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经济纵谈2007
48496400000006

第6章 地方博弈与国家战略——北部湾(广西)经济区前景分析(2)

另四个省和一个自治区的首府处于内陆,即辽宁沈阳、山东济南、江苏南京、河北石家庄、广西南宁。除了广西,其他四省首府都被全面超越。同样以2006年生产总值为例,辽宁沈阳为

2483亿元,大连则高达2568亿元;河北石家庄为2064亿元,唐山则高达2362亿元;山东济南为2185亿元,青岛则高达3207亿元,烟台也高达2402亿元;江苏南京为2774亿元,苏州则高达4820亿元,无锡也高达3360亿元。在人口和财富向沿海集中的大趋势下,除广西外,沿海省份首府处于内地的,首府都被该省沿海或近海城市超越。

广西在这一趋势中是顺潮流而动,还是逆潮流而动呢?南宁并没有高于辽宁沈阳、河北石家庄、山东济南、江苏南京的天赋,除了动用首府的政治资源外,很难有逆潮流而动的资本,所以,南宁应该以高姿态放手让沿海发展三市。

放手发展沿海三市,在现阶段也不宜平均用力,应如上节所言,以新钦州市为战略支点,重点发展新钦州,使之成为北部湾经济区的增长极点,形成极化效应。大约5年之后,北部湾经济区可以进入区域发展的第二阶段,即发展中阶段,届时可采取点轴开发形式,以新钦州-南宁和新钦州-北海为重点开发轴线。大约10年之后,北部湾经济区可以进入区域发展的第三阶段,即较发达阶段,届时可采取网络开发形式,实现北部湾经济区的全面、均衡发展。

三、历史、现实与未来:国家战略下的北部湾经济区

当今中国区域经济格局竞争有两个热门现象,一是继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湾之后的第四经济圈(或第四增长极)之争;二是继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之后的国家综合改革试验区之争。目前,明确表示要竞争中国经济第四极的地区有:北部湾经济区、长株潭城市群、武汉经济圈、中原城市群(河南)、成渝经济圈、沈阳经济圈等。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是继20世纪80年代特区战略之后又一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性举措,上海浦东新区和天津滨海新区的成功验证了这一“新特区”的巨大效益,并产生巨大的示范效果,进而激起各地申报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热潮。巧合的是,竞争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地区基本上都是争夺中国经济第四极地区的一部分或者全部,如已经申报成功的重庆、成都、长株潭城市群、武汉经济圈,正在申报的北部湾经济区、郑州郑东新区、沈阳沈北新区等。与20世纪80年代的特区不同,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是放在区域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进行的,如上海浦东新区是以长三角经济区为背景,天津滨海新区是以环渤海湾经济区为背景,所以,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不单单是城市之争,背后还有区域经济格局的竞争。这就是为什么两大热门现象有内在一致性的重要原因。

客观来讲,在目前的中国经济第四极以及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竞争中,广西存在着一些先天的不足。这些不足既有历史的,也有现实的,只有正视这些不足,才能准确把握北部湾经济区未来的发展方向。

历史的积淀往往会形成一种成见。北部湾经济区在中国史上很少有过辉煌的历史。汉代以前,由于航海技术落后,船只需要近海航行,北部湾的合浦县还是“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但随着航海技术的进步,这一始发港地位很快被广州所取代,北部湾地区从此沉沦下去。相比北部湾地区,其他竞争对手都有着辉煌的历史,在中国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历史的印象深入人的潜意识,往往根深蒂固,左右人的决策。比如,2004年雅典奥运会,雅典之所以取得主办权,一个关键因素是雅典在奥运会史的特殊地位,这就是成见。同样,由于历史的原因,其他竞争对手在中国的地位也已经深入中国人的潜意识,而北部湾地区或者是未能进入潜意识,或者在潜意识中就是没有地位的,这也是成见,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中央的决策,从而延缓北部湾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的时间。

就现实来看,无论是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还是中国经济第四增长极,看重的都是对较大范围内区域经济的带动作用。这种带动作用往往以规模经济和聚集效应为基础。从核心城市的经济总量看,2006年南宁生产总值只有861.94亿元,居全国第68位,而同年主要竞争对手经济总量都居全国前列,如重庆第7位(3486.45亿元)、成都第14位(2750亿元)、武汉第16位(2590亿元)、沈阳第18位(2483亿元)、郑州第24位(2002亿元)、长沙第28位(1791亿元)。从城市群聚集效应来看,除了南宁,北部湾经济区的钦州、北海、防城港不仅经济总量小,而且缺乏竞争力,短期内难以形成明显的聚集效应,而主要竞争对手不仅核心城市的经济总量大、竞争力强,而且外围有一批经济基础较好、有一定竞争力的城市,比较容易形成聚集效应。因此,就数据来看,北部湾经济区远远落后于主要竞争对手,短期内无法走向全国前列,这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中央的决策,从而延缓北部湾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的时间。

但在未来的国家战略中,如果策略得当,北部湾经济区完全可以成为中国经济的重要一极。从国家战略层面来看,北部湾经济区具有内外两大优势。

从国内因素来说,未来国家将更加重视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四大区域的平衡发展。对西部地区来说,北部湾经济区的经济基础和在人们观念中的地位确实不如重庆、成都、西安等地,但北部湾经济区在西部具有独一无二的优势,那就是海洋。上文已经说过,21世纪是海洋世纪,不论是中国还是世界,人口和财富都将进一步向沿海集中,海岸带的稀缺程度将会进一步加深,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中央迟早会认识到这一点,北部湾经济区也迟早会纳入国家战略。

从国外因素来说,随着中国的日益强大,中国更加需要战略盟友和后花园,未来最可能成为中国战略盟友和后花园的是东盟。因此,与东盟经济融为一体是中国未来坚定不移的国家战略,而北部湾经济区在中国-东盟版图中具有独一无二的战略地位,那就是既处于中国-东盟的陆地接合部,也处于中国-东盟的海上接合部。不过,由于越南的落后,目前这一战略地位还是隐性的,但随着越南经济的快速发展,这一战略地位很快会转化为显性。近几年,越南经济增长速度达8%以上,居东盟十国之首,而且,这一速度还在继续加快。与北部湾经济区一样,越南也是处在东盟与中国的海陆接合部,越南经济的快速发展会加深中央对北部湾经济区战略地位的认识,从而加快北部湾经济区纳入国家战略的时间。

总之,海洋是北部湾经济区的战略支点,海洋是开启广西财富的钥匙,北部湾经济区在中国,尤其是在中国西部具有独特的优势和巨大的潜力,但此种潜力何时能够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这取决于两个关键性的因素,一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对北部湾经济区战略支点的定位,二是中央政府的开拓性、战略性眼光。

参考文献

[1]江东洲.风起云涌北部湾——北部湾(广西)经济区开放开发报道之一.科技日报,2007-01-19(3)

[2]胡刚.中国沿海地区构建城市带战略思考.地域研究与开发,2004(5):20

[3]刘容子.海洋经济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中国海洋报,2002-08-30(1)

[4]胡建国.海平面上升:不容忽视的灾害警报.科学时报,2007-02-07(1)

[5]刘容子,张海峰.海洋与中国21世纪可持续发展战略之二.海洋开发与管理,1997(2):19

[6]王健.海峡西岸经济区港口物流网络体系的构建.中国流通经济,2005(12):17

[7]何明.北部湾——扬帆出海正当时.广西日报,2006-03-23(12)

[8]蒋铁民.中国海洋区域经济研究.北京:海洋出版社,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