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艳
【摘要】国家法定节假日调整研究小组提出了法定节假日调整新方案。这一调整方案最大亮点是增加传统节日。本文认为增加传统节日不一定要削减黄金周时间,从而提出调整休假结构、每年安排11个长假日、6个黄金周的完善建议。假日模式的改变决定消费模式的改变,民营企业作为我国旅游经济的重要主体,需采取应对措施,及时调整发展思路。
【关键词】假日调整完善民营旅游企业发展
一、国家调整假日方案的出台及特点
国务院在1999年9月修订发布了《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宣布除平时的双休日和元旦节日外,延长春节、劳动节、国庆节的放假时间,即我国“春节”“五一”“十一”三个长假期时间均为一周,从而形成了我国的“长假日旅游经济”,这就是被人们所誉为的“黄金周”。在历经8年的每年三个黄金周假日之后,2007年11月9日,“国家法定节假日调整研究小组”在国家发改委网站提出了新的国家法定节假日调整方案,调整的主要内容有以下三点:1.国家法定节假日总天数增加1天,即由目前的10天增加到11天。2.对国家法定节假日时间安排进行调整:元旦放假1天不变;春节放假3天不变,但放假起始时间由农历年正月初一调整为除夕;“五一”国际劳动节由3天调整为1天,减少2天;“十一”国庆节放假3天不变;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增设为国家法定节假日,各放假1天(农历节日如遇闰月,以第一个月为休假日)。3.允许周末上移下错,与法定节假日形成连休。
本次假日调整,主要依据“国家法定节假日调整研究小组”的调查,调查结论认为:黄金周制度至少存在四大弊端:一是商家的短期成本剧增。商家为了能在黄金周期间大量销售产品,大量进货,积极促销。各种竞争在所难免,从而降低了商家的利润空间。二是政府公共管理费用增加。为了应对黄金周期间可能出现的各种社会公共管理问题及各种突发事件,政府不得不额外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全国各级政府也需要分派专门机构负责黄金周期间的社会监管机构,这占用了大量的政府和社会资源。三是对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遗迹造成了破坏。黄金周期间,消费者大量集中出行,全国各自然景观和名胜古迹的接待能力面临严重挑战。大规模游客集中游览时,更会超出景区的负荷能力,对文化古迹的破坏力明显增强。四是不利于政府、企事业单位和学校的正常运转。由于政府公务人员放假,政府的正常办公被停止,很多社会经济活动因此而中止。
该假日调整方案具有以下特点:1.增加传统节日中秋节、清明节、端午节等法定节假日。在中秋、清明这样的日子放假,增加、调整春节等传统节日的总休息时间,可以让更多的人与家人团聚,更好地改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增进社会和谐,人们对生活的满意度也会提升。将传统节日列入假日体系,将既满足经济部门希望通过假日经济拉动内需的要求,也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文化生活和社会生活的需要。2.三大长假被调整为“两长五小”的新模式,并实行“带薪休假”制度。假日模式的调整,以及实行的带薪休假制度,将促使中国旅游市场得以进一步拓展。
二、假日调整完善的方案建议
假日调整新方案的最大亮点是增加传统节日,但笔者认为增加传统节日不一定要削减黄金周时间。原来的每年三个“黄金周”的确有一定弊端,需要进行改革。但历经8年之久的每年三个黄金周假日,从对经济发展的贡献上看,它确实发挥了显著的作用。首先,在中国经济周期处于低谷期,它推动了GDP的增长。自从实现黄金周以来,它活跃了市场,增加了就业,繁荣了经济,长假日旅游经济成为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我国每年旅游总收入增长速度远高于当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长速度和当年我国GDP的增长速度。来自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也表明,假日经济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为1%。仅今年“十一”黄金周,全国共接待旅游者1.46亿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9.6%;实现旅游收入642亿元,增长14.8%。来自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也表明,假日经济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为1%。第二,它带动一批产业发展。我国实行黄金周假日制度后,有较长的假日为旅游者的远距离旅游提供了时间保证,潜在的旅游需求如同火山喷发般地爆发出来。这种远距离旅游不但极大地推进旅游业的发展,还拉动了交通运输业的新需求,增加了旅游地的商业销售额,并给相关行业如农业、工业、科技业、信息业、银行保险业等带来了巨大的商机。第三,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旅游企业的一个直接就业,可以带动5个间接就业。因此对于解决当前我国各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城市下岗职工以及缓解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压力有非常积极的作用。第四,繁荣地方经济。旅游业的投资相对成本低、见效快、收益高。各地的旅游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充分刺激各部门的启动和发展,促进区域旅游生产力的大发展,为经济发展找到新的突破口。无论是发展国际入境旅游还是发展国内旅游,都可使旅游接待地区的财富或经济收入得以增长,并有助于平衡国内各有关地区经济发展,缩小地区差别。因此,要客观看待历经8年之久的每年三个黄金周假日的利弊。
调整假日的新方案在人民网、新华网、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网站,以及新浪、搜狐等网站上都予以公布,并开展了民意调查。从这几天民众的反应来看,大部分的质疑主要集中在取消“五一”黄金周的调整上,认为少了一个黄金周不利于远途的总数巨大的外出工作人员回家与家人团聚。春天是人们渴望旅游的时候,现在把“五一”黄金周缩短了,就意味着使人们天然存在的想出来旅游的天性需求受到抑制。不少的民众还认为,如果带薪休假一时间难以落实,将会造成实际假期比目前有所减少的情况。
造成长假日旅游经济面临困境的原因有多方面,但主要原因在于每年“黄金周”的周数过少,而居民每年又有外出旅游2~3次的能力和需求,这势必产生不正常的井喷式的旅游消费。使旅游景区在少数的时间里市场供给能力不足,而在大多数的时间里严重过剩,造成资源闲置和浪费。那么,如何解决这一供求矛盾呢?
调整国家法定休假日后,我国每年的假日已达115天,比美国的假日多1天,在全世界居于中等水平。虽然我国假日的总时间不短,但是长假日太少,可通过合理调整“休假结构”,减少居民的短假日、增加居民的长假日,使每年增加至6个“黄金周”长假日。这样,可减少单个“黄金周”的外出旅游人数,减轻旅游景区的压力;并可将6个“黄金周”长假日均衡分配到每两个月里,增加旅游景区的旺季时间、减少淡季时间,提高旅游业的经济效益。同时,居民每年的外出旅游时间有6个“黄金周”长假日供选择,极大地方便了广大民众。
具体建议如下:
1.增加清明、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为法定节假休息日。
2.国家法定节假日总天数增加1天,即由目前的10天增加到11天;加上周末休息日每年休息日总天数增加到115天。
3.对国家法定节假日时间安排进行调整:元旦放假1天不变;春节放假3天不变,但放假起始时间由农历年正月初一调整为除夕;“五一”国际劳动节由3天调整为1天,减少2天;“十一”国庆节放假3天不变;清明、端午、中秋增设为国家法定节假日,各放假1天(农历节日如遇闰月,以第一个月为休假日)。
4.对周末休息日时间安排进行调整,每周末休息时间从2天减为一天半,具体休息时间是星期六下午半天、星期天全天。
5.与国家法定节假日重合的“黄金周”日期安排一般以节假日为中心向前后日期均衡伸延。“黄金周”与长假日重叠的,可以连休,但一般不再移动周末休息日。
6.增加长假日及“黄金周”的次数,每年安排长假日11个,其中一周以上长假日“黄金周”6个(均衡每两个月安排1个“黄金周”)、5天长假日2个、3天长假日3个。
7.除春节、清明等传统节日外,取消非传统节日“黄金周”的全国统一集中休假制度,采用国家统一安排,分区域、省区进行分散时间安排。原则上全国分为六个区域(每个区域含若干省区),两个月一个“黄金周”,每个月安排三个区域,每月上、中、下旬各安排一个区域。国家一次性公布具体方案后长期执行。
总之,调整“休假结构”、每年安排11个长假日、6个黄金周后,按2007年“十一”黄金周实现旅游收入642亿元推算,每年黄金周大约就可增加旅游收入4000亿元。因此,建议国家有关方面应尽快出台一个更加科学、合理、规范的休假规定,使之更有中国传统节日特色,更能保障人民休息权,更加促进假日旅游经济发展,并极大地拉动了我国经济持续发展。
三、民营旅游企业面对假日调整谋求发展的思考
民营企业是我国市场经济重要的微观主体。民营旅游企业是民间经济投资形成的非政府所有旅游企业,包括全社会集体、个体、私营、联营、股份合作等形式的非国有控股内资旅游企业。近些年,随着旅游业的迅速兴起,以及国家宏观政策指导,越来越多的民营资本投资旅行社。这些民营旅游企业在推动我国旅游业市场化进程、促进旅游经济持续增长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国家调整假日方案的出台,意味假日模式发生变化,假日模式的改变决定消费模式的改变,对旅行社、景点、交通服务等各个行业必将产生一定的影响,民营旅游企业应及时调整发展思路。
1.实行“两长五小”的调整后,短线游增加,旅行社的盈利点将发生转移,开发短线游产品成为必然趋势。处于旅游产业链下游的民营旅游企业对新假日政策出台必须及时迅速地做出积极反应。国家颁布新假日政策后,旅游行业会在产品结构和差异化服务方面进行较大调整,因此,各民营旅游企业需认真制订今后旅游产品计划。
2.当前,我国旅游市场发展上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和无序性,产品雷同,缺少产品特色,市场开发缺乏深度,吸引力不强。民营旅游企业要充分利用假日调整增加特短途游的时机,认真进行市场细分与消费者细分;选准目标市场,根据自身的地理优势与区位优势,客源市场特点,开发出适销对路的产品,发展特色产品,合理定位,并要注意旅游产品的更新换代。
3.清明、端午等传统节日定为法定假日后,为乡村旅游或农业观光旅游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空间,要及时引导农民积极参与乡村旅游发展。农民投资旅游业,一般属于个体私营经济性质。要注意激发农民办旅游的积极性,重视对农民旅游技能的培训。农村旅游业的发展,要遵循因地制宜、合理布局以及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以大农业资源为依托,延伸产业链,实现乡村旅游开发与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同步进行。
4.挖掘民族传统节日文化内涵,开发与民族传统节日相配套的商品。民族传统节日是民族感情、民族思维和民族行为的集中表现,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但目前对节日旅游资源的开发研究比较少。民族传统节日旅游资源的开发不要只局限于唱歌跳舞等形式上,可以利用戏剧、小品、游戏等形式来展现节日的起源与发展。节日活动正在为经济活动提供可遇而不可求的商机,民营旅游企业应该采取多赢策略,在欢度传统节日的同时考虑到目前市场上所对应的旅游产品,同时,游客则能够选购到自己喜欢的商品,在旅游游玩结束之后还能够久久回味旅游中的美好感受,这样,对旅行社、商家、当地居民、游客都有利。
5.我国民营旅游企业绝大多数仍停留在竞相模仿、拉关系、找客源、拿折扣的产品经营层面上,行为短期化特征明显,缺乏创新和品牌意识。假日调整后,由于带薪休假制度逐渐得到贯彻、施行,旅游者有可能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安排旅游活动,旅游者对旅游地的远近、旅游对象、旅游设施设备有较大的选择余地,旅游市场随之进入买方市场,旅游业的竞争日趋激烈,民营旅游企业必须不断提高企业核心竞争能力。国内外许多成功的旅游企业,之所以能在复杂多变的竞争环境中保持长期稳定的发展,是因为他们都具有自己独特的竞争能力。我国民营旅游企业若要保持持续竞争优势,必须加快经营观念的转变,提高企业信誊的内在动力机制,从注重市场占有率转向塑造核心竞争能力。一方面要不断内审自己所经营的业务、所拥有的资源和能力;另一方面,要外察市场需求和产品的发展趋势,独具慧眼地识别自身核心能力的发展方向,逐步积累形成有别于其他企业的独特竞争优势。
参考文献
[1]胡文华关于我国假日旅游经济现状的思考.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7.2
[2]吕鹤剑.论中国假日制度的创新.商业时代,2006.9
[3]金榜.科学休假假日经济的理性思考.科学决策,20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