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大物流发展战略研究
48580200000043

第43章 中国——东盟绿色物流发展战略与实施(2)

(二)欧洲:提效率促规范保绿色

欧洲是引进“物流”概念较早的地区之一,而且也是较早将现代技术用于物流管理,提高物流绿色化的先锋。如在20世纪80年代欧洲就开始探索一种新的联盟型或合作式的物流新体系,即综合物流供应链管理。它的目的是实现最终消费者和最初供应商之间的物流与信息流的整合,即在商品流通过程中加强企业间的合作,改变原先各企业分散的物流管理方式,通过合作形式实现原来不可能达到的物流效率,从而减少无序物流对环境的影响。欧洲最近又提出一项整体运输安全计划,目的是监控船舶运行状态。通过测量船舶的运动、船体的变形情况和海水的状况,就可以提供足够的信息,避免发生事故,或者是在事故发生之后,能够及时采取应急措施。这一计划的目的就是为了尽量避免或者减少海洋运输对环境的污染。欧洲的运输与物流业组织——欧洲货代组织(FFE)也很重视绿色物流的推进和发展,对运输、装卸、管理过程制定出相应的绿色标准,加强政府和企业协会对绿色物流的引导和规划作用,同时鼓励企业运用绿色物流的全新理念(重点在于规划和兴建物流设施时,应该与环境保护结合起来;要限制严重危害人类生态的公路运输的发展,大力推进铁路电气化运输)来经营物流活动,加大对绿色物流新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如对运输规划进行研究,积极开发和试验绿色包装材料等。

综合分析可得出支撑与推动欧洲绿色物流发展的主要原因有:

第一,政府高度重视物流业的发展。其一是欧盟在促进欧洲统一市场形成的过程中,制定和大力推行统一贸易政策、运输政策、关税政策、货币政策等,促进了货物在全欧洲范围内的自由流动。其二是欧洲各国政府积极地为本国物流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近年来,欧洲各国政府实施了一些打破垄断、放松管制的政策措施,为物流业创造出充分自由、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对促进各国物流业的发展带来积极的影响。

第二,第三方物流快速发展。在欧洲尤其是在英国,第三方物流市场比较成熟。欧洲目前使用第三方物流服务的比例约为76%,且需求仍在增长。有关资料表明,欧洲24%的工商企业正积极考虑使用第三方物流服务;62%的工商企业认为他们有可能在三年内更多地使用第三方物流服务。在欧洲,第三方物流所占市场份额,德国为23%,法国为27%,英国为34%。

第三,不断采用新技术改造物流装备,提高管理水平。目前欧洲物流企业的技术装备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已经形成了以系统技术为核心,以信息技术、运输技术、配送技术、装卸搬运技术、自动化仓储技术、库存控制技术和包装技术等专业技术为支撑的现代化物流装备技术格局,改进了管理状况,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第四,统一标准,协调发展。为提高欧洲各国之间频繁的物流活动效率,欧盟组织之间采取了一系列协调政策与措施,大力促进物流体系的标准化、共享化和通用化。如:由全欧铁路系统及欧盟委员会提出的“在未来20年内,努力建立欧洲统一的铁路体系,实现欧洲铁路信号等铁路运输关键系统的互用”就是这一努力的具体体现。

(三)日本:标准化运作绿化物流

日本自1956年从美国全面引进现代物流管理理念后,大力推行本国物流现代化建设,将物流运输业改革作为国民经济中最为重要的核心课题予以研究和发展。视物流行业为本国经济发展生命线的日本,从一开始就没有忽视物流绿色化的重要意义,除了在传统的防止交通事故、抑制道路沿线的噪音和振动等问题方面加大政府部门的监管和控制作用外,还特别出台了一些实施绿色物流的具体标准值,如货物的托盘使用率,货物在停留场所的滞后时间等,来减低物流对环境造成的负荷。日本计划在2005年达成的目标包括“建构减轻负荷的物流系统与对外循环型社会的贡献”,为了达成这一目标,明确规定:“因应社会的课题建构物流系统。”具体包括:(1)因地球温暖化问题,加强排放管制措施,以达成“京都议定书”的二氧化碳排出削减目标;促进运输的效率化与活用铁路和国内海运,到2010年使长距离杂货运输方面的模块化比率达到50%以上。(2)因大气污染等问题,强化排放瓦斯限制、开发及普及低公害车辆、扩充环状道路整备的交通容量,按交通需求管理(TMD)措施圆滑都市内交通。(3)实践循环型社会,构建静脉型物流系统,活用铁路与海运,探讨循环型社会有贡献的有效物流系统;整备广域废弃物再生产设施等等。

1989年日本提出了10年内3项绿色物流推进目标,即含氮化合物排放标准降低3~6成,颗粒物排放降低6成以上,汽油中的硫成分降低十分之一;1992年日本政府公布了汽车二氧化氮限制法,并规定了允许企业使用的五种货车车型,同时在大都市特定区域内强制推行排污标准较低的货车;1993年除了部分货车外,要求必须承担更新旧车辆,使用新式符合环境标准的货车的义务。日本政府与物流业界在控制污染排放方面,积极实施在干线运输方面推动模式转换(由汽车转向铁路和海上运输)和干线共同运行系统的建构。

在绿色包装实施方面,日本政府1992年起草《能源保护和促进回收法》,1993年正式生效,在此之前72%的包装废弃物作为能源焚烧,而该法实施以后,97%的玻璃瓶回收利用。1995年日本政府效仿欧洲国家,以“污染者付费”原则为基础提出由消费者负责将包装废弃物分类,市政府负责收集,私有企业获政府批准后对包装废弃物进行再处理。日本政府为了鼓励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并减少浪费,从2001年1月开始实施“实用电器再循环法”。该法规委托家电生产商回收四种家用电器:空调、电视机、电冰箱和洗衣机。而日本的一些大企业对逆向物流的关注则更体现于其生产过程的每一个阶段。佳能公司一直致力于反向制造,以此推进全球范围内所有公司产品生命周期每一阶段的3Rs(Reduce、Reuse、Recycle)。为了便于再循环,佳能复印机被设计为易拆卸型的,公司还雇佣外部再循环公司手工拆卸复印机,这样使材料再循环率大大提高,从约60%提高到90%以上。

综合分析可得出支撑与推动日本绿色物流发展的主要原因有:

第一,日本政府重视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并且实行统筹规划。日本物流的发展历史并不悠久,但在世界上却居领先水平,之所以有这样的迅速发展,最直接的原因就是,日本政府认为物流的高速发展,对促进和提高整个国民经济的活力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所以日本政府一直对物流进行科学有力的指导和引导。

日本是一个国土面积不大的国家,国内资源和市场都有限,商品进出口数量大,各级政府对商品物流发展都给予关注和重视,大中城市、港口、主要公路枢纽对物流设施用地都是进行统筹规划,集中许多物流企业形成了大大小小比较集中的物流园区,如日本横滨港货物中心就集中了42家物流配送企业。这样便于对物流园区的发展进行统一规划、合理布局,有利于促进物流业的发展。

第二,重视物流的环保问题。日本从中央政府到地方各级政府,无一不对有关环保的物流项目给予大力扶持,并且明确提出了建立循环型社会的口号,同时政府还出台了一系列物流活动中影响环保的限制性措施,以实现物流产业与环境的和谐发展。

第三,着力完善物流基础设施,为现代物流产业的发展提供坚实依托及发展条件。日本从国土和人口等具体国情出发,把物流基础设施的重点放在高速公路网和沿海港口设施、海运网络上,而避免了狭小国土上铁路运输的不便,充分发挥公路运输快捷可控和灵活机动的优势,同时突出“海运立国”的发展战略。日本政府一直着力完善物流基础设施,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包括高速公路网、新干线路运输网、沿海港湾设施、航空枢纽港和流通聚集地在内的各种基础设施建设,构造起了新型的物流运输体系和仓储系统,既拉动了投资和内需的上升,又为扩大物流市场和促进物流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

第四,物流社会化程度高。共同化、混载化是日本物流不同于美国等发达国家的显着特点之一。共同化、混载化就是物流企业聚集多家企业的货物,根据各个货主的要求在大范围内进行配送。共同化、混载化的物流使以前按照不同生产企业、不同商品类别而进行的分散的商品物流,转变为将不同企业的商品和不同种类的商品混合起来运送的新型商品物流,这样生产与流通分工更加明确,从而发挥了物流的规模效益,大大提高了物流的效率,使物流实现高度社会化。

第五,大力开展物流教育。日本许多大学都设有物流专业,许多大企业也都设有专门的物流研究、咨询、培训机构。物流教育和培训在日本已形成体系,有效地解决了物流人才问题。

第二节中国——东盟绿色物流的内在要求

一、发展绿色物流是解决资源稀缺的有效途径

中国和东盟各国都存在资源稀缺的问题。以中国为例,中国是一个能源消耗量大、人均资源厘乏、资源利用率低的国家,单位产值能耗为发达国家的3~4倍,国内资源不能支撑经济的高速发展。例如,我国已经探明的45种主要矿产中,2010年可以自给自足的只有21种。石油作为主要的能源,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2010年我国原油产量首次突破两亿吨,同比增长超过5%,是过去18年中增长最快的一年,但同时,我国原油的进口量大幅度增长,据中国海关总署2011年1月份公布的数据显示,2010年全年我国进口原油2.39亿吨,比上年增长17.5%,我国原油对外依存度逼近55%。按照国际通行观点,如果一国的石油进口依存度达到或者超过50%,说明该国已进入了能源预警期。东盟各国也存在类似的能源稀缺问题,要改变资源过分依赖国际市场的现状,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就必须改变经济增长方式,以最小的资源代价发展经济,以最小的经济成本保护环境,通过建立完善的绿色物流体系,保障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发展绿色物流是应对国际贸易“绿色壁垒”的必要手段

绿色贸易壁垒,是指在国际贸易领域中,一些国家凭借其科技优势,以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为目的,通过立法或制定严格的强制性技术法规和环保标准,对国外商品进行准入限制的贸易壁垒。一般来说,它不仅具有存在的合理性,也有国际条约的支持。但在实践中,一些国家往往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借口,以限制进口来保护本国市场为目的,对外国商品进口专门设置带有歧视性的或对正常和环保本无必要的贸易障碍。目前,绿色贸易壁垒的实质在很大程度上是发达国家依赖其先进的科技和环保水平,通过立法手段制定严格的强制性技术标准,为限制和禁止外国产品的进口而设置的贸易障碍。绿色贸易壁垒属于一种新兴的非关税贸易壁垒形式,已经逐步成为国际贸易政策措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一点在国际农产品贸易中表现得非常突出。

在中国和东盟各国的相互贸易及各自对外贸易中,农产品出口占有相当比例,容易遭受国际贸易“绿色壁垒”。因此,为了保证产品的出口,就必须转变投资发展模式,重视工程科学的基础作用和先进科技的研发,通过构建完善的绿色物流体系,加快建立循环经济的替代技术、减量技术、再利用技术、资源化技术和系统化技术的支撑体系。

三、发展绿色物流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

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的三大主要问题是资源、环境和人口,特别是环境问题和资源问题,正对人类社会的生存与发展造成严重威胁。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恶化和不可再生资源的不断减少,人们越来越重视对环境问题和资源问题的研究。

构建绿色物流体系,将极大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这是实现可持续发展,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战略选择;是实现国家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发展,确定战略制高点,塑造未来国家竞争优势的重要举措。为此,绿色物流为推进中国、东盟各国循环经济发展,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提供了一种可行的发展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