依赖性的加强,生活、工作和学习都要在网络的帮助下完成,因此网络又充满了复杂性。校园网上虽然主要是与学校教学和管理相关的信息,没有什么特别敏感和不良的信息,但这不意味着校园网就安全了,因为一些垃圾文化也会出现在校园网页上。对校园网安全性最大的威胁来自于校园网用户本身,因此除了提高系统管理水平外,还要加强教育,引导用户正确使用网络。

(6)建设的长期性。任何信息系统的建设都是一个长期的甚至是无止境的工作,校园信息化建设由于用户的广泛性、应用的多样性、网络的复杂性,在这方面尤其突出。对此应有长期人力、物力投入的打算。

2.校园信息化的特征

校园信息化作为教育行业的信息化的一部分,其信息化的范围仅限于学校教育领域。因此校园信息化的建设、资源开发及应用范围涉及主要是和教育有关。例如,教育环境、教育内容、教育管理等教育领域的各个方面。因此校园信息化作为教育信息化一部分,有其特有特征。因为校园信息化有“技术”属性和“教育”属性,因此我们将从技术和教学两个层面来介绍校园信息化的特征。

(1)从技术上看,校园信息化的基本特点是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多媒体化。

数字化校园数字化是实现校园信息化的基础,数字化使得教育信息技术系统设备简单,性能可靠和标准统一,大大方便了学校的教学和管理工作。数字化特征除了体现在技术层面上,在学校的日常教学活动中同样可以体现这一特征,随着信息化校园的推广,教学内容和教材设备也逐步实现数字化。例如,电子教科书、参考书、数字图书馆和教育数据库等广泛应用,不仅使高等教育的内容丰富多彩,生动逼真,更使知识的存储、传播速度极大地加快,使用效益有惊人的提高。

网络化网络化使得信息资源可共享、活动时空扩大、不限制、人际合作易实现。因此,网络化使得学校的师生不仅可以分享彼此的信息资源,而且可以更加容易接触社会上的信息,这就扩大了教师和学生的信息来源。此外,网络空间的虚拟性和无界性,在减少时间和空间对教师和学生活动时空限制的同时,也使得学校外面的信息和先进的文化可以实时的传入校园内,使校园文化不断得到更新。

多媒化多媒体化使得信息表征多元化、复杂现象虚拟化、教学信息媒体一体化。多媒体化使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使用网络平台及多媒体技术实现教师电子课件的广播、遥控辅导、分组讨论等多媒体教学方法。多媒体化特点是远程网络教学系统,这是一种利用Internet技术实现的,不受地域限制和时间限制的网络大学。现在我国教育部批准的全国部分重点大学,已经建立了网络学院,开始进行远程网络教育。因此,在网络上完成高等教育,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和华南理工大学等的毕业证已经成为现实。

智能化智能化使得网络教学系统能够做到教学行为人性化、人机通信自然化、繁杂任务代理化。校园信息化智能化特点主要体现在教育技术智能化方面。教育技术主要是指为实现教育的功能和目标所采用的技能、手段和工具。校园信息化建设使得现代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高等教育,加速了校园信息化的步伐,因而也就提高了教育的智能化水平。

(2)从教育属性看,其主要表现在教育思想现代化、教学过程互动化、教育资源共享化、教育空间开放化、教育方式个性化、教育终身化和全民化以及服务对象固定化等。

教育思想现代化。校园信息化是现代技术发展的结果,除了要求精确的技术条件外,更重要的是要求学校的管理者和教育者要更新教育观念,不要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制约,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信息化校园。为了更新思想观念,学校的管理者和教师在日常工作中应以现代化的思想观念、理论为指导。例如,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终身教育的思想,以及现代高等教育的时空观、人才观、价值观、质量观、效益观、教学观、师生观等。

教学过程互动化。交互式教学软件的开发和应用,强调了师生之间思想、情感和文化的交流,学生独立思考和创造性学习得到鼓励和有力的技术支持,教学由单向灌输改为多向交流,师生间建立起更加民主平等的关系。而上述情况在信息化校园里时刻都能体现出来,并且只有信息化校园才能够实现教学过程互动化,这也符合现代教育发展趋势。教学过程互动化通常也体现为教学过程协作化,即在教和学的过程中,老师和学生要进行合作完成教学工作,而不是过去那样只是老师负担教学任务,而学生处于被动地位,不利于学生自主性的培养。教学过程互动化除了实现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流,也是人机之间的互动化过程。

教育资源共享化。校园信息化的核心问题就是资源共享化,而校园信息化的主要特点是校园网的形成和发展,学校的老师和学生通过网络,使彼此的获得信息在网络空间里进行共享,使得大量丰富的教育资源能为全体学习者共享,且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这就打破了过去教育资源种种形式的封闭和垄断。由于全球教育网络的形成和发展,不同角落的人都可以在教育网络上获取信息,这就使全球教育资源的共享化程度大大提高,从而有利于全球教育资源的充分利用与质量和效益的提高,有利于缩小国家和地区间高等教育发展的差距,最终实现教育均衡发展。

教学内容新颖化:在信息化时代,新型创新才人是今后教育的主要任务。新型人才的培养要求教学内容新颖化,动态化和形象化,在信息化校园里,网络化教学使教学内容呈现出这一特点。

教育空间开放化。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化,就要满足教育空间开放化的要求,而校园网络的实现为教育空间开放化提供了条件。因为只有在网络化的虚拟环境里,才没有现实世界的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才能够在无国界的知识海洋里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现如今,电子信息技术的高度发展,使全球通信瞬间完成,将极大地拓展高等教育的空间,无校舍的“多媒体大学”、“虚拟大学”应运而生、迅速发展,全球的网络空间同时也是高等教育的空间,“地球村”就是一所大学校。

教育方式个性化。在校园信息化里,伴随着教育网络化的实现,教育个性化随之诞生。因为在信息化的校园里不再是过去传统的授课方式——集体课堂教学。而是学生在网络空间里接受教学,那么学生就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实际需要自主选择要学习的内容和学习时间,不必老师统一安排,这就为教育个性化提供了可能性。他们学习的自主性和个性化学习主要表现如下:他们可以自主地选择教材和教师,自己安排课程和课时,可以在虚拟教室和实验室自主地学习、实验或从事一定的科学研究探索,可以从自己的实际兴趣、爱好、专长出发,结合社会需求,进行知识的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潜能的发掘。总之,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中心,成为自己学习的主人。高等教育培养的人才将更具有个性和创造性。

教育的终身化和全民化。伴随着信息化校园的实现,教育向信息化方向发展,教育网络化和远程教育也应运而生。因此,教育不再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这也就满足了人们对教育终身化和全民化的要求。教育时间终身化即高等教育向大学后教育直至老年教育发展,成为在人们需要的任何时刻、任何地点都能提供所需知识的学习活动,实现“学习化”人生,从而改变高等学校在某种程度上的封闭状态,使之与社会生产、生活融为一体,更具有生机与活力。教育对象的全民化即教育对象逐步大众化、全民化的历史进程。它既依赖于信息技术、教育思想观念乃至整个社会的发展进步;又对教育和社会进步形成巨大的推动力。它本身也成为教育和社会进步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

服务对象固定化。校园信息化服务对象主要是面向校园师生和学校的管理者,这也是校园信息化与教育信息化最为显著的区别。当然,校园信息化在现实操作中也不可避免的为校外提供服务,比如说对外开放本校信息、对外开设网络课程以及本校的日常工作——对外招生等,这些功能所服务的对象都不是在校师生。但是,它服务背后的最终目的还是为在校师生以及学校管理者服务的。

(二)校园信息化的构成

关于校园信息化的构成,也可称为校园信息化建设的要素,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即计算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应用软件平台建设、高素质信息化人才,相关政策规章以及具体实践情况。

1.计算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是校园信息化的硬件基础

计算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是校园信息化的骨架和基础,即校园信息的存储与传播的硬件基础,包括校园网络和服务系统等。校园信息化的所有应用设备都构架在此之上。一般而言,计算机网络基础设施主要包括校园网、有线电视网络、卫星网络或专用电信线路(这主要用于远程教育),以及在这些网络上提供服务的服务系统、网络设备、网络布线等。在所有这些设备中,校园网是校园信息化的核心内容。校园网的建设通常以宽带IP网为目标,建立数据、语音、视频的一体化网络,主干网应采用光纤布线,提高网络可靠性及安全性。校园网可以实现虚拟子网功能,以保证全网的良好性能及网络安全,整个网络应具有高速的三层交换能力并具有良好的扩展性。主干网采用千兆以太网,百兆到桌面,实现网上多媒体信息的实时播放等多媒体教学的需要。采用虚拟网络技术,提高子网内部的信息交换速度和子网间的保密与服务质量。网络建设规划时应留有扩充余地,为Internet、拨号用户、移动用户等提供接口,并使网络可以平滑升级到ATM。校园网的网络主干网一般选择千兆以太网,星形拓扑结构,每个星形网的核心交换机通过千兆光纤相连,整个网络在布线上是一种以双环连接为主的方式。网络上同时连接着对带宽和可靠性有较高要求的服务器、交换机等。

此外,目前我国已经建成并启用的中国教育与科研网(CERNET)、中国卫星宽带远程教育网络,正在实施的中小学“校校通”工程、高校“数字校园”建设工程、中小学远程教育建设工程,以及应用于学校教学的普通电教室、多媒体综合电教室、计算机室、微型电教室、CAI教室、网络教室、语言实验室、电子阅览室、闭路电视系统等都是教育信息化中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内容。这些基础设施的建设既为我国高校信息化奠定了基础,也为信息化教育的实施创造了条件。

2.应用软件系统开发是校园信息化的灵魂

在实现计算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上,还要在此之上实现软件系统的开发。在校园信息化的过程中,应用系统软件的开发和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它不像硬件设施那样一蹴而就。通常认为校园信息化建设的中心任务是应用系统软件的开发,校园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广度、深度和高度才是衡量校园网建设成功的标准,是校园信息化的灵魂。校园信息化应用系统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校园计算机网络系统

计算机网络系统是信息化校园的核心,校内主要的管理系统及信息的发布处理都是由计算机网络来进行的。此外,校园网还是学校面向社会的窗口,是展示学校形象和扩大学校知名度的重要渠道。因此校园计算机网络的建设是建设信息化校园的核心。

(2)教学系统

教学系统的开发与运用是实现教学管理无纸化的重要步骤。教师通过它进行网上教学、网上学生成绩的提交,查询与自己有关的教学信息;学生可以通过该系统进行网上自主学习,网上查询学业成绩等。网络系统教学需要利用多媒体教材。例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使用网络平台及多媒体技术和器材实现教师课件的广播、遥控辅导、分组讨论等。

(3)校园管理系统

校园管理系统基本上是一个在校园网硬件平台上运行的软件系统,它也是实现校园信息化的最初目的之一。校园管理系统一般包括办公自动化系统、教务管理系统、校长决策系统、学生管理系统、图书馆系统、考试模拟和题库系统、校园“一卡通”系统、学生就业及教学质素反馈等诸系统构成,它也是校园网系统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

(4)网络虚拟实验室系统

网络虚拟实验室就是在网络中创造出一个可视化的3D环境,每一个可视化的三维物体代表一种实验对象。通过网络操作,用户可以进行虚拟、仿真实验。网络虚拟实验室实现的基础是多媒体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与仪器仪表技术的结合。在网络虚拟实验室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可以自由地、无顾虑地随时进入虚拟实验室操作仪器,进行各种试验。

信息化校园在软硬件设备的整合下,构成了一个虚拟的生存于网络之上的校园环境,它的建成和运行使学校的教学和管理在网络上进行,这就使传统的教学和学校管理发生了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