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金融概论
48494900000048

第48章 货币供求失衡及其治理(5)

通货紧缩

一、通货紧缩的定义

与通货膨胀的定义一样,迄今为止,通货紧缩的确切含义也没有统一。西方经济学的相应教材中往往只是在解释通货膨胀时附带作出名词解释。例如,在保罗.A.萨缪尔森与威廉.D.诺德豪斯合著的《经济学》教程中,就是在给通货膨胀下了定义后,顺便对通货紧缩下了一个简单的定义:“物品和生产要素的价格普遍上升的时期……就是通货膨胀。我们用通货紧缩来表示价格和成本正在普遍下降。”美国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在其编写的《经济学》中指出:“通货紧缩表示价格水平的稳定下降。”

我国自1996年实现“软着陆”以来,经济逐渐显现出通货紧缩状态,因而,国内学者对通货紧缩的研究也逐渐深入。这里介绍几种主要的观点。

>;观点一(刘国光、刘树成)认为:通货紧缩是与通货膨胀相对应的经济过程,如果说通货膨胀是普遍的、持续的物价上涨,而不是局部的、短暂时间的物价上涨,那么通货紧缩则不应是短暂的、局部的物价下降,而应是普遍的、持续的物价下降(持续时间在半年以上)。此外,通货膨胀、通货紧缩都是一种货币现象,它们在实体经济中的根源都是总需求对总供给的偏离,或现实经济增长对潜在经济增长的偏离。

>;观点二(苟文均,1999)认为:无论是通货膨胀还是通货紧缩,从根本上说都是一种货币现象。通货紧缩的根本含义是,由于货币供应量相对于经济增长和劳动生产率增长等要素的持续减少而引致的有效需求严重不足,物价持续下跌和经济衰退。

>;观点三(董辅初)认为:对通货紧缩的判断不是以物价水平为标准,而是基于以下三点:一是市场能力有效利用率是否过低;二是失业人数是否大量增加;三是社会产品是否长时间出现供大于求的局面。并且持续的通货紧缩会使国民经济出现萎缩,危害不比通货膨胀小。

>;观点四(陈东琪)认为:通货紧缩就是总物价水平的持续下降,并具有两个特征:一是价格总水平持续下降,表现为CPI和全国零售物价上涨率连续负增长;二是持续下降时间在6个月以上。此外,通货紧缩除了表现为价格水平的持续下降外,还表现为银行信用紧缩,货币供给量增长速度持续下降,信贷增长乏力,消费和投资需求不足程度持续提高,企业普遍开工不足,非自愿失业增加,收入增长速度持续放慢。综合来看,通货紧缩表现为市场普遍低迷。

以上观点对通货紧缩的界定虽不尽相同,但综合起来可以得出对通货紧缩概念的几点认识:

(1)通货紧缩从本质上说是一种货币现象,它在实体经济中的根源是总需求对总供给的偏离,或现实经济增长率对潜在经济增长率的偏离。当总需求持续小于总供给,或现实经济增长率持续低于潜在经济增长率时,则会出现通货紧缩。

(2)通货紧缩的特征表现,在于物价水平的持续、普遍下跌。这个物价水平,严格说来应该用包括资产价格(如股票、债券和房地产)及商品、服务在内的广义价格指数来表示,但碍于统计上的局限,一般在国内用全国零售物价上涨率,在国外用消费物价指数CPl来描述。

(3)通货紧缩同时也是一种实体经济现象。它通常与经济衰退相伴相随,表现为投资机会相对减少和投资的边际收益下降,由此造成银行信用紧缩,货币供应量增长速度持续下降,信贷增长乏力,消费和投资需求减少,企业普遍开工不足,非自愿失业增加,收入增长速度持续放慢,市场普遍低迷。

二、通货紧缩的类型

(一)按紧缩程度划分,分为相对通货紧缩和绝对通货紧缩

1.相对通货紧缩

这是指物价上涨率在零值以上,同时处于适合一国经济发展和充分就业的物价区间以下。例如,如果把物价水平年增长3%~9%看成是适合于经济发展的,那么,0%~3%的物价年上涨率所对应的通货状态,就是通货紧缩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物价水平虽然还有一些正增长,但它已经低于适合一国经济发展和充分就业的物价水平,因而已经使一国经济失去了正常发展所必需的动态平衡,通货处于不足的状态。

2.绝对通货紧缩

这是指物价水平在零值以下,即物价负增长。这种状态说明一国通货处于绝对不足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极易造成一国经济衰退乃至萧条,因而绝对通货紧缩又分为两个子状态:衰退式通货紧缩和萧条式通货紧缩。

衰退式通货紧缩是指物价较长时间的负增长,但负增长的幅度不大,已经或足以对一国经济造成一定的影响,使之处于衰退状态的绝对通货紧缩状态。

萧条式通货紧缩指物价较长时间的负增长,负增长的幅度较大,已经和足以给一国经济造成较大的损害,使之步入萧条的绝对通货紧缩状态。

(二)按产生机理划分,分为需求不足型通货紧缩和供给过剩型通货紧缩

1.需求不足型通货紧缩

由于总需求不足,正常的供给显得相对过剩,由此而引发的通货紧缩,称为需求不足型通货紧缩。因为在开放经济条件下,总需求又由消费C、投资I、政府购买G、净出口(XM)构成。即AD =C +I +G +(XM)。所以需求不足可以由消费抑制、投资抑制、政府购买抑制和国外需求抑制等多重原因引起。

消费抑制往往是由于即期收入的减少或预期未来支出增多,以及对未来不确定因素的担忧使得人们作出减少即期消费的预防性行为,这种对即期消费的抑制,将使供给相对过剩,从而造成产品积压、市场能力闲置、企业开工不足、收入减少、物价下跌,引发通货紧缩;当投资因多种原因而被抑制,新项目减少,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需求都将减少,新增劳动力无从就业,同样会造成供给相对于需求的过剩,导致通货紧缩;国外需求主要表现为一国的净出口额,如果国外需求减少,出口不畅,也会减少国内需求总量,从而引发通货紧缩。

2.供给过剩型通货紧缩

由于技术创新和生产效率的提高,会出现供给的相对过剩。这种状态并非指社会物质产品的极大丰富超出了人们的需求,而是指面对着消费的升级,产品供给未能及时跟上,出现了产品断层,某个层次的产品供给能力过剩了,而新产品的开发、升级换代正处于试验阶段。产业结构的调整也需要一个过程,而这一过程同样可能造成通货紧缩的局面。

三、通货紧缩的成因

同通货膨胀一样,通货紧缩的成因是比较复杂的,单一原因造成通货紧缩的可能性不大。在通货紧缩出现时,往往是多方面因素合力形成的。这些因素主要包括:

(一)货币因素

如前所述,通货紧缩和通货膨胀一样,从本质上说都是货币现象,货币供应量不能满足货币需求量,必然会导致物价水平下降。这与货币供应量过多时的情况正好相反:在货币供应量超过货币需求量时,过多的货币追逐有限数量的商品,其结果是物价上扬;当货币供应量不能满足货币需求量时,过多的商品会追逐数量有限的货币,其结果只能是物价水平下降。

现代经济是信用货币经济,货币供给偏紧或不足的原因主要是货币政策方面的。在实行反通货膨胀政策时,货币当局一般会采取压缩社会总需求的紧缩政策,包括实施限制性财政政策以抑制财政总支出、紧缩性的货币政策以控制信用规模以及限制货币工资与价格的政策,这些政策的实施一方面有利于控制总需求的过度膨胀,另一方面由于从紧的货币政策、财政政策有一定的惯性,投资和消费的缩减有可能形成社会需求的过分萎缩,使市场出现疲软。若在经济高速增长时期为防止经济过热实行偏紧的货币、财政政策,而在经济增长已经趋缓时未能及时调整原有政策,那么,通货紧缩的消极影响就很难避免。例如,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危机时期,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在应该采取扩张性货币政策的时候采用了紧缩性的货币政策,结果造成货币供给量的大幅度下降,信贷总量急剧萎缩,使美国的经济危机大大加剧,1929~1933年,美国的一般物价水平下降了22.58%。

(二)有效需求不足

通货紧缩在实体经济中的根源是总需求对总供给的偏离,当总需求持续小于总供给,或现实经济增长率持续低于潜在经济增长率时,则会出现通货紧缩;社会总需求各构成部分的大幅度减少都有可能形成通货紧缩。

1.消费需求不足

生产结构与消费结构不吻合,预期收入增长率的下降,预期支出的增加和对未来经济形势的预期看淡,都会导致边际消费倾向下降和边际储蓄倾向上升从而造成消费需求不足。

2.投资需求不足

实际利率上升和预期边际资本收益率下降都可能造成投资需求不足。在当期边际资本收益率较低时,企业对未来的边际资本收益率的预期也会较低,因而投资的动力不足,造成投资需求不足。在这种情况下,各种投资品的价格会下降,进而影响到消费品,当物价水平整体下降后,即使名义利率不变,实际利率也会因为物价水平的下降而上升,进一步抑制投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