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公司的主要业务,一是为公司股票、债券的发行提供咨询和担保,并代理发行或包销;二是向公司融资,包括直接投资公司股票、债券和向公司提供中长期信贷;三是直接参与公司的创建与改组活动,为公司的设立、合并、收购、调整提供投资及财务方面的咨询服务;四是从事证券的自营买卖;五是充当政府的投资顾问,即包销本国及外国政府债券,较大的证券公司还充当国际金融顾问,为国外企业和政府机构提供国际金融市场的咨询服务。
此外,一些证券公司还从事外汇及黄金买卖,经营资本设备以及耐用品的租赁,提供公司股票登记与法规咨询服务,管理退休基金、投资信托和单位信托等各种投资基金,兼营一些短期贷款和其他业务。近年来,证券公司的业务日趋多样化,它与一般商业银行的区别正在缩小。
(二)保险公司
保险公司是为保障社会经济安全而提供经济补偿的金融机构。它根据风险分散原理,将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个别风险,通过保险机制分散于多个经济主体,以保障社会经济生活的稳定。保险具有分散风险、组织经济补偿两个基本功能,在现代社会中还有融通资金的功能。
保险业务在西方国家十分发达,保险公司可分为国有制保险公司、股份制保险公司、互助合作制保险公司、自保公司等;按保险标的,保险公司可分为财产保险公司、人寿保险公司、水灾和事故保险公司、老年和伤残保险公司、信贷保险公司、存款保险公司等,其中人寿保险公司的业务量最大。
保险公司的资金来源主要是投保人缴纳的保险费和发行人寿保单积累的巨额的货币资金,这笔资金除赔付被保险人的损失外,主要用于收益较高的长期证券,如购买公司股票或债券、政府公债,以及发放不动产抵押贷款、保单贷款等。在保险业务发达的国家,由于保险公司的保费收入稳定,且保费收入与赔付支出之间存在着时滞,保险资金日益成为比银行存款更稳定的长期性资金来源。
(三)退休养老基金
退休养老基金是一种向参加养老金计划的人以年金形式提供退休收入的金融机构。它最早兴起于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20年代,工业化国家已普遍建立起退休养老基金组织。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危机以后,社会保险制度的发展与工会组织的发展,促使了退休养老基金的迅速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一方面由于工资收入增长与退休金的上升,另一方面由于政府颁布了建立养老金计划的立法以及养老金储蓄的税收优惠,退休养老基金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退休养老基金的资金,一方面来自于雇员工资的一定比例扣除及雇主的相应比例缴款,另一方面则来自于积聚资金的投资收益。基金主要用于购买公司股票和债券以及政府债券。由于雇主与雇员每月的交款远远超过对退休人员的支出,其大量的多余资金则可用于稳定的投资。各工业化国家普遍规定交纳的养老基金的经常收入是免税的,从而鼓励了雇员交纳养老退休基金,而基金资产的增长与收益则增加了其基本的保障能力。
(四)投资基金
投资基金是一种通过发行股份或受益凭证,把众多分散的小额投资者的资金集中起来,再以适度分散的方式投资于各种金融资产的金融机构,是一种以证券为主体的投资信托。美国称之为共同基金或互助基金;英国称之为单位信托基金;日本、韩国则称之为证券投资信托。
投资基金依据组织形式,可分为公司型和契约型两类。公司型基金公司是依公司法组成、以盈利为目的、主要投资于有价证券的投资机构,有的其本身就是投资公司;契约型基金公司是一种信托型投资公司,它是基于一定的信托契约而组织的代理投资机构,一般由基金管理公司(委托人)、基金保管公司(受托人)和投资者(受益人)三方通过订立信托投资契约而建立。
投资基金依据变现方式的不同,可分为开放式基金和封闭式基金。开放式基金发行的股票或受益凭证等基金券的数量是不固定的,可根据需要追加发行,投资者可根据市场行情和自身决策,随时向基金发行人要求赎回或追加股份或受益凭证。封闭式基金发行总额有限,投资者一般不能向基金发行人要求赎回或追加股份或受益凭证。
依据购买证券的种类,投资基金可分为股票基金、债券基金和货币市场共同基金,其投资对象分别是股票、债券和货币市场工具。
(五)信用合作社
信用合作社为一种互助合作型的金融组织,在工业化国家中广泛存在。信用合作社往往在特定行业或特定范围内发展,如农民或农村的信用合作社、城市手工业者的信用合作社、建筑业的信用合作社等等。
信用合作社的规模一般比较有限,其资金来源主要是合作社成员缴纳的股金以及吸收的存款,其资金使用主要是向合作社成员发放短期生产性贷款与消费贷款。在资金充裕时,信用合作社也提供以不动产或证券为抵押的中长期信贷,以用于生产者的设备投资及技术更新改造投资,但其融资规模较为有限。
(六)金融公司
金融公司也称为财务公司,是指通过发行商业票据、债券和股票等方式获得资金,并将资金主要用于特定消费者贷款和工商企业贷款的金融企业。金融公司一般不吸收存款,其业务特点是大额借入,小额贷出,主要用于汽车、电视机及其他耐用消费品的分期付款贷款。因此,金融公司可以依据消费者与特定工商企业的需要,合理地安排各种资产,而且金融业务不受商业银行法规的限制,也无须缴存准备金,其资产的结构有较大的灵活性。
金融公司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种为销售金融公司,其主要业务是向消费者提供消费贷款;第二种为消费者金融公司,它往往以较高的利率向消费者提供贷款,以资助他们购买汽车、电器、房屋设施等;第三种为工商金融公司,其主要业务是通过贴现购买应收账单向工商企业提供贴现贷款,也从事设备的融资租赁业务。
我国的金融中介机构体系
一、我国金融中介机构体系的演变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中国的金融中介机构体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存在着两个对立的金融中介机构体系:国民党统治区的金融中介机构体系和共产党领导下的解放区的金融中介机构体系。
1.国民党统治区的金融中介机构体系
国民党统治区的金融中介机构体系主要由官僚资本银行、帝国主义银行和在广大农村存在的高利贷性质的金融机构所组成。其中,官僚资本的“四行二局一库”占垄断地位。四行是1928年国民党政府建立的中央银行、清末已经成立的中国银行和交通银行以及1935年成立的中国农民银行;二局是指1930年和1935年分别建立的邮政储金汇业局和中央信托局;一库是指1946年成立的中央合作金库。
2.解放区的金融中介机构
解放区的金融中介机构主要由银行和农村信用合作社构成。在根据地和解放区曾建立过30多家银行。根据地和解放区的银行除办理存、贷款业务外,一般均发行地方货币,以支持生产和革命事业的需要。农村信用合作社是根据地和解放区为了抵制高利贷剥削而成立的,它在解决农民生产、生活困难,打击高利贷,促进农业发展和支持革命战争等方面起了很大作用。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金融中介机构体系的建立
中华人民共和国金融中介机构体系的建立是通过合并革命根据地银行、组成中国人民银行、没收官僚资本银行、改造私人银行与钱庄,以及建立农村信用社等途径实现的。
1.合并革命根据地银行,组成中国人民银行
1948年12月1日在合并华北银行、北海银行、西北农民银行的基础上,在河北省石家庄市成立了中国人民银行,并同时发行全国统一的人民币。中国人民银行的成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金融机构体系建立的开端。随后,又先后合并了各解放区的其他所有银行,并使之成为中国人民银行的分支机构。
2.没收官僚资本银行,改造民族资本银行
根据没收一切官僚资本财产为国家所有的总政策,中国人民银行接管了官僚资本的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包括国民党政权的中央银行、省市地方银行和资本全部属于官僚资产阶级的商业银行。中国银行和交通银行在接管后,仍保留原名,原机构继续营业,并分别成为外汇专业银行和长期投资银行。通过公私合营的方式,对民族资本银行和钱庄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
3.建立和发展其他金融机构
包括建立和发展农村信用合作社与建立中国人民保险公司。
(三)我国金融中介体系的演变
1.高度集中的金融机构中介体系
1953年,我国开始大规模、有计划地发展国民经济,按照苏联模式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体制和相应的管理方法。与此相适应,改造了金融中介机构体系,建立起高度集中的国家银行体系。这种体系实际上是中国人民银行以外的金融机构,尽管存在,但其影响甚微。农村信用社虽然大量存在,但实际上是人民银行在农村的基层机构。中国人民建设银行只是办理财政基建拨款的一个机构,并不经营一般存、贷款业务。中国银行虽然一直独立存在,但它仅是经办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对外业务,并一度成为中国人民银行办理国际业务的一个部门。中国农业银行三起三落。成立于1949年的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最初隶属于中国人民银行,从1952年起,按苏联经验划归财政部领导,专营少量国外业务。
2.1979年以来中国金融中介机构体系的改革
1978年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的金融中介机构体系进行了一系列重大改革。
(1)恢复和建立专业银行,并在此基础上将其改革、转制为国有商业银行。1979年,为适应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的需要,中国农业银行和中国银行相继恢复;同年,中国人民建设银行也从财政部分设出来,并于1983年进一步明确为全国性的金融经济组织,除仍执行拨款任务外,可大量开展一般银行业务;1984年1月成立的中国工商银行,承办原中国人民银行办理的工商信贷业务;为推进专业银行向国有商业银行的转变,1994年又先后成立了三家政策性银行。
(2)建立了中央银行体制。随着“大一统”的金融体制向多类型、多层次的格局演变,金融机构不断增多,金融竞争不断加剧,金融监管和宏观调控的重要性日益凸现。在这样的背景下,1983年9月国务院决定:中国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其原来承办的工商信贷业务和城镇储蓄业务移交新成立的中国工商银行办理。
(3)在国有商业银行之外,组建了其他商业银行。1986年交通银行重新组建,随后又陆续成立了10余家股份制商业银行。这些商业银行的产生,对于加强金融业的合理竞争,促进银行业的经营管理,支持经济均衡发展起了巨大的作用。
(4)组建政策性银行。1994年,为推进专业银行向商业银行的转变,更好地支持经济发展,经国务院批准,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三家政策性银行先后组建。
此外,在20年的金融改革中,还成立了信托投资公司、保险公司、证券公司、财务公司、信用社等非银行金融机构,并引进了外国银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初步形成了以中国人民银行为领导,国有商业银行为主体,包括政策性金融机构、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等多种金融机构并存、分工协作的金融中介机构体系。
二、我国现行的金融中介机构体系
(一)我国现行金融中介机构体系的分类
我国金融中介机构体系按其地位和功能大致可分为四大类:
第一类是中央银行,即中国人民银行,在国务院领导下对金融业实施监督管理。
第二类是银行。包括政策性银行和商业银行。
第三类是非银行金融机构:主要包括国有以及股份制的保险公司、城市信用合作社以及农村信用合作社、信托投资公司、证券公司、企业集团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投资基金机构及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
第四类是在境内开办的外资、侨资、中外合资金融机构。这类机构包括外资、侨资、中外合资的银行、财务公司、保险机构等在我国境内设立的业务分支机构及驻华代表处。
(二)中国人民银行
中国人民银行于1948年成立。而在1984年以前,中国人民银行既行使中央银行职能,又对企业单位和居民个人办理存、贷款业务。1983年9月,国务院决定中国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同时成立中国工商银行,办理有关具体业务。1993年12月,《国务院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进一步明确中国人民银行的主要职能是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保持货币的稳定;对金融机构实行严格的监管,维护金融中介机构体系安全、有效地运行。1995年3月18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以下简称《中国人民银行法》),至此,中国人民银行作为中央银行以法律的形式被确定下来。
中国人民银行的主要职责和业务是: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保证货币币值稳定;依法对金融机构进行监督管理,维护金融业合法、稳健的运行;维护支付、清算系统的正常运行;持有、管理、经营国家外汇储备、黄金储备;代理国库和其他金融业务;代表我国政府从事有关的国际金融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