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职业口才训练教程
48573400000021

第21章 人际沟通表述(5)

三、风度的修养

风度,是个人内在的气质、修养,通过其言谈、举止、神情、姿态、服饰、兴趣爱好等的外溢或者说外化。从理论上分析,风度实际是某种理想人格的现实化。如绅士风度、大将风度、宰相风度、学者风度,等等。在现代人际交往活动中,借助良好的口才,风度更体现为一种诱人的气质和品格。字为文章之衣冠,语为品格之衣冠。有许多人衣貌堂堂,看上去高贵华丽,但是不开口还可,一开口,则满口粗俗俚言,使人听了三日呕吐,刚才敬慕之心,全部消减。相反,如果知识丰富、广博,兴趣多样,待人真诚、大方;懂得尊重、体谅别人;能勇敢面对困难,精神振奋,热情向上;不趋炎附势,不趾高气扬。一旦接触交往,真是“如坐春风”。这种气质和品格的培养,就要靠平时不懈的学习、积累和修炼。三国时曹操的嫡孙女婿嵇康,虽与曹操无血缘关系,但其风度才华却比孟德有过之而无不及。《晋书》记嵇康“龙章风姿,天质自然”,好友山涛也形容嵇康(叔夜)是“叔夜之为人也,岩岩若孤松之独立。其醉也,巍峨若玉山之将崩。”可是,如果没有千秋相传的《声无哀乐论》、《太师箴》、《明胆论》、《养生论》和许多美妙的诗歌,没有给人以无穷幻想又成为绝唱的《广陵散》,嵇康也顶多不过是个空有好皮囊的公子哥儿而已。风度的修养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

1.言谈举止

言谈举止是一个人精神面貌的总体现。要开朗、热情,平易近人。让人感觉随和亲切,容易接触。很多人在社交中总担心没有出众的言谈来打动大家,吸引别人的注意,以致于造成精神上的紧张,使表情、动作都变得十分僵硬,这都是自尊心太强造成的。因此,应放松心情,保持自己的既有特点,而不要故意矫揉造作。有的人在“亮相”时昂首阔步,气势逼人;在跟别人握手时要像钳子般有力,跟人谈话时死死盯住对方……这样故作姿态,不仅会令别人感觉难受,自己也很难硬撑。其实最好的办法是保持原有的个性和特质。言谈最好有些幽默感。在社交中,谈吐幽默的人往往易于取胜。因为人际交往中,幽默的语言极易迅速打开交际局面,使气氛轻松、活跃、融洽。所以,平时可注意搜集一些高雅而妙趣横生的幽默故事。

2.性别美

男士切忌流露出狭隘和嫉妒的心理,不要斤斤计较,更不要睚眦必报。男人的性别美,是一种粗犷的美、内涵的美,真正的男子汉应该有性格,有棱角,有力度,有一种阳刚之气,而那些扭扭捏捏的奶油小生则让大多数人难以接受。而东方女性美普遍被人认可的形象一直是娴静的、温柔的、甜美的。女性容貌清秀,线条柔和,言谈举止中所散发出来的脉脉温情强烈动人。案例10中的日本侍女就是一个典型。交际时,女性如能巧妙地利用自己的性别特点,表现得谦恭仁爱、热情温柔,一般总能激起男性的爱怜感和保护欲。其间自然的柔和所产生的社交力量,有时比“刚强”的力量要有效得多。聪明的女性总是自觉地突出自己的性别形象。如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有“铁娘子”之称,政坛作为不让须眉;但在家中仍是个好主妇,为家人做早餐,为女儿粉刷墙壁,对丈夫温存体贴。其温柔美得到了人们的交口称赞,也为其职业形象增色不少。

3.个性美

内在的气质是最宝贵的。一个真正懂得与他人相处的人,绝不会因场合或对象的变化而放弃自己的内在特质,盲目地迎合、随从别人。保持一个真实的自我并不等于要使自己与别人格格不入或标新立异,甚至明明知道自己错了或具有某种不良习惯而固执不改,而是保持自己区别于他人的独特、健康的个性。那些具有个性的人,也具备一定的魅力。其次,不要不懂装懂。不懂装懂的人是令人厌烦的,特别是在长辈、知识渊博的人面前,更不要班门弄斧,以免贻笑大方。不要否认自己的过错。有些人明明知道自己错了,却硬着头皮不认帐,甚至还要为自己争辩,致使矛盾得不到解决,彼此的隔阂不能消除,相互之间的交往是谈不上了,还让人觉得此人蛮不讲理,像个无赖之徒。

案例13:在大庭广众之中,人们可以发现某些人总是穿着引人注目的华美服饰,这种人大体上有强烈的自我显示欲。同时这种人对于金钱的欲望特别迫切。所以,当看到这类身着华服的人,或同事中有这样的人时,就能洞察到他(她)们的这种心理,多夸奖他(她)们的服饰,满足其膨胀的显示欲是一个好办法。

案例14:公司职员小张,到目前为止一直穿戴固定式样与格调的西装。但有一天,他却改成了潇洒的夹克、鲜艳的长裤,带着完全不同颜色的领带来公司上班。同事们则好奇地猜测:“他今天有什么事吗?”“他遇到了什么问题?”

案例15:埃尔温·隆美尔将军是纳粹德国的陆军元帅,由于纳粹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法西斯罪行给全世界带来严重的灾难。因此在战后,许多德国将领和希特勒一样,都留下了昭着的臭名。按理说,隆美尔也难逃此劫。他对希特勒忠心耿耿,赤胆忠心,对希特勒初期的战争胜利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然而不论是东方还是西方的史学家们,都没有诋毁隆美尔,这又是为什么呢?

案例16:美国第三届总统杰斐逊和他的孙子驾着马车出去。在路上碰到一个陌生的奴隶脱帽向他们行鞠躬礼。杰斐逊举起帽子还了个礼,但他的孙子忙着和别人讲话,没有理会那个奴隶。杰斐逊严肃地说:“我的孩子,难道你允许一个奴隶比你更有绅士风度吗?”

案例17:东晋大臣谢安,其子谢玄指挥淝水大战,以少胜多,打得苻坚草木皆兵,望风而逃。捷报传来时,谢安正与客人下棋,脸上并无喜色,也只是淡淡地说:“知道了,小儿辈破敌了。”照样下棋,思路不乱、神色不改。

口才实践与训练

一、思考题:

1.怎样理解态势语与有声语言之间的关系?

2.风度应该怎样修养?

3.检查自己的为人处世:

(1)不管做什么,永远是一副“我不想干”或“我不行”的样子。

(2)不参加行业组织,不和业内人士交往,不阅读业内专业期刊或报纸。

(3)“职业装太难看,为什么要穿呢?”“我喜欢随意一点的衣服。”

(4)一个总经理穿着牛仔裤和运动鞋出现在公司。

(5)永远是好脾气或与之相反。

二、情景训练题:

1.叙述一段童年趣事。要求:叙述人称可以是“我”,也可以是“他”、“她”,但要突出“趣事”,2至3分钟。

2.真诚地握手。

3.模拟登台演讲,练习坐、立、行走和基本表情姿态。4.纠正下面的几种“站相”。

(1)两脚并拢,昂首挺胸,很有精神,却显呆板,不能给人自然美。

(2)两脚叉开,不能给人谦虚的感觉。

(3)呈“稍息”姿态,一只脚还不停地抖动,给人不严肃、不稳重的印象。

(4)摆弄衣脚,纽扣、低头不面向观众,给人胆怯之感。

(5)耸肩或不停地晃动身体,扭腰,将手插入兜内,给人懒散的感觉。

(6)摸鼻子、擦眼睛,用手拢头发,给人不端庄、不清洁的印象。

5.演示以下几种情况下目光神情。

(1)忧伤、羞怯、惭愧。

(2)思考、傲慢。

(3)为人正直、胸怀宽广。

(4)慌张、不冷静。

(5)志向远大。

(6)轻薄浅陋。

(7)自信自强。

(8)正气凛然。

6.按以下原则练习着装。

(1)端庄稳重。

(2)根据职位选择服装。

(3)根据体形特征搭配服装。

7.领会并尝试在说话时应用。

知识就是力量。(培根)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晏子春秋》)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

与善人居,如入兰芷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刘向)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老子)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刘备)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红楼梦》)

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

不要问你们的国家能为你们做什么,而要问你们能为自己的国家做什么?(肯尼迪)

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毛泽东)

为了什么?为了无愧于头顶的国徽和党旗,为了百姓对“共产党”这三个字能永远竖起大拇指,就必须干好这份得罪人的活。(一位纪检干部)

三、案例讨论题:

1.体会案例1的叙述要领,并复述。

2.分析案例2的叙述方式,模拟报道,感受其效果。

3.体会案例3的描述要领,并复述。

4.分析案例4的说明方法,并加以介绍。

5.分析案例5的说理方法,然后复述。

6.体会案例6的说理特点,然后复述。

7.分析案例7的说理技巧,带上态势复述。

8.案例8中经理的说理技巧妙在何处?

9.模拟韩麦尔先生的态势语。

10.感悟毛泽东手势的深刻含义。

11.分析案例9中县令拜见上司失败的原因。

12.体会日本侍女低头的情意。

13.怎样根据服饰语的暗示进行交际沟通?

14.分析案例12中服饰语的含义。

15.收集资料,解开案例13这个“谜”。

四、课外练习:眼神训练可按如下步骤做眼部“体操”。预备姿势:自然站立,头正直、下颌微收。练习中,头的位置始终不变。

第一节:①眼睑抬起,瞪大眼睛,正视前方某一物体,努力将其看清。②眼睑渐渐放松眼球回缩,虚视前方。③反复重复上述动作。

第二节:①眼睑抬起,眼光自左向右缓慢扫视,直至看到最侧面的东西,目光所到之处努力看清视线内的物象。②目光由右向左扫视,方法同上。③动作同上,只是速度加快,一拍向左,一拍向右。

第三节:①眼光由下向上缓慢扫视,眼睑尽量向上抬,直至看见最上方,眼过之处,努力看清视线之内的物象。②由上向下扫视,直至看见自己的前胸,但应控制眼睑的下落,不使其遮住瞳孔。③动作同上,速度加快,一拍向上,一拍向下。

第四节:①眼光缓慢向左斜上方斜视,左眼睑比右眼睑抬得更高。②眼光缓慢向右斜下方斜视,右眼比左眼用力稍大。③动作同上,速度加快。

第五节:动作与第四节相同,只是改变方向,成为右斜上方到左斜下方的动作。第六节:①双眼从左侧视起,经由上至右至下方向,按顺时针转动一周,环视幅度尽可能大,速度均匀。②重复一次。③方法同上,向相反方向,按逆时针方向转动一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