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长三角科技创新合作与发展战略研究
48569400000019

第19章 长三角若干产业集群协同创新对策研究(8)

浙江:市场自发形成型。浙江的船舶企业大多是民营性质的,以市场推动为主。浙江的海域辽阔,有全国第一的海岸线长度和海岛数,发展船舶产业的区位优势和地域条件十分显着;浙江民间资本雄厚,投资欲望强烈。特别是乐清、温岭以及台州三市,在浙江的主要企业中,这三个城市的船舶工业发展迅速,所占份额不断增加。

2、长三角船舶产业总体布局

长三角16城市造船产业的具体分布是很不均衡的,造船业主要集中在上海、南通和泰州三个城市,三市造船量占全国的比例连续两年超过43%,占长三角造船总量的83%左右。可以说,长三角造船业具有明显的城市集聚现象。因此,长三角造船业总体布局战略首先应该是进一步加强上海、南通和泰州三个城市的造船业集群,重点发展这三个城市的造船企业,吸纳更多的资本投资于这三个城市,尽快形成各具特色的大型船舶制造产业集群。

其次,长三角造船业应建设形成舟山、台州、扬州等小型船舶产业集群。

再次,形成层次鲜明、结构合理的长三角造船业布局格局。其中,上海为第一层次,重点发展高技术、高附加值船(如豪华游轮,滚装船,液化气船、天然气船、超大型油船、大型集装箱船等);南通和泰州(包括江阴)为第二层次,重点发展超大型油船、大型集装箱船、大中型散货船等大中型、中等技术含量的船舶;扬州、南京、镇江、舟山、台州、乐清等为第三层次,重点发展渔船、化学品船、中型散货船、中型油船、小型成品油船、滚装船、集装箱船等中型、有特色的船舶;常州、无锡、温州等为第四层次,重点发展船艇、近海和内河船等小型船舶。

3、具体省市布局战略

上海集中了中船集团所属的江南、沪东中华、外高桥造船和上船澄西,以及正在新建的长兴岛造修船基地。不难看出,中船集团将全国战略的重心放在长三角,而长三角战略的重心又放在了上海。上海应发挥技术方面的优势,发展高附加值船(豪华游轮,滚装船,LNG船),江南、沪东、外高桥、长兴岛造船联合沿长江的地方船厂形成完整的产品系列,共同发展。

江苏在原有的船舶工业布局的基础上,鼓励长江南岸原来的造船、修船业向长江北岸扩散与转移,重点建设南通与泰州两大造修船基地,加快形成具有较强综合竞争力的船舶工业体系,确保全国第一造船大省地位,并由造船大省向造船强省迈步。江苏在长江沿岸将形成三个船舶工业带:南通:以南通中远川崎和南通中远船务为依托,建立超大型油轮(VLCC)为主的大型船舶制造基地和国内最大修船基地。泰州(含对面的江阴):以靖江、江阴为中心辐射包括泰州、扬州行政区的临江区域。以江苏新世纪造船股份有限公司为主,吸纳其它船厂及有关配套企业,最终发展成为国内最集中的大中型散货船、油轮、化学品船等常规标准化船型生产基地。南京(包括镇江):建立南京(包括镇江)为主的高科技、高附加值滚装(客滚)船、化学品船、工程船等特色船型生产基地。常州无锡:建立以常州、无锡为主的船艇生产基地。

浙江造船业主要布局在三个区域:以舟山与宁波为主的浙东沿海、台州与温州为主的浙南沿海和杭嘉湖地区为主的内河流域。建设以舟山、宁波为重点的船舶工业基地。舟山重点发展大型船舶和海洋工程修理、远洋及出口船舶制造,以外向型发展为目标,形成大中小配套的、修造并举的船舶工业体系。宁波、台州、温州以建造沿海与远洋船舶为主,重点发展特种船舶与出口船舶,以修船为辅。杭嘉湖地区以发展内河船舶和游艇制造为主。造船业重点是发展高附加值的特种船舶制造业。优先发展大型集装箱船、油船、散货船、高速渡船、大型拖轮、海洋工程船、钻井平台、浮式生产储油轮(FPSO),大型渔船、大型冷藏船等产品。

(二)长三角船舶产业协同创新策略

1、发挥政府宏观调控作用,加强区域规划

船舶产业集群的健康发展需要依靠政府统筹,行业协会协调。政府统筹支持发展船舶工业是日、韩的成功经验。国家建立专门的政府协调机构,对长三角船舶产业进行统一布局和规划。打破地域和行政区划的壁垒,建立战略联盟,发挥大集团、大企业在长三角船舶产业群形成中的关键作用。各级政府机构在制订行业发展规划的同时,要将船舶企业的生产准入、基础设施投入等一并纳入行业管理范围,加强宏观指导与政策引导。对确定的船舶工业重点发展地区应在制订本地区船舶工业发展规划的基础上,提出实施方案,合理布局,充分利用好海岸资源,使大、中、小基础设施分布合理。充分利用现有船舶修造业的基础设施,搞好专业化分工与资源优化况置,通过加大技术改造和联合兼并力度,提高基础设施利用率,扩大规模能力,确保船舶产业实现量与质的同步提高。

2、依托骨干造船和配套企业,打造核心技术群

首先,要从产业集群的长远发展出发,建立统一的产业集群发展协调平台。要充分发挥行业管理部门的作用,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将长三角地区船舶产业集群的发展作为一项重要任务。要充分发挥规划的作用,加强长三角船舶产业集群发展模式和路径的相关研究,在此基础上形成长三角船舶产业集群发展的指导性文件。要加强行业性信息工作,强化重要信息的搜集、整理、处理及披露,为长三角船舶产业集群的发展提供指导。

其次,要以规模化、专业化、特色化为出发点,优化长三角船舶工业的分工与协作体系。要充分发挥船舶工业的规模经济效益,在强化硬件建设的基础上,稳步扩大造船能力,推进船舶建造的批量化,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产品成本。要以已经具备了一定优势的重点产品为依托,营造长三角区域船厂之间错位竞争的格局,优化资源配置,以产品的品牌化推进船厂的专业化、特色化。同时,要大力促进长三角区域骨干船厂之间的合作,促进大型企业的技术优势和中小企业的体制机制优势形成互补。积极营造相应的环境,完善相应的手段,推进不同企业之间就基础性、共性问题展开合作。

第三,要以新建造船企业为契机,以建立现代造船模式为目标,大力完善船舶工业供应链体系,加大专业化加工中心的建设。鼓励骨干企业积极利用社会资源,营造自身的供应链体系。积极建设钢材、管材、电缆等大宗材料配送中心,铸造、锻造、热处理、电化学处理工艺专业化加工中心,实现船用材料无余量入厂,工艺部件成品化入厂。大力推进专业化分段制造中心的建设,提高造船效率,推进地区船舶工业价值链的优化。

3、积极分析市场需求,实施错位竞争战略

由于造船业对自然条件要求苛刻,这就需要从整个长三角地区的角度以及各省市的具体情况出发做好造船业的产业布局,充分考虑岸线、航道、陆域各方面现状,做好自身的产业定位。长三角16城市造船产业的具体分布很不均衡,造船业主要集中在上海、南通和泰州三个城市,三市造船量占全国的比例连续两年超过43%,占长三角造船总量的83%左右,具有明显的城市集聚现象。因此,长三角造船业总体布局战略应该形成层次鲜明、结构合理的长三角造船业布局格局。其中,上海为第一层次,重点发展高技术、高附加值船(如豪华游轮,滚装船,液化气船、天然气船、超大型油船、大型集装箱船等),南通和泰州(包括江阴)为第二层次,重点发展超大型油船、大型集装箱船、大中型散货船等大中型、中等技术含量的船舶,扬州、南京、镇江、舟山、台州、乐清等为第三层次,重点发展渔船、化学品船、中型散货船、中型油船、小型成品油船、滚装船、集装箱船等中型、有特色的船舶;常州、无锡、温州等为第四层次,重点发展船艇、近海和内河船等小型船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