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西南民族大学学科建设探索
48538500000091

第91章 思想政治教育探索(11)

(二)用朋友的真心和真诚对待学生,赢得学生的信任

由于现在的辅导员队伍日益年轻化,所以师生之间成为朋友是越来越容易和平常的事。而朋友之间应当是真诚相待、互不设防的,朋友之间的信任也是最不含杂质的。与学生做朋友,首先就要求辅导员用朋友的一颗真心和真诚来对待学生、信任学生,以心换心,以信任博取信任,形成良好的互信关系。辅导员不能高高在上,而要树立新的学生观,以学生的成长成才、全面发展为目标,与学生建立一种平等和谐的关系,和学生打成一片,用一颗真诚的心去对待每一个学生。在日常工作中要注重和学生建立一种朋友关系,不放过每一个细节,利用好真诚的问候、温暖的话语、友好的微笑,尽最大努力回复学生的电话、短信、留言及祝福等,并且在很多时候要与学生“共情”,与学生推心置腹地交流,构建起师生之间信任的桥梁,慢慢地让学生相信自己,亲近自己,也让自己走近他们,一步步成为他们的朋友。

因为朋友之间非常需要相互容忍和相互帮助,所以用朋友的真诚对待学生还应注意一点就是要正确对待双方的错误:一方面要允许并能容忍学生犯错误,毕竟他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正处于形成期,不可避免会犯一些错误,包括欺骗老师的言行;另一方面辅导员自己犯了错误也要及时承认并向学生诚恳地致歉。在学生犯错的时候,严格要求固然是基础,但辅导员要从爱护出发,从关心入手,体察谅解,表现出自己的真心诚意、良苦用心,并以恰当的方式指出其错误,不能动辄批评甚至责骂,要让他们活在希望之中,让他们感到老师始终是信任他们能做好的,及时引导他们承认错误并加以改正。大学生的可塑性极强,不要放弃任何引导其成长成才的机会。辅导员自己犯了错也要勇于在学生面前承认错误并加以改正,这样更能赢得学生的信任和尊敬。

另外,辅导员充分相信自己的班干部也是十分重要的,不必事必躬亲,相信选出来的干部能在老师的引导下把班集体的事情做好,也要尊重他们的做法,更要相信他们的创新能力。

(三)用良好的人格魅力吸引学生,赢得学生的信任

俗话说:欲正人,先正己。“身正为师,德高为范。”要教育学生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教师自身首先就要具有良好的人格魅力,并充分发挥人格魅力的潜在教育价值。从心理学角度看,人格(personality)是指一个人性格、气质、能力等特征的总和,是一个人的才智、情绪、愿望、价值观和习惯的行为方式的有机整合,是个体基本精神面貌之所在。教师的人格既包括教师这个群体应共有的普遍性心理品质,又包含每位教师作为独特的个体所具有的风格和气韵。前者是教师人格的基本构成,具有公共性和稳定性;后者是个体人格的独特构成,具有特殊性和个性化倾向,两者共同构成教师鲜明而丰富的人格魅力。教师良好的人格魅力包括端庄的仪表、博大的胸怀、渊博的知识、娴熟的教艺、无私奉献的高尚品德、激情而又诙谐的风格、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的精神、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以及朴实和蔼、宽容博爱的生活态度等,这些个性品质从不同角度折射出一位人民教师的人格魅力,将深深地吸引学生,并为学生所亲近、爱慕和尊敬。

老师的言行本身是最生动的“做人课堂”,一个对工作兢兢业业的负责任的老师,其言行举止本身就是对学生的无声感染。而辅导员与学生接触最多,其自身形象就有意无意、潜移默化地对学生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而且据调查显示,学生都喜欢、尊敬有良好人格魅力的辅导员。爱因斯坦曾说过:所谓教育,应在于学校知识全部忘光后仍能留下的那部分东西。而留下那部分只有思想观念、思维能力及心灵人格等。具有良好人格魅力的辅导员不仅能赢得学生尊敬,而且能让学生由尊敬而产生一种由衷的信任感和信服感。因此,辅导员要以良好的人格魅力来吸引学生,赢得学生信任,让他们油然而生一种对老师的崇敬之意。而提升自己人格魅力也是一项持续不断的工程,辅导员应不断加强自身修养,与时俱进,积极创新,及时更新教育观念,充实科学文化知识,努力提高业务素质和业务水平,做一个活到老学到老的好榜样。

四、结语

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学生为本,以心换心,以诚换诚,以信任博取信任,用真爱感染、温暖学生,用良好的人格魅力吸引学生,在这样的情况下构建起和谐的师生关系也就成为一种必然。

参考文献

[1]张虹.沟通无极限——浅议高校辅导员的沟通技巧.世纪桥,2008(5).

[2]欧巧云.论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文关怀.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

[3]王玉谦.关爱学生是素质教育的起点和基础.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01(4).

[4]郭庆堂,李士峰.关于新时期高校辅导员工作重点的思考.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8(12).

新时期民族高校党组织贯彻落实

科学发展观的思考

严雪梅 秦波

新时期民族高校党组织在建党87周年、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第一年以及北京奥运盛会举办年的历史关键之年,在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大背景下,如何在现有成绩的基础上取得更大的进步?这不仅仅是民族高校党委领导要思考的问题,更是在民族高校中的全体共产党员要建言献策的问题。[严雪梅,(1980-),四川成都人,西南民族大学民族研究院教师,民商法硕士研究生。][秦波,(1979-),四川成都人,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庭助理审判员。]

民族高等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增进民族团结、维护民族地区社会稳定和国家统一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民族高校应主动适应社会形势,坚持科学发展观,调整发展战略,改革创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推进民族高校持续健康发展。笔者认为既要紧紧围绕科学发展观这个世纪主题,按照教书育人的要求,努力做到以党建带队建。

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建设,是“十七大”报告提出的一个重大战略思想和战略任务。贯彻“十七大”精神,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创新民族高校党建工作就应该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按照“十七大”提出的执政党建设的32字的目标要求,具体要做到工作要有新思路、新突破、新举措:一是努力创造新鲜经验,使我们的党建工作在全省甚至全国的民族高校系统中处于领先地位,有一席之地;二是抓好制度的完善,并在落实上下工夫见成效;三是抓好高校党委在民族高校工作中的定位,要摆正位置、定好位、角色准,坚决克服和避免“两张皮”现象;四是抓好措施的制定和工作的落实。力争通过扎实有效的党建工作,为全面完成以教育为中心的各项民族高校工作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一、找好抓信念教育的抓手和载体

抓队伍必先抓党员,抓党员必先抓党建。为使思想政治工作做到有的放矢,要深入调查摸底,客观、真实、全面地了解教师和学生的思想动态,准确把握他们在想什么,做什么,有什么要求,从而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及时性和有效性。在此基础上,要坚持教育先行的工作思路,在夯实其思想根基上下工夫。学校党组织始终不放松党风廉政建设,使党员干部对违法违纪问题,变他律为自律,从思想上不敢犯,从制度上不能犯,从查处机制上不敢犯,从待遇上不必犯,增强了民族高校党员干部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有效地避免违法违纪行为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