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大物流发展战略研究
48580200000005

第5章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成立及其影响(4)

(二)纺织行业

东盟所需纺织品90%依靠进口,东盟成为中国最大的纺织品出口市场。《2009年全国纺织品服装进出口分析报告》显示:相比传统纺织品服装出口市场的日趋饱和,东盟市场已显露生机。目前,东盟已成为我国最大的纱线和面料出口市场。2009年,我国对东盟出口的纱线面料占出口比重达到了16.3%,仅次于中国香港。虽然我国对东盟纱线面料的出口在年中也经历了起伏,但年底反弹迅速,11月、12月的出口同比分别增长了34%和49%。东盟国家人口多,对纺织品有很大需求量,纺织品自有生产明显不足,所需纺织品90%依靠进口,由于技术条件的差异,对经过一定加工、技术含量高的纺织品,例如布料、辅料、服装的需求量更大。东盟部分国家纺织工业在资本、技术、信息和体制方面与我国存在着比较明显的差距,中国与东盟各国可实现优势互补。从目前纺织品服装的市场结构看,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仍倚重于美国、欧盟和日本主要市场。2009年,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欧美市场的订单数量逐渐减少,带动我国出口市场量、价的严重萎缩。同时,我国出口产品国家的高度集中也造成了主要市场的日趋饱和。减轻对欧美市场的依赖,拓展在新兴市场的份额已成为大势所趋。一方面,近年来,中国与东盟的经贸联系日趋紧密,双边贸易投资规模迅速扩大,而纺织品服装正逐渐成为最有互补发展潜力的贸易产品。据统计,我国与东盟纺织品服装贸易,以我国对东盟出口为主。自2005年开始降税以来,增势明显。2008年我国纺织品服装对东盟出口112.3亿美元,年递增率25.2%;我国自东盟进口9.6亿美元,年递增率10.1%。2009年1~11月我国对东盟出口同比下降5.8%,自东盟进口仍升8.6%,明显较对全球纺织品服装贸易的情况为好(1~11月纺织服装总出口降11.2%、总进口降11.7%)。另一方面,对东盟纺织品出口占对东盟全部出口中的比例仍远远低于我国对全球出口纺织品的比例,表明我国纺织品对东盟的出口具有一定的增长潜力。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将成为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企业加快开拓东盟市场的巨大推力。

(三)装饰行业

“轻装修,重装饰”时代激活家居装饰市场。随着近年来家居业“重装饰,轻装修”的潮流,家居装饰用品越来越由实用性的作用提升到装饰性的作用,家居装饰市场被前所未有的“激活”了。以窗帘行业为例,作为软装饰,窗帘可以随季节更换的,使用和更换的频率在渐渐提高,带来的是更广阔的市场。现在的家庭装修,不可能通过“一劳”便达到“永逸”的效果。整个家装行业对“软装饰”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涨,软装饰正以狂潮之势席卷着人们的置家进程。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加大了家居装饰用品的消费比例。东盟有着6亿人口,家庭数量众多,是不可忽略的家居装饰市场。其中,东盟国家房地产业逐步复苏,必将拉动其家居装饰用品需求量迅速增长:预计2010年房地产市场在东盟国家经济开始复苏的支持下将趋向好转,东盟国家经济复苏加上政府陆续出台的经济刺激措施将有利于刺激民间投资,而开始复苏的经济活动可能提高消费者购买力及其对收入与就业的信心,进而成为促使消费者加快做出购房决定的支持因素。除了获得经济因素支持而实现增长外,房地产市场还得到各种特殊推动因素的支持,如于2010年3月28日结束的减免房地产交易手续费措施,刺激潜在购房者加快在此时间前做出购房决定,以节省购房费用。可推动房地产市场实现增长的其他因素还包括贷款利率在2010年上半年仍将继续在低位徘徊。

(四)灯具行业

灯具是东盟国家从中国进口的主要产品。2005年东盟国家从中国进口的各类光源总数达9亿3千万个,价值超过2.5亿美元,占中国出口东盟灯饰照明产品的81%。而各类灯具的进口总量达4000万元,占东盟进口中国产品总量的13%。灯饰配件产品占了中国和东盟灯饰照明产品贸易量的6%,总值约为1900万美元。在各类出口到东盟国家的光源产品中,需求最大的是节能灯。2005年我国输出到东盟的节能灯数量为2.6亿支,出口总金额达1.3亿美元。而“未列名电灯及照明装置”是占出口量第二的光源产品,其出口量接近5700万美元。金卤灯在我国对东盟的出口市场中也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在2005年的出口量超过1200万美元,是第三大规模的光源产品。在对东盟出口的灯具中,“枝形吊灯及天花板或墙壁上的电气照明装置”,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吊灯和壁灯,所占的比重最大。2005年吊灯壁灯的出口量高达2300万美元,占当年灯具出口总量的58%。而台灯、床头灯、落地灯等家居灯饰的出口量也达677万美元,约占当时灯具出口总量的17%,是出口量排第二的灯具产品。其他的灯具产品,如圣诞灯、太阳能灯和蜡烛等非电气灯具、发光标志和发光铭牌,在东盟国家每年也有数百万美元的市场空间。

(五)旅游业

东盟将迎来旅游业黄金期,刺激酒店业发展,拉动酒店用品需求。在“中国——东盟自贸区”建成后,随着签证的进一步简化,东盟旅游国将迎来发展的黄金期,酒店及餐饮业预计将是东盟各国旅游业逐渐有起色后又一个从中受益的行业。据有关统计资料显示,目前仅在东盟各国注册的酒店就达数万家、拥有近百万左右客房资源,预计未来这个数量还不足以为各国游客提供服务。因此,东盟各国每年进口大量的酒店设备产品及各类旅游产品用于建设新酒店及现阶段需要改善经营的旧有酒店,正是质优价廉的中国酒店设备及用品开拓东盟市场的大好时机。

第五节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视角重新考察中国物流布局

一、我国宏观物流业格局形成与发展趋势

(一)我国宏观物流业格局形成

我国物流业经过近30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目前我国在东部地区已经形成了以沿海大城市群为中心的4大区域性物流圈格局:第一,以北京、天津、沈阳、大连和青岛为中心的环渤海物流圈;第二,以上海、南京、杭州和宁波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物流圈;第三,以厦门和福州为中心的环台湾海峡物流圈;第四,以广州和深圳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物流圈。这四大物流圈以滚动式、递进式的扇面辐射,带动中部和西部地区的发展,这种辐射功能包含着巨大的物流辐射和集散功能,以激活和融通全国范围的物流、人流、信息流。四大物流圈的形成使中国物流业的发展呈现出“区域引力场”的现象,周围地区包括中西部地区都处于物流圈的引力场的吸引范围内。同时部分大城市和特大城市已经成为区域性物流产业发展中心,而且全国范围内以基本交通运输干线为基础形成若干物流通道,使我国物流业发展的点-轴-面系统已略呈雏形。

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东部沿海地区历史上经济发达且改革开放较早,经济发展快,基础设施完善,物流需求比较旺盛,提供物流服务的企业和机会较多,物流发展水平高,短时间内能实现物流现代化;而中西部地区由于经济水平、区位条件、历史因素、国家经济政策等原因,物流业发展水平低,发展物流业的难度较大,使我国在全国范围内出现物流业发展的东、中、西差异,东、中、西部之间差距很大。这种不平衡性减少了商品流通的相对规模,给东中西部地区物流业的合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但在中、西部地区物流业发展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基础,在内陆腹地以大城市为中心、以交通运输线为纽带形成物流节点,为以后的物流业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