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金融概论
48494900000020

第20章 金融中介机构与金融体系(3)

中国人民银行的最高决策机构是理事会,理事长由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担任。中国人民银行总行设在北京,1998年以前其分支机构按行政区划设置,1998年后按经济区域设立九个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分行,各分行下设若干中心支行,并将中国人民银行北京市分行和重庆市分行改为两个营业部,作为总行的内部机构。

(三)商业银行

商业银行是我国金融中介机构体系的主体,主要由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构成。从组成形式上看,我国商业银行实行的是分支行制。从业务经营范围看,我国现有商业银行属于职能分工型商业银行。

我国商业银行可以经营下列业务:吸收公众存款,发放贷款;办理国内外结算、票据贴现,发行金融债券;代理发行、兑付、承销政府债券,买卖政府债券;从事同业拆借;买卖、代理买卖外汇;提供信用证服务及担保;代理收付款及代理保险业务等。商业银行不得从事政府债券以外的证券业务和非银行金融业务。

1.国有独资商业银行

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是由国家专业银行演变而来的,包括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是金融中介机构体系的主体。这四家银行是1979年以后陆续恢复、分设的。原有的分工是:中国农业银行以开办农业信贷业务为主,中国工商银行主要承担城市工商信贷业务,中国建设银行主要承担中长期投资信贷业务,中国银行主要经营外汇业务。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几家银行的传统分工也开始逐步打破。1994年,原国家专业银行的政策性业务划分出去,成立几家政策性银行,国有专业银行专营商业性业务,成为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自此,各行的业务交叉进一步扩大,传统分工更为淡化。近几年来,这几家银行营运机制有所改善,内部管理得到加强。除中国农业银行外,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业务逐步向大中城市集中,主要服务于国有大中型企业和大型建设项目。

2.股份制商业银行

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陆续组建和成立了一批股份制商业银行。1987年4月,交通银行重组为一家股份制的商业银行。随后,又成立了深圳发展银行、中信实业银行、中国光大银行、华夏银行、中国投资银行(1999年并入国家开发银行和中国光大银行)、招商银行、广东发展银行、福建兴业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中国民生银行等股份制商业银行。

这些商业银行的共同特点是:(1)初步建立了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自求平衡、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经营机制;(2)产权关系较明确,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行长负责制;(3)依照国际通行规则和市场原则,开展各项银行业务,进行自身经营管理。

3.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

城市商业银行(成立之初曾冠以“合作”两字)实际上也属于股份制商业银行,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以下简称《商业银行法》)的规范范围。它是在对城市信用社清产核资的基础上,通过吸收地方财政、企业入股组建而成。我国原有约5000家城市信用社,有相当多的城市信用社已失去合作性质,实际上已办成小的商业银行。为规避风险,形成规模,1995年国务院决定在城市信用社基础上组建城市商业银行。其经营职责是为发展地方经济服务,为中小企业发展服务。城市商业银行发展速度很快,经营管理水平有所提高,经济效益明显改善,抵御风险能力有所增强。2001年11月,江苏省成立张家港市、常熟市、江阴市3家农村商业银行,这是在农村信用合作社的基础上改制组建的股份制商业银行,标志着一种新的农村金融机构诞生。

(四)政策性银行

政策性银行是由政府投资设立的,以贯彻国家产业政策、区域发展政策为目的,不以盈利为目标的金融机构。1994年以前,我国无专门的政策性金融机构,国家的政策性金融业务,分别由四家国有专业银行承担;1994年,为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以及“把政策性金融和商业性金融相分离”的原则要求,我国相继组建了三家政策性银行,即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

1.国家开发银行

国家开发银行于1994年3月17日正式成立,总行设在北京。主要任务是:建立长期稳定的资金来源,确保重点建设资金需要,办理政策性重点建设贷款和贴息款业务;对固定资产投资总量及结构进行调节;逐步建立投资约束和风险责任机制,按照市场经济的运行原则,提高投资效益。其资金主要来源于向金融机构发行政策性债券,其资金运用的领域主要包括: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项目,直接增强综合国力的自主产业的重大项目,高新技术在经济领域应用的重大项目,跨地区的重大政策性项目等。

2.中国进出口银行

中国进出口银行于1994年7月1日成立,总行设在北京。它不设营业分支机构,但可根据业务需要和发展情况,在一些业务比较集中的大城市设立办事处或代表处,负责调查、统计、监督、代理业务等事宜。中国进出口银行的任务是: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和外贸政策,为扩大机电产品和成套设备等资本性货物出口提供政策性服务。其主要资金来源是发行政策性金融债券,也从国际金融市场筹措资金。其业务范围主要是为机电产品和成套设备等资本性货物出口提供出口信贷,办理与机电产品出口有关的各种贷款、混合贷款和转贷款,以及出口信用保险和担保业务。

3.中国农业发展银行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于1994年11月18日成立,总行设在北京,在全国设有分支机构。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的主要任务是:按照国家法律、法规、方针和政策的规定,以国家信用为基础,筹集农业政策性资金,承担国家规定的农业政策性金融业务,代理财政性支农资金的拨付,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服务。主要资金来源是中国人民银行的再贷款,同时也发行少量的政策性金融债券。其业务范围主要是办理粮食、棉花、油料、猪肉、食糖等主要农副产品的国家专项储备和收购贷款,办理扶贫贷款和农业综合开发贷款,以及国家确定的小型农、林、牧、水利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贷款。

(五)非银行金融机构

1.保险机构。包括保险经营机构和保险中介机构

(1)保险经营机构,是指依法成立的在保险市场上提供各类保险商品,分散和转移他人风险并承担经济损失补偿和保险给付义务的法人组织。按照分业经营的原则,可分为人寿保险公司、财产保险公司及再保险公司;按照组织形式的不同,可分为国有独资保险公司和股份有限保险公司;按照经营性质的不同,可分为商业保险公司和政策性保险公司。

商业保险公司是指按商业原则经营,以营利为目的的保险企业。所谓商业原则,是指保险公司的经济补偿;以投保人支付保险费为前提,具有有偿性、公开性和自愿性,并力图在损失补偿和保险金给付之后有一定的盈余。1949年10月20曰,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正式成立,标志着中国现代保险事业的创立。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在全国各地建立了分支机构,开办了多种保险业务。由于受“左”的思想干扰,1958年10月,国内保险业务被迫停办,直到1979年才恢复。1988年以后,随着太平洋保险公司、平安保险公司的相继成立,中国人民保险公司独家经营的局面被打破。1993年以后,商业保险公司按照分业经营的原则相继完成了财产险、人寿险和再保险业务的分离工作。1998年10月,中国人民保险(集团)公司改组设立了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专营财产险)、中国人寿保险公司和中国再保险公司;2001年4月,中国太平洋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太平洋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太平洋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获营业许可证。与此同时,一批新的股份制商业保险公司,如大众、平安、华泰、新华、泰康、华安等的成立,使商业保险市场主体大大增加,并初步形成了以国有独资保险公司为主体、多种保险形式并存、多家保险公司竞争发展的新格局。

政策性保险公司是指由政府或政府机构发起或出资,经营某种特定政策性保险业务的机构。这类业务多为商业性保险公司不愿或无力开办的保险业务,但其对产业结构的均衡、国民经济及对外贸易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扶持作用。如:为扶持农业发展,克服农业风险发生不均衡、损失巨大而开办的政策性农业保险业务;为提高国际竞争力,为企业在出口贸易、对外投资和对外工程承包等经济活动中的合法权利提供风险保障的出口信用保险。我国的出口信用保险作为国家鼓励出口的配套措施之一,在20世纪80年代被提上政府议事日程。1988年,国务院决定委托中国人民保险公司试办机电产品的出口信用保险;1989年,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正式开办出口信用保险业务;1994年,中国进出口银行成立,同时开办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险业务;2001年12月,我国首家政策性保险公司——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在北京成立并开始运营。这是我国参照国际惯例,在加入WTO的新形势下作出的重大举措。

(2)保险中介机构,是指介于保险经营机构之间或保险经营机构与投保人之间,专门从事保险业务咨询与招揽、风险管理与安排、价值衡量与评估、损失鉴定与理算等中介服务活动,并从中依法获取佣金或手续费的单位。主要包括:保险代理机构,是指依照《保险法》、《保险代理机构管理规定》(中国保监会,2001)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经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中国保监会)批准设立的,根据保险人的委托,在保险人授权的范围内代为办理保险业务的单位。可分为专业保险代理人即保险代理公司和兼业保险代理人。保险经纪公司,是指依照《保险法》、《保险经纪公司管理规定》(中国保监会,2001)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经中国保监会批准设立的经营保险经纪业务的单位。它是基于投保人的利益,为投保人与保险人订立保险合同提供中介服务,并依法收取佣金的有限责任公司。保险公估机构,是指依照《保险法》、《保险公估机构管理规定》(中国保监会,2001)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经中国保监会批准设立的,接受保险当事人委托,专门从事保险标的的评估、勘验、鉴定、估损、理算等业务的单位。其他保险中介机构,是指保险精算师事务所、保险会计师事务所、保险律师事务所等为保险市场提供中介服务的机构。保险中介机构是保险市场上促进保险交易、扩大保险供给渠道、维护市场公平的重要的组成部分。

2.证券机构。包括证券经营机构及证券服务机构

(1)证券经营机构。即证券公司,是指依法经批准成立的从事证券经营业务的有限责任公司或者股份有限公司。我国《证券公司管理办法》(中国证监会,2002)将证券公司分为综合类证券公司和经纪类证券公司。经纪类证券公司可以从事证券的代理买卖,证券的还本付息、分红派息,证券代保管、鉴证,以及代理登记开户等业务;综合类证券公司除从事上述业务以外,还可以从事证券的自营买卖、承销、投资咨询以及受托投资管理等业务。

(2)证券服务机构。即为证券市场参与者提供各种服务的专职机构。包括证券登记结算机构,是指为证券交易提供集中的登记、托管与结算服务的不以营利为目的的法人。证券交易服务机构,分为证券投资咨询机构和资信评估机构。前者的主要职能是帮助投资者了解市场、分析投资价值和引导投资方向;后者的主要职能是对证券市场上的机构和证券的信用状况进行评定,以客观真实地反映证券发行人及其证券的资信程度。

3.信托投资公司。信托投资公司是受人之托、代人理财的金融机构。大多数信托投资公司以经营资金和财产委托、代理资产保管、金融租赁、经济咨询、证券发行及投资为主要业务

我国的信托投资业始于20世纪初商品经济较发达的上海,1921年成立的上海通商信托公司是中国最早的信托公司。在此之前,零星的信托业务由银行的保管部或信托部办理。国民党统治时期成立了中央信托局,其分支机构遍布各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在上海、天津、广州等大城市开办了信托机构。一类是银行的信托部,如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分行信托部;一类是投资公司,如天津市投资公司。这些信托机构在20世纪50~60年代陆续停办。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信托业务逐步恢复。1979年10月,中国银行重设信托咨询部,同月,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作为国家的一个重要对外窗口组建成立。此后,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社会预算外资金的积累不断扩大,信托投资业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