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持续高收益的体制能够使企业积累相当多的内部留存。即使因萧条而转为赤字,一年两年,即使不向银行借款,不解雇员工,企业照样挺得下去。如果缺乏高收益,经营拮据,企业就无法储备自有资金。京瓷经营至今,一直在不断地充实企业的内部留存。我们在2008年3月做过一个统计,银行存款加上股票,京瓷公司共有一万亿日元的内部留存,足以应对任何的萧条与不景气。
企业内部留存的数额这么巨大,股东们是否有意见?
确实存在这样一个问题。京瓷的经营干部在美国、欧洲开投资说明会,总会听到这样的意见:“京瓷的自有资本比例实在太高,而ROE(股东权益回报,又叫净资产收益率)太低,存这么多钱干什么?应该去投资,去使用,好赚更多的钱,这是我们投资家的要求。”
干部们回来同我商量,我就说:“不必按那些投资家的意见去办。”
欧美企业重视ROE,是因为它们强调“股东利益第一”,您为什么反对这一说法?
以美国为中心的海外基金和投资家们,他们动用巨额资金买卖股票,借此获利,这些人看重的是ROE。投资家们常说如果达不到百分之多少的ROE,那家公司的股票就不能买。
受他们的影响,一般经营者也开始认为“为了提高ROE,应该减少内部留存”。于是,就使用内部留存的资金不断并购企业,不断购买设备,去追求更多的短期利润。降低包括内部留存在内的自有资本,增大利润,分母小、分子大,ROE的百分比就上去了,在美国式资本主义世界中,这样的企业被称为优秀企业,这已经成为常识。
当“ROE高的企业就是好企业”这种观点成为常识的时候,我的意见就是谬论。但是,这种所谓常识,归根到底,不过是在短期内衡量企业的尺度。现在买进股票,待明年升值时抛出,这样就能轻松赚钱。对于这样思考问题的人来说,当然是ROE越高越好。但是,作为企业经营者,我们要考虑未来几十年,要一直把企业经营下去。对于我们来说,稳定比什么都重要。企业应该有足够的储备,才能承受得起大萧条的冲击。
然而,当今的常识却是,这种储备越是充足,经营者就越被视为无能,被打上“不够格”的烙印。我对京瓷的干部们说:“去告诉那些投资家,他们要给我们打‘不够格的烙印,那是他们的事。我们必须保护员工,保护企业,如果要否定这一点那是他们的事。”
所以,您把员工利益放在了第一位,这是京瓷成功的秘诀吗?
许多人认为京瓷之所以成功,是因为有了先进的技术,赶上了潮流。但是,我认为原因在于京瓷具有正确的而且明确的经营哲学,并且这种哲学为全体员工所共有。
我给大家讲过多次,京瓷公司成立后的第三年,我以处理11名高中毕业的新员工去留为契机,确立了公司的经营理念:“在追求全体员工物质与精神两方面幸福的同时,为人类和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作出贡献。”这个理念的核心就是“追求全体员工物质与精神两方面的幸福”。
办企业的首要目的,不是为了股东,更不是为了我个人,而是为了员工。为了员工,我作为经营者在拼命努力,希望员工们也能跟我一起努力,这就是我作为经营者最基本的想法。无论是中小企业还是大企业,都要让员工为你的人格魅力所吸引,信赖你,钦佩你,与你同甘共苦。与员工建立这样的人际关系乃是经营的第一要诀。
员工与经营者志同道合、心意相通,劳资关系如同大家庭,企业就一定能顺利发展。
您的这一说法显然与美国着名管理学家德鲁克的观点不同,德鲁克认为:“企业的唯一目的是创造客户。”您为什么会形成“办企业的首要目的是为了员工”这样的观点?
为什么要开展这项事业?这个企业存在的理由是什么?当然各人有各人的目的,但必须加以明确。有人为了赚钱,有人为了养家,这些并没有错。但仅仅靠这些目的,要凝聚众多员工,齐心协力办好企业是不够的。
要让全体员工与自己风雨同舟,共同奋斗,如果缺乏“大义名分”是行不通的。“原来我的工作有如此崇高的意义”这样的大义名分,如果一点都没有的话,人很难从内心深处产生必须持续努力工作的欲望。
我创办京瓷时最初的事业目的只是“运用自己的陶瓷技术,开发新品,借以问世”。想不到,创业后第三年,竟招致了青年员工们的反叛。有一天,公司10多名生力军联名向我展开集体交涉,要求我承诺他们的工资增长和最低奖金。这一件事深深刺痛了我,让我意识到了企业经营的根本意义,成为我转变经营目的的契机。
从那时开始,我意识到企业经营的目的既不是“圆技术者之梦”,更不是“肥经营者一己之私欲”,而是对员工及其家属现在和将来的生活负责。从此,我把京瓷的经营目的定义为“在追求全体员工的物质与精神两方面幸福的同时,为人类和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作出贡献”。
这种光明正大的事业目的,最能激发企业员工内心的共鸣,获取他们对企业长时间、全方位的协助。同时,大义名分又给了经营者足够的底气,可以堂堂正正,不受任何牵制,全身心地投入经营。
3.领导者如何修炼心性
在领导人才的选拔方面,您认为“德比才更重要”,为什么有这样的想法?
我不太欣赏才子,因为才子往往忽视“今天”。才子自恃才高,凭着对前景似是而非的理解,就厌烦像乌龟那样认真过好每一个今天,总想如兔子一般寻找最短距离。但过于急功,就往往会在意料不到的地方驻足不前。
迄今为止,不少优秀的聪明人才投奔到京瓷的门下,但偏偏就是这些人,据说因为看不到公司的前途而辞职。结果留下来的,不少是头脑不够灵活、平凡、连跳槽也缺乏自信的“庸才”。但是,过了10年、20年,这些“庸才”居然成了各部门的骨干乃至领导。我看到过好多这样的例子。
究竟是什么让他们从平凡变为非凡的呢?是不厌其烦、默默专注于一件事情的力量,是拼命过好“今天这一天”的力量,是将“今天这一天”不断持续的力量。换言之,将平凡变为非凡的就是这个“持续”。
我曾反复强调,任用人才之时,比能力更重要的是观察他的品格。我之所以强调“德”的重要性,还有另一层考虑。世上一般人认为要使事业得到发展,需要有擅长经商的优秀人才。但是,正如俗话所说“聪明反被聪明误”,优秀的人才如果错误地使用了才智,会产生意想不到的问题。如果没有才能,就想不到那些坏点子。拥有才智的人,也容易陷入利己主义。如果不能控制自己的欲望,经营高层就会做出令人难以置信的违法行为,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
所以您特别强调提高领导者的心性和人格?
大企业的领导、干部和官僚,他们的能力无不高人一等,为什么他们常常丑闻缠身、贪污渎职呢?因为他们把才能据为己有。他们认为才能纯属私有,而非从上天借来之物,不必用之于公,心安理得地把才能用于满足自己的私利私欲。
要抑制利己主义,就必须提高领导者的人格。人格是时刻变化的,一个人在取得成功后被人吹捧就容易变得高傲而迷失自我,所以如果不时刻约束自己、磨炼自己,将很难保持高尚的人格。领导者要带领团队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除了能力之外,还必须提高自己的心性,成为一个具有高尚人格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