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语文新课标必读-庄子选译
48564200000013

第13章 在宥(2)

黄帝回去,抛开政事,修了座独居的房子,铺着白茅,闲居三个月,再去请教他。

广成子朝南躺着,黄帝从下方跪着过去,再拜礼叩头说:“听说先生通达‘至道’,请问怎样修身能长寿呢?”广成子忽然起来,说:“问得好!来!我告诉你‘至道’。‘至道’的精髓,深远昏暗;‘至道’的极限,暗淡静默。不看不听,静静养神,身体自然正常、健康清静、无为,不要操劳你的身体,不要耗费你的精神,才能够长寿。目无所见,耳无所闻,心无所知,你的精神固守着形体,形体可以长寿。(你)谨慎对待内心活动,封闭感官言行,多智则败坏。我和你到达最光明的境界,到达至阳的根源。我和你进入那深远难见的门庭,到达至阴的根源。天官(日、月、星、辰)、地官(金、木、水、火、土)各尽其职,阴阳二气各有藏府。谨慎、固守你自身,万物自然会茂盛。我恪守大道与万物调和相处,所以我修身养性一千二百岁了,身体却还没有衰老。”

黄帝再叩头拜礼,说:“广成子可以说和天合一了。”

广成子说:“来!我告诉你。至道是没有穷尽的,而人们以为有终结。深远无法推测,而人们以为有极限。获得我的大道,在上可以称皇,在下可以成王;丧失我的大道,生时只能见日月的光,死时变成尘土。万物茂盛,都生于土而文归于土。所以,我将离开你,进入无穷的门径,遨游在无极的境地。我和日月同光,和天地久长。迎我而来,无动于衷;背我而去,也无反应。人都不免于死,唯我永存。”

云将东游,过扶摇之枝而适遭鸿蒙。鸿蒙方将拊脾雀跃而游。云将见之,倘然止,贽然立,曰:“叟何人邪?叟何为此?”

鸿蒙拊脾雀跃不辍,对云将曰:“游!”

云将曰:“朕愿有问也。”

鸿蒙仰而视云将曰:“吁!”

云将曰:“天气不和,地气郁结,六气不调,四时不节。今我愿合六气之精以育群生,为之奈何?”

鸿蒙拊脾雀跃掉头曰:“吾弗知!吾弗知!”

云将不得问。又三年,东游,过有宋之野而适遭鸿蒙。云将大喜,行趋而进曰:“天忘朕邪?天忘朕邪?”再拜稽首,愿闻于鸿蒙。

鸿蒙曰:“浮游,不知所求;猖狂,不知所往;游者鞅掌,以观无妄。朕又何知!”

云将曰:“朕也自以为猖狂,而民随予所往;朕也不得已于民,今则民之放也。愿闻一言。”

鸿蒙曰:“乱天之经,逆物之情,玄天弗成;解兽之群而鸟皆夜鸣;灾及草木,祸及止虫。意,治人之过也。”

云将曰:“然则吾奈何?”

鸿蒙曰:“意,毒哉!伧伧乎归矣。”

云将曰:“吾遇天难,愿闻一言。”

鸿蒙曰:“意!心养。汝徒处无为,而物自化。堕尔形体,吐尔聪明,伦与物忘;大同乎涬溟,解心释神,莫然无魂。万物云云,各复其根,各复其根而不知;浑浑沌沌,终身不离;若彼知之,乃是离之。无问其名,无窥其情,物固自生。”

云将曰:“天降朕以德,示朕以默;躬身求之,乃今也得。”再拜稽首,起辞而行。

【译文】

云将到东方游历,飞过扶摇的枝头,正巧遇到了鸿蒙。鸿蒙拍着大腿飞跃着遨游。云将见到他,惊疑地停下站着说:“老人是谁呀?为什么来这里?”

鸿蒙拍着大腿跳跃不停,对云将说:“遨游!”

云将说:“我想请问。”

鸿蒙抬头看看云将,说:“吁!”

云将说:“天气不和谐,地气不通畅,六气(阴、阳、风、雨、晦、明)不调和,四时(春、夏、秋、冬)季令不正常。现在,我想集聚六气的精华来培育万物,要怎么做?”

鸿蒙拍着大腿跳跃着,摇头说:“我不知道!我不知道!”

云将得不到回答。过了三年,他向东游历,飞过宋国的原野,正好遇上了鸿蒙。云将很高兴,迅速地靠近,说:“您忘了我啦?您忘了我啦?”叩头再拜,希望听鸿蒙的教诲。

鸿蒙说:“悠游,不知所求;放任,不知所往;遨游自得,观看万物的真相,我知道什么呢!”

云将说:“我自以为放任,而人们跟随着我,我不得已接触他们,当今人们在仿效我。愿听您的一语衷言。”

鸿蒙说:“扰乱了自然的常道,违反了万物的真情,老天爷不会使你成功;(这样做)轰散了成群野兽,鸟儿惊得夜里喳喳叫;殃及草木,祸临昆虫。噫,这是治理人民的过错!”

云将说:“那我怎么办?”

鸿蒙说:“噫!毒害人啊,轻快地飘回去吧。”

云将说:“我遇到您很难得,希望听您的指教。”

鸿蒙说:“噫!要修养心境。你只要顺任无为,万物就会自化。忘掉你的身体,杜绝你的智慧,自己连同万物都要忘却,与浩气同体,不用心神,茫然没有魂魄。世上万物纷纭,各返回自己的本根,各回本根又不知为什么;混混沌沌,终身不离本根。如果想要知道本根,那就会离开本根。不要问它的名称,不要注视它的情状,万物本来都是自然生长。”

云将说:“天降给我恩德,晓示我沉默;我躬身追求的道,现在得到了。”再次叩头拜礼,起来告辞了。

世俗之人,皆喜人之同乎己而恶人之异于己也。同于己而欲之,异于己而不欲者,以出乎众为心也。夫以出乎众为心者,曷常出乎众哉!因众以宁所闻,不如众技众矣。而欲为人之国者,此揽乎三王之利而不见其患者也。此以人之国侥幸也,几何侥幸而不丧人之国乎!其存人之国也,无万分之一;而丧人之国也,一不成而万有余丧矣。悲夫,有土者之不知也!

夫有土者,有大物也。有大物者,不可以物;物而不物,故能物物。明乎物物者之非物也,岂独治天下百姓而已哉!出入六合,游乎九州,独往独来,是谓独有。独有之人,是谓至贵。

大人之教,若形之于影,声之于响。有问而应之,尽其所怀,为天下配。处乎无响,行乎无方。挈汝适复之挠挠,以游无端;出入无旁,与日无始;颂论形躯,合乎大同,大同而无己。无己,恶乎得有有!睹有者,昔之君子;睹无者,天地之友。

贱而不可不任者,物也;卑而不可不因者,民也;匿而不可不为者,事也;粗而不可不陈者,法也;远而不可不居者,义也;亲而不可不广者,仁也;节而不可不积者,礼也;中而不可不高者,德也;一而不可不易者;道也;神而不可不为者,天也。故圣人观于天而不助,成于德而不累,出于道而不谋,会于仁而不恃,薄于义而不积,应于礼而不讳,接于事而不辞,齐于法而不乱,恃于民而不轻,因于物而不去。物者莫足为也,而不可不为。不明于天者,不纯于德;不通于道者,无自而可;不明于道者,悲夫!

何谓道?有天道,有人道。无为而尊者,天遭也;有为而累者,人道也。主者,天道也;臣者,人道也。天道之与人道也,相去远矣,不可不察也。

【译文】

世俗的人,都喜欢别人和自己相同而讨厌别人和自己不同。和自己相同的,就喜欢他;和自己不同的,就不喜欢他,因为用意在出人头地。用意出人头地,何尝是出人头地呢?因为众人的附和而安于自己的所知,其实不如众人技巧多。要当一国的君主,这是只看见三王的权利,而没看见他们的祸患。这是用国家来实现自己的侥幸,有几人凭这种侥幸而不丧失国家的呢?这样能保住国家的没有万分之一;而丧失国家的,没有一次成功保住国家而丧失万次有余。可悲啊,君主却不明白!

君主,拥有国家。拥有国家,不可拘泥于物,支配物而不被物役使,才能主宰外物。明白主宰外物的不是物,岂止是能治理天下百姓而已!他能出入六合,遨游九州,独往独来,这就叫“独有”。能“独有”的人,才称得上“至贵”。

大人对别人的教导,就像形体对于影子、声音对于回响一样。有问就有回答,倾尽他心里所有的知识,为天下人对答。他处身于寂静之中,行动没有定向。率领那些纷杂的世人,和他们一起来往,遨游在没有尽头的境域,出入无所依傍,与日俱新,没有始终;言谈形态举动,符合大道,于是就会无己。无已,怎么会有形相存在。着眼于形相,那是昔日君子;着眼于‘无’,才是天地的朋友。

卑贱,但不能不用它,这是物;低下,但不能不顺着他们,这是百姓;微小,但不能不办的,这是事;鲁莽,但不能不实行,这是法;离道疏远,但不能不遵守,这是义;亲近,但不能不推广,这是仁;节度规矩不能不多,这是礼;中和,不能不高远,这是德;根源于“一”,但不能不更易,这是道;有神灵,不能不寻求?这是天。所以,圣人效法自然而无须帮助,成事于德而不困累,出入于道而不谋虑,合于仁而不依赖,近于义而不以为多,该行礼就行礼而不忌讳,接纳事物而不必推辞,以法整顿外物而不乱,依赖百姓而不轻视,任凭外物而不抛弃它。物是卑贱的不足要的,但又不可不要。对天道不理解的,德性就不纯真。对道不通晓的,一切都行不通。对大道不理解,太可悲啊!

什么叫做道?有天道,有人道。无为而尊贵,叫天道。有为而牵累,叫人道。君主,行天道。臣子,行人道。天道与人道,相差很远,不可明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