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燕雯
【摘要】本文通过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容的分析,论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大学生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并提出了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有效措施和途径。
【关键词】大学生核心价值体系理想信念教育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个重大命题和战略任务,这是我们党理论新的又一重要成果。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加强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是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根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概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四个方面。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旗帜和灵魂。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马克思主义提供的是科学的世界观,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立场、观点、方法,是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和行动指南。我们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紧密结合,从而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了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重大战略思想。这些理论成果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就是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党和国家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如果动摇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就会动摇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根基,动摇全党全国人民团结统一的思想基础,导致思想混乱乃至社会动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我们党在领导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经过艰辛探索,找到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赋予民族复兴新的强大生机,中华民族的复兴展现出灿烂前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就是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追求,集中了我国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劳动者、建设者、爱国者的共同利益和愿望,是保证全体人民在政治上、道义上、精神上团结一致,凝聚各党派、各团体、各民族、各阶层、各界人士的智慧和力量,克服任何困难、创造美好未来的强大精神纽带和动力。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精神血脉,是民族文化最本质、最集中的体现。在5000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奋斗中不断丰富着这个民族精神。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核心。改革开放使我国各族人民焕发出巨大的创造活力,形成了解放思想、求真务实、锐意改革、开拓创新的鲜明时代精神。改革创新是时代精神的核心。与时俱进的改革和创新,已经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重要的品格。只有坚持改革创新,才能冲破一切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破除教条主义、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让一切创造新生活的活力和源泉竞相迸发、充分涌流。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相互交融的,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深深熔铸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之中,使中华民族能够以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荣辱观是人们对荣誉和耻辱的根本看法和态度,属于道德的范畴。道德是人们行为规范的总和,是一种通过社会舆论、教育感化、自身修养、传统习惯等作用,用以调整社会关系、维护公共秩序、保证社会生活安定有序的精神力量。在我们的社会主义社会里,是非、善恶、美丑、荣辱的界限绝对不能混淆,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倡导什么、抵制什么,都必须旗帜鲜明。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把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党领导人民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革命道德同社会主义新时代的道德要求紧密结合起来,提炼和概括出八个方面最基本的道德规范,为在当今社会生活中做出正确道德判断提供了基本准则,提供了鲜明的社会价值导向。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相互联系、相互贯通、有机统一,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这四个方面的内容,都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最重要的部分,是从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丰富思想文化成果中提炼和概括出来的精华,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刻内涵的科学揭示。
二、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体系教育的重要意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大学生理想信念的教育指针,引领着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形成、实现和升华,对大学生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大学生理想信念的形成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柱。理想信念,通常包括理想、信念和信仰三者。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主要是对其进行马克思主义信仰、共产主义信念、社会主义信心、党和政府的信任教育。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它决定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性质和方向。所以,在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中,要强化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论武装,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这是大学生理想信念形成的理论基础。
在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和科学技术信息化的大背景下,我国社会正在经历着深刻的社会转型和变革,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这种空前的社会变革对青年学生的思想观念、道德观念、价值观念等也产生了巨大影响,使青年学生在价值观念和价值追求上日益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面对人们思想活动的这种新情况和新问题,在高校中加强对青年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是当前和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进一步加强高校理论武装、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中的指导地位的一项重要举措。
2.加强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是推进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校园的根本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之魂,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大厦的基石,也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根本。只有努力构建具有广泛感召力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用以引领和整合多样化的思想观念和社会思潮,才能在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基础上保持全社会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高等学校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谐文化的重要阵地,通过构建和谐校园促进先进文化、和谐文化在高校大学生中的传播和影响,是推进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的重要途径。因此,我们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使全体师生自觉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核心内容,自觉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要求。
3.加强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是实现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培养目标和任务的关键环节。社会主义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育人必先育德,育德必先育魂。当前,高校青年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主流是好的,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但是也有一些青年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艰苦奋斗精神淡化、团结协作观念较差、心理素质欠佳等问题。一些青年学生呈现出“关心与冷漠相容,希望与困惑并存,进取与彷徨相伴,认同与失落交错”的双重思想特点,他们有强烈的爱国热情,但政治方向模糊;关心拥护改革,但对改革方案和改革进程又存在种种偏颇认识;对民主有高度的参与意识和热情,但又缺乏正确运用民主权利的素质和能力;他们渴望成才,然而在为谁成才、怎样成才的问题上又存在模糊认识。当代青年学生在价值取向上的这种双重性和价值判断上的矛盾性,直接影响着他们的政治立场和思想道德水平。只有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和引导当代青年学生,进一步完善和规范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荣辱观,进一步坚定他们的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观点和政治信仰,才能不断培养一批又一批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目标和任务。
三、探索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体系教育的有效途径
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我们从多方面探索有效的措施和途径。
第一,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深入进行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使之占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努力把大学生培养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具体来说要重点抓好以下四点:一要抓住灵魂,深入进行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最新理论成果教育武装青年大学生;二要突出主题,深入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要让大学生明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三要把握精髓,深入进行爱国主义和改革创新教育,通过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培养大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激发大学生的艰苦创业、开拓进取精神,努力把大学生培养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生力军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四是打牢基础,深入进行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通过教育使大学生牢固树立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基本道德规范,形成知荣辱、讲道德、促和谐的良好氛围,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第二,以系列思想教育活动为载体,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与学生思想实际相结合。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武装学生头脑,主要目的就是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自觉培养辨别是非对错的能力。然而,要把一种理论学说内化为人的思想素质,需要一个过程,需要与学生的思想实际问题相碰撞,需要经过体验机制而消化吸收。要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真正“进学生头脑”,必须在加强课程教学改革和建设的同时,配置相应的思想教育活动,如开展中华传统文化系列讲座、形势政策系列专题讲座以及重大纪念日主题活动等思想教育活动,并使之系列化、规范化、制度化,使理论教育与思想教育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相得益彰,收到良好效果。此外,高校还可以通过大学生学马列小组、学党章小组等实现大学生的自我教育和理论武装。这种学生组织的最大特点是有利于充分发掘青年学生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的自主性、自觉性和主观能动性,从而更好地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效果。
第三,以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为路径,不断强化和加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识和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学生头脑”,必须要理论联系实际。课堂教学尽管也能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但这里的“实际”毕竟是间接经验。因此,学生在学习理论的过程中,到社会实践中去走一走、看一看,搞一些实际活动,亲口尝尝“梨子”的滋味,是非常有重要意义的。因此,有必要经常组织学生利用寒暑假及双休日深入厂矿企业、农村山区进行社会调查,有计划、有步骤、有组织地开展一些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考察和参加改革开放的实践,开阔视野,了解国情,增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深入理解。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可以为大学生深刻理解和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供十分重要的感性基础、理解契机和内化为思想素质的体验机制。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2]陈淑丽.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价值观建设.理论纵横,2007
[3]尹伶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